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人物的事迹5篇
在事迹写作中使用夸张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事迹是生活的教科书,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挑战,迎接未来的每一天,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榜样人物的事迹5篇,感谢您的参阅。
榜样人物的事迹篇1
自从进入大学,担任团支书一职以来,我一直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努力做好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协调工作。
团支书与班长一样,都是班级的带头人,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我非常注意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身体力行的影响周围其他同学。比如我几乎媒介下课都主动取材黑板,之后把抹布洗干净,方便老师课上用;每次课堂上用到幻灯片时,我都会主动到前面把灯关掉,方便坐在后边的同学做好笔记;政治学原理课前会帮老师把讲桌整理好、帮她放好放衣服的椅子。久而久之,坐在我周围的同学常常主动去擦黑板。再到后来,其他班级的同学有时也会去擦黑板或课上去关灯、关门等。
有时下午上课来得早,发现地面有杂物,我们班几个同学也会主动清理。有一次政治经济学交作业,153人的论文,每人都14、15页原稿纸。我想到放学时老师往办公室拿会碰到很多学生,一定很不方便,所以我就在课间休息时帮老师把作业送到了办公室,老师还关切的问我要不要找别人帮忙。后来有的同学知道这件时候,表示下次交作业时他也要帮老师送去。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师生之间互敬互爱的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名团干部,我确实起到了“带头人”的作用,不愧对“以身作则”这四个字。
团支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要注意同学们的思想情况,要做到“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虽说大家的学习环境、在学校接触的事都差不多,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我常常和同学们谈心。有时是在寝室谈、有时是在课间聊、也有时是在上课去的途中聊。通过这些方法,来了解同学们的想法,请他们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请他们为我的工作挑毛病、提建议。我平时也能做到平易近人,热情主动的和同学们相处。正因为这样,有很多同学主动找我谈心,遇到这样的同学,无论我在做什么我都会放下来,和他们谈心。曾经有一位同学来跟我聊,说他的学习情况、说他和其他同学相处遇到的问题、说他感情上的喜悦和烦恼。他的话,有些是烦恼、是诉苦,也有些是他的快乐,与我分享。虽然因为和他聊天我当天要完成的作业到半夜才完成,但我不认为那几个小时是浪费时间,同学们的信任增加了我工作中的信心和动力。
作为团支书,我也十分注意与其他班干的合作,平时有什么集体活动,我都会帮班长通知女生,或是收什么东西,女生这边也是我负责,这是最细微的工作。夏天天气好时,我们几个班干开会一起研究工作,组织班级集体活动,还有些活动是同学们主动找我提议的。比如说我们曾经组织过男女生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跳大绳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他同学也对这些活动给予了肯定。一年一度的团活公开赛是每年工作的重头戏,每到这时,我都会和女生委员、文艺委员和支部成员讨论方案,之后全班讨论。当我两天就敲定节目单时,有的同学不无佩服得说:“这么快就定完了!真有效率!”听到这话,我也是很欣慰的。
每个班级都订了报纸,生活委员把报纸装订号后就让我负责女生的分发与回收工作。和每个班干的合作,有些时大家都看得到的,比如说团活;有些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比如男、女生分开收东西之类的事,是很细微、很简单的合作。但只有班干之间首先做到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带领全班团结友爱、共同进步。所以我过去坚持搞好与同学的关系,今后还会更加坚定地这样做。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校第十一期业余团校的学习,我更加清楚了团史,也更加明确了团支书的职责。我也常常思考在新时期如何做好团的工作、如何做好一名团干部。并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适合本支部具体情况的工作方法、设计同学们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
除了做好这些工作,我积极参加学校、系里组织的各项活动。比如参加了军训“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获一等奖;参加了寝室设计大赛、校辩论赛,并打破了系记录;参加了第十五届团普通话小品大赛,获二等奖;参加校“纪念一二九”诗朗诵比赛,获优胜奖。此外,班级、系里的团活公开赛或迎新晚会都积极参加,并表演节目。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中也常常主动帮助他人,并在最后一天的文艺演出中表演小品。参加这些活动,增加了在同学心目中的威望,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锻炼了自身能力。也为我组织类似的活动积累了经验。
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我也没忽视学习,做到了“学习和活动两手抓、双丰收”。我很欣赏“只有学习潇洒,才能一切潇洒”这句话,所以对于专业课及其他课堂的学习,我是很重视的。
平时在课堂上,我都是认真听讲,积极回应老师,积极回答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先是请教同学,与同学讨论。如果还是没解决,就再向老师请教。有时后边的同学上课没记好笔记,向我借,我总是有求必应,热心地把笔记借给他们。正是由于平时的积累,我们周围的学习风气一天比一天好,谁都不自私。不管是别的班的同学还是自己班的同学问问题都是热心地解答。正因为这样,我们班的学习成绩很稳定,学年前20名里有11名我们班的同学,我也排到了综合测评的第一位。我深切地体会到:在以身作则,与其他同学共同进步的同时,自己的收获也是蛮大的。
在平时生活中,我也能作到关心同学。上学期一位同学的腿被热水烫伤了,我自己买了个西瓜看望她,后来又组织全体女同学去慰问她,在场的其他同学都十分感动。每学期开学课表刚出来,或是期末考试时间公布,我都抄回来,给每个寝室分一份。
这学期我们班新来了三位同学,没有教材,买全套的又觉得负担太重,通过平时的聊天,我看出了她们的难处,就向大三的同学帮她们借书。她们住的公寓离教学楼较远,中午时间很紧张,我就把她们带到我们寝室去休息。后来请教室管理室的阿姨早些开教室,她们就在教室里自习。我还组织了几个同学去她们住的地方看望她们。
做团支书的这段时间做的很多工作都是很细微的,取得了一些成绩,自身也就得到了锻炼。但成绩只是对过去的证明,只有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不断向前看,才会取得新的成绩!
榜样人物的事迹篇2
张西京:生命守门人 人民的军医
(《榜样5》专题节目专稿)2020年1月23日,为阻止来势汹汹的新型肺炎疫情扩散,武汉“封城”。
1月24日22时20分,空军一架伊尔-76飞机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星夜起飞,包括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西京在内的约150名医务人员,作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首批队员,在除夕夜毅然告别家人,逆行飞赴武汉,支援湖北地区抗击疫情。
这支由空军军医大学紧急抽调附属西京医院、唐都医院、空军第986医院人员成立的医疗队,队员涉及呼吸、感染控制、重症医学等多个科室,60%以上拥有中高级职称,部分人员还执行过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
抵达武汉,“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
“刚下飞机,到处黑黢黢的,感觉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病毒的味道……”深夜抵达武汉的张西京第一感受是那样真切。
从抗击非典时,站在队伍中为到小汤山医院参加一线救治的战友们送行,到亲自参与汶川抗震救灾、为敦煌教导大队腺病毒暴发肺炎官兵救治、为宁夏公交纵火案伤员救治等重大急难险重任务……2020年春节,从事重症医学24年,党龄28年,入伍32年的张西京,又一次闻令而动,踏上这急难险重任务的第一线。
1月25日,大年初一,张西京等人到达对口支援的武昌医院。
时任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的刘智明闻知消息,第一时间赶来迎接。他握住张西京的手,含着眼泪说:“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
面对投来的信任和嘱托,张西京和团队不由分说地接过这最沉甸甸的期望,第一时间了解武昌医院收治病人事项,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对新冠疫情患者的救治过程中。
“不管前面遇到什么,一定尽最大的能力尽早战胜病魔,因为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我们是人民解放军,同时,我们也是人民的军医!”
接手武昌医院,“摸清阵地,首战告捷”
“我是党员,又从事重症医学专业,不提前摸清‘阵地’的情况,怎么能打好仗?”
接手武昌医院后,张西京就发现,由于武昌医院不是传染病医院,并没有为隔离病人与易感者划分的特殊区域和通道(“三区两通道”)。“医生和患者共用一个通道,如果不能把传染源隔离起来,医生和护士都可能被传染,患者的健康也无法保证。”
张西京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昼夜不休,用两天时间将符合传染病治疗要求的通道建立起来,为后续治疗做好了安全保障。
为全面熟悉了解对口支援医院收治情况,提前科学制定救治规范流程,他主动请战,带领19名党员骨干率先进入重症监护室,逐一查看患者、掌握病情,与地方医务人员密切协同,科学制定每名患者个体化救治方案。他将病房里每名患者的名字、年龄等基本情况都熟记于心,小到液体的滴速,大到血液净化的时间长度,他都要认真检查。
“icu面对的都是重症病人,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我们作为icu的医生,一定要对自己病人的病情了然于胸,要胆大心细。”陪同张西京参加《榜样5》节目录制的西京医院医生方宗平提到,张西京经常这么教导他们,“所谓胆大,就需要勇于承担责任,对于危重情况,不能退缩。所谓心细,就需要对病情的每项指标,每个病情变化的细节随时掌握。”
重症监护室一名新冠疫情老年患者生命垂危,张西京果断停掉与病情无关的药物,“老人身体孱弱,长期用药加剧患者肝肾功能的损失,尤其处在缺氧状态,会进一步加剧肝肾功能的衰竭。”同时,安排医护人员协助老人进食。慢慢地,老人血浆白蛋白数值接近正常值,虚弱乏力状态逐步缓解,渐渐地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能下地走路,并成为武昌医院首例重症新冠疫情治愈者。
使39名新型肺炎重症患者转危为安,成功治愈武昌医院首例危重新冠疫情患者,极大鼓舞了医务人员士气,为武汉人民树立了战胜新冠疫情的信心。
进驻火神山,“和死神掰手腕”
每天穿戴13件装备,连续4个多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和同事们日夜不停地抢救重症病人。正如张西京所说,“我们是守门人,也是在和死神掰手腕。我们的责任就是把这些在鬼门关的重症患者,把他拉回来。”
2月3日,医疗队开始进驻火神山医院。此时,火神山医院的icu病房尚没有建立起来。“2月4日,火神山医院已经收治了新冠疫情的普通病人,但如果没有icu作为保底,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就很难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张西京说道。
于是,张西京带领医疗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骨干奋战48小时,使icu病房及时达到按时收治危重新冠疫情患者的要求。他跑工地、改图纸、调方案、走流程,脚磨破了依然咬牙坚持;红黄绿区设置、icu通道布局、换隔离服的房间建设,他都守在现场,确保万无一失……为收治火神山医院首批重症患者做好了准备工作。
作为重症医学一科主任,他身负生命重托,面对棘手的病毒,结合科室危重患者多、救治难度大、医护人员来自不同单位等特点,制定重症患者救治、医疗文书书写、查房、转科方案等五项规范制度。作为火神山医院专家组副组长,他参加全院全部危重病人会诊和中部战区总院新冠疫情重症患者会诊,在实施个体化诊治的同时,努力将治疗关口前移,同时积极刻苦攻关新疗法,不断提升治疗效果。
张西京说,在最危难最紧急的地方,都是“跟我上,看我的”。在火神山医院icu里面第一次器官插管病人,第一次有创操作,第一次危重病人的吸痰,都是由党员做的。作为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党支部书记,张西京带领支部一班人,始终冲锋在救治一线,为年轻医护们做出了榜样。他将把患者从鬼门关救治回来作为责任,将把年轻的队员平安带回去作为职责。患者说,“看到了你,就看到了希望。”
重症医学是一个压力极大的科室,张西京常引用医学泰斗裘法祖的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来教导学生,“让病人躺着进来,站着出去,有一个很好的预后,是我们作为icu医生的毕生追求。”他重视对年轻医生职业方向和医德的引导,也始终不忘党和人民的嘱托以及内心的信仰。
在艰苦奋战的84天里,张西京一天没有休息。他所在的空军军医大学第一批医疗队共收治351名重症和危重症的新冠疫情患者,救治成功率达96.8%,实现了“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医护零感染”的目标,为党和人民交出一张优异的答卷。
榜样人物的事迹篇3
达娃仓决,女,藏族,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公安局那曲镇派出所所长、一级警长。
她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发生以后,她主动请缨加入排查小组,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检查排查工作岗位上,疫情前期经常忙到凌晨三四点,每天平均睡眠不足五个小时,没有请过一天假。自1月28日至6月底,共排查188425人,70040车次,劝返148人,发现发烧发热人员16人,盘查可疑人员11993人,为938辆运输物资车辆提供绿色通道。她带病坚持工作,忘我敬业奉献。她平均每天要接打电话300余次,查证、记录相关人员信息,长期在高寒缺氧环境中高负荷工作,造成耳道感染化脓,因为放不下疫情防控工作,她一直顾不上治疗,导致耳膜穿孔,听力越来越差,现在左耳几乎听不到声音。
曾荣获2009年度优秀公安干警“个人嘉奖”、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庆期间安保工作“个人嘉奖”,2020年9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榜样人物的事迹篇4
29岁的xx是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1月15日,科室一名70多岁的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发现异常。
当天,xx刚下夜班,交接班后准备回家,临时接到任务,便通知丈夫改变行程,折回医院参与救治,协调专家会诊、检查。随后几天,xx担心老人病情,主动留在病房。尽管有做防护,没想到还是被感染了。1月19日,她突然发起高烧,经检查,发现肺部ct磨玻璃影改变,高度疑似,便在协和江北医院隔离治疗。曾与丈夫商量康复后一起上一线。“刚开始病情比较平稳,我们还商量,等她好了,我俩一起上一线。”xx的丈夫、武汉市普爱医院骨科医生吴石磊哽咽着说。2月7日半夜,xx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心跳骤停,医院连夜组织抢救,命虽然保住,但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专家组决定,先上ecmo(人工心肺)、立马转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icu,xx病情、血压波动大,各大医院专家都在为其想办法。无奈,2月23日凌晨6:30分,抢救无效离世。夏医生,一路走好!
榜样人物的事迹篇5
xxx是xxx大学软件技术二班学生。疫情期间通过网络新闻,看到那些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奋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作者,他深受感动,在看到x县x社区志愿者协会的征集令时,他想到,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就这样他报了名,成为了xx社区的一名志愿者。
在志愿服务期间,他主要负责登记社区出入人员的基本信息,并按照规定统计省内外人员出入等工作。他坚持“为社区人民守好一道安全防疫线的原则”,第一次上岗是在夜间,但他丝毫不敢懈怠,出入社区的人员和车辆虽不多,但来往人员凌乱,统计数据,电话回访,疫情防护变得格外困难,他仔细核对,认真应对。x的冬天冰雪严寒,有时冻得实在受不了,他垫垫脚、跳一跳,再想想疫情最前线的工作人员,又燃起了斗志,继续努力工作。
虽然环境相对严寒,他却感到很高兴,因为大部分外来人员和车辆都非常配合排查工作,还有居民关切地提醒志愿者们注意防护并捐赠了一次性手套,让他更有了热情,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可以很快战胜疫情。
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让价值在实践中闪光。x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