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4-05-24 13:02:08 分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分享和倾诉的方式,可以让我们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和理解,心得体会是一个让我们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的机会,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校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校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8篇

家校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篇1

独生子女时代,家庭中的孩子地位显得突兀,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过分溺爱孩子,妨碍孩子的独立行为,往往会培养出自私自利、刁蛮任性、好逸恶劳的人,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明确几点:

1、家庭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不打不成才”是以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二窍门,打骂教育在新时代已经不再适应,而且还有可能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要经常学习,了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时要多多和孩子进行沟通,掌握不同时期孩子们的心理动向,从而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处理教育孩子的问题。

2、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协作。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据了孩子的整个生活。学校教育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或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统一性、和系统性,它有利于孩子系统的掌握知识,层次是递进的、有规律的。

家庭教育具有实用性,多样性和补充性的特点,教育方式也灵活多样。社会教育具有引导和警醒作用。三者的有机统一,才会培养出健康的人格,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或短板,对孩子的人生来说都是一种教育缺陷。因此,三者之间要紧密合作,实现教育的协调性和贯通性。

3、言传身教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对待同样一件事的两种不同方式会给孩子两种不同的教育。举个例子:下午家长从学校接回孩子,发现孩子脸上有轻微的划痕,问“是小朋友抓的?”,答“是”。这时候火爆的家长可能会大发雷霆,甚至反问“你为什么不打他”。而有素养的家长往往会引导孩子,分析打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对的做法要肯定和表扬,错误的做法要指正和批评。前种家庭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你孝敬老人,子女才会孝敬你。你面对困难时充满自信,子女才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

4、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的熏陶、引导,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中不和谐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只会让他们产生仇恨、叛逆心理,逐渐偏离正确的人生航线。而子女的教育问题又会影响家庭,从而形成家庭发展的恶性循环。

5、俯身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长辈,但是父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自己的倾述对象,父母再忙,也要拿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分享他们的欢乐,解除他们的烦恼。适时加以引导。哪怕再忙的父母,每天也应该简单地问孩子几句:“今天在校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个问题,会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赢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及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小学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只有父母加强学习,与时俱进,重视家庭教育才能造就出优秀的人才。

家校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篇2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构建家校社同频共振、协同育人机制,正是一个深入青少年教育的入口……”4月12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举行“20xx年全国家校社共育实践区与高质量教育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上,攸县教育局应邀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必须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在去年召开的攸县第xx个教师节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县委书记李鹏程明确提出,要打造湘赣边教育医疗事业样板区,把办好教育作为“为人民谋福祉”的重要工作来抓,让千家万户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近期,《株洲市委深改委20xx年工作要点》发布,攸县“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成为今年我市十大基层改革探索事项之一。将教育主题纳入基层改革探索,无疑是“建设幸福株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攸县着力打造“湘赣边教育事业发展样板区”的一次积极探索,更是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庄严承诺。

先手棋,打通家校社共育“最后一公里”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这意味着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而作为促进型立法,其立法宗旨不仅要让每个家庭重视家庭教育,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

同时,“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写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写入“双减”政策文件。

“随着学校教育软件硬件条件的不断提升,补齐家庭教育短板应是当务之急。”基于攸县决策者的共识,该县不断推动家、校、社育人模式同频共振,先后提质改造中小学校100余所,通过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25家。

“在学校建设和教育方面,尽管成绩斐然,但总觉得还有个‘堵点’。”对攸县教育局负责人而言,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仍是心中不能放下的包袱。

攸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在湘赣边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一批批外出务工者在事业上闯出了新天地,但长期留在老家的孩子们,却因为老一辈老旧的教育观念和缺位的父母交流,影响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该县教育局负责人认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需要更加紧密的家校合作,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就是‘牵住了牛鼻子’”。

群众有需求,国家有要求,湘赣边区域要探索。该县下出先手棋,迈出了极具前瞻性的一步。

去年5月,该县教育局在全省率先成立教育系统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攸县家长学校总校),负责全县家长学校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督查考核。

一套全新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在攸县扎根。

聚民意,教育民生事业全面改善

家庭教育谁来开展?

家校联动怎么联?

基础薄弱的乡村学校,家校共育的人才从哪来?

如何确保全县一盘棋落地?

作为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格局的一场全新变革,每个问题都是难度不小的新考题。

开弓没有回头箭。去年7月,攸县教育局领导前往四川成都、河南范县、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考察,带回了“党委政府主导、教育系统统筹、部门单位联动、专家团队引领、学校校长主抓、试点先行示范、家长全员参与、城乡全面覆盖”的答案。

紧接着,革新家校社共育认知的培训,自上而下,层层启动,一场场打造“兵强马壮”的家校社共育队伍的活动如火如荼。

“家校共育,同力育人”“中小学教育,家长不可缺席”……几乎在一夜之间,攸县的各个行政村、各个社区有关家校社共建共育的标语如春风拂面,涤荡人心。

与此同时,该县还申请设立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主导的“家校社共育与家长教育专业化建设”攸县实践区。

去年9月,新学期开学第一周,不少攸县家长已登上“家长学校云课堂”,收看由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推送的家校社共育通识课程。

攸县教育局副局长贺国惠说,第一课是《化解焦虑,让每个生命灿烂绽放》,目的就是逐步唤醒家长意识、启蒙家长思想、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除了“云课堂”汇聚国内知名的网络讲师,攸县本土讲师团也在快速建立。

“社会有需求,又能发挥余热,何乐而不为。”邓爱祥曾任攸县司法局局长,退休后一直关注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在老师们的推荐下,去年10月,他成了家庭教育讲师团中的一员。他走进学校、走访乡村,为学生和村民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结合曾经的工作为讲课对象分享案例。

通过面试、讲课、培训,全县有39人脱颖而出,成为首批讲师团成员。教育局将他们分成了6个小组,按不同学段分类进校园,为学校家庭教育指明方向。

高情怀践行为民初心,攸县教育民生事业全面改善。去年,投资5500万元的网岭镇芙蓉学校高标准建成使用。投入3400余万元提质改造78所学校,增加学位2500个,发放教育专项资助资金20xx万元,惠及学生16325人。攸县鹰翔教育基金会奖助师生126万元,惠及师生1432人。

云课堂,条条留言倾诉心声

“听了这堂课后,我认识到平时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宽容和理解孩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通过这次学习,不仅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很好提升,孩子也可以开始更好地对自己的情绪有所了解。”

……

在东北街小学副校长皮柯沁的案头,一条条家长发自肺腑的感悟,被收集装订进了数个厚厚的笔记本。

去年9月,三宽家长学校网络“云课堂”在攸县10所试点校开讲,每周五晚7点和家长们不见不散。上学期,共收集到网络课堂家长学习心得6.9万余篇。

“一开始,有的家长还在为这样的课堂而感到厌烦,而如今,他们却把这样的课堂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皮柯沁介绍,特别是当学校录制学习反馈视频时,一位家长主动要求出镜发言,一口气讲了10分钟。后来她才知道,这就是那个写了一大本学习笔记的“万字妈”。

“云课堂摆脱了空间的困扰,让很多在外务工的家长也能同步接受学习。”石羊塘中学副校长文勇钢表示,全镇中小学约有六成学生处于留守状态,通过督促学生在外务工的父母参加学习,注册学员不断增加。一些家长在学习后也写下感悟,表示会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云课堂”开讲,像点亮一盏明灯。许多人都深刻地认识到,要改变教育发展的现状,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发挥家长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形成共建共育的合力。

家校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篇3

这堂课真的是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对于孩子的情绪表达,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种种情况,今天终于得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瞬间茅塞顿开!所以很多时候,作为家长的我,耐心都是不足的,感觉总是鸡飞狗跳的状态,孩子的情绪是负面的,我的情绪也被影响,然而却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处理这个问题,但是听了老师的解答之后,我终于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了。问题就在我这个家长身上,我没有在孩子向我表达情绪和意愿的时候,耐心的去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故事,导致孩子经常用些负面情绪去表达他们的想法,希望获得我的关注和理解。老师们说的非常好,家长不该用孩子的情绪去对待孩子,作为家长,经常被孩子气得情绪瞬间暴怒,这种情绪也影响了孩子,让孩子认为这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我们作为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在情绪要爆发的时候按下暂停键,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缓冲时间,把自己要冲出口的话语消化掉,换一种方式和情绪去和孩子沟通,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我们需要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关注孩子的情绪很重要,不要老是骂孩子,孩子不开心了,跟他谈谈心,做到家校结合,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家校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篇4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会合作.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它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要怎样进行小组建设?

1、 确定小组规模。

科学研究以及实践的表明.最佳的小组合作人数应在3-5人之间。我们班一共有45名学生,由于我们班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较少,缺乏可以胜任组长的人选,经过仔细考虑之后决定将我们班分成7个小组,其中五个6人小组,两个小组有7人。

2、进行小组划分。

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我们将其称之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组内异质”能够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的可能(因为“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而“组间同质”又可以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我们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这样进行小组的划分:小组由一个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2-3个中等水平的学生,还有1-2个比较差的学生组成。每一个小组我都安排了一个比较认真负责、平时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起好领头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由于我班中下等水平的学生较多,我按照平时的作业、测验的情况并与各科老师商量过后,把这些学生平均安排在每个小组。我们尽可能的安排一名比较好的学生与一名较差的学生同坐,这样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小组互助。

并且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并安排发言顺序;“记录人”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人”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并确认每位成员是否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至于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我采取轮流制,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发言,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并发表意见,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避免出现有学生“搭车”现象。

3、小组座位的安排。

为了更有效地协同合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座次的'安排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学生之间必须坐得足够靠近,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更方便地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我们常常发现,有时候,一个小组效率不高的原因仅仅就是因为他们所坐的位置。例如,一个学生离其他组员太远,或是一个组两头的同学无法方便地沟通。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座次的安排同样重要。

我们决定让小组成员围成一桌,四个学生两两面对面坐,还有2-3个面朝黑板坐,我称这种坐法为“方阵式座次”。 在过去,我们的小组活动常常是在前后桌四个学生之间进行的,这样做未尝不可,但当小组合作变成课堂的主旋律时,这种座次的弊端就开始显露出来:因为小组活动过程中,总会有一半的学生始终背对讲台,当小组活动与全班互动相互转化时,他们就必须安静、迅速地转过身子。突然之间转过180度可能会使他们不舒服,有的学生还会对转来转去感到厌烦,这就可能导致他们注意不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些什么或展示些什么,课堂效率受到了极大的考验。避免这种问题的座次安排最好就是让学生能够面对教室的侧面,四个组员两两相对地坐着,即我们所提到的““方阵式座次””

这种“方阵式座次”方便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节省了时间,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但同时也出现了弊端。比如:上课讲话的学生多了,因为座位间距离靠近了,讲起话来变容易了,开小差的时间也多了;做作业时,因为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偷看的机会也较多了等情况。所以在平时上课时,我都会要求学生全部面朝黑板、面朝老师坐端正,在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才面对你的组员“围围坐”,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可以像原来一样跟随老师认真听课,也能减少讲话开小差的机会。在做到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时,如测验等,我就会让学生把桌椅拉开,一个个分开来坐,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4、小组长的选择与培养。

小组长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一职务的选择与培养至关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尽管所有的小组都在努力,尽管所有的小组都不甘落后,现实的情况却是有的小组一路遥遥领先,有的小组却步履维艰,其中的差距就在于小组长的管理与协调能力的差异。凡是小组长组织能力强、责任心重的小组,小组活动时不仅积极主动,效果好,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成员的作业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反,如果小组长不负责任,小组活动组织得不好,小组长就得不到小组成员的认可,小组内部松松散散,整个小组完成作业时也是拖拖拉拉。因此,对于小组长人选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小组长的学习水平,而且还必须注重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

然而,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中,十全十美的小组长往往很难找到,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去培养。

一名优秀的组长,更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一些简单的抄写、默写作业就能由组长去帮助批改,这样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去进行更多有效的教学。

较有借鉴意义的是“组长沙龙”制度。我决定每月定时召开一次组长交流会议,及时解决小组管理的疑难困惑,交流小组管理的优秀做法,并对其中的“金点子”表彰奖励、加以推广。对于一些不好不积极的现象也给与及时的批评。希望让每个组长甚至组员都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地为小组乃至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密切了组长的交流学习,也真正实现了班级的自主管理。这个计划才刚开始在班级中实施,希望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协助管理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同时,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为配合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也有必要建立以合作小组为基础的班级管理模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现在我们正处于探索阶段。而这个小组合作学习某一节课,某一周所能完成的目标。它需要我们再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不要接受学习,更不是浮于研究学习的表面合作学习也应该因课而定,因人而异,不能为了迎合课改,不分析实际随便套用,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是要靠老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不断体验,终究领悟,努力接受新知识的过程。

迷茫于新课程的我,慢慢已经找到了航灯。我深深体会到:虽然已是春风拂面,但脚下却是荆棘万千。有泪可落,但并不伤心;脚踩荆棘,但并不难过。

家校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篇5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是做父母对孩子的心愿。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相互学习与信任、礼貌待人。

我建议孩子先复习作业的相关内容,再做作业。也会经常提醒她,平时做作业要认真对待,像平时测试以及考试一样的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先做,把不会做的题目绕到最后再做,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

教育孩子应多些鼓励,少点指责。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学科上有各阶段的测试,孩子拿到的成绩不管好与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结果,成绩差的,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要鼓励孩子“不怕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在学习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对于成绩优秀的,表扬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获,但又要提醒孩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因为孩子理解错误,结果把“排比”写成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父母与孩子在一起认真看书的画面,传递出父(母)亲的关系,而且表现出是朋友的心灵沟通,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多阅读有益的书籍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现在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

孩子说自己平时画画不太好,要求自己报名参加画画兴趣班,父母说:“要去学就认真的学。”后来孩子的画画水平有所提高了

孩子现在的学习,都是为了以后的工作。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我曾经为此买了很多的书,买了很多的光盘,请教了许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绩也渐趋稳定,可是我心里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在我们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书在看。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图书给他阅读,“六一”儿童节、春节的礼物都是各类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书籍。时间长了,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及时同他的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习惯的养成,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孩子想偷懒,就给他讲讲道理,并且告诉他,那样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家校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篇6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的讲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爱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时为他的“五个一”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深有所感。

一、爱心是所有教育艺术的源泉。

杨老师对学生是深深爱着的,要不然他不会对班里两位同学的心理理解那么透彻。杨老师对学生的爱,换回来的也是学生对他深深的信任。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就有了基础。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是爱心。

二、别出心裁有方法。

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无论是开学制作一份档案,还是写好一封书信,都是杨老师在工作中精心设计的好方法,他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受益无穷。作为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会包容、感恩,引导家长要努力平衡子女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家校共育是源于同一颗爱孩子的心。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这需要班主任多研究学生、多学习理论,需要作为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家校共育素养,继续寻求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篇7

一、前言

1、班主任沟通的重要性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桥梁。而所谓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目前、班主任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但面对的家长、家庭也更复杂了,现在的家长职业多样,文化层度、个人修养、心理差异都很大,学生的家庭形形色色,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复杂、深远的。班主任只有有效地进行沟通,才能在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心桥”,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让每一位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2、沟通现状

作为孩子朝夕相处的老师,忙忙碌碌中却很少与孩子好好沟通。有时,面对孩子,我们很惭愧,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孩子,更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我们只是把他们当作学习的工具,让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场景一:教室里,老师趁下课10分钟在讲台旁整理着作业本,按惯例老师清点着本子的数量,座位上一位学生紧张地看着老师,欲言又止,这时老师清点完毕,大声询问谁没交作业,那位学生低着头慢慢走过来,原来他把本子落在家里了,可是孩子怕老师,大概想如果老师不查本子或许可以混过去。难道向老师承认自己小小的过失就这么难吗?

我曾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沟通有意见,孩子们讨厌老师喋喋不休的唠叨,讨厌用责怪的语气批评,更讨厌命令式的说教,有4位孩子甚至对老师的沟通有抵触情绪。面对这些现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的老师与孩子、家长走得这么远呢?

3、探究沟通障碍的原因

(1)家长对教育工作的不理解;

(2)教育者沟通的耐心不够;

(3)紧张的生活节奏成了沟通的障碍;

我们怎么做才能做到有效沟通,让师生和谐、家校和谐。

二、班主任沟通方式的再认识

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促进学校和家长的友好合作关系。我校会定期给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多次进行“家校合作”方面的培训,同时也利用家长会或其他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家长也积极地参与其中,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和提高。作为班主任的我也不例外,重新审视家校沟通这门学问。

1、传统沟通方式

作为班主任我无时不刻地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个别交流。可以是面谈,也可以打电话。当学生犯了错误后,与他促膝相谈的总是班主任,在孩子的座位旁、教室的走廊上、办公室里……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消除孩子心中的疑惑。每天放学,趁来接孩子回家的机会,家长也会与老师聊上几句,问问孩子在学校的近况,告知孩子在家的表现。随意地聊天,拉近了老师与家长、孩子的距离。当然也有家长在适当时候来学校拜访,与老师就孩子最近的状况做个别交流。除此之外,每学期必开的家长会也是学生、家长、老师沟通的好平台。

2、信息化沟通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更为密切了,学校各班级建立了家长微信群,便于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情况,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

三、班主任有效沟通的实践

1、用心呵护——有效个别交流

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沟通的效果,和学生进行一次卓有成效的谈话,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情感,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建设和谐班级。特别是对待班级的一些特殊孩子,其实每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特殊的家庭,特殊的生活经历。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关心与爱心,尊重他们,用有效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

我个人认为事件发生后,老师并没有严厉的批评孩子,而是宽容地与孩子沟通,用心去呵护,相信孩子,最终保护了孩子,这种教育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2、家长会——有效家校沟通

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平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学校抓好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形式多样,有校长培训,有家长经验介绍,学生才艺表演,家长评议学校工作、家长开放日等,就如我们一年级,新生报到前一天,校领导向每位家长介绍了每班的班主任,告诉家长学生入学常规,教师定期与家长沟通自己的孩子在校的情况。偶尔也会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做讲座。我们还请家长来参加家长开放日,观摩老师上课,检查学校的教学常规,观看学生才艺表演和师生互动节目。没过多久,秋假到了,学校组织了活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班主任既是老师,又像是家长的朋友,亲密地像似一家人。当然更多的家长会,是老师把学校一学期的活动以及学生在校的表现,希望家长配合之处与家长做沟通。因为有了形式多样的联系,家长体会到老师教育孩子的诚心与决心,也就更乐意协助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尊重、沟通、合作,始终体现在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之中。

形式多样的家长会不仅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还可以借家长会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3、家长开放日——有效监控沟通家长开放日对于家长和我说并不陌生,班主任都是自己班级的主人,家长开放日是家长参与学校话题讨论的平台、更是家长畅所欲言的好去处。我们学校在每次开放日后,发给家长反馈表,对与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班主任有效沟通的成效

教育界有句俗话,教育好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如何带动一个家庭,需要学校、教师积极主动、有效地与家长沟通,沟通好了,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现在任教六年级,由于有效地与家长、孩子沟通,收获很大,我觉得家长对我的态度亲切了很多。学生刚入学那会,和家长很生疏,谈来谈去总是孩子的学习与表现,不仅狭隘,而且很难深入,现在,却可以自如地和家长一起探讨、交流家教问题了,有的家长甚至把家里发生的事也毫无保留地告诉我,我和家长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了。和谐的师生沟通、家校沟通,让我感觉自己成了孩子与家长的一座桥梁。

家校沟通方式多多,以上仅仅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方法,我会牢记: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家校沟通的目的一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二是为了开发与培养家长的教育资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思索与实践,相信,只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从细节做起,快乐沟通,必能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家校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篇8

要不是看到孩子挑灯夜战备考生物,我甚至都不知道孩子考试的事情;要不是孩子说学校给家长布置了阅读和写作任务,我也不会去读杨东平教授的文章《什么才是理想的教育》;要不是我爱人非把让家长写学习心得的作业留给我,我可能到现在也不会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缺失。

一直都以为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家长,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之后,孩子接受教育的任务就交给老师了,自己做甩手掌柜也乐得轻松。细思之,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有缺失的陪伴最后都需要加倍来偿还。孩子上幼儿园读小学低年级时,因为年龄原因,还需要家长事事亲力亲为,不厌其烦地讲故事、耐着性子陪伴写作业、出去玩耍目光时时不敢偏离……但等孩子上了小学四年级之后,我想当然地认为小小男子汉长大了,完全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照顾自身的安全,而且不是经常听到“家长要学会放手”之类的呼声吗?于是,我也就理所当然地学着放手,不再事无巨细地去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书还是会买很多,让他自己读吧,但读了什么,读了多少,效果怎样,基本上不曾过问。渐渐地,我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也仅限每一学期对考试成绩的询问。孩子的吃穿住行、心理变化,自有她妈妈负责,我这个爸爸做的好像很轻松,基本上什么都不用管。

直到六年级,在一次和老师的交谈中,我才知道其实孩子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爱偷懒、不认真写作业,不主动改错题等等。我眼中听话的孩子,其实已经在成长过程中开始叛逆了,只不过我被儿子乖巧的表象遮蔽了双眼,没有及时看到事情的真相。事实给了我当头一棒,我意识到这样下去只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可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时间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任你多么后悔也也于事无补。

孩子上初中,选择了离家最近也最好的五中,也是我的母校。我想让孩子的梦想重新在这里起航。作为父亲,一定要和青春期的孩子有足够的交流沟通,多些陪伴,多些耐心,多些正面引导。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塑造和培养一个健全的人。于是我开始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尽量在孩子放学之前回家,尽量在他学习的时候放下手机,捧着书读,做一个合格的爸爸。言传身教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久我就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变化。他开始主动和我谈学校的事情,有不会的题也愿意向我请教,我突然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自己的形象在儿子眼里又重新变得高大起来。孩子很快就要升初二了,现在我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越来越多,而且不管对于什么事情,都有一股冲劲,还跟我说要做就要尽力做到最好。

我爱人曾经推荐我阅读《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当时我还不屑一顾,竟然说做妈妈的为什么要把教育的责任推到爸爸身上?如今我算是明白了,父母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缺一不可,我们的行为常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明智的家长一定不会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借学校给予的这个学习机会,我开始自我反思:只有家长的改变,才能有孩子的改善。从此时此刻起,我下定决心不再推卸责任,要给孩子积极的影响,愿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为每一个孩子铺设一条宽广大道,让他们带着理想和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激,走出校门,去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人生!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