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24-05-09 10:02:21 分类:自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格式和样式应当符合所在领域或机构的要求和规范,调查报告通常包括了背景介绍、调查方法、数据收集、分析结果以及结论等重要部分,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心理与教育调查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与教育调查报告8篇

心理与教育调查报告篇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不同于传统学科课程,又不同于典型活动课的全新课程。它很少采用静态传授的方式,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实施教学,这也决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不能等同于大学课堂里的其他学科课程。因此,要使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切实有效,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性质进行准确定位。

(一)注重体验性,寓心理知识于活动之中

大学生教育健康活动课跟传统学科课程一样,也需要给学生传授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保健的基本知识,但这种知识传授不是静态的接收,而是动态的,以活动为中介。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跟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它并不要求和强调学科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也不要求理解的深刻和完整,它更多是根据心理保健知识要点和学生实际生活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通过课程实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认识的来源,并得以澄清认知,进而引发思考和成长,促进经验和直觉的内在提升。

(二)学生本位性,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强调教育是一个“他助—互助—自助”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所以达到的教学目的就是学生的自主自助。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他助和互助并不是目的,仅仅只是手段而已,只是借他助和互助引导出学生的自助。因此,它突出强调学生主体的思想,以学生为主,无论从课程的设计还是组织来说都是寓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和技巧于活动之中,突显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主动体验和感悟,从而实现主动发展。

(三)课堂具有开放性,生成性

对于传统学科课程来说,教学的生成性是亮点。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而言,生成性却是本质的存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不是“文本课程”,而更多是“体验课程”,这就意味着对任何给定的内容老师和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解读和理解。另外,作为“体验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要是依靠团体内交互作用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而教学活动中的交互作用包括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往往是通过对话、交流、论辩等多种形式来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进而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之间,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也因此变成不再呆板,变成一个不断动态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四)回归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习者自身所感受到、所观察到的生活经验,包括他们成长中典型的困惑或难题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和爱好等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是通过摹拟某种生活情景,借此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尝试从自身生活的直观性、本真性中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师主要是引导启发学生扩展经验,不断深化学生对自身经验的体验和感悟。如此一来,学习的过程由此变成学生生活经验持续不断发展改造和推进的过程,它是来源于生活经验并重建生活经验的过程。

二、心理教育教育活动课的目标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这决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总目标是紧紧围绕着学生的身心各方面的特点、成长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和生长环境展开,向学生普及科学有效、实用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技巧,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并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潜能的不断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主要是发展性的,也还包括干预性和防治性的目标。

(一)发展性心理教育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主要是发展性的,面对全体学生并注重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积极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包括普及应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心理保健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和接纳自我,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社会交往技能、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促进自我成长和生涯发展等。

(二)干预性和防治性心理教育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除了要实现集体发展性辅导外,同时也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危机问题。这些危机问题,包括学习不良、人际关系不良、情绪失衡、消极自我防御与挫折等。心理健康活动课通过关注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针对大学生轻度的心理障碍或者成长中的心理危机在课堂中进行团体干预,以缓解和解除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助能力,即帮助他们将知识和价值观转换为行动或行为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理性和全面的思考习惯,对于各种问题可以通过权衡利弊,联系未来,作负责任的决定和改变,以减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达到预防目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本质我们可以知道它具有体验性、本位性、开放性和回归生活这些主要特征,而它的目标又兼顾了发展性心理目标和障碍性心理目标。由此,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就要兼顾体验性、生活性和本位性的特点,还需要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设计教学主题单元,精选教学内容

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选择的课程内容来实现的,内容是目标的载体。因此,要合理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正确选择课程内容非常关键。由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总目标来看,课程内容应囊括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各个主要领域———学习、生活、生涯、人格、情绪等。因此,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以主题辅导的方式会更切合这门课程。另外,在具体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里,要根据主题模块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资源设计教学内容,从学生当下的生活状态中挖掘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以满足学生心理全面成长的需要。另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以活动为中介,通过引发学生的主动体验和感悟式学习产生效果。它要求学生的高度参与、主动体验、主动感悟,这也就决定了活动课教学内容选择还需兼顾活动性和发展性。于是,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不适宜灌输知识,更多是选取贴近学生实际心理生活的热点或焦点问题来作为教学资源,将心理知识或者技术蕴含在辩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切身体验和深刻感悟,并激发学生自发的自我成长、自我训练的兴趣和动机,进而澄清错误的观念,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总结出自我心理保健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设计以良好的氛围营造和有效互动为基??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主要是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心理学家勒温的团体动力学说可知,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课是通过团体内各种潜力的交互作用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在这个动力整体内,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因此,在活动性、体验性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里,互动是衡量教学设计是否确有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是达成心理健康根本目标的基本条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每个学生是否有机会发现自己错误的认知,是否有机会澄清自己的认识而引起认识的改变,是否引起情感的迁移或投射,新行为的形成或强化是否顺利完成都依赖于教学中成员间的有效互动。因此,教学设计时课堂布局采用环形、马蹄形、分组的布置更利于便于心理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因为这些课堂位置的布置可以缩短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利于沟通交流。另外,有效互动的重要保证是自由、安全、和谐的心理氛围。只有在开放接纳、温暖的心理氛围中,学生才能放心以主人的姿态积极参加各种讨论和互动,将自我开放、畅快地表达,才能尽情宣泄等。为此,教师在教学氛围营造时摆正老师在课堂中地位非常重要。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教师不再是以知识的绝对权威者的姿态,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是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设计为消除学生参与活动的顾虑,可以选用热身活动、表演、游戏等方式,便于营造轻松愉悦、富有安全感的课堂心理氛围,合理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主动反思。

(三)避免单一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因为它在是达到教学目标的一个中介、联结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教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原则和模式,最常见的模式是“课堂导入—创设情境—讨论—升华—总结”,但若活动课都采取这种模式或僵化地套用这种模式也会让课堂效率降低。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形式非常多样,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形式、课内外的训练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其次,心理活动课包含了学生成长困惑范畴内的不同的主题单元,不同主题不同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另外,学生的心理现象具有复杂性,活动方法具有多样性。由此可知,大学生心理活动课不能固守单一模式,而是需要综合运用辩论赛、小组讨论、讲授讲解、角色扮演、实践操作或行为训练方法等多样方法和形式。另外,教学里教学信息的传输依靠于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一般来说,运用得较多的教学媒体主要有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电视机、录音机、幻灯机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传播媒体必须考虑它的特征和运用范围、程度,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媒体,这样才能发挥其效果。

心理与教育调查报告篇2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

这项调查结果是6月25日发布的,调查由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完成,共访问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1200名大学生。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一个多月来,我在公司部门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及关爱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综合看来,我觉得自己还有以下的不足之处:

除交际困难外,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问题。

约有30%的大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即将毕业的小张,已经参加了4场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我今年要从医大毕业,却没有办法进入好医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是盲人,但却是择业时的盲人。”

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黄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此次宣传活动我们在准备宣传材料期间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利用网络、书刊等方式查阅各种环保知识宣传资料。现将我此次环保知识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及心得体会(针对“白色污染”)进行分析。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调查发现,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过度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情绪上容易失落苦闷。一名接受调查的大二学生说:“我总是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和抑郁,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现在我睡不好,经常做噩梦。”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

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务实性和功利性是当代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当代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

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69.4%的男生,45.2%的女生自己寻找兼职,38.8%的男生,25.5%的女生通过熟人寻找兼职,22.9%的男生,27.5%的女生通过中介机构寻找兼职,还有部分同学通过广告寻找兼职。调查还发现,8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并确保兼职的安全。

又是一年暑假,大学生活已经匆匆过了一半,是时候该想想步入社会该作何打算。所以今年暑假便想提前体验一下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感受。

心理与教育调查报告篇3

作为中学生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于“竞争激烈”这种词。当前,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

为此,我在网上搜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并且调查了当地的一些中学生。

结果分析

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对学习上的问题认识较为清晰,认为自己学习时注意力还是比较集中。多数同学认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较自信。但40%以上的同学存在对考试焦虑不安,未能做到主动学习。

大多认为自己会主动关心他人、能敢于承认错误、自理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社会中也往往较为有自信。少数则是不会主动的关心他人,而是一昧的要求他人对自己好。

而且家庭因素已慢慢成为造成中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原因,我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家庭不好,所以开始厌学,或者变得消极。

分析讨论

目前我国高中生的年龄大部分在十六岁至十九岁之间,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特别是一些家庭中孩子俨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宰,心理脆弱,经受不住风雨和磨练。根据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23-40%。我国独生子女存在的弊端是依赖性。对父母、家庭、环境的过度依赖,是独生子女的一个通病,这主要是家长的过度管制造成的。父母由于过分担忧,隔断了孩子同周围环境的接触。孩子们自我探索活动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同时,由于父母的过分疼爱,对孩子大包大揽,从而使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的替代活动中,最终丧失了自我,养成很大的依赖性。

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宠爱,使他们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关心、爱护,而不知道去关心、爱护他人;没有兄弟姐妹相互谦让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不能感到关心、迁就他人也是一种责任。其次,父母怕自己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吃亏,有意无意地教了一些自私的观念和方法。此外,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如走后门,拉关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等,也强化了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识,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心较强。独生子女的利已性一旦形成,往往很难纠正,自己得不到幸福,也害了周围人。

家庭原因: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习惯、性格、以及处世方式以及对人的`态度都与家庭有关,因为你很小的时候还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不断的模仿你家里人的行为习惯,看到他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你慢慢地就学会了。资料表明童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现的反应为主,在行动上模仿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品德高尚,行为文明,性格良好,子女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天长日久就会成为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形成一系列优良的性格。所以如果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气暴躁,冷漠厌世,虚荣浮夸等也很容易“传染”给孩子。

而且家庭气氛对其性格、心理的影响很大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愉快的关系所营造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猜疑、争吵、极不和睦的关系所造成的家庭紧张气氛,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儿童性格有消极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比完整家庭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孤僻、冷淡、冲动、恐惧焦虑甚至反社会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所以在我们遇到让我们不喜欢的人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到表面现象,认为他怎么怎么样,很讨人厌,哪个人不想自己是很个阳光,朋友很多的人,可是从小的“熏陶”不得已让自己变得这个样子。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对其子女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只是父母总是忽略了这一方面。

很多小孩子有了缺点、犯了错误的时候,有很多的父母不顾孩子的自尊心,毫无情面地训斥、指责、辱骂甚至动手打,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孩子的逆反、抗拒心理及行为。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既然生在了这种社会,这样的家庭,不能想象去改变它,只能换个心态换个方式去对待,不要去想这一方面的问题,让自己过的快乐一点,因为生活是自己的。因为最后陪伴的只是自己,所以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能掌控好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认为,最终能否成功和幸福仍是靠自己,这是无可逃避的事实。

心理与教育调查报告篇4

健康的心理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条件和基础。时代在发展,人们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学校里一名心理教师,常常面对各种各样学生的心理困惑,也就常常感到自己知识与能力的欠缺。

一个学期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感觉收获颇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们共同的交流研讨,吸取了很多实际经验,这是单纯理论所无法达到的。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为此,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要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要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要善于调控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要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 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品格修养、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教育才能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是我们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为了孩子们能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将所学 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

我希望自己成为虽不耀眼,但足以照彻孩子心灵的一束光!

心理与教育调查报告篇5

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__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里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

我们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话题为主题,利用网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崭新的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报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同龄人的调查,总结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向身边的同学宣传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帮助身边的同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步入大学校园,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学习任务、人际交往及竞争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大学生独立地面对和处理,因此也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如:紧张,焦虑,恐惧,孤独,抑郁等,严重的不适应会造成心理障碍。这些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具体的压力有哪些呢?经济学系实践部对我系06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思考和研究。

二调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问卷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方面进行实施。

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题分析

(1)您认为您目前所在的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相差很大吗?

a.特别大b.很大c.差不多d.无差别

分析:12%的同学认为相差的氛围特别大,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48%的同学认为相差很大,主要实在学习氛围和生活习惯上,大学的学习相对轻松而且老师也不会总是督促学习,大学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学才离开家开始住在学校,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开始真的很不习惯。40%的同学认为差不多,虽然大学与高中相比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但他们表示自己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0%的同学认为无差别。

(2)您对目前的大学生活适应状况如何?

a.很好b.还可以c.较差d.差

分析:调查显示15%的同学认为对大学生活状况适应状况很好,而25%的同学对大学生活适应状况感觉较差,绝大部分的同学乐观的认为适应状况还可以。这说明大部分同学(60%)生活态度非常乐观他们懂得调节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然而小部分同学则值得注意,他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处理的不是很乐观,由于他们思想太重,压力太大,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3)您认为压力在您的学习生活中对你的影响怎样?

a.正面影响,学习的动力b.没影响c.有点影响,影响情绪d.负面影响,无心学习

分析:有58%的同学认为压力是一种正面影响是他们学习的动力,这表明这些同学面对压力是有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化压力为动力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但并不严重,这样说明他们也能够逐渐地找到处理压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丧,10%的同学认为压力是负面影响,会导致他们无心学习,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是很好。

(4)当您出现学习效率底下的情况时,您会觉得心烦气躁吗?

a.经常会b.偶尔会c.很少会d.不会

分析:调查表明有63%的同学认为偶尔会,20%的同学认为很少会,7%的同学认为不会,这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能够乐观地处理自己的学习问题,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而10%的同学表示他们经常会觉得心烦气躁,他们需要加强锻炼。

(5)您认为宿舍是否有利于您的学习?

a.非常有利b.比较有利c.一般d.比较不利e.非常不利

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没有同学认为宿舍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学习,25%的同学认为比较有利,32%的同学认为一般,而38%的同学认为比较不利,5%的同学认为非常不利。这说明大多数同学还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学习氛围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数同学表示他们还是倾向于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学习。

(6)您是否对学校或者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心理?

a.经常有.b.偶尔有c.很少有d.没有e.未考虑过

分析:调查发现15%的同学经常有不满心理,说明他们时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从未去试图改变现状,改变自己,有50%的同学偶尔会产生不满心理,说明大多数同学是乐观的,只是学习任务和不幸偶尔让他们心烦,只有20%的同学很少会出现不满心理,13%的同学从未不满,5%同学从未考虑过这一问题,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非常好。

(7)您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让你感到压力?

a.经常会b.偶尔会c.根本不会

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有12%的同学经常会有压力,说明他们非常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但出于某些客观原因使他们对自己的友谊表示不满,有60%的同学偶尔会存在压力,这说明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而28%的同学则认为根本不存在,说明他们在交际上都是很乐观,总体来说同学们的交际交友都没有什么大的障碍。

(8)遇到压力你会最先向谁求助?

a.家人b.知心朋友c.专业人士

分析:据调查有42%的同学遇到困难会找家长,说明他们的依赖心理还是很强的,缺乏独立思考生活的能力,有58%的同学认为找知心朋友更好,这类同学适应性比较强,自我生活能力比较强,他们不想让父母担心最先想到的是知心朋友。

(9)您赞成大学生谈恋爱吗?

a.赞成b.不赞成c.有时好就可以谈了d.完全没有必要

分析:有33%的同学赞成谈恋爱,他们觉得不管以后能不能走在一起,都会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62%的同学认为有时好就可以谈了,这说明这部分同学会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来决定谈与不谈,而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的任务仍然是学习,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而且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父母,谈恋爱需要花费,也会浪费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

(10)您失恋后会伤心吗?

a.不会b.会c.看情况d.无所谓或一点都不伤心

分析:对大学生失恋问题,13%的同学不会,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或一点不伤心,谈恋爱只是在找异性朋友,失恋也许是对方的不足,或者是自己的缺点,而42%的同学认为会伤心,毕竟双方都是真心的最后如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在一起还是很难过的,40%的同学认为要看情况三、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情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差距很大;

2、所就读的学校与自己心中理想的学校有很大差距;

3、校纪校规对生活和学习起到了约束作用;

4、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会影响情绪的波动;

5、上大学后,的挫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

6、大多数学生热衷“勤工俭学”;

7、宿舍中基本没有大问题;

8、当宿舍出现问题时会用委婉的态度来处理;

9、少数同学在与人交往方面会存有戒心;

10、在日常生活中,舍友指出其自身错误时,愿意立即改正,并道歉;

11、恋爱的动机是打发无聊的时光;

12、在课堂不活跃,与身边的同学不熟,却与舍友有很多话题;

13、很少同学在意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14、业余时间主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如上网或打游戏;

15、出现心理问题,主要向信任的朋友倾诉。

四、调查分析

大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靠老师的讲解,而升入大学以后往往老师讲得很少。自觉、自立、自主、创新是大学学习的方法。

2、人际交往是一种艺术,下面的几种做法可助你成功:树立伟大形象,保持亲密有间,宽松友善待人,流露真诚笑,主动大度处世,努力善解人意。

3、大学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朝气盈然的地方。从学生自身的发展角度看,大学阶段正好是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思想、价值观、人生观发展成型的时期。正确的引导对一个人的成长具奠定性作用。

4、良好的心理策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自由的大学氛围中,能否有所收获,并非取决于校园的美丑,或师资的良莠,而是在于个人主观意识能否与环境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到自我管理、监督,最终成学成才。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__、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

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__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1、生活的适应。原来在中学读书,离家不远课上完了放学就可回家,生活都由父母包办,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在不同了,不能每天回家,要住学生公寓,起床、吃饭、睡觉、个人卫生,一切都要自己来管。

2、学习的适应。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的学习,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认为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中学读书学习比较被动。大学可不是这样,要主动学习,得自己把握,老师讲课只是一种引导,一种启示,要根据这种引导,这种启示去阅读参考书、去思考,这样就要自己学会安排学习计划,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的时间。

3、人际交往的适应。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能够适应与他人交往,也有一些学生不能够适应。人际交往无非是与两种人交往,一种是熟悉的人,一种是不熟悉的人,与熟悉的人交往,因为彼此了解,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刚进大学,同学是新的,老师是新的,大家都不熟悉。这样,就有一个了解、融合、相互适应的过程。每个人适应环境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

六解决方法

(一)开展相关心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

校方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问题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同学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不够,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纠正大家过去的错误观念,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走出心理阴影,沐浴阳光。

(二)积极参加活动,保持良好心态

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并不快乐,其实快乐隐藏在生活中的许多角落里。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需要相信:快乐是自己寻找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种有效方法。时刻相信自己是快乐的,就能在无意中将阴霾无限缩小直至消失。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将自己的不快乐与快乐都学会与身边的人分享,困难时寻求朋友的帮助,失落时寻求朋友的安慰,在这样的氛围中自己也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进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降低压力,促进良性竞争

现代的大学生虽然还没有步入社会,但是沉重的压力却已经在他们身边蔓延开来,就业压力,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等等,这么多的压力往往压得许多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一方面学生应学会自我调整,学会怎样把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压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多的压力压垮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七结语大学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满载梦想与希望的园地,大学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们不断积累,在这里我们不断成长,在这里我们不断感悟,所以我们应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正视一切困难,坚定自己的决心与信心,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大学生活的美好,感受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为自己的未来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这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受益颇多,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这十天里的经历却是一分宝贵的财富。

十天里锻炼的是我们的能力。在实地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难,例如遇到有些同学的不配合,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等等,但是我们都认真耐心地去解决这些小困难。我们总是带着诚恳的微笑去与每一位接受我们调查的同学进

行交流,我们总是心平气和地进行小组讨论,我们总是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这十天我深刻地意识到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平台,沟通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的重要工具,沟通更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磨合的润滑剂。与朋友的沟通,与陌生人的沟通,与老师的沟通,面对不同的对象,需要的是不同的沟通方式,但无论怎么样,真诚的心平静的态度都是或不可缺的金钥匙。这十天我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力量,团队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学校体现在班级里,它还是我们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考验。作为小组的小组长,我担负着使组员默契配合的重要责任,团队里既要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也要发挥每一位组员的能力。

心理与教育调查报告篇6

一、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调查时间

10月20日至27日

2、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从调查的结果和我们的分析上看,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减轻心理压力,促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议及策略: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近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

4、放开心胸,学会与别人诉说。心情低落,要学会正确地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可以找别人聊天,或是到外面散下步,或是去唱歌,多采取些可以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去舒缓自己的心情。也许有些人会比较放不开,对周围的人和事会采取一种防备的逃避心理,这时我们需要适当地放下防备,学会走近别人,这样别人也才能走近你的心里。

5、学校要多举行有助心理辅导的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活动气氛中,得到心情的宣泄和放松。开放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途径去解决自己的困惑,学会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当然也需要心理咨询老师尊重学生的隐私,不泄露学生的秘密,更要更好地进行疏导。

心理与教育调查报告篇7

一.主要学习内容

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而微妙的。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用耳朵倾听声音;我们因成功而兴奋,因失败而沮丧:我们回忆过去,也规划未来。这些都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学科。

更具体的是,我从这门课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这门课给了我们指导。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从婴儿到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人的心理经历着不断的变化。不同阶段的心理是有较大出入的。大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更能引起我们的关注。大学生应该摆脱依赖走向自立,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掌握知识技能,认识和理解自我,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符合合理的自我认知,坚强的意志,积极稳定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等。

随着对于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也让我学到了很多,首先大学生应该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从而有效维护心理健康。而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实施自我调节,寻求社会支持,求助心理咨询。

认知过程是人的重要心理现象,人们不仅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加工,对社会关系进行认知加工,还对自己进行认知加工。总而言之,人的认知是一个主动、积极地技工和处理信息与符号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动态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介绍了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以及自我认知。大学生社会认知有这几个特征:社会认知的选择性、社会认知反应的显著性、社会认知的投射性、社会认知的两极性、社会认知的片面性。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也有很多。在大学中首先谈到的就是一个人的印象。所以说第一印象对于人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印象形成过程是一个社会认知的过程,受认知者、认知对象和认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印象行成会出现各种认知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都对我们的印象形成的过程产生了影响。凡此种种,老师上课的内容让我们收获很多。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整,是贯穿我们整个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怎样看待自己,自负和自卑,自我中心与从众,过度追求完美等,都是大学生看待自己出现了问题。大学生应该深入认知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调控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大学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与坎坷,怎样正确合理的调整自我情绪是很重要的。每一种情绪都包括胜利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所以当一个人被某种情绪击中时,先不要着急,停下来,多去感受一下这个情绪的内容。大学生情绪内容丰富但是很敏感且极易受伤。大学生情绪管理方法很多,例如学会觉知情绪,从认知角度管理情绪,用行动调节情绪等。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与恋爱问题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更有人说大学不谈一场恋爱那还是大学吗?大学没有几个狐朋狗友那怎么行呢?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既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静态的关系范畴。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沟通信息的基本途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维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获取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吸引有邻近性、熟悉性、相似性、互补性。总之积极对待人际交往,将人际交往看成大学生活的一门必修课,而且是分数越高越好,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社会中立足。

恋爱问题在大学中很频繁。爱情是人类生活中的绕不开的话题,对于处在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像块吸铁石,充满了磁性。爱情的五种语言: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我们应该具有表达爱的能力,表达爱的勇气,表达爱的技巧。

二.认知的收获或领悟

我对自己的认知有了实质性的改变,比较客观的说,我认为现在的自己比原来更加的成熟,更会思考问题,从性格方面,我比以前更加理性,更加开朗。前的我经常会为一些生活中的琐事烦恼,也经常一时冲动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而心理学的学习让我学会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问题,让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标志,而心理学的学习中,自我的情绪调控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生活问题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闯入你的视线。正确看待问题,以一个智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事情或者人物并不是向硬币那样简单,不是正就是反。认知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就是人际交往问题,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不要因为某人或某事生气,因为日后你会发现那样很不值得。我就以这个来激励自己,要以诚待人,圣人是可以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他人的。

三.行为上的改变

自从我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后,我更加的竭力培养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有一个做人的准则和标准,来约束自己。我在上课的过程中逐渐学到了这四个方面,我认为这个很有用。第一,要正确看待大学生活中的落差,不要自信过头,也不应该妄自菲薄。第二,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能有丝毫懈怠。第三,要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但生活更重要,不要仅仅沉迷于书本知识,要全面发展自身素质。第四,正确的看待一个事物或者人,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且评价,因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东西,不可能单单一句话就能将其的一生评价。大学生活中应该具有自己的一个完美的计划,来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大学生活不能简单的将其度过,应该让它活的有滋有味。

心理与教育调查报告篇8

一、量表简介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国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可以用做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有10个分量表,分别是:一、强迫症状,如害怕考试、作业反复修改等强迫行为;二、偏执,如认为别人对自己有不良意图和评价不正当的偏执想法;三、敌对,如脾气坏,常有与人争辩和摔东西等冲动行为;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如缺乏人际关系中的友好感受和满意度,或感到无法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理解和支持;五、抑郁,如对未来丧失信心,兴趣索然;六、焦虑,如紧张,心神不定,烦躁;七、学习压力,如感到学习负担重、存在厌学、害怕考试等问题;八、适应不良,如不适应学校生活;九、情绪不平衡,如对学习的兴趣、对老师和同学的情绪忽高忽低;十、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气。本量表既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平均分进行评价。

二、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该总均分是由60个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10个分量表分别由6个项目组成的,将每个分量表6项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该量表的因子分。如果心理健康总均分或因子分低于2分,表示心理比较健康;超过2分(包括2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总均分或因子分是5分,表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三、测试结果总体概述

考虑学生实际,排除假选择的可能性,对因子分2、5分以上的进行了统计,参测学生各因子所占比例为:强迫症状19、16%、偏执13、53%、敌对14、05%、人际关系敏感20、81%、抑郁16、43%、焦虑20、53%、适应不良24、33%、情绪不稳定26、67%、心理不平衡9、11%。

从以上数据看出如下问题: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五项都超过学生数的20%。

2、学生进入职校后,大部分学生住校,开始远离父母,进行相对独立的生活,增加了与同学相处的时间,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相互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表现在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比较明显的比例较高,当然情绪不稳还应该考虑到离家住校后的想家情绪的影响。

3、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的比率也较高。根据这一测试结果,建议班级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活动课、班会、家长会、师生交流等机会,给学生创造沟通、倾诉的平台,进而得到缓解。

四、综合建议的三个策略

1、掌握应对策略,对班级测试指数高的项目因子,即不要迷信测试、也要适时调节:针对班级整体发挥集体的作用,有意识的开展班级活动,充分利用班级骨干,也要充分给重点学生创造活动平台。

2、各类因子指向的学生应对策略建议: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状况,必要时对家长提出建议;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心,更重要的是针对性的安排谈话和活动,做学生忠实的倾听者,加强认知指导。

3、个别特殊学生关注策略:经常倾听和关注,不歧视,不传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严重的一定要告知家长转介到专门心理咨询部门进行治疗或矫正

综上所述,本次测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为班主任及家长提供一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依据。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