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修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4-05-05 18:02:22 分类:心得体会

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优秀的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宝贵收获,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学思修的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思修的心得体会7篇

大学思修的心得体会篇1

这学期开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这学期对思修的系统的学习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开学到现在来经院差不多已经有一年了,而在这一年里由刚开始对经院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坎坷,而这些经历让我在心理上对大学生活渐渐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是对大学生活的初体验。

这学期的思修课让我在学初体验的总结和对接下来三年大学生活的计划与期望。从初中以来我就觉得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虽然大学以前我们不叫它“思修”而叫它“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尽管叫法不同但始终都没有离开过“思想”这一主题。思修总是会教我如何去正确理性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思想上总能让我找到正确的方向引领我前进。而这学期的思修课程也不例外,让我更了解了大学生活以及以怎样的心态来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更让我明确了我的大学乃至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在这学期的思修课程中,最开始上的绪论部分就是“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记得我刚进大学时还是以一个中学生的心态来看待这里的一切,总是觉得差异太大了。显然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是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学图书资料和各种信息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其次,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虽然高中时也是住校,但一个月总能回家一次,而现在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所以一切都要求自己更加独立。而且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都会存在差异,所以要有较强的交际沟通能力。

最后,是社会活动的变化。进入大学后各种组织活动大大增加,所以要学会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和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通过这些,我知道了要如何去适应大学这个人生新阶段。

除了适应大学生活外,还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将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历史发展对我们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同时,还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尽一份力。

当初高中时的理想就是考上大学,所以不断努力。而现在自己已经身处大学校园时却不再有动力,发现自己慢慢越来越迷茫了。现在我知道了,因为我没有了理想,所以才没有了动力。理想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能够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能够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因此我的迷茫是因为缺乏理想信念,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既然自己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么就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当然立志高远也要始于足下,所以要从小事做起。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且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要坚持勇实于践和艰苦奋斗的途径。

在这学期末老师让我们看了《张思德》这部电影,我深深的被张思德的事迹所感动。在他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爱国主义,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在他身上我知道了什么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种对国家对同胞的的责任,看见的是一种大爱,一种包容,一种执着。他有自己的原则,绝不做任何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他人的事。但不幸的是他牺牲了,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为自己的理想而死的,死得其所。

这学期我通过了一个月的党校培训,现在党校已经结业。而党校结业还只是一个起点,我要通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一生来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而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坚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如今社会到处充斥着_与黑暗,而社会的未来是属于我们这年轻一代的,所以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去改变它,去让它变得美好。要想去挽救这个社会,要想实现共同的理想,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提高自己的修为,培养爱国热情,树立坚定的信念。

大学思修的心得体会篇2

一学期的思修课马上就结束了,回首总结,尽管最终沉淀在脑中的知识并不多,但我却感觉这门课让我明白了许多。我觉着它给了我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它使我感受到了思想的价值、道德的魅力以及法律的圣洁。它真切地告诉我: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只有专业文化知识的人才,而是一个兼道德修养、法律意识与专业知识于一体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失去道德与法律,在当今的时代下,你将寸步难行。尤其作为当代大学生,祖国的接班人,修德明法,实现价值,对我们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第一,修德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更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将混乱不堪。

对于道德的追求是一个漫长且逐渐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不仅在思想上明辨是非、区分善恶,更要在行动上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发扬继承我国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并努力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当面临道德与利益、金钱甚至生命的冲突时,我们必须坚守道德至上的原则,绝不能抛弃道德。我认为正是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对道德的崇尚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修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做的,只有高尚的道德,才能立社会于不败,也只有形成美好的道德风尚,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健康地发展。

第二,明法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在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道德是我们的拐杖,支撑着我们的身体,那么,法律就是我们的衣服,保护着我们的身体。可见,作为社会中的人,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才能在社会中保护自己,帮助他人。对大学生而言,法律更是重中之重,不仅要保护自己的利益,更要保护国家的利益,在国际竞争中,必须学会用法律维护祖国人民的利益。可以想象,一个不懂法律的大学生,就如同一个赤身裸体的人闯入社会,不知所措,必将遭受人们的嘲讽,甚至有损国家的形象,更不用说在社会中为国家做贡献了。培养出没有法律的大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失败,更是民族的不幸。可见,明法,对于我们而言,势在必行,不仅是自身的要求,更是国家与人民的要求。

第三,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转载请注明

可以说,我们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否将直接影响着祖国人民能否实现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所以,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当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至于如何去实现呢?思修课的学习告诉了我: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崇高的人生理想,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果说社会是大海,我们是小舟,那么理想与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理想与信念的作用不言而喻;然后,修德明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艰苦奋斗,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并以持之以恒的态度不断追求,坚定自己的信念,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理想的实践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有挫折与失败,但坚定的大学生必须明白:只要理想不灭,自己就要爬起来继续前行,只要坚持不懈,理想定将成为现实。祖国和人民在看着我们,努力吧,祖国的未来要我们去开创,人民的幸福要我们去争取。

一学期的思修课,我学到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尤其在思想上觉悟了很多。明了的当前的世界局势,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知道了自己再也不应像以前那样碌碌无为、好吃懒做,而应鼓起自己的斗志,投身祖国的建设中,也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去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思修课的学习使我坚定了信念,增加了信心。人生大路,只有努力拼搏的人,才能达到胜利的顶峰。时代在呼唤我们,大学生们,挺起你们的脊梁,鼓起你们的勇气,来接受时代的重任吧!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完成这历史的接力,并奋力前进,为祖国和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大学思修的心得体会篇3

“朋友不是实用品,朋友是奢侈品。朋友无用。”2010年,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副教授陈果的“思修课”的两段视频被学生上传到网络之后,得到广泛关注,这位复旦女神老师的课堂也因此吸引了愈来愈多学生及校外人士。

他人的某一句话会像一束光投射进我们混沌的内心,点燃我们胸中潜伏许久的激情,陈果也希望她的思考和感受能给学生和读者带去一些共鸣与启发。

近日,陈果的新书《好的孤独》出版,该书收录了她从2008年在复旦大学从教至今的一些人生感悟与教学心得。澎湃新闻为此专访了陈果。

陈果

好的道德教育必然是一种情感教育

“思修课”在大多数学生的印象中是无聊且假大空的课程,一方面我们感到课程内容的单调乏味,另一方面对于诸如“一个人讲道德会不会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吃亏?”“道德是不是意味着纯粹利他毫不利己?”“我们为什么要对一个跟我无关的人行善?”这样真正困扰我们的道德问题,我们却从未得到清晰的说明或澄清。如此生活与课程的断裂不禁引发更多的追问:思修课真的就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吗?千百年来令无数先贤圣哲为之着迷的道德,为什么会给我们这样一种了无生趣的印象?

“千百年来,‘道德’是超越于任何一个具体时代的思想界经久不息的话题,之所以如此,因为它美妙、动人,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永恒的意义。”陈果如是说。她自己本、硕、博学习的都是哲学,从2008年任教以来一直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主要面对复旦大一、大二的学生。

“道德明明是很有意思的东西,到了学生那里为什么觉得枯燥,或许问题就出在将这两者连接起来的那个教育过程。人文教育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系统,既需要有思想性,也需要有真情实感的投入,这是让教育真正触及人心的精彩之处。在复旦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好的人文教育当有生命的袒露。那么,照本宣科,不思更新、毫无创造又缺乏情感的教育难免显得枯燥。我面对的是年轻的大学本科生,我常常对‘他们是如何看待道德的’感到好奇。而通过频繁的沟通,发现很多时候症结在教学方法上:好的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理性与逻辑,道德归根到底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所以好的道德教育也必然是一种情感教育、一种信仰教育。”

执教至今,陈果能感受到不同年代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过陈果认为,在人性问题上,往往学生们的共性大于差异性,有一些问题是贯通古今的。“或许代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他们碰到的具体事件不同,或许看起来他们的困惑不同,但隐藏在这些困惑背后的却是一些关于人性的共同问题,比如爱情、自由、人生的意义等,其实他们追寻的答案往往也大同小异。”

陈果向澎湃新闻记者分享了一封最近收到的邮件。“有位同学觉得他尽心尽力去做一件事,结果没有得到认可,他认为整件事情都变得毫无价值,整个过程都失去了意义。进而他问我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当然,这是由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引发的思考。但我想可能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曾被一些类似的小事件激发,有过相似的疑问。我给这位同学的答复是:多数人的逻辑是,一件事很有意义,然后我尽心尽力去做。但是我有另外一个逻辑——或许一件事看似没有意义,但是你尽心尽力去做一件事的这个过程其实就很有意义。当你诚心诚意做一件事,你的诚意创造了它的意义。”

哲学让生活多了一个选项

学习哲学让陈果经常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同一个问题,从而得到不拘一格的看法与结论。“很多时候,痛苦来自于我们沉浸于自己的情绪中无力自拔,而哲学会使你碰见任何问题,常能换一种思维角度,看到问题的另一面,让生活多一个选项。事实上,人生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值得长久地思考与探讨。譬如学生对道德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但也有一些共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很少向学生们灌输某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尽力激发和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共同探讨一些有争议的道德问题。从多样性入手去寻求共识,正是道德教育最好的切入口。”

虽然学生们的问题千奇百怪,但陈果相信大多数情况下真理越辩越明。“比如在课堂里同学们会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对别人好?有德之人在这个社会中是否更吃亏?就有不少同学认为,所谓‘吃亏’有时只是表面的或者物质上的损失。然而,人的得失有两个层面:物质和精神。很多品格高尚的有德之人,他们愿意用物质上的损失来成全其精神上良知的清白,这何尝不是一种‘得’?”

“你真正对一个人好的时候,就是这样做你才心安,而不是以善易善,用你的好来交易他的好。道德不是商业逻辑下的等价交换。人有得到的渴望,也有奉献的渴望。人之所以渴望爱情,渴望有一个人让自己全身心去爱,其实就是一种奉献的渴望。我们对别人好,也是因为我们渴望去释放自己内心的善念与诚意。当然对方也许会辜负你,但你的诚意不会辜负你,因为你会喜欢和欣赏这样一个有诚意的自己。这是一个很美好的事情。”

时不时喜欢换一种思考角度的陈果坦言,自己并不讨厌时下流行的“丧”的论调,她不觉得那仅仅是一种将人引向暗黑意识的负能量。“在我看来,告诉人们真相的都是正能量,蒙蔽他人的欺骗才是真正的负能量。但是,什么是真相呢?真相有时是残酷的,有时是美好的。这才是完整的真相。只表达残酷或只播撒阳光,都是对真相的片面截取,都是扭曲的。”

陈果举例,人们常言“有志者事竟成”,其实另一方面“有志者事未必竟成”也是事实。而“恰恰是知道有志者事未必竟成,还却愿意心存大志不懈追求的人,才真正能体现志向的坚定与有力。”

再比如“史上很多哲学家曾说,人生或许就是没有意义的。然而,我一直觉得,就算人生是一场荒谬,生活最终难逃一死。既然我们只有一次机会活此一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拿出勇气认认真真地去对待这一场‘荒谬’,去创造一些意义来把自己从这‘荒谬’中拯救出来?这多有意义啊!就算人生是一个游戏,那就认真去做这个游戏,就像小孩子做游戏时那样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既然我们只活一次,那么只有完完全全地活一场,最后离开世界时才不留遗憾。”

哲学让陈果看到同一个问题的两面甚至多面,她认为真正健康的教育让人接受白天但不否认黑夜,让人享受成功但也学会承受失去。“生活并不总是让你失望,它确实常常带给你一些希望。过于强调残酷或温暖都是走极端,有白天有黑夜,有希望有苦难,才是生活的真相。它们的总和才是完整的生活。”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了解哲学来通达人生智慧的入门者,陈果建议,“最好的哲学入门书往往不是哲学书,而是一些高质量的文学书。对于大众而言,哲学书往往显得太过抽象、概念化,逻辑性很强却不能触动人心。而好的文学书往往很打动人,因为它对人性有一种很深的穿透力,它发人深省的思想常常起源于一些感人至深的情感,在静静地阅读它们的过程中,人们会不知不觉中萌生一些自省和洞见,而这其实就是哲学之路的开始。”

好的孤独是一种自我对话

谈及新书《好的孤独》的出版,陈果表示,“在我的课上有我的学生,也有一些旁听的人。这本书里有一部分内容来自我的课程。而在课后多次与听众的对话中,我发现关于人的自我认知、幸福、爱情、生死等话题,不仅仅是在校大学生还有很多社会人士也颇有感触。于是我就想这些内容除了学校教育之外,或许也适合于社会教育。在这本书里,我分享了一些自己对世界、人生、人心的别一种看法,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当问及,孤独是如何可以分为好的孤独和坏的孤独,这本《好的孤独》与同类诉说孤独的书籍又有哪些不同之处?陈果介绍: “好的孤独可以是一种自我对话的状态。虽看似形单影只,自我精神却十分充实。自我对话也不是说一定要通过读书跟圣贤对话,其实圣贤也只是一个载体,借着这个载体你认识你自己。此外,另一种好的孤独是一种忘我状态:你全然在做一件事,不管你做的是什么事,你都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忘了时间,忘了自己……这种孤独很自洽很和谐。而坏的孤独就是一种内心的空虚,难以忍受独处,焦躁不安地想要逃离,所以坏的孤独就是你无法与自己好好相处,你竭力想逃避你自己。”

“我认为自己关于孤独、道德、爱情的讨论不同于其他人之处可能在于:我并不喜欢单一地肯定或否定某一样东西,在我看来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好坏两面。就孤独这个话题,我也不去定义它的好坏,我只是告诉你,有一类孤独能帮助你成长,而另一类孤独则让你迷茫,不能一概而论。不要简单粗暴地去肯定或否定任何一样东西,就像‘孤独’自有其精华,它在你走向自我圆融的过程中提供不可缺少的正能量;当然孤独也有其糟粕,它足以使你无所适从,它能暴露你内在的荒凉。但正因为事物皆有两面性,有时你只要换一种看法,就能换一种活法。”

正如孤独不可避免,烦恼其实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谁都有烦恼,我也碰到过一些坎,很难克服,可能因为我是学哲学的吧,我会慢慢尝试着说服自己,去学习跟这些烦恼共处,带着这些烦恼继续我接下来的生活。对于烦恼,要么你努力去改变,能改变当然很好,如果不能改变,那你只能学者改变你自己的心态,与之共处、与之和解。烦恼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你要是无法忍受这一点,你就无法忍受生活。所以,学会接受,学会带着它去生活,学会在烦恼中尽力去创造快乐。”

凭着对生活的这样一份理解,日复一日的生活并没有磨损掉陈果对事业的兴趣和想法。“我觉得人要不断更新自己,否则就只剩下回忆过去了。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时不时会去重新挖掘课程当中新的问题,也会对自己曾经比较笃定的一些结论进行下一轮反思。至于兴趣和梦想,我喜欢儿童文学,以后年纪再大一点,如果我能写儿童文学就好了。”

大学思修的心得体会篇4

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单纯的考试,可以肯定地讲,这门课程帮助我们大一新生陶冶了思想、净化了生活、认识了人生,让我们这些新生在大学里怎样为人做事处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灯标。我在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我有如下的体会:

一、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提升--适应转变。

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大学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我是一个男生,我所经历的坎坷生活,让我养成了内向的性格,遇到挫折常常是失望和沮丧、自暴自弃、自怨自叹,在学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后,我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精神面貌也有了笑靥,性格也开朗活泼一些了。很有感触地认识到,所有的爱与恨、悲与喜、哭与笑、内向与外向都在缓缓落幕时,才恍然大悟地明白原来的这些心理活动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心态的缘故。正如《思想道德修养》课里强调的“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有了这种心情,我在业余的大学生活动中参加了学院“十佳歌手赛”活动,增强了自己的自信。

二、人生的品质在于不断地净化--树立理想、把握人生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里,对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认为,要树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树立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好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

1、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思想上的纯洁和先进。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是思想行为的“总开关”。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

2、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结合个人的实际和专业的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完善学习计划,充实学习内容,持之以恒地学习政治理和业务知识。不仅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向老师学、向同学学;不仅要学得进,还要拿得出,注重学以致用,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学业成果。

大学思修的心得体会篇5

以前总觉得思修课没有专业课重要,但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才明白,思想品 德是人的灵魂,语文学得再好,如果品德不好,只能是有害于社会和人民的人。思修 课是不可缺少的。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它来源于生活,最 终也走入了生活。它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关注了时代的脉搏,同时也解决了许多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

学完了思修这本书, 我深刻了解了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的民族。我们都应当做个有教养的人。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 义、谦让、孝顺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视之为传家宝。小事业 的成功靠机遇,中事业的成功靠能力,大事业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 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谓教养,就是应该知深浅、明尊卑、懂 高低,识轻重,应该是讲规矩、守道义。有教养的人,往往不以术而以德,往往 不以谋而以道,往往不以权而以礼。有教养的人在自己独处时,超脱自然,会管 好自己的心,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则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淡然从容,管好自己 的口。方圆做人,圆通做事,宁静致远,自我反思,则事事放心、顺心。

人之初,性本善 。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一 缕。老师给我们课上放的片子,都在告诉着我们,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 一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豪杰,但一定要善良仁慈。善良是和谐、美好之道,心中 充满慈悲、善良,才能感动、温暖人间。没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就 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与美好。爱是基本的善良情感,遇到乞讨者,我们就施舍他 点钱,遇到老弱病残、孕妇,我们就主动让座,遇到迷路的小孩,我们就把他送 回家,为他指点方向。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这对 我们并不难做到, 却可能因此帮助别人走出困境。

一切人, 一切事物都是相连的, 在施予他人的时候,你实在是利益自己,当伤害另一个生命时,实质是在伤害自 己。所谓善良,无非就是拥有一颗大爱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吭人、不骗人。

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爱父母、爱他人、爱自然的基础和可能。一个善良的 人,就象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温暖了自己,善良无须灌输和强迫, 只会相互感染和传播。所以,我们不一定要活的顶天立地,过的轰轰烈烈,但一 定要善良真诚。

思修课实际上是一门教我们如何为人的课程。它重在内心诉求,更重在知行 结合。作为一名电子科大学生,应具有健全的人格与文明的素质,也就是要认识 自己,懂得身心协调,关注自己全方位的发展。拿破仑有云

不想当将军的士 兵,不是好士兵 。毛泽东也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如何做 人?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一辈 子都没有弄明白。

学习完此课程,我懂得了做人应该有信仰,应该有信心。信仰是引导我们走 向成功的航灯,自信是达到人生顶峰的动力。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自 信,不达目的不罢休,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 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极的,退就显得更加无 能。

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 做人有困惑, 做事有困境, 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 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男儿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败,不言放弃。

老师说,为理想而不断奋斗的人,是幸福的。我的理想,我知道很难达成,我却仍然觉得幸福,因为那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即是超越我现在的所有可能性, 我仍会去争取, 我不后悔, 因为我没有骗自己。

大学思修的心得体会篇6

近几年来,由于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就我就几个方面来讲讲加强食品安全性的几项措施:

一、强化源头管理

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快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加大,但同时由于准入门槛低等原因,大量食品企业规模小、分布散、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较低。庞大的食品生产消费量、众多的生产经营者,再加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这些我国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最大制约因素。要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首先应建立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的产业链监控体系,无论是蔬菜还是肉食,只要是食品范畴都应该列入监控范围之内。从生产资料如水、土壤、饲料开始,就应该加强监控,不能等到进入市场时再检测。

二、建立信用档案加大教育宣传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凸显了我国食品行业的信用缺失问题,信用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真正在全社会建立产品源头可追溯、去向可追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查有线索、找有依据的良性运行机制。同时,完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当前公众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并未有大的加强,教育是食品安全防御措施的基本环节。社会应形成一种氛围,使食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兼具食品安全的支持者、维护者和创造者三重身份,从而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力。

三、整合监管机构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分别由食品药品监管、农业、商务、卫生、质监、工商等多部门实施分段管理,可能出现"多头分散、衔接不紧"的状况。因此应该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由一个部门为主实施"综合性、专业化、成体系"的监管。不论食品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追究该部门的责任,从而避免监管缺位或者职责交叉、责任不清,最大限度地堵住监管漏洞。

四、加大执法力度

在我国,之所以出现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与法律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是有关系的。当企业违法时,中国法律对其的处罚是: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这种标准的处罚丝毫不能威慑到企业。一些违法食品生产商就是因为"过低的违法成本",才敢生产"问题食品"。因此,要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违反法律法规的要从严惩处。

大学思修的心得体会篇7

大学生活对我已不像高中那样,有点朦胧、感到新鲜却又不知所措,大一的我已渐渐融入大学忙碌却不慌乱的学习氛围,融入了多彩却也平实的象牙塔生活。但在学习、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我去思考去解决,去适应去转变。并在不断地探索中树立理想、提高修养、完善人格。

本学期,我系统地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结束了一个学期的思修课程,感觉收获良多,老师的每一堂课,对于我来说,都意味着一次深刻的教育。

思修课开篇便阐述了理想信念这个凝重又不可忽视的话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苏格拉底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但在奋斗前,我先得知道该如何树立理想信念,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应立足脚下、结合实际,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与国家的建设相联系,树立起科学的理想信念。光有对美好理想信念的向往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实践和行动。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大学生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在学习中,我们要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努力完成各项任务。虽然实现理想是一个长期、艰巨且曲折的过程,但只要我们能坚持下来,必将收获人生的喜悦,也必将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第二章学习中,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了解,且更加坚定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今在国人眼里,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出路者甚众,他们崇信西学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我认为许多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者大多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缩解或者曲解,他们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法、释、道,是落后的封建文化,而没有了解到更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我也是,对中传统文化的范围的了解也不够。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它不仅包括百家思想文化、文字、绘画、建筑、雕刻,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国画、书法、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等等。当“茶” (中国当代本土文化)遇到“咖啡”(西方当代制度文化)时,我们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确存在不足和缺点,故应当持有一种分析与批评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也要学习西学、借鉴西制。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之一,我们更要热爱自己的文化,用心品味,认真学习,继承发扬。而不是一味地过洋节,学洋话,看洋剧。

关于社会道德,老师不仅给我们展现了当今社会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且和我们共同探讨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方法。“伪雷锋行为”、“活熊取胆”、“雷庆瑶的奋斗史”等等都让我感慨不已,感触良多。也许单单在一堂课上批判和讨论,并不能改变中国现在世风日下,道德凋敝的现状。但却可以让唤醒我们的社会公德,更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去维护社会秩序,怎样去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