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书心得6篇
准备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心得体会是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少年读书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少年读书心得篇1
有很多人对于维特自杀的这种行为很不赞同。他们认为自杀是一种对个人的生命和对一些你的亲戚朋友的情感的一种不负责任。就比如说维特,他一自杀可能能摆脱自己的烦恼;但他却会使他的朋友,比如说给绿蒂造成不可抹灭的精神阴影,这是十分恐怖的。就像我国名间的一句俗话那样,好死不如赖活。因为只要你活着,就会有目标追求,可能一些你认为实现不了的目标经过你的努力后实现了,而死了你却永远不能了。我们应该知道,永不言弃的人,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轻易就放弃的人,等待他的后果只会是绝望。永不言弃的人,心中总会是一个乐观安适的心态;而轻易放弃的人,心绪烦恼万分,终日生活在困恼与悲观之中。永不言弃的人,往往会享受到胜利与成功给他带来的喜悦;而轻易就放弃的人,失败永远是他心中无法抹去的一道阴影。
其实,死亡解决不了一切,它所能留下的是更多人的痛苦。只有努力战胜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生命才有意义和价值。即使最后没有成功,但至少努力过、奋斗过了!努力,并不一定成功;但放弃,则一定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在最后一秒还未到来之前,结果永远是未知的,所以在困难面前我们应选择坚持奋斗,永不言弃,努力向成功的彼岸进发生活中,我们无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对。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还记得刘翔永不言弃的速度,中国女排永不言弃的顽强,爱迪生永不言弃的勇气吗?他们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信挫折是人生的考验。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永不言弃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顽强的精神,永不言弃的人总会胜利。
当然,在抱怨、无助、哀伤、气愤等种种悲观情绪中挣扎了良久之后,维特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光明,最后只好用自杀的方式来寻求解脱。这是一种消极解脱,或者可以说是一种逃避。而在现代社会比歌德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社会要开放民主多了。所以我们更不能像维特那样悲观,毕竟这个时代是可以接纳任何地位的人的。只要永不言弃,就迟早有机会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我们应该更加乐观,在各个好的方面努力再努力。我们必须牢记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无论遇到了什么烦恼,什么挫折,都不能像维特一样选择逃避,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平地,不可能都布满鸟语花香,我们决不能跌一跤就说没路好走,就放弃。
同时,我们也要记得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允许我们张扬个性,追求自我,我们是何等的幸福,不需反抗便得来。但是反抗精神依然要存在,面对原则与正义,我们必须与邪恶反抗到底。
?少年维特的烦恼》真是一本好书,我认为歌德把维特的心理活动,感情描写的非常细腻,似乎经历这一切的不是维特,而是自己。维特的一些感觉也能也读者产生共鸣,手法很细腻,扣人心弦。我个人认为是一本很好的书。读完此书,我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少年读书心得篇2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是有史以来被翻译成最多语言的书。很遗憾这么晚才遇到,也很庆幸现在能拜读到。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平凡的牧羊少年在寻找宝藏的途中,历经各种艰难,但都未曾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他也从未丧失信念,始终坚持不懈,最后实现自己的梦想,找到了宝藏。整个故事启发我们想要实现梦想都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着和经受考验。
人总是要先明确所追求的是什么,才谈得上怎样实现它。在现代信息爆炸、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显得比以前要焦虑、浮躁,不可逃避的要为了生活工作奔波劳碌。我们要发自内心的自问,自己喜欢做的是什么,什么时候感到最放松和幸福,然后顺心而为即可。我们要学会和自己和平相处,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因为只有遵循内心,心才会平和,人才会幸福。你的心到哪儿,你的宝藏就在哪儿。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或大或小,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人因选择不同,而导致能否成功找到梦想中的宝藏。选择中途放弃的人,梦想最终变成不可实现的梦想,选择不轻言放弃的人,才有可能摘下梦想的果实,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不要害怕磨难,不要放弃梦想,否则回首而视,庸庸碌碌,只在起点徘徊,未向终点迈进,后悔已晚。而面对困难,我们需要勇气去面对,需要毅力去坚持,需要耐心去等待。神奇的是当我们真的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时,是不会感到痛苦的,因为追寻的每一刻,每一点进步,都是充满喜悦的,都会永恒的刻入人生轨迹中的。梦想就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
就像书中说的“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人生只要敢于追求,只要不甘平庸,就会看见希望的阳光。人生的天空不应是空荡,让我们用勇敢编制承载梦想的羽翼,尽情的翱翔;人生的命运不应是颓唐,让我们脚踏实地、努力拼搏、不懈奋斗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少年读书心得篇3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前不久,央视播出了“20_年度最美孝心少年”这档节目,十一位少年的孝心一次次地打动了我。他们犹如十一朵花蕾,在我的心里慢慢地绽放。
最让我感动的是邵帅,他为了照顾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亲,在当地教育局办了休学,和姥姥一起来到了北京,并决定为母亲捐献骨髓。其间,他克服了怕黑、晕血、晕针等困难。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有勇气这样做的时候,他回答得很简单:我非常爱我的妈妈,我不想失去妈妈。看到这儿,我流泪了……
20_年3月的一个深夜,我的奶奶在卫生间里干呕,而且伴随着针扎般的头痛。爸爸惊醒后,感到情况非常严重,连袜子都没来得及穿,迅速背起奶奶,在爷爷的帮助下迅速地下楼,直奔鼓楼医院。后来奶奶被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非常危险。医生说,对于这样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晚来半个小时就没救了。奶奶住院期间,爸爸妈妈辛苦奔走,精心照料。半个月后,奶奶康复出院。从这件事,我看到爸爸妈妈对奶奶的孝顺。我想,我将来也会做到的。
同在一片蓝天下,比起这十一位孝心少年的生活经历,我太幸福了。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我健康地成长,快乐地读书,尽情地游戏。我的生活中没有太多的坎坷曲折,但我也会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认真读书,力争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少让父母操心。我想,这就是我的孝心最好的体现,我能行!
少年读书心得篇4
暑假中我读了《少年闰土》,这一篇文章是从鲁迅先生的《故乡》中节选下来的,读后感想很深,让我对鲁迅先生和闰土都产生崇敬的心境,为他们的深厚感情而感动。
文章主要讲了当时的.鲁迅是一位富家少爷,住在城市里,过的是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因为大祭祀回老家而认识了一个乡下贫苦农民的儿子——闰土。
他们在交往中成为了好朋友。经过雪地捕捉鸟类、海边拾贝、看瓜剌猹、青跳鱼儿等活动,玩的很开心,从而结成了好朋友。但正月过去了,鲁迅必须回城了,就这样,他们分别了。自从闰土走后,就没了音讯,只寄来了一包贝壳……鲁迅也送了他一、二次东西,但从此就再也没有见面了。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觉得鲁迅尽管是富家子弟,可是他能与农村的闰土相交往,在日常的活动中建立是深厚的交情,这就是深入生活不嫌弃贫苦,不会看不起穷人,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格,鲁迅之后能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我想是与这种品格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也深感闰土是个健康坚强、可亲可爱、勇敢机敏的农家孩子,在他身上有着十分优良朴实无华的品德,与这样的人交往能够学到好多知识、好多本领,好多乐趣!
鲁迅先生和闰土的这份深厚的情谊值得珍藏,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要和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搞好关系,许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也许会有鲁迅先生的这份感受吧!
少年读书心得篇5
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名著,上学的时候曾经读过,但似懂非懂。最近读了一遍又有一些体会。生活在18世纪的哥德之所以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是因为他洞悉了人性本身。书中有些话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多指导意义。
“唉,这人啊真是一种惯会自怨自责的怪物!而我,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一定改弦更张,绝不再像已往那样,总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痛苦拿来反复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是的,好朋友,诚如你所说:人们要是不这么没完没了地运用想象力去唤昔日痛苦的回忆----上帝才知道为什么把人造成这个样子----,而是多考虑考虑如何挨过眼前的话,人间的痛苦本来就会少一些的。”
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质。人很容易自怨自责,喜欢咀嚼痛苦。人生是个经历的过程,也是个积累的过程。如果以经历生活的态度去生活,人生就会轻松许多。成功是经历,失败也经历,赚钱是经历,赔钱也是经历,兴高采烈是经历,垂死挣扎也是经历,家庭和睦是经历,众叛亲离也是经历。每个人只能有自己的经历,谁也不能替代谁。但生活同时也是积累的过程,今天的你是过去的积累。人们都喜欢快乐,都不喜欢痛苦。然而快乐就像酒一样,容易挥发,而痛苦就像水一样,不容易挥发。
为什么快乐容易过去而痛苦会伴随人很长的时间呢?这就要看人为什么会快乐,人为什么会痛苦。人得到能满足自己愿望的东西或碰上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会快乐。找到满意的对象、得到钱物、得到职位、吃到美味、欣赏到美妙的音乐等都会使人快乐。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乐的基本特性是得到。人们失去或者得不到能满足自己愿望的东西或者碰上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会痛苦。失去钱物、与人争吵、受人误解、考试失败、身体不适等都会使人痛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痛苦是与失去和得不到紧密相连的。人们得到之后就会习惯于东西和财物带来的便利,会很快地变得麻木。从心理上来讲,人们会将获得归因于他们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而失去会给人原来习惯的生活带来不便。当你拥有某样东西时,你可以选择不用,比如我们有很多东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选择,因此你不会痛苦。当想使用某样东西而你没有它时,你就会痛苦。
很多人生活在过去,咀嚼失去的爱,回忆当日的辉煌,悔恨过去的错误,另一些人则憧憬未来的美好或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人来讲,真正有意义的就是现在,也就是哥德所说的眼前。人永远只能和现在一起流失。过去的永远失去,未来的变化无常,如果要想把握生活,要想提高你的幸福指数,哥德的建议是:多考虑考虑如何挨过眼前。
少年读书心得篇6
这本书当我看完自序的第一自然段时就有点想打退堂鼓了,因为我对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很头疼(苦笑:我很不善于理解这样的作品)。
首先说明一下,我是以文中反复提及的人应该追求的“天命”是指梦想或理想以及所谓天命“预兆”即是生活里的点滴细节(就好比知道潮汐就不会被海水吞没)来理解这本书讲述的故事的。然后我觉得这本书想要传递的内容就是:
一,人不应该安于现状,应该勇敢的去追求梦想或理想。沉溺于日常放弃梦与理想就会变成平庸的人,这样的人也是命运之神不喜悦的,而这样的人也就不会得到命运的眷顾。
二,天助自助者,即文中所说的当一个人认真去追求“天命”时全宇宙都会帮助他。现实里我们看到努力追求理想的人总会想要去帮他一把,毕竟我们多数人的梦与理想都折服于现实的脚下了,因而我们就想去帮助这样的勇者。而这样的“勇者”也常常会唤起奇迹,就如书中的圣地亚哥在通往金字塔的路上唤起了风暴而死里逃生。
三,视野狭窄、没有心胸的人是无法获得所求之物的。我觉得书中追求点石成金炼金术的英国人就像抱着成功学之类的书高谈阔论的人一样,痴迷于书中所写的成功之道,感动于各种励志口号,对其他知识与道路不屑一顾,就算按着书上所写的东西实践之后获得失败,也不心存质疑,一心认为是自己没有理解那晦涩但深奥的智慧之言。与之相反的,圣地亚哥不仅会去读英国人的书,也会去学习各种知识,或与人交谈而知,或观察自然而识,他不会裹足不前,否则他不会在钱被偷后还能赚得去往金字塔的钱。同样都是追寻梦想的人,我想这就是绿洲里的炼金术士选择了圣地亚哥,而没有选择英国人的原因。对了,关于圣地亚哥在钱财被偷后没有一蹶不振的抱怨生活的不公,坦诚接受了现实并肯定自己走这一遭获得的经历是宝贵的`这一点,我很喜欢。
四,享受追寻梦想的过程,即使最终以失败告终,在这逐梦的路上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恰如财宝的经验。书中说这是失败也是“天命”,是命该如此,我不喜欢这种说法,因为这种说法就像在逃避失败,把失败的责任推卸给“命运”这个替罪羊。或许这样精疲力尽的人更容易接受失败这一结果,但是我觉得坦荡的接受自己的失败才是最好的,因为这没什么可羞耻的,自己拼尽全力去做了,大可以问心无愧。再者,不接受失败,又怎么能在失败中寻出败因进而接近胜利呢?
再来说说书里我喜欢或不喜欢的内容吧。
书中有一段撒冷王获得了圣地亚哥十分之一羊群后的描写是:
……撒冷之王麦基洗德那天下午正坐在城堡的高墙上,地中海的东风吹拂着他的脸庞。他身旁那几只羊由于害怕新主人,一直骚动不安,频繁的变化刺激了它们的神经。它们想要的仅仅是水和食物。
我觉得这就像在说安于现状活着的人会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一样。我不是很喜欢这样的说法。就拿文中被撒冷王鄙视过的卖爆米花的小贩来说吧,撒冷王说卖爆米花的小贩喜悦于自己的安逸,忘记了去追求天命并不很欣赏的道出了这个小贩之后将度过的平凡岁月。可是撒冷王怎么知道爆米花小贩的理想不是组建一个和美的家庭过安稳的生活?他又怎么知道这不是卖爆米花小贩的“天命”?追求梦与理想是一件好事,但也没必要去蔑视别人。只为水和食物而活的羊固然平凡,但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这样的平凡,事实上圣地亚哥一直都是靠着这“平凡”的羊群过活的。固然圣地亚哥去追求“天命”后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成功,刻苦努力的人不在少数,可毕竟金字塔的顶上站不下很多人。
我喜欢书中炼金术士说过的“上帝创造世界,是为了让人们通过可见的事物理解他的教诲,以及他智慧的神奇之处”这句话,因为我从没站在这个角度去想过,我觉的很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