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梦心得体会7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们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进步的脚步,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强军梦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强军梦心得体会篇1
一年来,在领导的悉心关怀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我认真学习方针政策,努力熟悉业务技能,严以律己,勤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自今年四月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将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是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了解了一些实用的法律法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法律法规的宣传者和落实者;三是积极向领导、同事学习,努力学以致用;四是不断学习业务技能知识,努力使自己工作上台阶,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工作中,我正确定位、认识自己,从工作的需要出发。
(一)端正工作态度。本着以服务为宗旨,积极主动,探索方法,任劳任怨。年内努力完成单位交办的各项临时性工作,积极探索残保金征收工作相关业务,认真学习业务相关理论知识,刻苦学习文秘相关知识,认真完成年报等相关统计工作。
(二)遵守各项制度。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主动接受监督。
我深知,虽然参加工作才几个月,在本年的学习、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自己与组织要求的差距还很大,很多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等,在许多的方面都需要加强。在今后工作中,我定会虚心学习、长远规划,以饱满的热情、踏实的作风、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强军梦心得体会篇2
90年前,站在这块大石头上,毛泽东向奔赴井冈山的部队宣布了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
这,就是人民军队“三大纪律”的起源。山里的百姓,由此认识了一支与旧军队截然不同的武装。
2015年2月21日,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整体勾画了军队法治建设的蓝图。
要求治军方式发生一场深刻变革,努力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标准化、规范化实质上就是法治化的问题。
伴随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军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面展开,一大批改革急需、备战急用的新规新令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人民军队步入全新的“法治时间”。
当铁规禁令在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发力生威,意味着阻碍依法治军最为顽固的堡垒,正在被一个个攻克。
这一活动推广到了全军,当法治的阳光照进军营的每一个角落,官兵身边的变化平静而又深刻。
巨变无声。当法治成为一种坚定信仰、一种思维方式,成为一种工作习惯、一种文化自觉,人民军队的转型也正渐入佳境。在它的前方,是“潮平两岸阔”的新境界!
历史的天空,总有相似的星光辉映。
1927年10月24日清晨,站在一块“雷打石”上,毛泽东向奔赴井冈山的队伍宣布了红军的“三大纪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军委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果敢勇气,在军内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反腐败斗争。这场斗争的武器正是法纪铁规。新调整组建的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军委审计署犹如三把利剑高悬,剑锋凌厉,震慑常在。
2017年1月,中央军委办公厅通报28起违反军事训练规定的消息,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人民日报》评论称:这意味着我军下定决心通过严格的训练执纪监督,推动实战化军事训练再上新台阶。
军事训练,是战争的预实践。曾几何时,一些单位和个人在训练中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如今,依法治训,让法纪这个在一些人眼里可以随意突破的“橡皮筋”,成了谁碰谁就要付出惨痛代价的带电“高压线”。
制度笼子越编越密,执法执纪越来越严。当铁规禁令在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发力生威,意味着阻碍依法治军的顽固堡垒正在被一个个攻克。
如今,“法治军营”建设活动在全军蓬勃开展,法治教育训练纳入部队教育训练体系,培养法治精神成为强军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正在变成官兵自觉行动。
当法治成为一种笃定信仰、一种思维方式,成为一种工作习惯、一种文化自觉,人民军队的转型也正渐入佳境。
当法治的阳光照进军营的每一个角落,官兵也在思考:是什么让曾经的“积重难返”,变成今天的“善作善成”?
强军梦心得体会篇3
全面深化我军院校改革创新,在办学育人中作风优良。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办什么样的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办学育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军院校要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办学定位、教学体系到师资队伍,以改革创新的决心和气度,成就新时代军事人才涌流的信心和高度。从头雁抓起,打造以院校长为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院校长要讲政治、懂教育、钻打仗、善管理、严自律,做办学治校的行家里手,带领一批骨干名师以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丰富的能力素养,系牢军事人才严与紧的“风纪扣”。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聚焦强军目标要求,推动军事教育与时俱进,培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事铁人”。
强军梦心得体会篇4
强军思想凝结了时代精神的精华。“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把握浩浩荡荡的时代大势,自觉呼应复兴图强的时代主题,勇敢担起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使命,坚定地引领中华民族踏上新征程,成为新时代最鲜亮的精神旗帜。而作为其“军事篇”的强军思想,科学回应强国必须强军的时代呼唤,牢牢把握以强军支撑强国的时代使命、以世界一流军队支撑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考验,成为新时代在军事上的鲜明理论标志。
强军思想映射了新时代伟大军事实践。“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是真理形成的一般规律。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兴军历史画卷,一幅幅砥砺奋进的场景,强烈地激荡人们心弦。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强军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宏阔历史进程既为强军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又使其具备鲜明的实践性,成为历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而逐步升华的规律性认识。强军思想,正是来自实践并被实践所证明、主观符合客观的科学理论,是新时代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民族的强大,总是和一支强大的军队相生相存。面向未来,在强军思想的引领下,我们一定能够汇聚起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的磅礴力量,夺取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新胜利!
强军梦心得体会篇5
近日来,总政印发先后印发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学习教育提纲》和《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强军目标的意见》,强军目标是习主席着眼军队建设发展全局和新的时代条件提出的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继承发展,是我军坚持正确前进方向的重要保证,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行动纲领。作为一名战士,必须要把学习强定罪目标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学习,认真贯彻习主席和军委重要指示精神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要充分认识强军目标的重要意义。
二、要坚定实现强军目标的信心信念。
强军目标是对我军建军治军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科学谋划,指明了加快军队建设发展的科学路径。实现强军目标,有着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深厚的现实基础。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了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快速发展形成的强大综合实力,为实现强军目标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我军建设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国防和军队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强军目标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可以说,我们的信心信念,来自对强军目标的高度认同,来自对党的领导的坚定信赖,来自对发展基础的清晰认知。我们要坚定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自觉自信,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强军目标奋勇前进。
三、把个人梦与强军梦充分地结合起来。
强军梦是国家的梦、军队的梦,也是每个官兵的梦。我们必须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梦的实践,把个人成长与实现强军梦紧密结合起来,自觉为实现强军梦努力奋斗,真正汇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把强军目标作为学习成才的动力,首先必须热爱本职工作。本职工作是士官建功立业的平台,离开本职工作谈梦想,无异于痴人说梦。其次要勤学肯干。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正在"倒逼"士官队伍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与未来战场相适应的能力素质,谁赶不上趟,谁就要被淘汰。再次要具备相当的决心和气魄。一块好钢要经过锤炼和淬火才能变成利剑,成长成才也是这个道理。许多原本素质比较好的士官,因为经不起艰苦的锤炼和考验,最终与理想失之交臂。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是缺乏一股敢于挑战、敢于拼搏、敢于较真的勇气。我们相信,只要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每名士官都将在实现强军梦的征途上,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
四、要在真抓实干中实现强军梦。
实现强军目标,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现在,军队建设大政方针已定,各项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真抓实干、狠抓落实,靠实干托起强军梦。努力加强自身素质锻炼,力争使自己成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自己的志气、骨气、豪气、霸气,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和胜利之师必备的精气神。做到能打胜仗,必须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强军梦心得体会篇6
历史的长河奔涌浩荡,惟奋楫者先;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惟改革者强。
国强,则民强;国弱,则民忧。1916年,孙中山在钱塘江观潮时有感而发: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变革求强是强国强军的历史规律。胡服骑射助推弱小赵国跻身七雄之列,商鞅变法开启大秦王朝兴盛序幕,明治维新撑起东瀛日本霸权妄梦,全民国防坚实以色列不惧环敌底气。改革是潮流 潮流不可挡,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人民军队是当今发展迫在眉睫的举措。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
弃笔从戎,军旅两年之后,看到《电视纪录片《强军》》,依旧受纪录片所震撼,所感动,把刻在心里的那句“若有战,召必回”再次重读了一遍。
“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纵观建党、建国历史,我党屡次错失军事革命机遇,结果军事上逐渐落后,最后到了被动挨打的地步。血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改革机遇窗口稍纵即逝,抓住了是契机,抓不住就是危机。年幼的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中提出:必须建立一支属于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同年9月,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对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古田会议决议,从理论上阐明了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并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一些基本制度和措施。1932年9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关于红军中党的工作训令》中,出现了“保障党在红军中的绝对领导”的字句。党在改革,部队也在改革,在历史大浪之中,党明白一个道理,党要前进必须顺应历史,务必改革,部队更是如此。军队改革,是在世界新军事革命转型加速的大潮流下进行的,是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展开的,是在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大背景下推动的,世情国情军情总体有利,机遇千载难逢,绝对不能再错过。
何为中国梦?强军梦?在刘茂杰主编的《强军梦》中,深刻总结了中国梦与强军梦的关系,听党指挥是强军灵魂、能打胜仗是强军核心、作风优良是强军保证、加强军队党的建设是强军关键、深刻改革是强军动力、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是强军主体、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当前正是我国步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国际各项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之中,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大国,中国必担当起与之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责任。中国国防和军队的建设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论是应对当今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和军事战略方针、履行好军队使命任务,都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解放军日报》20xx年12月21日发表的《军改要紧紧抓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一文中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关键是党的领导,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引领、推进改革,全面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战略举措。着眼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着眼于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着眼于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部队改革,推进力度大、涉及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改革必成,强军可期。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为了设计和塑造军队未来,为今后20年、30年国防和军队发展打下基础。经过新一轮军事改革,人民军队必将加快迈向强国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3篇《强军心得体会》,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强军梦心得体会篇7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各级组织部门需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继往开来,当好人才选任“筛选器”。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各级组织部门要积极拓宽人才来源渠道、用好选人“放大镜”,以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标准去发现和挖掘人才。着重考量专业能力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破除“唯学历”“唯论文”的传统桎梏,重塑选才标准,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对职业技能人才采取适当降低学历条件、放宽年龄限制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加大从优秀“村官”中定向招录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或乡镇公务员力度,发挥人才最大效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创新模式,做好人才激励“助推器”。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人才对于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不言而喻。但当下“操之过急”的选人用人准则,让人才在任用上出现了乱点“鸳鸯谱”的痛点。机构冗杂、人浮于事、工作效率止步不前的弊端也进一步凸显。为此,各级组织部门在用人上应做好顶层设计、划好战略布局,以“谋定而后动”的统筹力,以培育“大国工匠”的向心力,强化人才归属感与获得感,建设人才发展新高地、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将资源的天平向人才、向科技、向技术倾斜,真正打造一批有才能、真实干的“精英战队”。
精准务实,打造人才推动“引力器”。对于青年人才、紧缺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应明确好人才梯度的划分,摒弃人才培育中“一刀切”“均等化”的现象,杜绝“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敷衍态度,将论资排辈的落后机制彻底剔除,让人才任用真正达到接得住、用得好的效果,赋予人才更多的自主权、决定权。全党上下应树立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格局,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创新力、贡献值为评判准则,营造惜才、爱才的用人新环境,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
治国为邦,人才为急,只有加大人才发展投入,靶向吸引人才,精准发力,才能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国家发展大势向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局面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