抗疫情英雄事迹7篇

时间:2024-07-23 11:01:06 分类:事迹材料

优秀的事迹激励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工作和生活注入动力,写事迹一定要避免内容过于冗长或啰嗦,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抗疫情英雄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抗疫情英雄事迹7篇

抗疫情英雄事迹篇1

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你看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本该如往常一样走亲访友,互道祝福,谁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让这个春节只能止步家中,暂别新春。这个节日少了聚会,少了串门,少了岁岁爆竹声,少了热闹纷繁,门庭若市,转而替代的是蜗居家中,24小时手机不停刷屏的疫情进展和防疫提醒。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开始了,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冲在救治前线的战士,那么基层的社区工作者和临时抽调的众多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就是后方防疫一线的坚实保障。临时选调,就这样没有特殊的情节,没有惊天的誓言,我加入到了疫情防控一线队伍。从挨家挨户详细排查,到疫情宣传入户家中,从一户一卡发放落实,到卡口执勤守护家园,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构筑着一道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曙光透过淡淡的薄雾点染着我们不辞辛苦的身影,黄昏的背后总能听见黑夜仍在奔波的脚步声。我们把全心全意为居民作为服务宗旨,视人民生命安全高于一切,把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一户居民心中,以实际行动彰显着党员干部的美好品格。中国红的袖章是我们的标志,口罩下是最美丽的面庞。我们勇担使命,不畏艰险,群众积极配合,自我约束,共同守护着脚下的一方土地。萍水相逢,疫情使我们互为战友,但疫情过后摘下口罩的我们不一定还相识。我们之前不曾认识,之后可能也不再联系,但我们共同打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舍小家为大家,诠释了无怨无悔的人生。

疫情到来,我看到的是中国人民的心中大义,家国情怀;是广大干部群众的责无旁贷,殚智竭力;是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全力以赴;是党旗引领下初心与使命的急切召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随着疫情逐步被控制之时,我们更需心无旁鹜把每一项工作做到位,把每一个环节抓到位,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不仅此刻,任何时候中国人民都要凝聚起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积合力以致胜,汇重智而成功,组织群众,凝结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风险苦难我们不害怕,因为成功我们并不陌生,生活是种律动,有晴有雨,有光有影,幸好陪我们穿越雷雨与暗面的,是爱和希望。我们相信,久闭的家门定会被春风敲开,姹紫嫣红的鲜花定会把我们相拥,待到春暖花开,我们一同共赴美好!

抗疫情英雄事迹篇2

3月1日早上10点,刚到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的周朝辉和周海文,给理发工具和座椅喷了一遍消毒液,为当天的志愿理发做准备。

“你有什么需求,是要剪短一些还是留长一些?”每次理发前,周朝辉和周海文都会这样问。周朝辉说:“虽然是在疫情期间,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会尽量满足不同人对发型的需求。”

周朝辉今年41岁,周海文今年33岁,两人来自湖北赤壁,都是武汉渼树理发店的理发师。2月14日,周朝辉看到同济医院招募志愿理发师的公告后,马上报了名。“我想为武汉疫情防控尽自己一份力。”周朝辉说,他随后在理发师的工作群里发起号召,周海文看到信息后也报了名。

周朝辉和周海文第一次出门当理发志愿者就是服务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由于要近距离接触,他们坦言当时有些紧张。但随着防护认知提高,两人的心态也平稳起来。“我们每次出门都会戴手套、口罩,穿防护服,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服务对象。”周朝辉说,如果去医院,他们还要戴好护目镜。

只要抗击疫情前线的人需要理发,周朝辉和周海文都会开车前往,提前一天预约好之后,他们会在早上7时50分左右出门。每次给一个人理发大概要10到15分钟,为女性理发需要更长时间。一天下来,周朝辉和周海文平均要服务60个人,回到住处往往已经晚上八到九点。摘下护目镜和口罩后,他们的脸上都会留下深深的勒痕。

2月29日,许久没回家的周朝辉收到了9岁儿子的一封信:“我们能保护好自己,你只用保护好自己就行了,不管多少天,我们在家都会很开心……”看完信,周朝辉哭了:“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抗击疫情一线的人群,为了家人的安全,我们一直在外面住。”

“疫情只要不结束,我们就不收费。”周朝辉说,抗击疫情一线的人更辛苦,能为抗击疫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觉得很有意义。周海文说:“等疫情结束后,我一定要好好去吃一顿火锅。”

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迹作文(六)

在抗疫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站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的边界,把医务人员武装得严严实实送进病房,而且还要负责把他们从污染区安全地接回来。他们就是院感医生,被医务人员亲切地称作“安全守护神”。

娄昊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月4日随队到武汉后,就一直在承担河南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一线医生的感染防控工作。

穿防护服难,脱防护服更难。因为从污染区出来,所有的防护都已经被污染,医护人员需要在不接触污染面的情况下脱掉防护设备。这也是他最紧张的时刻。

医护人员一天四个交接班——凌晨2点,早上8点,下午2点,晚上8点。每次交接班,娄昊都要跟着上班的人去方舱指导穿防护服,然后指导下班的人脱防护服,只有在交接班的间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会。

从第一天起,娄昊每天四次往返方舱,从未缺席。已是深夜,娄昊又要和几名医护人员前往方舱医院交接班。出发前他通过我们的镜头,代表院感人向一线战友们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迹作文(七)

“董主任,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你现在怎么瘦得这么狠呐?我年纪大了,不能给你帮忙,我一点力都出不了。我老伴说我,这么大岁数了,待在家里不给社区添乱,就是给董主任帮忙了。你要保重身体啊!”

一通来自90多岁的叶婆婆的电话,让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书记、主任董守芝,倍感暖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董守芝一直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24小时开机的她,有时一天要接一百来个电话,大多是求助的,也有表示关心和感谢的。

西桥社区是一个由单位宿舍、“城中村”和部分新建小区组成的混合型社区,有7300多户1.6万余人,老旧小区和平房区居多,有400多栋平房,而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只有6个,11个小区没有物业。

从年前开始,董守芝和同事们就开始在社区清楼道、清屋顶、清死角,做大扫除,用消毒液在整个社区开展消杀。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疫情蔓延后,董守芝带领同事开通社区之音,滚动播报各类通告和提示,组织居民在线上学习传染病防治方法。同时,社区通过微信群上报信息、工作人员拨打电话、上门排查等方式,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及时发现“四类人员”,梳理搜集危重在家的基础病患者信息、需求,特别是尿毒症透析患者、恶性肿瘤以及孕产妇等,以便给他们提供急需的服务。

从事社区工作27年的董守芝深知,社区的疫情防控,必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必须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

西桥社区里,社区群干与街道相关部门、物业公司、志愿者、网格党支部成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通力协作,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确保服务不断档。

给董守芝底气和信心的,还有来自家人的关爱。董守芝的老伴身体不好,但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她做点事。只要她一到家,老伴总会叮咛她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又给她冲热水袋,暖手暖脚。

“自己年龄大了,又患有高血压,儿子儿媳不想让我太操劳。他们很担心我,一再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董守芝说,每天看看3个月大的孙子的照片,是一种特别的慰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说起疫情结束后社区的优先事项,董守芝不假思索:“安排好值班,让同志们都休息一下,让他们养好元气再来投入工作。”

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迹作文(八)

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诉了董芳。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icu配n95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icu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56台移动灭菌站。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疫情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疫情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迹作文(九)

“国家之使命,不容辜负,我等你回来!”1月27日,正月初三,妻子白钰的这条微信朋友圈,让刚到武汉的邢正涛格外暖心。“定不负使命不负卿。”邢正涛说,“在这一刻,大家与小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1988年出生的邢正涛与1992年出生的白钰,因医结缘,因疫暂别。

“正月初二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大家都报了名,穿上这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与担当。”邢正涛说,“我爱人也报了名,但最后不在名单上,她为此还闹了脾气。”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136名队员中,男性护士只有16人,邢正涛正是其中之一。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是邢正涛新的战斗岗位。“医疗队分成11个组,每4小时一班。”邢正涛说,“大家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穿好防护服,整理需要带进隔离病房的各种必需品。”

“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护理要胆大,敢于向前;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情况要心细,随时掌握。”邢正涛说,住进隔离病房的患者,经常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比如通过聊天,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给他们比划加油手势,但都要因人而异,注意时机、方式,尽量不刻意。”

“一定要做好防护,千万别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钰都会叮嘱丈夫,“他刚到武汉的时候,我担心得很,整夜睡不着,后来看到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

“战胜疫情,挽救生命”,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邢正涛出征武汉后,白钰轮岗到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测体温、量血压、了解病情、辅助分诊……丈夫邢正涛也是千叮万嘱,“急诊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就是你,一定要做好防护。”

互相打气,共同抗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邢正涛特意请同事将妻子与他的名字并排写在了防护服上,同时写上了大大的“我爱你”三个字。“这是我们最浪漫的战地情书。”邢正涛说,夫妻俩虽身处两地,但一直并肩战斗。

每当坐上班车,不论前往隔离病房,还是返回驻地,短短10分钟的车程,第一次来武汉的邢正涛,总是对着窗外看个不停。“我觉得武汉真的很美。”他说,“等胜利了,我一定带着白钰来看樱花,吃热干面。”

虽然因疫暂别,但白钰与丈夫心意相通,“等疫情散去,我们一起去武汉。”

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迹作文(十)

3月7日下午,山东省援助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队护士长唐晓培在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挥手送别最后一批病人。随着这家方舱医院休舱,唐晓培和同事们开始原地休整待命。

从2月初接到支援方舱医院的命令起,39岁的唐晓培在东西湖方舱医院整整工作了一个月。

“每天都得绷着一根弦。”虽然唐晓培在急诊科和icu工作多年,但方舱医院的工作环境还是第一次碰到。“我们一个护士得照顾五六十个病人,测体温、发餐食、发药品,还得谈心,6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就是不断走,不断说。”唐晓培说,“说实话,方舱医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心理疏导,让病人有安全感。”

病人刚住进来,情绪都不太稳定,她是护士长,很多病人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找她解决。唐晓培还记得有一家人,丈夫在定点医院治疗,妻子在方舱医院,孩子在社区隔离点,音讯不通。“我也是孩子的妈妈,一听情况,心都软了。”唐晓培说。她赶紧联系了舱外的指挥部,辗转联系上了孩子。听到孩子的声音,病人心里就踏实了。

这些事情虽小,但唐晓培觉得很重要。“病人如果觉得你确实是真心帮他们解决问题,心情就会平静,会配合治疗。”她还记得一开始进舱的时候,温度低,一些病人提出要买秋衣秋裤,唐晓培和同事们就把自己带来的秋衣秋裤和保暖用品送给了他们。

她们的付出,病人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有一次,唐晓培忙着工作,没意识到防护服的领子开了,露了脖子。一位病人立马提醒她赶紧去加戴一个口罩,他还特意去拿了一个牛奶盒子上的塑料提手,让唐晓培扣在后脑勺上,这样可以把口罩挂在防护服外边。

“当时他对我说,如果你们被感染了,我们会很难受的。”这句关心的话让唐晓培特别感动。

出舱时,很多病人依依不舍。一名大妈动情地对唐晓培说:姑娘,我看不到你的脸,让我好好看看你的眼睛。更多的病人会为医护人员写下祝福,医疗队队员们把心愿卡细心地贴在墙上,做成一株“许愿树”。

“我们进来的时候有个心愿,就是尽快让方舱医院关门!”唐晓培说,“现在方舱休舱,我如愿了。”

抗疫情英雄事迹篇3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蒋金波,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

2020年1月28日23时50分,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十几天的蒋金波医生,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时年58岁。

据悉,在1月15日,在疾控中心工作了38年的蒋医生就主动请缨上一线,成为了流行病学调查组的一员,因为单位只有一名专职司机,蒋医生还自愿担任兼职司机,和同事深入火车站、汽车站、各高速路口设卡点、大型商场等进行防疫指导。从1月15日到28日,蒋医生没有申请过休息,在28日下乡完成消杀工作后,倒在家中。

抗疫情英雄事迹篇4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疫情就是一场严峻的斗争。当前,全国上下正处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紧要关头。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既是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战场,也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战斗力的战场。

为切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重岗街道董沟社区一名普通党员,退役军人董子文主动请缨、积极参战,身着志愿者红马甲,以身作则冲在疫情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使命记在心、责任担在肩。防疫战役打响后,董子文舍弃在家里的安稳生活,第一时间与董沟社区村党委紧密联系,表态愿和居委会两委共同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他通过辖区各小区的楼栋微信群,变成疫情防控宣传站。不定时的发布疫情防控知识,作为一个党员每天都坚持工作到深夜,其他同志看到,让他每天早点回去,他连忙摆手,“疫情这么严重,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站出来,为党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熬点夜算什么”。随后,他主动参与卡点执勤、宣传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在防控一线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心中有群众、脚下有行动。董子文同志积极加入本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对本社区排查出的隔离人员,采取人盯户的办法,每天协助村医上门给户上进行消毒杀菌、体温测量,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自身生活需求,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抚。在明知病毒的危险,他还是坚持为隔离人员家庭送去蔬菜和生活用品。自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每天忙得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每天还坚持口头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嗓子哑得说不出话,仍坚持战斗在一线。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都劝他抽空回家休息,他却说:“没事儿,我不累,等战“疫”结束了我再休息”。说完又投入到防疫宣传中去,给人们留下了矫健的、忙碌的背影。

在疫情期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没有褪去军人的本色。董子文同志就已经默默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来了,他及时组织党员代表、志愿者者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特别是湖北、武汉返乡人员进行摸排上报、宣传引导。因恰逢年关,在家的村组干部人手明显不够用。董子文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系列的如果在脑海里闪动。如果“摸底摸排、宣传教育没跟上,如果有村民与疫情患者密切接触过怎么办?”“如果信息不能及时上报怎么整?”

他了解到全国日趋严重的疫情防控形势,便通过楼栋的微信群宣传引导、亲自上门摸排返乡人员详细信息,做好信息录入和报送。同时配合街道和社区干部开展劝返、登记管理、检测体温等工作。

董子文同志这样说道;“疫情并不可怕,只要人人提高意识、人人参与进来、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抗疫情英雄事迹篇5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面对不期而至的大疫情,她没有退缩,没有躲避,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疾控一线战士的英雄本色。

疫情面前,她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她,是父母牵挂的女儿,是孩子亲爱的母亲。可是身为疾控工作人员,面对疫情的发展,她没有选择退缩,毅然选择了逆向而行。

大年三十下午两点,当接到值班人员通知后,现场疫情处置小组全体人员立即集结完毕。

帽子、n95口罩、乳胶手套,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护目镜、胶靴、外层手套……一系列的准备动作完成后,虽是朝夕相处的同事,但彼此之间已然分辨不出谁是谁,她带领大家一一整理了着装,确保每个人的防护措施到位,随着现场疫情指挥员的一声“上车,出发”,印有永寿县疾控中心标志车奔向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疫情面前,她是勇毅担当的战“疫”先锋。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她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及时完成了《永寿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她所在的流调组对县医院报告的34例住院观察病例,进行了流调,对150余人密接人员逐个进行了排查,确保不漏一人。

她穿梭在危机四伏的医院隔离区,近距离面对病人,她通过手中的纸、笔精准记录下病人的各项信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

寒冬夜幕,她和流调组的同志们伏在办公桌前,继续书写着流调报告……这样的情况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国难面前,每个人都有责任。

1月23日晚上7点多,她刚从流调一线下来,回到科室,电话响了,是她爱人的电话,一名刚从执勤一线换岗休息的警察,电话那头问到:“老婆,还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她停顿了一下,摇摇头说:“我还有工作,有什么话回家再说吧!”语气是那样的坚决和不舍。“是我们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电话那头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她鼻子一阵酸楚。科室的同志都调侃到,“呦,都老夫老妻了,还这么浪漫,哈哈哈……”,一阵欢声笑语,仿佛洗去了大家这些天所有的疲劳,也冲淡了疫情带来的恐惧。

疫情面前,她是锐意进取的“实干者”。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她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照顾好两个孩子,但由于疫情防控责任重大,有时无暇顾及家庭,经常是深夜回家孩子已经睡着,总感觉亏欠孩子。在公与私的天平上,她毅然选择了工作,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她分管的科室在她的带领下曾被评为“咸阳市疾控中心先进科室”“永寿县卫健局先进股室”等荣誉。

疫情当下,她和所有的奋战对抗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们一样,始终把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到首要位置上,用实际行动向疫情发起“冲锋”。

正是因为有着无数个像她一样冲锋在前的疾控人,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为全县人民守护着“第一道防线”,我们看到了希望。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一起加油,希望不会太远,胜利就在前方……

抗疫情英雄事迹篇6

    我们的意志像堡垒一样团结在世界的四个角落。我们一直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工作-党中央的动员,部署和指挥下,为党,政府,政府,人民,人民和人民群众的紧急行动和斗争而奋斗。东方,西方和北方的军事和平民研究,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都无私奉献,英勇奋战。人民群众携手奋战,全国掀起了一场防疫战争。形成了防疫综合动员,全面部署,综合加强的形势。

    对于以习近平总书记“防疫是我最关心”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战争疫情的真诚诚挚的祝愿和深刻的感情。做好防疫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党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按照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防疫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采取了最紧迫的工作。全面严格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多次担任政治局常委,就防疫问题进行研究并发表重要讲话。

    根据疫情病的发展情况,及时调动和部署疫情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尤其是对患者的治疗。在2月23日党中央召开的电话会议上,对疫情的防控形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促进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任务和重大措施。提出了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议。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团长的中共中央一直对疫情防控工作表示关注。他每天都会发表口头指示和指示,强调维护全国象棋的重要性,并协调对疫情病预防和控制的各个方面的支持。

    要高度重视对医务人员的保护,护理和照顾,落实保护和生活资料的安全和保护措施,实施工资,临时工作补贴以及卫生防疫津贴,帮助他们减轻后顾之忧。总书记对预防和控制疫情病的关注,对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关注,泛滥成灾!

抗疫情英雄事迹篇7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多地蔓延,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国家有难,我们必须无条件付出”,这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优秀企业员工的铮铮誓言,他就是连续不间断奋战在抗疫一线,最终因劳累过度不幸去世的抗疫英雄李献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面对本轮河北省突然爆发的疫情,他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凌晨3点组织人员、兵出藁城、回防南村、全员核检、管控酒店、接治人员,这是他生前最后几天的工作内容和活动轨迹,也是留给这世界和我们最后的回忆。灾难降临,他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誓言,将自己的生死抛在脑后,与疫情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也有父母妻儿,老母亲病危他无法床前尽孝,直到母亲辞世他也没能最终见上一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况骨肉至亲,但在“大家”与“小家”间他义无反顾愿意用更多的精力保护他人的安全,六天六夜不曾安眠休息。我们无法想象当他知道母亲去世时内心有多么的悲痛,更不清楚他向同事隐瞒消息更加拼命工作需要多么大的努力。我们之所以能平安健康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的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一个英雄的离去,让所有的人痛惜。我们的国家,无论湖北武汉还是河北石家庄,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发展,和党的坚强领导和这些奋不顾身的人是分不开的。像白衣战士、基层领导、广大志愿者一样,很多人都在不眠不休地工作在防控前线,用血肉之躯守住防护工作的每一道关卡,为人民筑起一道生命安全的屏障。

对比目前国外的疫情泛滥,我们当前的抗疫成果来之不易,但是这场战役还远未结束,我们必须要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都息息相关,我们无论来自何地、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了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会的安宁,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掌握了防控知识,防控疫情的大网才能织好、织牢,才能为抗击病毒做出自己的贡献。

“可以有英雄,但我们不希望再有烈士”,希望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士们都能好好地保重自己,待到山河无恙、疫情结束,我们一起为你们庆功。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