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香蕉皮教案7篇

时间:2024-07-05 17:02:24 分类:备课教案

仔细编写教案可以提前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进行针对性辅导,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剥香蕉皮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剥香蕉皮教案7篇

剥香蕉皮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幼儿食品)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重点和难点:

1.引导幼儿能发挥想象。

2.将想象结果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香蕉若干。

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师(出示方纸盒作神秘状):这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样子长长的,皮黄黄的,剥皮后才能吃,你们猜猜是什么?

二、想象活动

1.这香蕉会变戏法,你们信不信?

2.(轻轻地把香蕉摆放成状):香蕉开始变戏法了,你们看它像什么?

像小桥、像月亮、像彩虹、像小床、像小船、像大刀、像电话师:请你们和老师一起打电话吧(幼儿模拟打电话状,与教师做简短的对话。)师:香蕉除了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作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

三、分享

1.师: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

(幼儿尝试剥开香蕉皮,对不会剥的幼儿,教师适当给予帮助。)

2.师:下面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有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部分 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3.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

(幼儿尝试剥开香蕉皮,对不会剥的幼儿,教师适当给予帮助。)

师:下面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有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内容体现了直接兴趣性,根基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活动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原理,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

剥香蕉皮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短句:小鸭乐得呷呷叫:“小鸡小鸡你真好。”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发言。

活动准备:

1、教具:图片四张。

2、幼儿操作:小鸡、香蕉图片及小动物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香蕉:

1、小朋友,这是什么呀?你们喜欢吃香蕉吗?香蕉是什么味道的呀?

2、看看,这香蕉象什么呀?(月亮、小船、小桥、翘翘板……)

二、出示图片:

1、有一天,天气很好,小鸡出来玩,在草地上捡到一个大香蕉。它会怎么样呢?我们来听听小鸡是怎么说的.:叽叽叽,好香啊,好甜啊,我请小鸭一起吃。

小鸡要请谁和它一起吃香蕉呀?它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于是,小鸡就去找小鸭。

2、小鸡走过草地,爬过山坡,到了小河边,小鸭住在河对岸。小鸡过不了河,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我们来帮它想个好办法,怎么样过河呢?

3、我们来看看小鸡是怎么过河的呢!小鸡把香蕉放在水里,成了一只香蕉船。小鸡坐着香蕉船,稳稳地过了河。

4、走上岸,小鸡抱起香蕉船,送给小鸭一起吃。

5、小鸡请小鸭吃香蕉,小鸭心里怎样?(高兴、开心)高兴了会怎样叫?(呷呷呷)它会对小鸡说什么呢?小鸭乐得呷呷叫,小鸡小鸡你真好!

谁会一个人来说这句话?

6、瞧瞧,它们现在在干什么呀?吃完香蕉,小鸡小鸭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玩得真开心!

三、小鸡捡到了一只大香蕉,会请小鸭一起吃。那它还会请哪些好朋友一起吃呢?(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示范:小鸡请小羊吃香蕉,我就把小羊贴上去。小羊高兴得怎样叫?(咩咩咩)它会对小鸡说什么呢?(小羊乐得咩咩叫:“小鸡小鸡你真好。”)

现在请小朋友帮小鸡找一个好朋友一起来吃香蕉,找好了,贴贴好。想一想,这个好朋友会对小鸡说什么,请你学一学。

四、谁愿意来说听的?

剥香蕉皮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分香蕉”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渗透模型思想,初步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落在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教学设计着重突出下面两点:

1、体会除法算式与等分的关系。

结合猴妈妈分香蕉的情境,把等分的过程与除法算式相对应,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含义。教学中解决平均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既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问题,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用小棒代替香蕉,帮助猴妈妈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后,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接下来继续用小棒代替香蕉,探究其他的分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主题图、小棒图。

学生准备:每人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温故铺垫、复习导入

1、填空。

二()十二()四十二

()六十八二()十八

2、◆◆◆◆◆◆◆◆

(1)平均分给了4个人,每人分()个。

(2)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人。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由练习入手,既复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合作,学习新知

1、数一数,说一说。(教师课件出示课本第64页的主题图)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回答预设:有12根。

师: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

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平均分。

2、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回答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3、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师板书:12÷2=6(根)]

教师领读:“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师板书:“12÷2”读作“12除以2”)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12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6叫做商。

[师板书:]

4、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师:在这个算式里,12、÷、2和6各代表什么呢?请学生对照算式与分香蕉的画面,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回答预设:生:算式中的“12”表示有12根香蕉;

“÷”表示平均分;

“2”表示有2只猴子;

“6”表示每只猴子分得6根香蕉。

5、其他分法。

师:还有别的分法吗?

回答预设:生:每4根分1份,可以分成3份。

师: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呢?

回答预设:12÷4=3(份)。

师:请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生答,师生共同订正。

6、试一试。

(1)把前面学习的60页和61页的内容,用今天学习的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写完后,和同伴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动嘴说一说等活动,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充分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1、看图写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之内交流纠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枯燥的数字更具情趣,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2、教材65页“练一练”。

(1)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2)第2题:先让学生列出算式,再引导学生对乘、除法进行比较。

(3)第3题:列式后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两种分法的不同。

(4)第4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对于学生的解答,只要分法合理、列式正确,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四、课堂总结,归纳新知

师:小猴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学生回答略。

板书设计

分香蕉“12÷2”读作“12除以2”

剥香蕉皮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重点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如何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主题图片。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

生:香蕉。

师:谁能说出图意?

生:两只小猴子来智慧老人家里做客,智慧老人要把12根香蕉分给两只小猴子。

二、问题探究

师:通过看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生:平均每只猴子分得几根香蕉?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板书问题)

师:我们可以用12根小棒代表12根香蕉分一分。看谁分得最快。

学生开始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师:你是怎样分的呢?

组织学生分组汇报,演示自己分的过程。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教师讲解把平均分转化成除法算式。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教师板书:÷)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可以怎样列式?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香蕉。算式是“12÷2=6(根)。(教师板书)

学生齐读算式。教师指着算式引导学生说出算式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知道了12除以2等于6。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生:12÷3=4(根)。(教师板书)

师:在12÷3=4这个算式中,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是除号。(板书)

师:(指算式)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12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三、体验感悟

师:刚才分香蕉的时候,出现了多种分法,同学们掌握了把平均分转化为除法计算的方法。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想出又快又好的办法解决。

教师出示题目:18根小棒可以怎样平均分,每份是几根?把分的过程用除法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分,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生:平均分成2份,算式是18÷2=9(根)。18÷2=9表示把1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9。

生:18÷3=6,表示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生:18÷6=3,……

生:18÷9=2……

教师肯定、鼓励分法多样化。

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完成第38页练一练。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练习设计:第38页的练一练,第40页练习二的第1、2题。

剥香蕉皮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乖、扔、鼠”的正确发音。

2、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小猪、小老鼠的图片各一张;实物香蕉一个;纸篓。

活动过程:

一、进行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吃水果”游戏:请你跟我吃!

2、刚才我们把香蕉吃完了,香蕉皮扔在哪里呢?

3、出示香蕉,小猪和小老鼠刚才也吃了香蕉,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样的。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图一)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

2、小猪把香蕉皮扔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认识垃圾筒标记)

我们把小猪的样子编成了一首儿歌。幼儿学念儿歌,老师注意帮助幼儿正音(乖、扔)。

3、(出示图二)小老鼠和乖小猪的方法一样吗?它做得对吗?为什么?(幼儿泛讲)

教师小结:对,把香蕉皮扔在地上很不安全,也不卫生。

4、我们再编一段小老鼠的儿歌,鼓励发准“鼠”的音。

小结:我们要学乖小猪,在公共场所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三、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除了香蕉皮可以扔在垃圾筒里,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扔进垃圾筒里?(幼儿泛讲)

四、活动延伸: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棒,等一下请你们好吗?

剥香蕉皮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同样的东西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排出不同的结果。

2、在数学排序活动中体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几位小客人,它们就藏在这里,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

二、根据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1、(课件:四只小猴)

师:是谁呀?一起跟小猴子们打个招呼吧。(小猴子,你们好!)看看有几只猴子呀?

2、我们来看着这四只猴子长的一样吗?

3、(课件:声音)它们和你们一样都有好听的名字,想不想知道它们叫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问一问?(小猴小猴,你叫什么呀?我长得高,我叫高高。)它叫什么呀?(高高)

那猜猜看这只猴子叫什么?一起问问它吧。(小猴小猴,你叫什么呀?我长得胖,我叫胖胖)

还有两只小猴也迫不及待地想要介绍自己,仔细听……(播放录音)

4、原来他们一个叫高高、一个叫胖胖、一个叫长尾巴、还有一个叫大脚。

它们经常聚在一起玩,今天它们又一起来到了森林里。突然,它们看到了一根好香好大的香蕉,它们都非常想吃。

5、提问:这可怎么办呀?大家就想了一个办法,比赛呗,比赛最公平了,谁得第一,谁就第一个吃香蕉。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

6、(课件:胖胖)

四只猴子中间啊有一只猴子,它的脑袋转得最快,(点击出现猴子胖胖)你们还认识它吗?嗯,胖胖想:在四只猴子中间我是最胖的,等一下我要和它们比胖,我准能拿第一,我就能吃到香蕉了。于是胖胖就说:“我们比胖吧。”

7、大伙都同意了,于是胖胖就带着它的三个好朋友一起来到大树下,那比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要排好队伍,要站在一条线上)

8、(课件:胖胖、长尾巴、高高、大脚)

于是胖胖就带着它的三个好朋友从胖到瘦排好了队伍。看看,它们的比赛结果怎么样?谁比胖胖瘦一点,对长尾巴排第二。排在第三的是谁?恩,是高高。大脚比高高瘦一点所以排在最后。

9、(课件:声音)看来比赛结果很明显,胖胖得意极了它说:瞧吧,瞧吧,我得了第一,我能第一个吃到香蕉啦。

10、(课件:声音)

唉唉唉,不行不行,我也能吃到香蕉。提问:哎呀,谁在说话呢?(点击课件)这是谁?(高高)高高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也能比,我也能第一个吃到香蕉。

11、提问:哎,小朋友你们觉得高高和猴子们比什么能得第一呢?

12、嗯,你真聪明。高高说我们比身高吧,谁最高,谁就第一个吃香蕉。谁愿意来帮帮他们比一比?注意哦,排队的时候要排得整齐一点,要踩在同一条线上。

(高高、大脚、胖胖、长尾巴)

高高是第一个,它是最高的。谁比高高矮一点(大脚),它排第几啊?(第二)比长尾巴再瘦一点,排第三的是谁呢?(胖胖)长尾巴是四只猴子中最矮的,它比胖胖还要矮一点,所以只能排最后,看来这一轮比赛谁第一名啊?(高高)高高说:嘿嘿,那我就先吃香蕉呗。

13、(课件:声音)不行不行,我们两个等会儿比赛也能拿第一,也能吃到香蕉。这句话是谁说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来是长尾巴和大脚在说。哎,小朋友那你们觉得长尾巴和大脚比赛的话比什么呢?长尾巴比什么?同意吗?大脚要比什么呢?大脚说:我们来比脚吧,谁的脚大谁就先吃香蕉。

14、交代操作要求:

比赛到这里真是越来越激烈了,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它们?老师这里呀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块板,上面有四只小猴子,请你们一起来帮帮长尾巴和大脚。那老师先来考考你们哦,如果长尾巴比赛,它排在哪儿?记住哦,从小红旗这边开始排。它们等不及了快去帮帮它们吧。

三、评价、分享香蕉。

1、师:小朋友这些小猴子都排好了整齐的队伍,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排得对不对?嗯,你们真得很棒,一起来表扬一下自己。

2、原来这四只小猴根据自己身上不同的特点来比赛它们都能够得第一。那这又香又甜的香蕉可怎么办呢?(分享着吃,一人吃一口,好东西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3、哎,四只猴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最后他们发现好东西可以分享着一起吃。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剥香蕉皮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香蕉的外貌特征与生长特征。

1、 尝试掌握棉签绘画的技能,能独立完成画作。

2、喜欢参与活动,体验写意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ppt香蕉的图片

2、 颜料,抹布,瓶盖若干,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有喜欢吃的水果吗?

夏老师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你们喜欢吃吗?

二、 出示ppt

师:我这里有一些特别漂亮的香蕉,请你们来看看。

它们长什么样?长的像什么?

出示“站”起来的香蕉。

这个香蕉怎么了?像什么呢?

三、 介绍材料

师:今天夏老师带了一个神奇的工具来帮助我们画香蕉,让我们一起看看。

(出示棉签和卡纸)

用棉签怎么画香蕉呢?你们觉得应香蕉吧!

(边讲述画法边在幼儿眼前完成画作)

四、 幼儿作画

(教师巡回指导作品)

三、欣赏幼儿作品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画的香蕉?

(师幼共同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香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平时在我们幼儿园里也能吃到。所以当我出示图片时,孩子们都很兴奋:老师,这是香蕉。问到香蕉的样子,孩子们也是能够很清楚的说出来。问到像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也有了一点局限,都是小船,黄黄的,再没有其他的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发挥更多的想象力,我起了一个头,弯弯的香蕉像飞镖一样,开始我还担心孩子们不认识飞镖,只听到孩子们马上说:老师,飞镖飞出去会回来的。接下去,孩子们的思维就慢慢打开了,有的说像滑滑梯、跷跷板,黄的颜色像月亮等等。这次的绘画作品我放到了卡纸上,颜料不容易印出来,看到这次的作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棉签画的能力。也能够很清楚的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