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比例的教案6篇

时间:2024-07-09 12:01:02 分类:备课教案

一份个性化的教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日常教学工作开始前,相信大家一定都事先准备好教案了,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比例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比例的教案6篇

小学比例的教案篇1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课本第55页例1.例2.作业本第31(29)。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问题的情景:

1. 出示邮票。问:你能同样大小的把它画在图纸上吗?

让同学们画一画,再拿出邮票的长,比一比,怎么样?

归纳:(同样长)得:图上的长和实际的长的比是1:1。

2. 教室的长是9米,你能同样长的画在图纸上吗?更大一些呢?

如果操场的长,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完全一样画在平面图上吗?(不能),想个什么方法(窍门)可画上去了?

3. 让生猜想:(出示学校平面图)图上操场的长和实际长的比,还会是1:1吗?大约是几比几?

4. 导入新课:人们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时,往往因为纸的大小有限,不可能按实际的大小画在图纸上,经常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成图。象手表等机器零件比较小,又得把实际长度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才能画到图纸上去。这就.需要涉及到一种新的知识。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尺的问题。

板书:比例尺

二、问题解决:

5. 一个教室长是9米,如果我们要画这个教室的平面图,为了看图和携带方便,就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平面图上,缩小多少倍由你自己决定,你打算设计:用几厘米表示9米。请四人小组讨论并设计。

6. 小组回报设计方案,教师选择以下四种方案。

(1).用9厘米表示9米

(2).用4.5厘米表示9米

(3).用3厘米表示9米

(4).用1厘米表示9米

7. 说说以上方案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了多少倍?

算一算,每幅图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9厘米9米=9900=1100

(2).4.5厘米9米=4.5900=1200

(3).3厘米9米=3900=1300

(4).1厘米9米=1900

8. 这四个比的前项代表什么?(图上距离),后项代表什么?(实际距离),我们把这样的比,叫比例尺。

齐读: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化简后得到最简整数比。

比例尺怎样求:(看上述四个比例式得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9. 讨论汇报:上面四幅图,比例尺是多少图最大?

比例尺是多少图再小?为什么?

10. 练习:

(1).甲、乙两座城市相距120千米,在地图上量得两城市的距离是4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学校里修建运动场,在设计图上用25厘米长线段来表示操场的实际长度150米。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3).一张中国图,图上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4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4).一张紧密图纸中,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毫米,求这幅精密图纸的比例尺?

(观察精密零件如果要画在图纸上,怎么办?(放大)。那这幅精密图纸的比例尺会求吗?

上述四题分层练习,后讲评。

11. 比较(3)、(4)两题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一般把缩小图的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而把放大图的比例尺写成后项是1的长。

12. 比例尺有多少种表示方法?让生说一说

(常见的有:比的形式 分数的形式 线段形式)

三、问题的应用:

根据比例尺的'关系式,求实际距离。

(1).出示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同时抽一生板演)

解:设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x=105000000

105000000厘米=1050千米。

答: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050千米。

(2).分析讲述:

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用方程解。

(先设x,再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

(3).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一般都统一为低级单位厘米。

(4)怎样设x,.教师指出:设未知数时,单位要与已知单位统一,后再化聚到问题单位。

(5)尝.试练习第57页试一试。

河西村到汽车站的实际距离是20千米,图上距离是5厘米,算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汽车站到县城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小学比例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三、教学难点:

求实际距离。

四、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45000。

(2)比例尺80:1。

(3)0——40㎞。

3、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及插图。

(2)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

① 1号线的图上长度是10㎝。

②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500000。

所求问题: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3)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①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解答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汇报解答情况。

方程解:

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

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

10/x=1/500000

x=10500000(问:根据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5000000

5000000㎝=50㎞

算术解:

根据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等于比例尺,得出:实际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101/500000=10500000=5000000(㎝)5000000㎝=50㎞

4、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生了解题目要求。

(2)讨论:你想怎样画?

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① 确定比例尺;

② 求出图上的距离;

③ 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3)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练习活动时,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4)汇报,交流。

小学比例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三)比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 xy =k(一定)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2、通过今天的学习,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43页做一做

五、课后作业

练习七6、7、8、9题。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xy=k(一定)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小学比例的教案篇4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 新授

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1)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 或 =

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 口答

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3) 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 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

并自学课本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

(2) 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6:10=9:15 8:3=3.2:1.2 1/3:1/6=16:8

(3) 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4)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比例中的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乘积有怎样的关系?

师: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2、 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四、 总结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

2、 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五、 作业

1、 完成练习四的第1-3题。

小学比例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集体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长80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米?

生1:用8厘米表示80米,用6厘米表示60米。(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图上的距离?(8厘米和6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米)

5、小结:我们把画在图上的`距离叫图上距离,把实际生活中的距离叫实际距离。(板书)

6、师:当我们用8厘米表示80米时,实际上把80米缩小了多少倍?(自由回答)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比是多少?

(引导:比的前项和后项单位要统一,再划成最简整数比)

板书:8cm:80m=8cm:8000cm=1:1000

7、继续引导,并板书:6cm:60m=6cm:6000cm=1:1000

8、师:这里的1:1000说明我们用图上距离1cm表示了实际距离多少厘米?(1000厘米)

9、小结:像这种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比例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二、探索发现

1、揭示比例尺的意义。(课件播放)

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公式转换: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补充说明比例尺的特点:比的前项与后项单位要统一,并且是最简整数比。例如:1:100或1/100 说明用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100cm。

3、小组比赛,说一说:以上比例尺分别说明了什么意思?

举例:1:200说明用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200cm。

(分组回答)

4、师:仔细观察,这些比例尺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师:为什么要写成前项是“1”,而不写成前项是别的数字呢?

生: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出图上距离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厘米。

师:真了不起,真是一针见血。

5、师: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是老师的房屋平面图,你能从看到哪些呢?(课件出示房屋图,生自由回答)

生1:父母卧室……

生2:比例尺1:100.

6、师:你观察真仔细!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

学生1:图上 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学生2: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

7、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现在请大家量一量,图中我的卧室,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算一算我的卧室,实际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上记录)

8、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板书:黑板左侧)

生1:先量出卧室的长4厘米,实际长=4厘米×100=400厘米=4米

生2:再量出卧室的宽5厘米,实际宽=5厘米×100=500厘米=5米

生3:卧室的实际面积是5×4=20平方米

9、师:谁能算一算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10×11=110平方米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师:我打算在父母卧室北墙正中开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应该画多长距离呢?

2、引导计算

(1)题目中,2米是什么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是多少?(1:100)

(2)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图上距离?

板书:2米=200厘米 200×1/100=2(厘米)

3、师:笑笑在本子上用8厘米表示了我的卧室的长,图上1厘米表示了实际距离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算的?

板书:4米=400厘米 400÷8=50(厘米)

4、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50)

5、(课件出示:北京到上海的情景)

师:题目中,已知哪些条件?(图上距离6厘米,比例尺1/17000000)

师:根据以上条件,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生独立计算,集体回报)

四、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并认识了比例尺,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今天所学的比例尺主要是把大的距离缩小,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缩小比例尺,为了计算方便,前项一般为1。但是有时我们也需要把一些小的东西放大,因此我们把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放大比例尺,后项一般为1。

2、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还学会了哪些?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 2米=200厘米

实际长…… 8cm:80m=8cm:8000cm=1:1000 200×1/100=2(厘米)

实际宽…… 6cm:60m=6cm:6000cm=1:1000 4米=400厘米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400÷8=50(厘米)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答:比例尺1:50

小学比例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4~日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例尺,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比例尺。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提问:什么是比例尺,

2.出示一些数据比例尺,让学生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3.说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就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出示例5,读题。提问:题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按照比例尺的意义,你能解答吗?让学生自己讨论并进行解答,通过巡视看一看不同的解法。指名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其间结合说明设未知数x的`单位与图上距离的单位统一,用厘米,解题后再化成米数。提问:用不同方法解答这道题的过程是怎样的?指出;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可以按照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倍数关系来解答,也可以按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要注意什么问题?

3.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读题。提问;题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自己解答吗,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用比例解的指名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列比例的,应该设谁为x。指出: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相应的倍数,也可以按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结果.

4.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扳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想的,解答时还要注意什么。

5.做练习七第4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老师板书。

6.做练习七第5题。

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6、8题。

家庭作业:练习七第7题。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