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校园文化调查报告6篇

时间:2024-08-03 12:01:07 分类:报告大全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调查报告中的实证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可行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赣榆校园文化调查报告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赣榆校园文化调查报告6篇

赣榆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1

新课程改革的本质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形成适合人的发展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达成有效学习。而新课改在向纵深推进的同时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强烈的呼唤和要求,课程与教学的变革,需要新的课程与教学文化;新的课程与教学文化,需要形成和建设新的校园文化,这是课程改革的自然进程。一个和谐、宽松的学校环境,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厚重的学校文化积淀,是新课程改革的沃土,也是提升管理品味的源泉。因此,为了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我们于 20xx年10月31日—20xx年11月3日在我校进行为期四天的调研,现汇报如下:

一、调研的背景及意义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一方面,人们总要处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另一方面,潜移默化不等于消极被动,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既是潜移默化,也是主动积极的。

学校不仅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

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塑造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学生一天的生活绝大部分是在学校度过,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健全人的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当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育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成绩一流的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而培养出一个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最难的。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无是处,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二、黄陵县隆坊镇中心小学的基本情况

隆坊镇中心小学位于千年古镇隆坊,其雏形为隆坊义学,1985年后正式命名为隆坊镇中心小学。学校占地8296平方米,建筑面积6373平方米,绿化面积1231平方米。学校配备有少队部劳技室、剪纸室、书画室等1部22室。学校现有学生1060人,设有教学班级21个教职工78人,一级教师36人,是一支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的教学团队。

学校已形成了“遵纪守法,明礼守信”的校风、“团结自律,勤奋创新”的教风、“刻苦学习,诚实做人”的学风和“严谨好学,求真务实,敢创新路,敢为人先”的校训。

近年来,我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内涵发展、注重特色办学、精心打造高效课堂,综合实力不断得到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少儿艺术家示范园地、延安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延安市文明校园、延安市少先队红旗大队等多项荣誉。

三、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一)制定了学校章程,开展了校风建设。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扎实开展了师德教育,积极倡导优良教风。完善了学生行为规范,严格考试纪律,营造了良好学风。

(三)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各校大多设立了校荣誉室,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学校办学历程。确定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精心设计、组织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如部室楼过道粘贴一月的文明之星、教育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的资料,激励学生勤奋向上、求实创新。

(四)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部分学校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团队活动室,加强了校报、墙报、校内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建设。如拉堡中学,专门在校园一处显眼的墙壁上师生共同合作绘画了一条长长的、生动可爱的、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墙报。

(五)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加强了校园的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做好了绿化美化工作。在公共场所布置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书画等作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楼宇建设、打造文化气息,建设文化校园。

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文化主体不健全。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但我校教师大多忙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研活动等,不能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不能发挥教师的作用,展示教师的文化底蕴。

(二)文化活动开展困难。由于地域、经费、思想等方面的原因,学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思想落后,不能走出去,请进来,对外交流少,理念滞后。

(三)校园文化缺乏校本特色。缺乏体现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校园文化建设趋于千篇一律,个性不明显。班级文化模式陈旧,班级特色不浓。楼道文化主题不突出,体现地域特色和地方发展的文化不够,

(五)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我学校这三种建设出现脱节现象,不能协调发展,从而对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对学生成长起制约作用。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静态环境是物化的文化,要做好学校建筑设施和环境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校舍建筑不仅具有使用价值、美化价值,而且要有深刻的教育价值。因此,既要管理好,更要利用好。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美化学校环境,要达到陶冶师生的情操、净化师生心灵的目的。精心构思,设计制作学校标志;绘制好学校大幅宣传画,办好橱窗、板报、专栏、刊物,使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号召力以及教育性、激励性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加强学校信息网络建设:一是要建立学校网络平台;二是要提高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使用效益;三是校际联网,互通信息,以利于广泛吸收先进的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抵制不健康的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

(二)校园文化离不开各种活动这些载体,作为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应经常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享受校园文化的陶冶。比如,学校可以开展一年一度为期一周的“文化教育节”活动来集中展现动态的校园文化。如开展书画作品展、电影海报展、陶艺作品展等;举办辩论赛、学生原创作品朗诵比赛、十佳歌手演唱比赛、服饰文化展示、特长生展示、综艺歌舞晚会等。“文化教育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所有的活动都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发挥想象、组织主持。比如时装表演,服装从哪里来,展示时搞什么造型,选什么音乐,这都应由学生自己来设计完成。

(三)仪式能够表达一种精神意念,把人们的情绪调动起来,集合起来,使意念得到表现和强化。仪式的多次重复,可以成为一种让人记忆深刻的文化符号,甚至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成为群体的一种精神与心理的需要。学校应重视 “仪式”文化的.建设,除了每周常规的升旗仪式、每年的运动会颁奖授牌仪式外,还应创造性地举行年度十大感动学校人物评选颁奖仪式、学生干部就任宣誓仪式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仪式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关系,并表征了某一时代人们的意识观念、思想情感等。仪式的举行富有教育意义,是全校师生的一次精神洗礼。

(四)课程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育人取向的直接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决定着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以知识继承为主的课程体系,最大的弊端是与实践相分离,而围绕文化育人构建的课程与实践是一体的。知识只关注智力因素的开发,而文化则关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在校本课程的整合中,应该重视实现校园文化的内渗,在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关注两组关系,一是科学与人文整合,其二是学习与实践整合

(五)用科学并人本的校本评价体系,把相对“虚”的校园文化精义凝固下来,让它变得可触、可感、可认知、可执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应抛弃过去那种把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的做法,把“文化”作为动词(以“文”化“育”)来坚持实践,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内容涵盖德、智、体、美、能等多方面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悦纳自我、成就自我。

(六)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规章制度,并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认真落实。一是要做好规章制度的宣传工作;二是组织好师生员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三是规章制度的实施要与学校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四是加强常规管理,使规章制度更好地贯切落实,确保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七)学校管理文化决定着校园文化的发展走向。一是校长要有现代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价值观念,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既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又有本校特色。二是校长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管理育人”的思想,真正把人文化管理落到实处;三是校长要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结合起来,突出柔性管理,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个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教学质量的最优化;四是校长要把目标管理、制度管理、量化管理、民主管理、情感管理结合起来,注重情感管理,为教职工办实事,排忧解难,使教职工更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赣榆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2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学习、研究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引导人、教育人的力量。为充分掌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

一、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我们以xx大学为的学生为目标群体,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率为100%。调查的时间为20xx年9月12日至19日。

二、调查统计

1.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满意度情况:在教风方面,有41.67%的同学表示较为满意,36%的说不清楚,16.73%的较不满意,而有3.3%的同学觉得很满意,3.3%的同学深感非常不满。 学风方面,非常满意的同学仅有1.43%,另一端,非常不满意的同学占有5.72%,较为满意者有45.71%,而较不满意者则有25.71%,中立者即不清楚的有21.43%。

2.学生对校园行为文化、学术、科技活动的满意程度情况:觉得很满意,对自己有帮助的占调查人数的15%,满意对自己有一定帮助的占46%,感觉一般,没什么帮助的有13%,不能满足需求的占11%,不参加也不关心的群体占15%。

3.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调查情况: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其中非常满意的占5%,较为满意的占43.33%,有18.33%表示说不清,而较不满意者有25%,非常不满意的仍有8.34%。

4.在我校是否需要创建校歌方面:有89%的人认为需要, 有11%得人认为不需要。

5.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前景的预期:1.67%的调查对象持非常乐观的态度,45%比较乐观,31.67%说不清楚,18.33%的调查对象的态度比较不乐观,3.33%非常不乐观。

三、总结

通过调查,我们不仅充分了解了学校同学对于学院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及看法,而且也能为加强和完善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应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

赣榆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3

高校校园文化调查的健康氛围,是高校大学生成长的沃土,它通过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巨大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相对于社会的主文化实属“亚文化”的范畴,它与社会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约束或相互促进。在其先进独特的基础上,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当高校校园文化发挥其学生勤奋好学、开拓创新,教师敬业爱岗,刻苦钻研的和谐向上的文化,并以此去熏陶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正面向上的。但当高校的教师不务正业,不好好教学,学生不在勤奋好学,大家都变得追名逐利,舍本逐末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负面消极的。于是,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从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李晓辉(20xx)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建校后的很长的成长历程中,逐渐缓慢形成的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发现、创建、信奉和遵循的,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包含了:生活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要素。其中,精神文化是它的核心要素,是一所高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精华。要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从高校全体成员的生活态度,学校校园的制度文化,学校校园的'精神文化,学校校园的学术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着手。

二、调查方法及目的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和把握当前昆明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三、调查对象

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各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9所高校,并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所选的调查对象,针对各高校各年级的大学生及教师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764份,回收率为98%,其中学生占85%,教师占15%。根据调查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高校成员(教师、学生等)的对校园文化的概念都不是十分清楚,近五层的大学生都不太清楚校园文化的概念,甚至有12%学生不知道校园文化是什么。有六层的大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学术、文艺、体育等),而被动参与各种活动占的比例为28%,也有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校园活动,也有8%的大学生不愿参与学校的校园活动,而更愿意待在舍里。从高校大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通过“教学”(教师的教学、家人的传授或朋友的交流)和网络(视频、课件等)进行获取知识,通过书籍或是凭借自身的经验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对书籍仍不够重视。有38%的大学生不愿参加学生会或社团,而另外62%的大学生会选择参加社团或学生会,他们认为参加学生或和社团既能结识不同的朋友,又能提升自己与人沟通、有人相处的能力,此外还能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您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评价”的回答,5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能很好地迎合学生和教师的需求,26%的受访者认为校园活动比较单调,没有新意,其他1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少参加,不好评价。

针对学校三风问题的调查,首先,对于学校的学风,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校学风良好,学生热爱学习,刻苦专研,5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一般,还有18%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较差,学生都不爱学习;其次,对学校教风的评价。40%的受访者认为,教师“不务正业”,为了挣钱或搞科研,对教学不够重视,2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一般,其他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很好。

有关对学校制度的评价,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比较健全,但相对陈旧。近三层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既严肃又具备一定开放性,比较适合大学生教育,其他受访者人为学校制度对学生影响不大,全靠学生自觉。当问到“您对您的学校有归属感吗?”的问题时,觉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对身边学生的评价,其中,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勤学上进,有目标的占18%,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应付学习,得过且过,倾向于追名逐利的占45%,剩余的都是沉迷于网络,不愿学习和改变的。

五、小结与启示

高校校园文化在引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目前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倾向物资文化建设,精神文化的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少高校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被快餐文化所替代。

要改善和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在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极吸取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其次,各高校应该在校内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机构,注重共青团、学生会、志愿服务协会以及社团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引作用,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意识;再者,加强“三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风气;最后,各高校应该积极培育学校精神,让学生铭记小学,以校为家,此外,还有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工具。

赣榆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4

前??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由引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建设和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今的大学校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找出利弊,可以更好的对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建设。

调查分析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校的壮大的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质量的提高,会影响到一个学校多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学校内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校园内各项活动的开展,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建设。所以,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的设定。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织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型号司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基本形式,即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物质基础,是校园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图书资料、人文景观、校园绿化、环境卫生等。这些都是在一定计划和要求下创造的“硬件”文化成果,回对校园文化主体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可激发和熏陶师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知名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丰富,其中以社团文化活动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保障和体现。制度文化建设使学校环境能够对学校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全面教育,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秩序,从而有条件、控制其他对高校育人工作的不利因素。成为改善和整合校园整体文化对学生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因素。

调查实证材料

一、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文化氛围不能凭空产生,它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或载体来营造和传播。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所以应该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物质载体和文化活动所营造出来的环境氛围。

我们主要对当前学校内硬件设施,绿化,卫生情况及图书资料进行了调查,由调查可知,我校在逐步完善和建设时期,有许多方面存在着资源和设施的短缺,特别是在学校图书资料置备方面,学校还需要加快配备的速度,以尽快满足广大师生对所需书籍的需求。

但从总体上看,广大学生对学校的物质建设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对校园内基本物质建设还是满意的。依托物质建设为基础条件,学校在其他文化活动方面才可以更好的展开,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以社团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在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调查时,我们主要抓住校园内学生与社团的联系,学生对社团的看法等进行调查,以通过分析我校社团建设情况,发现和分析我校在精神文化建设的不足和缺陷。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第二课堂,对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有着重要作用,是学生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认识能力的互动,最终将推动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丰富和提高。

由第五题调查结果可知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的比重还是很大的,这就反映出社团活动在我校的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社团活动的好与坏,成与败,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而对我校总体发展产生作用。由问卷第六题可反映出学生们对社团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和希望,即社团的建设要以专业知识,文化活动,体育等方面的活动多产生联系和互动,这样更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着以为学生服务为目的的宗旨,满足学生的需求,真正使学生受益。

大学生主动选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除了有着一种积极的热情和踊跃参加的激情外,还有着积极向上的目标,即培养自己的能力,丰富课余,追求知识的主动上进的`想法。作为社团的组织者领导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恰当的利用和合理的发挥学生们的特点。不仅对会对整个社团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优势,同时也是使学生们的能力得以展现和进一步得到锻炼。从而对我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产生推动作用。

在社团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组织活动的单调和缺乏吸引力(见第七题)。导致在社团招募新社员和组织活动时,学生的配合不够积极,主动,学校在这方面也应该给于社团相应的重视,在社团的内容的丰富性上下功夫,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三、制度文化建设

一个学校要正常运行,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且各项制度要赏罚分明,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必要形式的奖励,而对于无视规章制度有意违反校规者,要给予必要的处罚。在规章制度面前赏罚分明,久而久之,使我校学生自觉规范言行养成良好的校风校纪。在这方面,我校学生对学校管理普遍认为过于严格。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分析,至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进步。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一般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校园文化对学生而言,一定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真正受益。没有了学生的认同和参与,任何校园文化都是残缺的或者说是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学生应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其二、要使校园文化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真正使学生受益,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最好应该是学生自己。校园文化的开展更多的是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所以,它不能有太多的说教与约束,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学生自己为自己尽情得创意、尽心得组织和尽力得参与。学生是针对自己的校园文化的组织者主体。所以,今后必须切实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不断受益中,依靠自己真正促使校园文化不断地多样化、丰富化和有效化。

二、校园文化在形式上要有所创新

我校是一所刚刚新建的高等院校,存在着许多未成型的观念和体制,随着我校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们在实践中会摸索到新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在校园物质文化方面的创新。即通过规划设计、创建、修整或扩充内涵,以增加或增强校园设施、设备等设施及功能,把校园建设成为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创新。即培育、提升和塑造优良的校园群体意识和文化概念,这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核心和灵魂。通过精神文化的创新,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是校园制度文化的创新。即变革学校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以及具体的方针政策等,这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核心。通过制度文化创新,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机制和氛围。

赣榆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5

中学建校两年来,坚定不移地走”以德治校、特色办学“之路,致力于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扩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促进了学校持续不断的发展。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在强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场所的同时,积

极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了较好的教育内化作用,逐步形成了”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尚。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审美观。两年来,学校借创建市级示范初中之际,加大了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的力度,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的改造和美化,学校的绿化面积、品位均有了较大的提高,校园内鲜花烂漫,绿树成荫,走进校园,橱窗会”说话“,墙壁会”育人“,庄严肃穆的杨献珍纪念像、耀人眼目的金字校训碑,以及高标准的革命传统教育展室和文化长廊等,处处洋溢着和谐朴实的文化韵味。

学校还在校园中建有一个长约十余米的宣传长廊和两个阅报栏,集校板报、画廊和校务公开公告栏于一体,简洁、美观、大方。学校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所有教学区域的'走廊、教室内外,张挂、书写了名言警句、名人画像等,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发挥教育作用,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身心得到陶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确保学校教育有章、有序和有效的主要保证。两年来,我校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我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1.全。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事事处处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

2.细。我校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能较好地体现学校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校对各种规章制度中口号式的文句尽量减少,充实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内容,便于各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

3.严。学校按照教育教学的高标准,以创建示范初中的要求,以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严格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充分体现科学管理思想,做到以人为本,赏罚分明,严格规范了全校师生行为。

4.实。学校在科学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学校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定期组织师生学习掌握制度内容。学校还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成立了以校长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各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措施到位。

三、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我校多年来十分重视学生课余文化的建设,形成了以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为手段,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课外活动。

1.严格课外活动的管理。

我校的课外活动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发展性和教育性的原则,每一种兴趣小组、每一次活动都要求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成果、有总结,并且要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对兴趣小组活动学校还要求负责老师记好台帐,学校定期检查活动的开展情况。

赣榆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篇6

校园文化是一种自觉地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中国教育改革和基础纲要》明确指出:“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一、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学校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教学质量成为学校的生命线,许多学校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教学质量而无暇他顾,学校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往往盲目随大流。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缺乏对学校文化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方面的认识,而将学校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加之学校文化建设无法在短期内见效,学校从实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重视。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1、培养目标不正,思想认识不够。

由于受“质量唯一论”等影响,众多学校一味注重文化课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学校领导层的思想认识未形成共识,多数领导认为应该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所以在新形势下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问题和做法等没有积极进行研究与部署。

2、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忽略制度体系的改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原本薄弱的教学基础设施越来越不适应发展要求,故学校加大经济投入,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改善校容校貌,但是却忽略了学校软件设施的建设。部分学校没有完整的办学章程,在教学质量的考核中,缺乏科学考核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使学校的发展很不稳定,起伏跌宕,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3、格调上庸俗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校园。

由于市场经济促进文化市场的发展,许多格调上庸俗低下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校园。学校附近的一些不良网吧、录像厅、卡拉ok厅、桌球室、电子游戏室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包围着校园,课余时间,学生们成群结队地涌向这些场所,打发着寂寞的时光,甚至通宵达旦,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

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课改的有效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在传承的基础上也面临着挑战,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当今的教育背景,与时俱进,校园文化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这就要求我们对校园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重建和发展。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应是一种基于学校的彰显个性的文化。由于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影响,学校要突出地方特色,立足本土,建设富有乡土气息的特色校园文化。基于以上思考,本人想结合当地、学校实际,开展《挖掘乡土人文资源激发校园文化活力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研究。

二、当地深厚的人文背景

学校座落在瀛山书院脚下,瀛溪畔,是南宋瀛山书院的延伸,历史文化悠远而浓厚。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曾多次来此书院讲学著书,留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千古绝唱。在学校教学楼可以远眺到瀛山书院遗址胜景——清风徐来,松柏苍翠,历代修葺过的八角凉亭依旧伫立在瀛山之巅。瀛山书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史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与众不同的人文精神特点。学校将“瀛山书院”独特的人文资源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创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校园文化,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发掘和利用乡土资源,深化校园文化内涵,拓宽建设校园文化的渠道。本选题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1、通过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形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为校园文化建设发掘新的意义。

2、通过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及社区活动的形式,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新课程实施结合起来,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开拓新的思路和途径,对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探索特色办学道路有着现实意义。

3、在利用乡土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以师生的发展为目标,打造独特的育人文化环境,并以其培养学生的人生智慧,呵护和滋养学生的情感生命与精神生命,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成为师生的生活乐园、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提供一个典型样板。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