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和九的解决问题教案模板6篇

时间:2024-07-05 15:02:00 分类:备课教案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来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写教案能够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八和九的解决问题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八和九的解决问题教案模板6篇

八和九的解决问题教案篇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这节课我们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回顾与整理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方程;

(4)检验,并写出答语。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及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2)你知道哪些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预设

生1:根据关键词语找等量关系。

生2:根据常见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

生3: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生4:根据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典型例题解析

1.课件出示例1。

某校有若干间学生寄宿的宿舍,如果每间宿舍住6人,则多出36人;如果每间宿舍住8人,则多出3间宿舍。寄宿的学生有多少人?宿舍有多少间?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抓住总人数不变找出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解答 解:设宿舍有x间。

6x+36=8x-3×8

x=30

6×30+36=216(人)或8×30-3×8=216(人)

答:寄宿的学生有216人,宿舍有30间。

2.课件出示例2。

父子两人现在的年龄和是53岁,8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求父亲和儿子现在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分析 以8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为等量关系,假设现在儿子是x岁,则8年后儿子是(x+8)岁,父亲是(53-x+8)岁。

解答 解:设现在儿子是x岁,则8年后父亲是(53-x+8)岁。

53-x+8=(x+8)×2

53-x+8=2x+16

3x=61-16

x=15

53-15=38(岁)

答:父亲现在的年龄是38岁,儿子现在的年龄是15岁。

八和九的解决问题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运算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3、在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各种运算律的特点,掌握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和解决问题有关的知识。

1、复习运算律。

(1)提问: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师归纳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

①可以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②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的验算。

2、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出以下问题: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二、查漏补缺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0~12题。

1、第10题。

这道题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深学生对各种运算律的认识。

2、第11题。

这道题是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

其中,“329-186-14”这道题可以先将两个减数相加,再相减,也就是运用减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计算。而“630÷45”可以转化成“630÷9÷5”来进行简便计算。

3、第12题。

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94×21”和“102×37”都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综合运用提升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4~18题。

1、第14题。

解决“相遇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与“相遇问题”两种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

2、第15、17题。

这两道题都是复习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组织交流和评价。

在掌握示意图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3、第16、18题。

这两题是复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虽然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思考。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八和九的解决问题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同学去帮助收南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组 28人

第二组 34人

第三组 22人

二、新课学习

1.教师: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学生:28+34+23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

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教师:再比较一下28+34+22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8+4+2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

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

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

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

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并抽其中的两个同学投影展示。

主要引导学生列出右面的竖式:

2 8 6 2 2 8

+ 3 4 +2 2 +3 4

6 2 8 4 6 2

+2 2

8 4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投影展示。

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教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

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

学生:连减算式。

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是20以内的,85-40-26是100以内的连减,并且需要退位。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计算: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

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

教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三、结论总结

1.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3.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八和九的解决问题教案篇4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立足于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队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才能牢固与持久。而学生的生活与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力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数学教学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和学习活动联系起来。“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始,我将教材中的“植树造林”的问题情境调整成了“看成语说百分数”的抢答游戏,利用比赛活动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根据比赛的得分结果生成动态的教学资源。这样的比赛活动是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开启全课的学习做好了很好的铺垫。

二、教学立足于形成习惯

小学是学生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探索的习惯、交流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质疑的习惯等,对于他们来说会受用终身。本课教学中,我时时处处为学生提供思考质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抢答游戏后,我组织学生根据比赛的得分结果,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巧妙地引出了本节课要解决的新问题。接着,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决新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决方法。全班汇报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的经验:“最快的是你们组,你们组怎么交流这么快?”“我发现你们组的交流挺有特点的,来,给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交流的?”接下来,对于学生的各种解法,教师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对汇报的方法进行质疑:“对于这种方法,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请教或交流的吗?”学生在体验中探索,在思考中质疑,在追问中明理,在交流中提升。正如波利亚认为的一样:“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而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培养,一旦学生养成了这些学习习惯,他们便乐此不疲。

三、教学立足于积累经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提升,需要对已经经历的活动过程进行观察、回顾或反思,也需要对活动过程中的'某些方法进行比较,形成自己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组织或引导或促成学生进行经验的积累,以形成一定的自我学习与反思的能力。在学习单中,我设计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步骤,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让学生自主沟通百分数问题与分数问题的联系,积累问题解决的策略之“类比推理”与“转化”。 而“类比推理”是学生自主解决本节课新问题的法宝,为了进一步积累这种经验,我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回顾:“回顾一下,以前还有哪些内容我们也是通过类比学习的?”学生在回顾反思中进一步掌握了类比推理的思想方法。在全班交流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反思:“你们都回顾反思了哪些问题呢?”学生在回顾与反思进一步积累了学习经验,提升了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练习应用体现了让学生将获得的经验又运用到问题解决中,一方面检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对这些经验的感悟,另一方面通过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进一步综合与改造原有经验,对问题解决的经验获得新的感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看,在基础练习“说一说”中,学生通过自己先举例说说对“多百分之几”“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的理解,再选择教师收集的有关实例,进一步理解了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含义。在“填一填”中,通过差量与单位“1”的量的不同出现形式,学生丰富了已有的经验。在“怎样评选进步之星好”中,通过让学生帮助老师出主意,学生体会到学习成绩的增长幅度可以作为进步之星的一个参考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考虑问题要多角度。而“我们的数学书”既培养了学生估算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抽象能力。在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后,我及时追问:“这里的3和2又不是长和宽的具体数量,你们怎么能这样算呢?”此处追问不仅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而且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使其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进一步丰富了学习经验。

总之,本堂课我注重激活了学生已有经验,尊重他们的知识起点,敢于让他们自主尝试。我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今天的课堂,学生尝试在先,集体交流跟进,教师点拨善后。

八和九的解决问题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注意以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几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

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相应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小黑板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2.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单眼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交流板书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

: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

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评析:这只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因为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才能列出相应的方程解答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各自的思考,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揭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谁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要求学生接着例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后再写上答句。

?评析: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解法。从而使学生适时地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

6.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学生自己列出方程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求出方程的解。

引导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引导学生关注:①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②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③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感受方程的优点和价值。】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这个一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练习一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样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做练习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4.做练习一的第3题。

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进一步熟悉此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四)、课堂作业

1.做练习一的第4题和第5题。

2.补充与习题相应练习。

八和九的解决问题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

(2)2.9比什么数少1.5?

(3)什么数与2.4和是6?

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

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

师生交流。

二、指导练习

1.p17第9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x+2.2x=960

(3)解方程

2.p17第10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1.5x-x=24

(3)解方程

3.p17第13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7x+124=83

(3)解方程

三、综合练习

1.p17第11~12题

(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4)解方程

(5)集体评讲

四、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2)列方程

(280-240)x=400

280x-240x=400

(3)解方程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x+2.2x=960 1.5x-x=24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7x+124=83 (280-240)x=400 280x-240x=400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