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4-04-25 10:02:13 分类:事迹材料

写事迹材料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个人在过去的努力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通过欣赏他人的事迹,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关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连着地方、社会和国家,《朱子治家格言》道出了家与国的关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对此,在当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的行动中我们有着深刻的感受。

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石月欣,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管理处副主任护师,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除夕夜她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自己的59岁生日。出征前,她没有向家人做过多的解释。“除了4岁外孙女,家里都是党员,用不着解释。”这是石月欣给主任的答复,也是响应党的号召,不负人民重托的果敢与决绝。这是一种家庭认同的力量,也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取向,更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和炽热情怀。当千万份认同感集结到一起,就是我们战胜病魔的强大利器。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和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纵观历史长河,从“惟德惟贤,能服于人”到“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从司马光教子有方到吉鸿昌不忘父训,可以看出良好的家风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如今面对疫情,为了国家的安宁与强大,无数先锋、勇士主动投身到最辛苦、最危险的防控疫情第一线,他们对国家的付出和贡献,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正是家国一体、休戚与共的责任心、使命感,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就是我们战胜疫情的精神支柱。

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随着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山东省兰陵县磨山中学一名八年级的学生陈向奇把自己过年时候攒下来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凑在一起,交给了磨山镇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我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帮助大家,这是我的心意,希望医护人员早日战胜病毒,希望我的家乡早日热闹起来,希望我们的祖国早日好起来。”“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孩子的爱心和奉献,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这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是“润物细无声”般良好的家风传承。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疫情让我们空前团结,也让良好的家风吹遍祖国大地。我们在中华文化滋养下茁壮成长,在民族凝聚力中砥砺前行,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厚植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她定让山河无恙,定还岁月静好,定能在抗击疫情的大考中不负人民、不负历史。

关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2

病痛的侵袭总是猝不及防的,20__开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他如魔鬼般在全国肆虐横行。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

本应是阖家欢乐之际,却因新型冠状病毒的的到来让武汉成为了一座孤岛,全国被阴霾遮蔽。疫情之下,是一触即发的崩溃,无处安放的恐慌和没日没夜的担忧。但它也考验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面临的不仅是灾难更是挑战。死亡恐惧之下,也有默默奉献带来的感动,期盼光明到来的希望。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我们终会驱散阴霾。

武汉是不幸的,病毒首先向他伸出了魔爪,昔日的樱花之城顷刻间被阴霾笼罩,人们四处逃窜,空荡荡的大街只余下了呼啸的寒风,唯有不停地救护急报打破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死寂。接着,潜伏的病毒原形毕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全国占领。没有了烟花爆竹的声响,没有了年夜饭桌上的欢声笑语,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担忧和一声声叹息。我们想起了非典,想起了20__年的灾难,我们开始埋怨,埋怨吃野味人的无知,我们开始恐慌,对武汉的同胞避而远之。但我们更应牢记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我们更应忆起的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非典的伟大创举。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疫情蔓延时,他说“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可84岁的钟南山院士却“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疫情蔓延时,她说“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73岁的李兰娟院士前往疫情一线连续查看现场。疫情蔓延时,他说“在重大疫情突发的关键时刻,科研人员要能顶得上”,王辰院士牵头带领成立中国工程院专项工作组,为科研攻关提供有力支撑。他们似乎很傻,背着家人,毅然奔赴向危机四伏的战场。他们是白衣天使,他们更是让我们敬佩,自豪地“国士”。在全国人都闭门不出时,是他们依然不惧危险,为大家提供生活的物资,是他们为坚守岗位的警务人员匆匆送去几箱口罩而不留姓名的背影。他们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更是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平民英雄”。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作为中国人的一份子,我们虽然不能在前线奋战,但我们应相信国家的力量。相比20__年的中国,我们已强壮了很多。相信武汉不会是座孤岛,我们等待着他的治愈,相信这次的灾难只是祖国走向繁荣强大道路上的一颗小小的绊脚石。跨过了这个沟壑,我们便克服了一大难关。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戴上口罩,我们将病毒隔离,脱下口罩,我们为祖国加油呐喊。习近平主席对广大党员干部说“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而我想说“病毒难阻温情,支援就是温暖,信任就是力量”。如今,大家都在踊跃捐款捐物,20__年被守护的那群人也奋然加入守护国家的行列,普通人也都为这场战争默默贡献着力量。都说群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相信阴霾终会被驱散,我们的国家终会迎来光明。

关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3

一、耕读传家,言传身教有遗风

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乐读书。徜徉书海,领略古人诗词歌赋,品味万千离奇人生。让人生之帆飘扬致远,品味知识的魅力,书以致远,书以明志。

二、苦营义学,散尽家财也不悔

抓学习要像抓作风一样抓“常”。抓作风建设贵在坚持、难在坚持,只有常抓不懈、日积月累,才能收到实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抓学习也是如此,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学常新的态度、只争朝夕的劲头,克服学不下来、学不进去、学不长久的状态及忙而废学、工而忘学现象;要从形式主义的困扰、无谓的应酬中解脱出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学习,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精神勤学勤思,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努力提高本领。

三、十载育人,桃李不言自成蹊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的科学理念、推进工作的有效办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一体化,从实践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建设幸福、美丽中国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关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4

不久后,丈夫离世,她精神上的石头随之瓦解。女儿毕业、结婚,她肩上的重担也随之减轻。当时她想:“我一辈子辛勤劳苦,到晚年,我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我想我将来可以乐享余年。”

1976年,命运给了52岁的叶嘉莹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当年那个与她相依为命在患难中成长的大女儿,在外出旅游时出了车祸,与女婿同时罹难。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每一句都是对女儿最透彻的思念。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她叹命运不公,反思劳瘁一生的意义。年逾半百,痛失爱女,叶嘉莹悲痛欲绝。但是经此一难,叶嘉莹突然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1978年,听闻中国恢复高考,她请愿回国教书。她要让自己从“小我”的家中走出来,要把“余热都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要把“古代诗人的心魂、理想传达给下一代”。 她曾在信中写道,自己一生“很多事情没有选择的余地”,而这次是她唯一一次主动地争取。1979年春,国家同意了叶嘉莹的申请,最终受邀去南开大学任教。于是,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开始了三十余年的教书报国路。

每次上讲台,叶嘉莹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期间也很少喝水。虽然因为皮肤过敏,叶嘉莹的`手常会因接触太多粉笔而皮肤开裂,但是仍常常在黑板上大段板书。

因此,她的课程在南开非常受欢迎,不仅中文系,外系外校甚至外地的学生都来听讲,场场爆满,甚至有学生为此伪造听课证。在此期间,叶嘉莹应邀到国内的几十所大学讲学,以及辗转国际多所大学讲学,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

除了教课,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以老师顾随的名义设立“驼庵”奖学金。她在晚年卖掉京津两处房产,又将自己的稿费、版税收入悉数捐出,累计捐赠3568万元,在南开大学设立了“迦陵基金”,用以支持研究古典诗词文化。

将全部财产捐献,在她看来,不过是实现了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一点愿望。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越朴素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芳香,不惧岁月,优雅老去。

关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5

若不是这样一场疫情,或许我永远都无法认识你。

那是一个慵懒的下午,宅在家里的我还在不停地抱怨这全国性的“软禁”。不经意间,我在新闻频道里看到了关于你的报道。

你的背影,行色匆匆,手机贴在耳边,不曾放下过。但是,你蹒跚的步伐,却让你焦急无比的心备受煎熬,你甚至走得都说不上稳当。

但是,我,我们,却从这倾斜的身躯里,明白了你一定不会倒下,你比我们这些健康的幸运儿站得都稳。因为,你背后的责任,永远支持着你。

从死神手里抢人的医生,却不得不每时每刻与死神搏斗。

“趁活着,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这是你笑着随意说出的话,背后,难言的苦涩。

接受采访时永不停歇的电话,几乎迈不上台阶的脚步,送客时几乎站不起来的身姿,走廊里一瘸一拐的前行。

“你守护我们,谁守护你?”

在那日日夜夜的守护里,在那口罩的勒痕里,在那护目镜的水汽里,在那坚毅的眼神里,我明白了,渐冻症冻得住你的身体,冻不住你炽热的心。你倾斜的身影,诠释了倒计时的坚守。

“趁活着,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难道你仅仅是在新冠病毒肆虐时身先士卒的吗?

1997年的阿尔及利亚,恐怖袭击的硝烟还未散去,有你。

20__年的汶川,连片的废墟中,有你。

20__,20__年,h7n9还在肆虐时,新春的烟花照亮了医院,你默默地转过了身,走在医院的长廊里。

病人需要时,你都在。

你需要时,谁在?

也许,你早已选择了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一切。

也许,你早已知道,这一程,没有人陪得了你。

所以,当倒计时的数字在闪烁时,你加倍燃烧自己,只为,能看到更多病人出院的身影。你,和你带领的众多医护人员,让金银潭这个美好的院名变的名副其实。

戴好口罩,穿好防护服,慢慢地走过一间间病房,渐渐远去的焦急的身影,那就是倒计时里的坚守。

是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有政府的科学调控,有你倒计时里的坚守,有众多医护人员的努力,还有我们的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赢。

致敬,像你这样最美的逆行者!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