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读后感6篇

时间:2024-12-17 17:01:01 分类:读后感

读后感的写作过程是一个自我反思和成长的过程,通过读后感,我们在文字间建立了与自我的深刻联系,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现代诗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现代诗读后感6篇

现代诗读后感篇1

这个寒假时间虽然很短,但我却能游玩了许多名胜古迹,买了很多课外书,看了不少优美的文章,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叶圣陶写的《稻草人》,稻草人的热心肠令人感动,他的高度责任心令人敬佩,他的精神将会影响我的一生。

?稻草人》里所说的稻草人是农民用普通的材料做成的,他不是真正的人,但是他的一生却是不平凡的。稻草人帮他的主人——老太太看稻田,他日夜不休地站在稻田边,工作非常认真。他看见稻子的仇敌——小飞蛾,飞来吃稻子,并在稻叶上生蛋,他担心小飞蛾破坏庄稼,老太太没有收成,生活更困难,所以他见到小飞蛾的可恶行为,他就努力摇动手中扇子,特想把小飞蛾赶走,可是他的能力有限,没有能赶走小飞蛾。他也想尽办法告诉老太太,但是老太太没有读懂他的.意思。他想想稻田没有好收成,就伤心地哭了,稻草人这么善良,这么尽心尽责,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天气凉了,稻草人发现渔妇和她的儿子没吃没喝,小孩又生病,他很想去帮助他们母子俩,可是,他和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无法完成他的心愿,就伤心地哭了。稻草人心地善良,他想帮助一切受苦受难的人。夜间,有个想不开的女人走到河边,跳河自杀,正当女人准备跳河的时候,稻草人用力地摇着扇子,企图叫女人不要自杀,但是没用,最后那女人死了,稻草人也昏倒在田边。稻草人一心想帮助别人,这种精神真感人。

现实生活中,我是个活生生的人,跟稻草人相比,我自叹不如。到我们小组值周站岗的时候,我总是动来动去,走来走去,看见有人随地乱扔垃圾,垃圾被风吹进门口时,我就转头看别的地方,假装没看见。我的责任心、工作态度显然比稻草人要差上千倍。读了《稻草人》之后,我知道在学习生活工作上我应严格要求自己,在站岗时,我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如见有垃圾飘进校园,立刻把垃圾捡起放进垃圾桶;第二,腰要挺直,背不靠墙,不可乱动;第三,见到老师要向老师问好,礼貌待人。做到这些还不够的,我还继续学习稻草人的精神。

稻草人的精神是非常崇高,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我相信世界将充满着爱,世界也将会变得更加精彩。

现代诗读后感篇2

大象没有哭,决堤的人是我。

——题记

题记并非书中的原话,也并非我的感受。而是故事主人公雅格所想的,我替他写出来,虽然他并未说过,但我相信我说的并不是自作聪明,它句句属实,正如大象一样,忠实可靠。

撒拉写的是一个马戏团的故事,背景是马戏团用火车拉着数量繁多的动物全国跑的辉煌年代。故事也很简单,一个名叫雅格的年轻人逃离家乡,误打误撞的进入一节马戏团的车厢,并留下来做兽医,爱上了指挥马匹的美丽少女,当然不幸的是那个女孩有丈夫了——马戏团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经理。然后马戏团买了一头笨到不能再笨的大象罗西,故事的结局便是罗西杀死了经理,马戏团解散,雅格和女该结婚。

故事多的并不想分析。想说的仅有三个词“马戏团,大象,婚姻”

马戏团象征的是一个时代,无数个人最顶峰的时代,庞大的火车厢载着无数的动物周游各地,所到之处假期豪华的帐篷,到处闪着美丽的彩灯,滑稽的小丑,戴高帽子的团长,一个有一个的火圈,还有卖汽水的侏儒。欢乐的音乐响的震耳欲聋,年轻的贵妇挽着丈夫的手臂,孩子们开心的跑着,手里拿着糖果和风车。每个人都有开心地笑,哪怕阴谋和罪恶都是那个时代淋漓尽致的微笑,到达顶峰的时代。

而大象则是为了这个时代做的强有力的陪衬,无论它是笨也好,通人性也好,它都把时代推向了高潮。它为那个时代稳住了阵脚。

最终是婚姻了,他们的婚那个时代的中街姻是以马戏团的解散为代价,这也意味着,它是那个时代的终结。

其实每个人生命中都有那样一个时代,你不会明白为什么,但它会确确实实的成为你生命的顶峰。它无法替代,无可复制,你生命中最好的年代。

故事最终有一句话:“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得上火车拖着马戏团到处跑的年代了。”

那么就请给我一公升眼泪,来纪念我的不羁青春,我的黄金时代。

现代诗读后感篇3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稻草人》这本书,这本书是伟大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它讲述了一个稻草人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自己,一心想去帮助别人的好心人。他多想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人,但是却对每一件事情无能为力。

稻草人是一种用稻草扎成的草人,他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走稻子的麻雀。稻草人虽然不能动,不能说话,但是它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让他们再受苦受累。白天,诗人和画家把田野写画成美妙的诗画,到了夜晚,稻草人能告诉我们田野里的风景,本来这对稻草人是最好的,他能看到露珠怎样洒在草叶上,露珠是怎样的甘甜,星星是怎样眨着眼睛,月亮怎样微笑,田野怎样寂静,小虫们怎样玩耍,蝴蝶怎样追逐打闹……稻草人虽然不像老牛那么勤恳,不像小狗那么调皮可爱,但是他可以尽忠职守,他也有无奈之处。

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个老太太,他的丈夫和儿子都得重病死去,老太太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东西,只能靠水稻养活自己。但每年庄稼都闹灾荒,年年收成都不好。今年好不容易风调雨顺了,田里却铺满了虫子,眼看稻子被虫子吃光了,稻草人心里很着急,恨不得扑上去把害虫给灭了,可是他却不能动……

一位渔妇驾着一艘小船,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在捕鱼。孩子口渴,渔妇就用碗从河里舀起一碗河水给孩子喝,孩子咳嗽得更厉害,只剩下喘气,后来就没声了。即使孩子生了重病,渔妇也没有空闲和时间去照料他,为了第二天的稀粥,就扔下孩子去捕鱼,这个孩子真可怜啊!稻草人恨不得用自己的柴火给孩子烧茶喝。可是,他没有办法,因为稻草人自己像树庄一样定在泥土里,就连半步也不能动。因此,稻草人很悲痛,只好默默地叹气……

虽然稻草人并没有为人们做什么事,但可以看得出,稻草人有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它心地善良,同情弱者的,我要向稻草人学习,一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情他人。在我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好心人,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站着,因为人太多了,没有空位,忽然一位叔叔站起来,让我坐在他的位子上,而他自己却站着……这位叔叔就像稻草人一样,同情弱者,热于帮助他人,他们的品质值得我一生受益。

现代诗读后感篇4

在学校的组织下,假期里东校的教师们纷纷借阅优秀书籍,浸润在这种读书的气氛里让我觉得心灵得到了回归。先介绍一下我读的这本书——《现代教师读本(人文卷)》是由王栋生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于2006年7月出版,内设八个部分,分别是:独立精神与人格理想,教育者应当是思想者,以平等的教育实现平等,责任与操守,生命在于精神追求,爱的歌唱,修炼你自己,直面中国教育。只是读这些标题,我就已经被深深地打动了,思绪立刻开始了延伸。翻开书页,我立时觉得自己走近了那些文人学士哲学家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读书是一次精神之旅。

读王彬彬的《心中的先生》一文,我悟到了独立之人格对于人的意义,再次深切地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伟大;读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按时看日出”一句警醒我无论何时都不要忽略生命的意义;读朱自清先生的《教育的信仰》,让我认识到他作家、学者外的一面,即作为教育者的身份他的严肃、端正和理想化的追求。

朱自清在文章中写道:“教育界中人,无论是办学校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手段。”如果把教育当作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结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荣滋长”,而且还会“两败俱伤,一塌糊涂”。对于教育的目的,他说“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他认为,如果学校太“重视学业,忽略了做人”,学校就成了“学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远一样”。所以,他说:“教育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

朱先生特别反对功利化的教育,因此对某些人将教育作为取得利益的手段的行为和思想更是嗤之以鼻。朱先生做人清正廉洁,做学问和搞教育也是如此。我以为,这是教育者的立身之本,为师之道。联想起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办学现象,不禁让人摇头。正本清源,才能给学生真正良好的教育。

说到“信仰”,我想起一位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师,为我们熟知的教育家,他是魏书生。他的故事,广为流传。最动人的莫过于那100多封申请做教师的信了。我曾数次聆听他的讲话,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撇开他的教育经验、教育方法不谈,我深深感受到他内心中充满了对教育的崇敬、对教育的尊重和热爱。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讲话没有提及“信仰”,但他的讲话没有一处不让听者产生激动的心情。“唯有源头活水来”,具有对教育的忠贞信仰,才促使他这般坚持不懈地走在教育改革之路上吧。

朱自清对教育者发出的警示是切实而必要的。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想过教育的信仰是如此的重要(包括我在内)。身为人师,面对众多稚嫩而充满渴求的目光时,惟有心中保有那份纯正清洁,拥有积极热情的教育追求,才能担当得起“教师”二字。在平常工作中,可能遇到许多反复的情形,工作中难免产生消极情绪,然而我们不会忘掉最初的理想,这也许才是普通教师的真实状态。也许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人群中平凡的那一些,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目前的唯一。始终保持对教育的忠贞和热情,做孩子们的陪伴者和领路人,这就是我——一个普通教师的教育信仰。

现代诗读后感篇5

很早之前买的一本书,刚开始买是被书名所吸引,大象的眼泪预示着什么读完之后猛人领悟,书中写的不仅仅是大象的眼泪,而是每个人的人生当中都会流下的眼泪。

?大象的眼泪》讲叙的是一个波兰小伙子雅各23岁那年所发生的一些变故,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雅各,23岁那年因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他平静的大学生岁月也戛然而止,正遇大萧条年代,父母不仅仅没有留下遗产,还得用兽医诊来抵还债务。这个陷入困境的小伙子变得一无所有,他满无目的地游走到铁路旁,悲观地想轻生,但这时有一辆火车经过,他奋不顾身地跳了上去,其实他不明白,这辆火车是一个马戏团的列车,他这一跳,即将改变他以后的生活。他慢慢地发现马戏团其实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艺人和工人拥有截然不一样的待遇。在完全无法预知的情景下,他和身材侏儒金科、老酒鬼老骆交上了朋友,而穿着粉红色亮片裙的玛丽娜在白马背上翩翩亮相的姿态把他彻底迷住了。可惜,玛丽娜的丈夫正是他的上司:看重他的兽医学历、并提拔他的奥古斯特。而大象萝西却把他和玛丽娜联系再一齐,最终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却又浪漫的出路……本书运用巧妙的插叙手法,情节变化明显,虽然写的是普通的感情故事,可是字里行间就有一种感觉:作者要的就是这种单纯的感情故事的感染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结局幸福的感情原本就是这样平庸……

大象萝西在小说过了三分之一的地方才出现,它并不是主角,而我觉得这只大象的到来,正是故事高潮的开始,是雅各与玛丽娜感情的开端,是雅各与玛丽娜的丈夫奥古斯特的较量的开始。小说里,淡淡地写出了雅各其实是个关心朋友的人,他不忍心看见萝西被奥古斯特无情地虐待,而故事后面部分写出雅各为了被丈夫打了的玛丽娜与奥古斯特发生冲突,这都看出他是一个有浓厚人物特色的主角。他的热心,不屈,对感情的追求,对动物爱怜与本书的主题相吻合。

“大象的眼泪”,顾名思义,是写大象在流眼泪所引发的事件,书中几处写了大象萝西因为被脾气暴躁的奥古斯特所打,而流下眼泪。可是真正意义上,谁的眼泪在飞呢是大象的眼泪,也是那些读者的眼泪!尽管这些为之掬一把泪的动人也许只是一个幻觉。正如小说中说的,在马戏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幻觉,这也没什么不对的,大家就是来看幻觉的”。而那些底层大众从来就不是为了眼泪的幻觉而来的。再穷再饿也要找乐子,这就是生活的实况。在那个萧条的世道,人生存得很无助,这篇小说让我感受到人性的丑恶。可是更让我欣慰的是人性也有善良的一面,雅各和玛丽娜对人的坦城,让人看到那个黑暗世界的一丝光芒。人无完人,可是有更多善良的人用生命中的感动去敲醒沉迷不醒的人们,有更多感动和后悔的泪水交织在一齐,我相信,人间有爱,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为爱而生。

现代诗读后感篇6

20xx《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一: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陶行知对自己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正如他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细细想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作为人民教师来说,在校园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触,都是教育。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真谛,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要从根本上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融为一体,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去努力。那样,我们的教学相长才可谓落到实处。

在《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中,除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不同教育理论外,还展示出许许多多真实的教学实例、案例。这无疑在教学实践方面,给了我们一些丰富的宝贵经。

比如有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实例在解决概率的计算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列表和画出树状图,让学生感受求基本事件个数的一般方法,从而化解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而学习概率这一教学的困惑。整个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点评得到解决,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课堂效果好。

从这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教学生什么知识,对于现代新型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最忌讳的就是一板一眼直接讲授知识。而是要找到一个切入点,符合学生年龄、学生接受能力、兴趣导向等方面的关键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着老师走,也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办法。才能通过最最自然的方式走向自主学习的层次,自主不是完全自主,而是在老师引导下自然过渡而来。

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这本书,再一次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增强了我们下一步继续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创辉。

20xx《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二: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热爱人民,胸怀改造社会的理想,在继承中国优秀教育传统和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躬身实践,创造性地提出和实践了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特色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年轻的陶行知先生从小热爱祖国,志向高远,他曾在学堂楼的卧室墙上,题写自勉的铭言:“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陶行知先生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陶行知先生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德的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

抗战开始后,陶行知先生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陷于贫困和屈辱的境地而得不到培养的机会。于是,1939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难童学校——育才学校,选拔有特殊才能的儿童,为抗战建国培养“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即知即传的小先生;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反抗侵略的小战士”。1946年4月,陶行知先生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波。不久,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先生异常激愤,他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号。后来听说国民党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他无所畏惧,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7月25日,陶行知先生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勇于实践,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百折不挠“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在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方面,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遗产。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先生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他还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1]陶行知先生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三)教学做合??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是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他曾对当时中国教师的教学方法作过调查研究,认为有相当多的教师“只会教授,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他,记他,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也就是说,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现象。陶行知先生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这就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是教学法上的一大改革。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学校与社会脱离、生活与教育分家的“死教育”,构建了学校与社会联系、生活与教育联系的“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盲目抄袭外国教育的“洋化教育”,构建了切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脱离人民大众,为少数人服务的贵族式的“小众教育”,构建了面向人民大众,符合人民大众需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大众教育”;生活教育改造了“为教书而教书,为读书而读书”的“超然教育”,构建了密切联系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实践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教少数人升官发财”,培养人上人的“升官教育”,构建了能“从老百姓中来”、“回到老百姓中去”、与老百姓“同甘苦”的人民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的“残废教育”,构建了能使人“手脑双挥”、“在劳力上劳心”的健全教育。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认识和改进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许多启示。

1.教育的原本目的是生活。生活需要教育,正如教育需要生活一样,教育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条件下为人设计和实现理想的、完全的生活,这应是教育本身的追求。教育联系生活的目的,就在于不仅仅使学生掌握可怜而有限的书本知识,而是使学生体验和构建理想的生活。教育不应设法使学生去适应书本,而应设法使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规则,并努力去创制生活的新规则或创制新生活的规则。狭隘的、封闭的书本教育无法适应丰富而多变生活。

2.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应发挥对教育的动力作用,要将整个社会作为儿童生活的现实背景来设计儿童的教育,教育要向儿童的生活回归。教育应为了生活,儿童应为了生活而受教育。教育要以生活为源,回归生活世界,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生活应成为教育的素材、手段。

3.要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成长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因此处于主导地应,理应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发挥。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生学”,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对矛盾,在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下得到统一,正确地反映了教与学的关系。在当前情况下,教师要特别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的做法,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如果教师只管“教”,是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20xx《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三:

作为教师,最急需的就是理论的指导。本不愿读一些过于抽象的理论专著的我在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后感触颇多,我作为一个新教师,对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科学,为什么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类老的话题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领悟。

现代教育就是研究在动态的环境下教育主体的一种创新活动。每个学校的教育环境都是动态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学生是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发挥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位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的新理论。

首先,“以人为本”这种思想反映到教育领域表现为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因此,教师必须用平等的原则尊重善待学生,不偏爱某些学生,嫌弃另一些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使每个人的发展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无疑是素质教育中整个师生关系系统内最为坚实,最必不可少的基础。

其次,书中提到的几位代表现代教育思想的流派和学说的教育家,虽然在理论基础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上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无不是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和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这种强调唤醒与弘扬人的主体意识的趋势反映到素质教育中来,便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推行民主的工作方式,以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实践证明,在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才有可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勇于各抒己见,积极表现其个性,展示其才华。

其三,在传统教育中,对学生情感的刻意教育与培养一直是处于一种被遗忘与冷落的荒芜境地。这十分不利于培养健康成长的一代新人。因此,今日素质教育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与推行情感教育。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对教师天生有一种信赖与依恋心理的学生,会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教师。当他们得到老师真挚的爱与关怀,得到理解与重视的时候,心里就会感到快慰与满足,同时产生乐于学习,愿意听从教诲的倾向,就会把对老师的爱移情至老师所教学科目。与此同时,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也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强化与升华。当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须在'情'字上狠下功夫。我认为,教师应该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爱护,了解学生,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其次应信任学生,对其充满”爱的期待”;最后应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严中见情,严中见爱。

最后,在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出拥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这是因为创造性素质是现代和未来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中具有统御作用和最大时代适应性的一种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教学的重头戏,我国的素质教育也不应例外。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最能发挥创造力的条件就是民主。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敢于发挥创造力,当自己的新颖创见被人接受,赞赏时,会感到无比自豪。我们做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进行扶植和帮助,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前人,超越前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综上所述,我认识到: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在工作中应力争尽早建立这种师生关系,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