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电影观后感7篇

时间:2024-09-25 13:01:10 分类:读后感

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作品带给我们的美好和感动,增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观后感是对电影情感和主题的深入剖析,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屈原的电影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屈原的电影观后感7篇

屈原的电影观后感篇1

汨罗江岸,你披头散发,神情凝重,面色枯槁。空气中充溢着凝重悲怆的气味,这一刻我也屏息凝视,虽然早已知道结局的壮烈,但内心还是焦灼不安的不希望看见你纵声一跳后留下的凄凉景象。

我知道你忍受了很多痛苦,你的身心备受煎熬,挫折的经历让你痛苦难耐,众人的诽谤令你无可奈何。这样的选择一定是你经过良久思忖后做出的!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生与死的权利,所以对于你的选择,虽然我很不赞同,但却表示尊重。

你能言善辩,明于治乱,你是楚怀王的得力左膀,天下人尊敬你,拥戴你。但是,人一旦成功了小人就不会放过污蔑诽谤的机会。他们见不得你的得宠,嫉妒甚至憎恶你的才华,于是流言恶语便被制造出来。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以小人之语妒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远了。你在寂寞中独行,陪伴你的是你刚直的精魂。苦闷中你赋《离骚》,抒发你内心的苦楚与悲愤。

终于,你还是无法适应残酷的现实,你决定与汨罗江为伴,站在江边你终于道出了心中压抑的不快:“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你宁愿“赴长流而莽于江鱼腹中”,也不愿“皓皓白云而蒙世之温”。

你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你对朝廷的怨恨,在江中留下一颗不屈的心和一首不朽的诗!

屈原的电影观后感篇2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政治家,准确说他只是想成为政治家,以振兴楚国。但楚王在后来对其疏远,故写诗以期望楚王的醒悟。楚国是巫风盛行的地方,所以屈原担任过三闾大夫,并著有《九歌》。《九歌》是屈原整理民间的内容,用艺术加工而成。其中“洞庭波兮木叶下”可以称得上描写秋天的绝作。

屈原协助楚王时,可谓是军事雄厚,经济发达。但是楚王不能明是非,辨忠奸,听尽谗言,疏远屈原,以至几十年后败于秦国。当时社会风气黑暗,君王昏庸是导致屈原失败的外因,而内因则可以说是,屈原太过于坚持原来的道路,坚决的不妥协,完全的无所畏忌,使得他与贵族和楚王的矛盾日益加深。有学者认为:屈原不懂运用当时的政治风气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郭沫若的话剧《屈原》中的《雷电颂》表达了屈原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追求光明的热切愿望。而《离骚》比《雷电颂》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若用竹简书写《离骚》竟有200片之多,故此篇一出震惊楚国,传到贵族手中,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更进一步加剧。屈原以诗歌为利剑,指斥楚王,追慕圣人,捍卫理想,坚守自励。这把利剑最终还是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条艰苦的道路最终还是断绝了!

屈原的电影观后感篇3

对于屈原,作者先写他的才能之高。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终也没能使怀王觉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兰,惨遭放逐。

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死。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种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所以屈原才表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就这样,屈原怀抱沙石,沉江而死,实现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离骚》)的诺言,其正直刚烈堪称千古之冠。

司马迁对贾谊,则首先表现其才华过人,“是时贾生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人,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以为能,不及也”。汉文帝也非常欣赏他,一年之中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接着贾谊又提出了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行礼乐等革新主张,但却遭到了周勃等老臣们的反对,他们攻击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而汉文帝又是这班老臣们所拥立,登位不久,权力未稳,也只有依从而已。所以就把贾谊贬到长沙,任长沙王太傅。

贾谊到长沙之后,作者重点写其郁郁不快的情怀,而在表现时,又大多借贾谊自己的辞赋来直接抒发,如其《吊屈原赋》云:“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兮骖蹇驴,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章甫荐屦兮,渐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这哪里是独吊屈原,贾谊亦何尝不是如此,不然的话,他又怎能年纪轻轻就忧郁而死呢?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做《屈原投江》的文章,读完以后我有很大的感想。

屈原是楚国贵族中的.杰出人才。精通历史、文学与神话,洞悉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人聪明,口才好。司马迁《史记》说他是“博闻强志”,“娴于辞令”。20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比楚国的令尹只低一级,他对内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付诸侯。楚王很信任他,还让他草拟法令,又让他出使齐国,联合齐国反抗秦国。足见屈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他的改革精神和措施,却招来了楚国贵族大臣们的反对和嫉妒。反对者的代表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这批人目光短浅,妒贤害能,只想维护自己的贵族特权,却把国家的长远利益置之脑后。可是他们的权势很大,整天围在楚怀王身边,左右怀王的言行。昏愦的楚怀王,听信了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

于是,就有了屈原投江的一幕。

好死不如赖活,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两种态度都没有错的,不过现在看来更多的还是政治意义上的影响大一些,但也不能仅仅就当这是一场政治秀。死了名垂千古,不死就算他写出了离骚还是无用文人一个,往身后来看,死的却也值得。还有个问题,就是既然战国七雄都是属于华夏中国,那后世效忠哪个国家不都一样吗。回来看看屈原离骚之所以成为后世的榜样,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爱国投江的影响使人们衍生的了解并爱好

屈原的电影观后感篇4

看了电影《屈原》后才知道,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政治家,准确说他只是想成为政治家,以振兴楚国。但楚王在后来对其疏远,故写诗以期望楚王的醒悟。楚国是巫风盛行的地方,所以屈原担任过三闾大夫,并著有《九歌》。《九歌》是屈原整理民间的内容,用艺术加工而成。其中“洞庭波兮木叶下”可以称得上描写秋天的绝作。

屈原协助楚王时,可谓是军事雄厚,经济发达。但是楚王不能明是非,辨忠奸,听尽谗言,疏远屈原,以至几十年后败于秦国。当时社会风气黑暗,君王昏庸是导致屈原失败的外因,而内因则可以说是,屈原太过于坚持原来的道路,坚决的不妥协,完全的无所畏忌,使得他与贵族和楚王的矛盾日益加深。有学者认为:屈原不懂运用当时的政治风气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郭沫若的话剧《屈原》中的《雷电颂》表达了屈原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追求光明的热切愿望。而《离骚》比《雷电颂》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若用竹简书写《离骚》竟有200片之多,故此篇一出震惊楚国,传到贵族手中,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更进一步加剧。屈原以诗歌为利剑,指斥楚王,追慕圣人,捍卫理想,坚守自励。这把利剑最终还是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条艰苦的道路最终还是断绝了!

屈原的电影观后感篇5

历史上有很多为国捐躯的英雄:董存瑞、刘胡兰、邱少云、王二小……他们用血肉铸就了新中国的成立。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做官时,处处为国家百姓着想。但奸臣们恨透了屈原,用计将他流放到湘南。后来楚国被秦国欺凌的消息不断传来,屈原最后跳进汨罗江里自杀了。

屈原有一颗爱国的心,但屈原身旁的奸臣太多,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爱国之心。他又不愿和那些奸臣同流合污,最终选择了自杀。我觉得做人应该像屈原一样,善于分清善恶、美丑,不要被恶势力吓倒,要与他们斗争到底!屈原的爱国精神让我感动。

这让我想起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黄继光,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十月十九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夺下五九七点九高地。当部队受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在战友负伤、自己的弹药用尽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他牺牲时年仅二十二岁。黄继光舍己为国的精神铸就了战争胜利,他不怕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

是啊,除了黄继光和屈原外还有无数革命烈士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侮,为了我们生活得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之歌。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环境里学习和生活。让我们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吧!

屈原的电影观后感篇6

每当到了端午节。我就想到了屈原。一个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的大英雄。却因为有一个昏庸无能的昏君,送掉了这样大好河山以及一名这么心怀抱负的英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间流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往,遥望蓝天长长地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义”。悲哀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声,可“伯乐”却不知在何处,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l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你,就是这一跃。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从你殉身的那一日,“赛龙舟”便出现了,和“吃粽子”一起成为端午节的特色,和你一起成为中国的传说。为了什么呢?为了纪念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你的爱国精神!

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华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许在你投江之前,你为自己无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感到遗憾,但是我想你现在知道你为中华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会感到很欣慰。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骄傲的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

今天,我们仍然过着这端午节,为的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的电影观后感篇7

星期五的那天,我们看了一部叫做《屈原》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屈原的生平,他人生中所遇到的几大挫折及命运的变迁。

电影中的屈原担任着一个叫左徒的职位,那时的他正在为了给楚国变法所做着努力,而且深得楚怀王的重用,事业上可谓是一帆风顺。但是就在他的变法进行到一半时,他有一条法令是解放奴隶,而南后等皇亲贵戚却又是靠着奴隶来生财的,这便触及到了南后等人的利益,从此南后等人就阻挠屈原的变法。他们不仅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还把所有的皇亲贵戚们联合在一起,一起阻挠屈原的变法。本来他们这两个集团是斗得不相上下的,但在秦国丞相张仪来访出国的那天,命运却跟屈原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张仪想拉拢屈原,但屈原拒绝了,谁知张仪却和南后等人联合起来,在宴席上成功的说服了楚怀王,让他解散了楚齐联盟。屈原立刻站出来阻止,但反而被楚怀王讨厌了,降了他的官职不止,还让他一辈子不得入宫。如果我是屈原,我会就此离去,我呕尽心血的为楚国变强而努力,你楚怀王却还贬我官。但屈原不是我,他不但没有就此离去,还日夜反思。后来又回到了楚王身边,但又被禁止不许和楚王交谈。不仅如此,还落入了南后的圈套,还得婵娟(屈原的女弟子)也因此而死,但屈原还是没放弃,又随卫士到另一个地方继续变法,全剧终。

看完了这部片之后,你可能没有什么想法,但我的心里却是掀起了狂澜。你想想,屈原只是一个诗人,哦,也是一个皇帝的左右手,但是像他这样的人物,为什么就能让百姓为了祭奠他而开办一个节日。自古以来,无论是多英明的帝王,多贤明的君主,多勇猛的将军,亦或是多得民心的贤者,都不曾被百姓用一个节日去祭奠他,但是屈原却做到了,这是多么难得啊!为了这个问题,我思索了有好几天,终于被我想出了答案,那就是——无私的精神。你可别小看这无私的精神,这可不是那些所谓的名义上的无私,这可是真正的深入民心的无私精神啊。在当时这可了不得,屈原他可是一个真正的皇戚,他的家族每年都有三至四人担当要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家族。而他作为这样大的家族的继承人,我们一般的想到的只有一个词,就是——纨绔。可他不仅没有这样,还处处为百姓着想,为百姓说话,这可就很难得了。唉,想不到我苦苦思索了这么久的原因,竟是这么简单的两个字,不过这也是事实,只有真正的无私才能得到百姓们的拥戴,而屈原做到了这看似简单却困难无比的要求,便得以流芳百世。

直到现在,自私仍然是一个日夜困扰着人们的问题,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都是为了自己的,真正像屈原那样无私的人几乎已经绝种了。当然,我也是自私的,这点我倒不会掩饰。不过,我现在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古时会有这么多在现代看来极度虚伪的讲亲情的故事了,其实,这虚伪只是针对现代社会的'而已。在古代,其实这就是真的,不管是愚孝还是什么孝,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因为古时候的人们比现代人要无私多了,不会只想着自己。

自私,这个看起来好像很小的问题,其实已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难题了,如果人类依旧这么自私法,那么有朝一日,我们人类终究会变成一种没有感情的动物。希望人人多可以为他人想多那么一点点,让自己不那么自私,当然,我也会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