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读书班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4-02-29 10:01:15 分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我们人生旅程中的宝贵财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写优秀的心得体会是提高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能力的有效途径,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读书班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读书班心得体会7篇

2024读书班心得体会篇1

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学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让作为刚进入教育岗位的我受益匪浅,读着此书,就好像这位智者就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恼,给我指点迷津。他又好像一位平易近人而又学识渊博的老人,在我遇到种.种困难时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有了明确的方向,给我以极大的鼓励,他就像一盏明灯一样,让我对未来的事业前景充满信心。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对于刚踏入教育行业的我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如若这桶水不及时予以添加,也会有用尽的那一天。“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我现在的任务不仅仅是认真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及时的充电是必须的,只有多读书多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才会将教育工作完成得更出色。而且教师是否热爱读书,精神世界是否充实,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教师知识渊博、谈吐不凡会让学生对老师充满敬佩之情,对知识充满渴望。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读书,和你的学生一同走进知识的世界,在世界里遨游!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读书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我们的时间怎么够分配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阅读了苏霍姆林斯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讲述一个问题都会有生动的事例为证,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些大都是苏霍姆林斯教育教学的实例,他娓娓道来,有益于提高我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其中“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昼夜只有24小时。”为我解答了这个疑惑。书中说:“每天不间断的读书,给书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四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我所教给学生的这些科学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所以教师的时间跟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棵大树,需要雨水滋润它,怎样才能让雨水源源不断使这棵大树永远苍翠有力,生机勃勃呢?这是我们要想清楚的。

2024读书班心得体会篇2

做最好的家长!相信是每个家长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可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家长呢?我带着虔诚的向学之心跟随李镇西老师走进他最好的家长世界。

?做最好的家长》通读下来,可以看出李镇西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遵循这样三个简单的原则:一是培养女儿良好的品质,这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二是使女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三是因材施教。说它简单,是因为我们每个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肯定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和意识。但是说起来简单,往往做起来难!起码,我在孩子学习没有达到自己要求的时候,盛怒之下,这些念头就全飞了。这就是与最好的家长的差距吧!

一个拥有良好品质的人,才真正能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做贡献!在李镇西对女儿的教育中,品质教育无疑是占了最大比重的,而且,这也是教育孩子首当其冲的目标,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但现实是,在孩子的教育中,品质教育反倒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了;并不是家长没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充满竞争的、以金钱地位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商业气息浓厚的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与来愈冷漠,人们越来越自我。对于自我的关注、自我价值的体现愈来愈重视。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无暇关注事情的过程,只关心结果。但一个人良好的品质往往体现在举手投足间,体现在做事的过程中。如同升大学,人们关注的只是最后的结果:高考多少分,考上了什么大学,有谁会去关心你上高中时做了些什么呢?这也许就是晴燕那些同学自私的原因吧!

在讲求实效、追求经济利益的当今时代,无疑知识能力的变现速度是最快的,而思想品质的变现是最为缓慢的,甚至是不凸显的。正因为这种不凸显,致使我们广大家长漠视了品质教育。但它恰恰影响着决定着你会成就一个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024读书班心得体会篇3

假期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我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取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我的学生,试着控制自我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下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应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好处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2024读书班心得体会篇4

20世纪初,中国银行怀揣着“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谋富强”的使命来到江西。时光荏苒,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已走过108载沧桑岁月,迈步踏上新的征程。

1914年,中国银行南昌分号在南昌都司前街成立,始终坚持与江西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牵头组织银团贷款支持浙赣铁路修建,打通抗日战争生命线;开办农贷业务,为外销的农产品办理押汇业务;推动培养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第一批国际金融专业人才;为江铃汽车及凤凰光学等提供外汇贷款;推出省内第一张信用卡、第一台atm机等个人金融服务;开办当时全国中行系统公路贷款第一大单、承担全省近四成国际贸易结算业务、近八成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率先推广“中银科贷通”模式、探索推广碳排放权融资、排污权融资等绿色信贷产品和创新业务……

一串串数字、一个个项目背后,是江西中行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以“融通世界、造福社会”为使命,在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的发展愿景下,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积极践行中等规模分行高质量发展道路,服务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生动探索和实践。

沉潜蓄势 扎根赣鄱耕沃土

回看江西中行百年历程,写满了辉煌,也刻满了艰辛和勇毅。

1916年5月12日,袁世凯政府发出“停兑令”,要求中国银行“所有已发行之纸币及应付款项暂时一律不准兑现付现”,引起社会动荡。山雨欲来之时,中国银行联合上海金融界断然抗命,江西中行亦坚决抵抗“停兑令”,为国家维持了一分元气,为人民留了一线生机,深得社会民众拥护。

1931年至1935年,正值农村经济衰落之际,中国银行率先办理农业贷款,数额不大,但江西中行渐次推展,惠及农户,成效显著,农业贷款余额曾一度位列民国四大银行之首。1930年前后,为支持民族工商业发展,江西中行对赣钨矿、锡矿管理处均订有投资协议,并投资建设浙赣铁路,有力地支持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总行迅即通告全行:“当此国难期间,人人当具为国牺牲精神。”为稳定金融,江西中行竭力推行节约建国储蓄。此外,在协助政府安定金融,调整经济;调运钞券,供应军需;筹集资金,支持后方经济发展,平衡汇市,与日伪进行货币斗争;以及组织侨汇,扶持出口,为国家集中巨额外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战争。

以奋斗报国,靠实干立功。江西中行在烽火硝烟的岁月里,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镌刻下“国之大者”的文化基因。

责任担当 服务实体涌活水

支持实体发展是银行经营成长的永恒主题,也是以实力和行动践行社会责任担当。

改革开放初期,江西中行集中力量,大力支持全省50多个重点出口基地和出口外贸型企业的技术改造,促使一批拳头出口产品的形成。该行向生产凤凰牌相机的江西光学仪器厂投入外汇贷款和人民币技改贷款后,企业出口创汇翻了4倍。1985年至1988年,江西中行通过外汇贷款,支持江西汽车制造厂(现江铃汽车集团)引进国外先进的驾驶室冲压设备和驾驶室模具并进口关键性汽车零件,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

与省政府战略签约、打造江西红色金融研究院,近年来,江西中行充分发挥国有大行“头雁”作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践行总行工作要求,推出专项服务举措,着力发展“科技、绿色、普惠、跨境、消费、财富、供应链、县域”等八大金融,围绕支持全省重大战略、重点产业和重要领域,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面助力江西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稳经济大盘。

聚焦江西重点产业发展,深入对接“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规划,着力支持汽车及零部件、有色、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做大做强。2021年以来,江西中行已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新基建等重点行业、领域投放贷款超620亿元。此外,该行还聚焦园区发展“计划单”,持续加大省内各主要工业园区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的授信支持,促进园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发展,提高园区科技企业投融资效率。

创新引领 卓越服务促发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支持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早在1936年,为支持农业生产,江西中行就创新开办农贷业务,还为外销的农产品办理押汇业务,支持农产品运销。1988年,江西中行推出了省内第一张信用卡。1989年,引入全省第一台atm机。1998年,办理了江西第一笔信用卡分期业务。1999年开办第一笔个人贷款业务,翻开江西中行的历史记忆,就是一部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奋斗历史。

今天,江西中行正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全球化、综合化优势,在推动江西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征程中“作示范、勇争先”。

聚焦政银合作新模式。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与省科技厅、工信厅联合推出“科贷通”“工信通”等专项产品。其中,“科贷通”贷款投放53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的80%以上。已在全省建立13家科技支行,并率先推出中银投贷联动直通车活动,将vc、pe以及券商等优质金融资源聚集至有价值、有潜力、有需求的科技型企业,已举办12场专项活动,达成贷款及直接投资意向近80亿元。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江西中行以普惠金融为切入点,积极创新开发普惠金融产品,打造富有江西特色的金融服务品牌,已推出诸如支持吉安电子产业“吉电通”、支持萍乡电瓷产业“电瓷贷”、支持九江led产业“照明贷”等丰富的特色金融服务产品,累计为超百户小微企业提供近3亿元贷款支持。并在全辖增设57家普惠特色机构,加快涉农金融场景建设,促进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延伸助力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水平。

2021年11月,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江西省贸易投资合作推介会上,现场达成了47个项目签约,金额超8.5亿美元。该活动是江西省政府在进口博览会平台举办的重要主题活动之一,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已经连续四年作为推介会支持单位。为更好地服务江西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江西中行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全球化、综合化优势,积极为企业融资融智、牵线搭桥,撮合赣企融入全球产业链。截至目前,江西中行已累计为全省进出口企业提供国际贸易结算服务超46.66亿美元,市场份额位列当地四大行首位。

初心不改 接续奋斗启新程

实干彰显初心,奋斗传承使命。

一百多年前,中国银行怀揣着“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谋富强”的使命来到这片红色土地。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形势,坚决抵抗“停兑令”,为国家维持了一分元气,为人民留了一线生机,深得社会民众拥护。

初心永固,才能行稳致远;使命牢记,才能继往开来。心怀国之大者,必将维系民族发展的“根”与“魂”。

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姚家斌表示,全行上下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守金融报国理念,坚定不移贯彻总行战略部署,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积极践行中等规模分行高质量发展道路,在服务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上展现中行担当,奋力谱写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江西篇章”。

2024读书班心得体会篇5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轻轻地读着这句话,我内心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钦佩油然而生。尽管如今的教育形势与他所在的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过时。

苏霍姆林斯基将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凝聚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教育巨著中。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讲了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教学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像往常一样听完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这位历史老师的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样。课后有听课的老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初听这句话,我十分诧异,因为很多教师,包括自己在内,每次在上公开课前都已经将一堂课的教案背得滚瓜烂熟,准备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星期,几个月,但往往不需要所谓的一辈子的时间。课堂完全按照预设的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却忽视了课堂是一个生成的过程。一节课用一辈子来准备,他说的就是积累:文化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技巧的积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出一堂好课。

读大师平凡朴实的语言,如品香茗,默默引领着我们的教育思想。那串串宝典般的教育心得,如降甘霖,时时启迪着我们的教育智慧。

2024读书班心得体会篇6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现在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

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2024读书班心得体会篇7

我喜欢读书,书是我的朋友,与我形影不离。

此刻,更喜欢看网络书籍,登陆豆瓣读书网、新浪读书网,红袖添香读书网读书。有时也会根据自我的需要来搜索电子书,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真是无法形容的。

我在网易开设了自我的博客,此刻已经有一千多篇文章了,每每打开我的博客,就能看到自我成长的足迹,很有成就感。博客中有转载引用的“它山之石”,也有经过“采花酿蜜”后抒发些的感想与反思。我的“兰梦”博客就是我的心灵家园,是我的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看的书资料很广泛,从教育类到管理类,从生活类到家教类,从工作励志文到文学美文,从医学养生到电脑技术等等,我都如饥似渴的遨游其中,一一拜读。

在教育书籍中,我平时喜欢看《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管理》、《小学语文教学》、《金明教研》、《福建教育》等教育杂志,这些教育杂志能够让我在思想上始终走在教育的前列,时刻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

在管理类书籍中,我最喜欢看曾仕强教授的,他的《中国式管理》、《中国式团队》、《人际关系与沟通》、《易经与人生》、《大易管理》、《情绪管理》等都对我影响很大。

值得一谈的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就是中道管理,就是中庸式的管理,是情理法的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日理万机而不失策。做人做事要兼顾并重,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做好。领导的意义,在于发挥安人的潜力。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高智慧。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变,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基层的员工是枝叶,干部是树干,老总是树根。树是上上下下一条心的。根不必招摇,而是要让自我的树干越长越粗,最终把华丽留给枝叶。管理必须要制度化,可是制度化不是最好的管理,制度化之后要加上四个字:衡情论理,然后合理解决。

曾仕强的《情绪管理》一书也使我受益匪浅。在《情绪管理》中我明白了情绪是能够管理的,我们要对自我负责,不要把职责推给脾气。情绪管理三步走:

一、你的心境会影响别人的情绪。

二、要想让别人的情绪稳定下来,你必须先让自我平静下来。

三、要先找自我的错误,勇于承担。

做事要做到无过无不及,要注重度的把握。情绪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在,毫无拘束。做人不要过分,只求合理。

在生活类书籍中,我读了《人性的弱点》、《论语》、《老子》、《孟子》、《周易》、《大学》、《中庸》等等,感受着智慧大师那“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的人生境界:“人生一世,极尽繁华,可是一掬细沙。”“人,来自尘土,必将归于尘土。”“无就是有,有即是无”。“品味舍得,智慧人生”常读此类书籍,会让我们的心胸如大海般宽广。

有关工作励志方面的书,我颇为喜欢的有《胡雪岩的启示》、《让老板欣赏的白领秘书》、《围炉夜话》、《每一天提高一点点》、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等等。我领悟到了人生的梦想就是要做好阶段性的调整,不断的提升自我的层次和生活境界。在工作中要居安思危,知难而上,努力拼搏。要不断的加强修炼,提升境界。

我也喜欢读中医养生学,《皇帝内经》、《中医学基础》、《中医学概论》、《本草纲目》等等,虽然不是怎样能看懂,但书中那辨证施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五脏六腑互为子母,心肝脾胃肾与水木金火土一一对应的关系就足以引起我的极大兴趣,一方面感慨着祖国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又想拜个教师学个一二,想想那该是多么荣幸的事。

说起读书我就觉得自我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话。读书,就像柴、米、油、盐一样,是我生活中的必需品,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营养品。“工作再累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小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书能够让我变得豁达,变得理智,变得成熟,活的欢乐。活到老,学到老,与书相伴是我一生不悔的选择。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