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黑恶调研报告7篇

时间:2024-05-03 18:02:05 分类:报告大全

当我们谈到调研报告时,代表了对所承担调研任务的一种正式书面呈现,对于调研报告,我们务必要按照上级的命令,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调研计划,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农村黑恶调研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农村黑恶调研报告7篇

农村黑恶调研报告篇1

多年来,农村基层经过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的法治水平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现代法治文化的方向提升。但当前农村有的地方,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法治文化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漠,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自从我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开展以来,我以认真的态度进行了学习,这次按照县委的部署,我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建成省级生态村3个。实施二次改水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率达100%,自来水受益率达100%,全镇村村通上水泥路。特别是全镇组织实施“文明生态村”、“文明小康村”、创建活动以来,充分发挥镇域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功能与特点,先后重点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到20xx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镇。通过示范镇的创建,各类农业生态模式、农村循环经济得到有益探索与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镇村面貌及人居环境明显改观,社会事业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进步和提高。

目前,我镇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加上经济发展采取了以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的现象严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农村环境的制约因素:

1、水环境调节功能下降。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河道淤积与河床抬高,导致水环境调节功能下降,大部分河道淤积严重,镇村河道淤积土方达120万方,平均淤深达0.8米左右,最高达1米以上。

2、农业面源问题突出。农业的迅猛发展,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种植业复种指数较高,大棚等设施栽培不断扩大,致使“十五”期末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比例仍达30%,使土地板结,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对镇域内有机食品的开发与发展产生制约影响。畜禽粪便得不到充分处理排放水体;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少数农民焚烧秸秆或推入沟河,使河流富营养化程度高。

3、农村居住环境改善缓慢。农村人均基础设施投入差距较大,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小、配置不均、经济性差,卫生厕所普及率几乎为零,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基本空白,未建立垃圾收运清理系统,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乱堆乱放,畜禽散养,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缺乏,环境脏乱差,农民行路难、用水难、环境差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一、村庄环境综合治理

全面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修建村庄道路、河塘整治、垃圾清理、污水处理、村舍改造、村庄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落实每村编制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按时序进度,每年完成7个村的整治任务。加快“一池三改"步伐,推动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建设。鼓励开发使用太阳能、秸杆制沼气等清洁无污染的节约型能源。

重点工程:

1、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与管理机制建设。

2、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3、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池建设。

4、农村户用清洁能源建设工程。

5、环境优美镇、生态村创建工程。

二、道路环境建设

继续完善公路网络结构,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镇到村通四级的发展目标,把农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实现真正的“村村通”。村里主干道要水泥硬质化,道路要实行“户户通”,主干道要按照城镇建设标准,两侧配置路灯。

重点工程:

1、农村道路通达工程。

2、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农村黑恶调研报告篇2

国家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把环境治理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近年来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一、主要问题

(一)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用于农业生产的农家肥料被化学肥料所代替,原先的垃圾多数是一些容易沤烂的生活垃圾,积攒一年的垃圾都会在春耕的时候运送到地里当肥料,现在种田都用化肥,很少有人使用农家肥,垃圾就越来越多。

(二)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导致各种传染病时有发生。农民群众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群体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沿袭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保留一些生活上的陈规陋习等,使不少农民群众易发生皮肤病、肠炎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夏秋高温干燥、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城乡建设加快,配套建设滞后。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净化处理;生活垃圾不能集中填埋、焚烧,环境治理措施滞后。

二、建议及对策

(一)创新农村垃圾处理处置模式

1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清除陈年垃圾,通过开展全面“大扫除”活动,我乡每月的16日定为“村居环境大整治日”,采取评级措施,有效促进“清洁工程”的整体平衡推进。积极推行散居农户自建垃圾填埋坑,集中居住区域实行固定垃圾桶,逐步建立村社区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雨、污水有序排放,雨水就近流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

2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消除农村露天粪坑茅厕。根据农户无卫生厕所的具体情况,指导帮助农户建造能有效处理粪便的卫生厕所,通过改厕,力争农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每个村都实现卫生室建设标准化。

3治理农村河道池塘水沟。全面治理农村河道和池塘水沟,做好池塘水沟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基本达标。

4提高村庄绿化水平。以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和农家庭院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绿化。

(二)制定工作措施,加大垃圾治理资金的投入力度

垃圾处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下拨的农村公共服务资金。随着垃圾产量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垃圾处理的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只能满足垃圾的一般处理要求。一是要建立起垃圾收集转运的管理队伍;二是对于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专用场地等所有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铺垫,建议引起重视,加大此项工作经费的投入;三是由村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场,对垃圾进行填埋、堆肥或焚烧,要求每村每户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分类,不可回收的全部运送到集中处理场进行处理。

(三)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工作,需要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广播、板报、标语的作用,让村民熟悉和掌握一些环境保护常识,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人人参与环保活动,养成不随意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共同把农村垃圾处理好。二是可以在农村的中小学中,加强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使易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成为农村家庭中的环保先行军,潜移默化地改变整个家庭的卫生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

农村黑恶调研报告篇3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关心的焦点,也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安定、稳定的重要因素。自全镇实行“村财乡管”以来,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在保持村级集体财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和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对村级资金和账务实行双代管,村级所有会计事项由乡镇进行代理,使分散管理、各自核算的村级财务管理转变为集中统一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经过调研,在过去三年中,在我镇“村财乡管”的运行中,显现出一些特点,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全镇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是全面实行农村财务“村财乡管”。从6月开始,镇政府在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管理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统一票据管理程序、统一报帐程序、统一操作程序和统一财务处理程序的要求,依照村民自愿,依法委托的原则由镇政府成立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对全镇15个村委会、68个村民小组的村级财务核算及审核等业务进行代理,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不再设立会计机构,只设一名报账员,负责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的资金、资产、单据等财务管理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村财乡管”工作后,上蒜镇镇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的原则,首先,制定了《上蒜乡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意见(试行)的补充规定》对原管理意见作了适当的补充调整:一是在货币资产管理方面,要求不论金额大小,必须及时交报账员存入开户银行,严禁坐支现金,若发现一次,将扣除本村委会主任二个月财政补贴;二是在财务公开管理方面,由原来每季度公开一次调整为每月公开一次;三是在零星支出无法取到正式发票的管理方面,由乡农经站统一印制零星购物明细表,并附销售单位出据的付款证明单或收款收据(必须盖章),按规定填写清楚,手续完善后方可报支,但单笔支出不可超出30元;四是票据管理方面,由乡农经站统一制作《伙食费报销单》、《村小组零星工时费报销名册》、《支出报销封面》、《自办伙食购物清单》等进行票据规范。同时还印发了《云南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村务公开的民主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村集体经济组织报账员管理办法》、《云南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会计电算化管理暂行办法》到各村委会,并将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及职责等进行上墙。

三是严格制定日常开支审批制度。结合工作中各村委会提出的每月领取备用金的手续不方便,报账时间长等问题,经乡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简化程序,一是将备用金领取审批单和备用金签字等两项原由镇长签字审批的程序下放到农经站,对符合规定的小额备用金,由农经站认真把关后,即可由农经站审批领取,避免了有时因镇长工作繁忙签字难等问题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将每月报账时间统一为当月最后一周的周三、周四、周五三天,15个村委会按上、中、下三片划分,每天报5个村委会的账,逢报账日,农经站全体人员全天候值班,会计、出纳分工合作,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报完账;三是遵循群众看得懂的原则由农经站统一制作财务公开格式,在每月报完账后,即可打印放大至各村组要求在三天内进行公开,并由政府各联系点点长实地查看公开情况后签字认可,各村才可以领取下月备用金。

四是认真开展审计监督。为认真执行村财监督,每个村委会认真选任3-5名村民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具体职责为:监督财务收支预、决算的落实执行情况;监督各项财务制度的实施和财务公开工作;对村委会、村民小组的年度、季度、月度财务收支和会计帐目进行审计,并把结果公布上墙;征求并反映群众对村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村委会或村民小组作出答复和整改;年终向村民代表会议汇报民主理财工作及村委会财务状况,并提出今后财务管理工作建议。在开展理财活动时,民主理财小组对帐目、凭证、实物、现金、存款进行全面核实,出具审核意见,并按县财政局要求进行公布。公布的资料须经村委会或村民小组负责人、报账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联系点点长共同签字。此外,结合财务公开工作,组织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村委会范围内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计;结合村干部换届,组织对村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集体的债权债务以及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

五是实行了财务公开。为确保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各试点村都在村民聚集地醒目位置,制作了有防雨设施的固定财务公开栏。自各村、组财务由乡镇农村财务代管中心代管,坚持先理财后公开,实行“一月一公布”、每月递交公开回执单的财务公开方式。营造了公开透明、公开用财的环境,进一步保证村民民主理财权利的落实。为防止个别村组在村务公开上弄虚作假,明确规定各村组将本季公开的详细内容,报乡镇经管站审批把关,对内容不具体、不真实的一律不予批准,直至符合要求后才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二、全镇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代管中心人员缺位。由于代管中心挂靠镇农经站而成立,并没有成立单独的运行机构,自实行“村财乡管”以来,15个村民村委会,68个村民小组的村财均交由农经站代管。农经站原本已经兼顾了统计站的职能,现在更是集多种职责于一身,不仅承担了全镇各项专项资金管理的工作,也承担了全镇各项统计工作,自“村财代管”以来,同时承担起了个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农村财务的核算监督与管理工作。农经站现有4人,1名出纳,3名会计,出纳每月都要承担连各项资金核算及村财在内将近100杆账的工作,如此大的工作量,导致与会计工作衔接不上,难以保证村财代管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在整体上影响了对村财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二是村组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15个村委会报账员大都没有受到财务会计方面的正规培训,财务知识匮乏,有的报账员还身兼数职,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对每月报账工作负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票据的合规、合法性进行正确的职业判断,从而影响了财务合规、合法的正确执行。有的村委会村干部仍保留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发展经济的办法。个别干部既当家又管钱,既是审批人又是经办人,白条抵库,坐收坐支挪用时有发生。

三是报账单据制作不够规范。部分村委会,报账时常常出现少数村干部财经纪律意识淡薄,村财务管理制度比较松懈,财务报销制度不够规范,单据审核把关不严,白条报销的现象时有发生,餐费、劳务费等一些费用用“白条子”,造成白条抵库现象。个别村票据审核程序不规范,经手、验收、证明手续不齐全。有的村账务处理程序不规范,不及时记账、算账、对账、结账,导致账目漏记、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

四是业务招待费普遍偏高。由于财务制度本身的漏洞,再加上财务人员把关不严、村干部财经意识淡薄,有些村招待费过大、非生产性开支比重偏高。招待费开支偏大、偏滥,不仅是一种损失浪费,更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参与招待往往也会作为一个借口或一种福利,相关的、不相关的都来参加,使陪客人数远远的多于来客人数,无形之中也使招待费支出越来越多,致使招待消费居高不下。

五是民主理财小组发挥作用不大。部分村民理财小组不是经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经干部指定,个别村甚至没有理财小组成员,村干部直接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使民主理财失去本身的意义。部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低,财务水平有限,不按规定理财,不认真审查单据,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工作不负责任,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民主理财活动不正常、不严肃。部分村不按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由村会计拿着报账单到理财小组成员家签字,有的干脆由村干部代签,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责任性差,其监督只是走过程流于形式。

六是村级财务公开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虽然省、市、县、乡(镇)对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程序等都有明确规定,但不少村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打折扣。有的村组不按时及时公开,有的村组只重公开,不重效果,内容形式空泛,没有让群众真正了解到财务公开的实质内容。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对代管中心人员进行及时补位。自村财代管以来,农经站集15个村委会,68个村民小组的出纳与会计为一身,管理村财已成为农经站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为保证村财代管的效率与质量,认真履行代管中心对村财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对代管中心缺位的人员进行补位显得尤为重要,要让“村财代管”实行专人专岗,职责到人。这样也能让目前身兼数职的农经站工作人员能够腾出精力来,在统计、农业经营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其他会计核算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是要加强对报账员的辅导与培训。针对现在报账员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一方面农经站人员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在报账时及时对单据及流程方面的错误进行认真细致的指正,并告诉其改正方法,对不合理不符合规章制度的地方不能姑息纵容,应责令其抽出单据更换符合要求的单据。报账员有业务上困难进行请教的时候,农经站人员应当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耐心指导;另一方面,应当鼓励报账员提高自身整体素质,鼓励其进行继续再教育提高学历,也可以鼓励他们考取相关财经类专业技术资格证使专业技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此外,应适时的组织相关的培训,及时为报账员充电,适当考虑增加报账员每月100元的补贴,让其工作无后顾之忧,更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是要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报账单据与开支。面对报账过程中部分单据不规范,白条抵库、三联收据、付款凭证常常被当做正式凭证拿来报账的特点,应制定相关制度,命令禁止,坚决杜绝由这些不规范单据可能导致的支出漏洞;对业务招待费过高的现象,也应当制定合理标准,并严格执行该标准,让招待费在整个村委会的运转过程中既发挥其该有的作用,同时又要严防腐败浪费行为的滋生;另外,还要加强对各村委会村组干部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财经纪律的严肃性,认真及时的配合报账员完成审核签字、支出把关的任务。

四是要认真落实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实行财务公开,是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各村委会一定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规范财务公开制度,不仅每月要将支出情况采取张贴的方式进行公示,还要及时对村民对村委会支出了解的情况进行回访,及时掌握村民对支出情况的了解,从源头上杜绝因为财务不公开不透明,群众不理解而引起的各类上访、闹事事件。此外,民主理财小组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实行回避制度,村干部及近亲属不得参加理财,杜绝理财小组不集中审核支出,怕麻烦由其他人代签审核字样的现象,真正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审核作用。联系点点长要加强对各村委会财务公开执行情况的监督,认真督促其执行。

总之,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稍有放松,就可能造成村级财务混乱,引发农民上访,危及农村社会稳定。我们只有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充分认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寻求多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不同形式的农村财务管理方法,才能能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搞好,使之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坚强后盾。

农村黑恶调研报告篇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_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_、十六届三中和四_、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_,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一个北方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

(一)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三)经济: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哪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_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业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拒绝自种自食,养牛的也得买牛奶喝,对鲜奶进行卫生消毒和包装的是专业工厂。因为引进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农村人从一亿上升到四亿,自由小农经济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今天,中国在册的农村人口高达九亿,包括将近五亿农业劳动力。尽管农业技术在飞速进步,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因此,农业领域的劳动积极性空前下降。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不组织起来合作,农民就无力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就只能沦落为21世纪里自种自食的“自耕农”。

5、衰落的农村导致农民萎靡的精神。在市场条件下农村经济的衰败,以及中国一些农村政治政策方向上的失误,导致

了农村基层原有社区组织的溃败。农村基层社区组织的溃败,导致了农村文化的衰败甚至倒退。在繁荣的城市面前,农村人的精神和自尊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在精神和文化上更加衰落,甚至堕落到求助传统迷信。文化垮了,就更加一无所有,就使农村人更难组织起来,更难应付时代的挑战。中国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级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农村黑恶调研报告篇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绝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农村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探索的结果。短短三十年走过的历程让中国感到振奋,让世界感到震惊。但是,我们应当看到,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相比较而言,虽然农民手中有了余粮,有了可支配的零花钱,可广大农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仍然处于弱势,他们在知识构成、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子女接受教育、医疗保健、市场竞争等方面仍然处于弱势。长期以来,他们的状况得不到明显的改善,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如何帮助农村弱势群体摆脱困境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为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研究能力,学校开展了六看六想六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针对自己本身的特点,我利于业余实践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了一番调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农村弱势群体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一群体的状况如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状况如何。如果我们纵向比,确实感到农村的变化可喜,过去的.农民完全依附在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劳作,却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而现在的农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而且还有不少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大多数农民仍然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生存的保障十分脆弱,发展的希望非常渺茫,大部分农民在社会活动中无优势可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农民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中国农村的改革是成功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农民能够吃饱穿暖了,这是党的政策在农村的成功。可我们应当到农户去看看,农民在最低的生活保障解决之后,却一直很难再向前发展一步,土地利用到了极限,无论再勤劳,有限的土地不可能产生再高的效益来,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在风调雨顺的年境,解决温饱稍有节余,到了灾害年境,基本生存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农民面对有限的土地,除精耕细作,科学种田之外,想不出别的出路来,农忙时忙一阵子,农闲时坐在南墙根太阳底下晒暖,夜里想的千条计,白天还是眼巴巴地看着两亩土地,想不出什么绝招来。农民面对看似无风险的庄稼活,看不到发展的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顺其自然,在温饱线上徘徊。

2、天灾人祸使一些农民生存问题受到危胁。在温饱问题刚刚解决之后,农民应对其他风险的能力还很低,特别是在面对天灾、疾病时,总是显得孤立无助,山东济南市一山区乡某村,有一家因孩子患白血病而将所有积蓄 4 万元花完,另借亲友 2 多万元,病还没有治好,在付不起医疗费的情况下,无奈从大医院将孩子拉回家中等待奇迹出现。这个家庭,本来刚刚解决温饱,可因疾病使这个家庭一下子又回到了贫困线以下,若依靠自身力量重新富裕真起来,恐怕十年内没有可能。另外一些农民,因残致贫、因伤致贫,或因养殖业经营不善致贫,在这些天灾人祸面前,一些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常常是手足无措,破罐破摔,给农村稳定带来潜在的隐患。

3、知识构成偏低,无致富门路而致贫。不少农村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农民的知识构成偏低。多年以来,一些农民总认为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重复着古老的耕作方式,特别是边远山区,仍沿用着老祖先的刀耕火种耕作方式,对一些新知识,新的技术,因文

化水平低,难以接受。即使有些农民有一点文化知识,也试图应用新技术,可由于需要投资,且有风险,而不敢去实践,其结果是越贫越胆小,越胆小越贫,形成了恶性循环。

4、观念落后,思想保守,小农意识很浓,影响致富。农民很容易满足,越是落后地区,农民的满足感越强,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有些零花钱,和以前相比就十分满足了。一个人只要感到满足了,就没有什么进取心了。我走访了不少贫困地区的农民,家中人气很旺,田园气息很浓,可进到屋里,家徒四壁,除几把小凳子和吃饭的方桌子之外其他没有什么东西了。但这些农户显得十分满足,他们围着小桌子一家人招呼呼地喝着糊涂饭,或者与亲朋好友弄两杯劣质酒对饮一番,显得十分惬意。如果与其谈到今后有什么打算问题,他们会提出一大堆困难,面对困难,有些是无力克服的困难,有些是可能克服的困难,可是无论大小困难,都不愿去克服,目前有吃有喝就行了,况且往前跨一步是要担风险的。

5、惰性思想严重,失去发展机会。我走访的不少农村,无论是城市近郊或是偏远农村,一到农闲季节,大家都聚在一起闲聊,或喝酒,或打牌,其乐融融。而农闲时节,好多事情需要做,比如,房前屋后,可以将荒地开垦一下种些菜,解决一年的吃菜问题,可是,眼看地荒着,而不愿动手。有一次,我到一农民朋友家吃饭,正值夏天,青菜很多,然而饭桌上只有几根咸菜和稀饭配馍。我吃了他家这顿饭之后,心里很不是味,我想如果这户人家稍勤快一点,屋周围荒地里洒些菜籽,一年就有吃不完的菜。几天之后,我带着菠菜籽、香菜籽、小油菜籽等好几种菜籽,亲自帮他家开荒种菜,几个月后,再去他家时,看着满院绿色,主人很不好意思地说,几十年了,为什么不知道种点菜呢?

由于惰性思想严重,导致了家庭状况不能有大的改观,即使有了发家致富的机会,也总是持观望态度,不愿去带头往前跑,再加上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不少人有畏难情绪,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还是感到躺到南墙根晒太阳好。

二、如何帮助农村弱势群体走出困境

农村问题是我们国家整体发展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而农村弱势群体,更需要我们去拉他一把,使他们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给他们提供一个起跑线,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共同去为农村发展做贡献。我通过对不少农村情况的考察,认为帮助农村弱势群体走出困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帮助其理清思路,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自强,自立是关键。在广大农村,我们根据抽样调查,感到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一些因病等致贫的农户,精神一个子垮了下来,面对巨额外债,依靠几亩庄稼,一辈子也还不清,也就是俗话说的躺倒一身泥,起来泥一身,前途没有什么希望,再折腾也没什么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躺着舒服,彻底失去了进取思想。鉴于此,乡村干部要不失进机地给予关怀,帮助其理清思路,找出从新站起来的切入点,帮助其制定近期远期的发展计划,使这些弱势群体看到希望。人有了希望才有信心,才有盼头,才能够坚强地站起来,这是内因,这是弱势群体走出困境的关键。

2、给其必要的扶持,使其能够站立起来。一些弱势群体,在遭受打击之后,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站起来的,我们在帮其理清思路的同时,还要给予必要的扶持,比如资金扶持等,应当把一些特困户登记造册,时刻关注他们的情况,并帮助其联系小额贷款,帮助其寻找项目,帮助其培训技术,使他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敢于面对现实,使他们感受到希望就在脚下。这样以来,在乡村的帮助下,才能逐步走出困境。否则纯粹的思想引导是不行的,要双管齐下,要给其提供一个站起来的支点。

3、政策帮扶和农村互助相结合,引导弱势群体走出困境。对一些贫困乡村来讲,财力有限,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助往往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奏效。面对这种局面,需要走政策帮扶的路子,并且将政策帮扶与村民互助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所谓政策帮扶,要根据特困户的情况给予政策倾斜,比如资金支持和就业帮助等,为他们提供尽快站起来的机会。所谓农村互助,就是动员广大村民伸出援助之手,给特困户的尽可能的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无偿的,也可以是有偿的,目的是帮助特困户度过难关。

综上所述,农村弱势群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姊妹,他们目前的状况是由于社会分工和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他们替我们承担了痛苦,所以,关心他们,就等于关心我们自己,农村是整个社会群体的母体,农村弱势群体是母体的一部分,我们要采取一切措施去帮助他们,使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这样,我们社会才会稳定,经济建设才有后劲,社会各项事业才会健康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农村黑恶调研报告篇6

为全面了解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前段时间,我们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地区中部,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辖9个乡镇,197个行政村,其中:农业人口20.85万人,涉及农户6.67万户,全县总耕地面积39.81万亩,其中二轮承包耕地面积38.9万亩,签订土地承包合同6.67万份。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底,我县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涉及的面积7717.9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 %,近年来我们还规范了农村土地流转台帐,建立完善了全县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流转管理机构。

二、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及流转调查情况

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出台后,我县的农村土地流转显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流转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流转形式。

1、转让。指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的转移。有些农户因无力继续承包土地,与其他户协商一致,经村委会同意,将全部或部分土地转让给第三方,由第三方与村委会确立新的土地承包关系,出让方与村委会在转让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这种流转形式的好处是出让方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从事非农产业;受让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转入土地扩大经营规模。我县共转让土地4139.79亩,占总流转面积的53.6 %。

2、转包。就是土地承包方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包给第三方,农户间一定期限内土地使用权实现转移。转包期限一般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不超过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转包方与发包方的原承包关系不变。20xx年底,我县共有转包土地20xx.14亩,占总流转面积的27%。

3、互换。即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的相互转移。互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耕种方便或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互换后,互换地块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原承包合同约定的相应地块的权利义务关系随之互相转移。从方式上看,有同等面积互换,也有不等面积互换,双方视互换土地的地级和远近条件决定。目前,我县有互换土地1043.94亩,占总流转面积的13.5%。

4、出租。主要指农户与承租方之间一定期限内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是承包土地收益权的一种分配形式,收益是固定的。这种方式,主要在农户与用地单位之间进行,农户自愿将全部或部分土地使用权出租给承租方,承租方给出租方固定的收益。出租的期限一般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不超过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目前,我县共有出租土地108.17亩,占总流转面积的1.4%。

5、其它。农户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使用权作价为股份,参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经营,以入股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分红依据,入股收入按经营效益的高低确定。目前,我县共有入股土地335.95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4 %。如xx县小白乡白燕村有400多户,1600多口人。土地6000多亩,其中耕地4060亩。

白燕村最早的土地流转形式是以租地的形式流转,他们意识到土地流转的意义在于增产、增效、增收。就白燕村来讲,该村支书张云利所办的xx县绿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是三晋苗木基地发展壮大后拓起的股份制集团。他对本村村民的土地采取代管的方式,即一年750元/亩,包括劳力。就是他给农民代种地,全部种他的树苗,农民把地交给他,然后去他的公司打工。他的用地周期分三年、五年、九年三种情况,农民随时可以撤股。现在白燕村40%的就流转给了张云利,全村有350人长期在他的公司打工。邻村上庄村也有130多户他们的地。本村的20xx年写有书面协议,本村的一联,外村的一式两联。

张云利的基地带动公司,公司带动合作社,重点搞工程,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他希望政府能够扶持他,能在小白乡搞一个苗木乡镇,把小白乡建成苗木基地乡,把他的苗木建成太谷的生态植物园、苗木精品基地。针对土地流转,他指出:土地流转要规范,上面要出台一些政策,关于流转合同、鉴证方面都要规范。

(二)、从土地流转去向来看,主要是农户之间的流转居多,我县共有流转土地面积7717.99亩,其中流入农户面积4768.78亩,占流转面积的62 %;流入企业面积2635.51亩,占流转面积34%。流转土地用于种粮4172.81亩,其中流入农户土地用于种粮面积4172.81亩,占流转面积54%。

(三)、从土地流转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县土地流转主要集中在平川乡镇,一是临近县城,土地资源少,地块小,这样通过流转形成大面积土地耕种的现象;二是免征农民税收的同时,国家又给农户种粮进行了补贴,农户科技种植大棚,形成了部分农户之间土地的互换。

三、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转合同不规范

从签订情况看,我县农村土地的流转在国家免征税费后,形成了农民承包耕地的流转不经过村委同意的事实,造成了农户之间土地流转不签订书面的流转合同。

(二)由于多年来农户土地自行流转情况多,造成了原来税费改革前农户自行流转的土地,在国家免征税费后,土地纠纷的大量出现,形成土地流转事实存在但无证据、无依据的现象,使土地流转合同纠纷难以处理。

(三)由于国家的规划建设,形成城郊农户土地被大面积征用、占用,国家给予的土地补偿款中,涉及农户自行流转的合同由于利益的分配问题也引发了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合同纠纷的出现。

(四)宣传力度不够,农户之间土地流转由于法律意识差,不懂法,形成农户自行流转合同及手续不完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发生纠纷的隐患。

(五)流转文书管理不完整。我县存在土地流转台账管理不规范,个别乡镇没有建立土地流转台账,大部分存在协议签订后,没有在农经部门鉴证、存档和备案,在村社也都没有备案,至使农经部门对全县土地流转的真实情况难掌握。全县的土地流转协议在乡镇存档备案率极低,一旦发生土地纠纷,由于无依据,无法进行审核,不利于纠纷及时解决。同时也不利于县农经办对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

(六)小农思想束缚影响流转。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特别是我县近年来征用土地频繁,大多农民盯牢征地补偿款。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后,一些私下转出土地的农民,又开始收回原有承包地自己耕种,另外,多数农民小农经济思想意识比较严重,小富即安,投资兴业怕担风险,务工经商怕丢地权,满足于守土经营或交亲戚耕种比较放心。

(七)土地流转难成规模。土地使用权流转具有不稳定性,主要是因为非农产业的不发达和非农就业机会不多,外出务工就业相对不固定,经商风险较大,农民创业本领不强,技能素质不高,年龄结构偏大,农业收入仍是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形式,由此,许多农民不愿放弃承包土地,分散种植与规模经营成为一对鲜明的矛盾。另外,我县许多土地流转是在农户间自发进行的,缺乏专业组织引导土地流转,组织化规模经营机制不健全,难以改变土地分散种植经营的局面。

四、土地流转的目标思路及工作措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这种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对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难以适应。实践表明,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实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现代农业顺利对接的有效途径,是今后农村改革的方向选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针对我县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土地分片细碎化等现象;以及二、三产业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效益性农业的实际需要,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为发展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引进人才、资金、技术、管理提供了载体。要在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基础上,搞活土地使用权,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不断增加收入,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要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目的实现土地有序流转。

(二)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搞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大农业优势产业布局调整,推行优势产业向最适宜区域集中,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和产业带,从而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合同纠纷仲裁处理情况

(三)加强土地流转纠纷管理。针对我县出现的新的土地流转纠纷问题,在我办的积极努力下,20xx年底由农业部批准为农村土地纠纷仲裁试点县,加强土地的进一步规范管理,近期,我县在原有的农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xx县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委员会,各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使我县的土地纠纷过正在逐渐步入正规化的轨道。

同时,根据县委、政府要求,积极起草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意见及流转程序,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程序,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法律意识,成立农村土地流转中心,规范土地流转办理程序,积极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使我县土地流转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面对新一轮出现的土地流转纠纷高潮,加强土地流转纠纷案件的调处工作,也是保障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力支持。

农村黑恶调研报告篇7

为全面深入了解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现状,推动我县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近期我深入基层,实地查看,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医务工作者、乡镇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交流和座谈,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状况开展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并就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卫生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政府主办的县乡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个,县级医疗卫生的机构7所,乡镇卫生院22所,其中中心卫生院8所,有在职职工1027人,离退休人员482人,全县有村卫生室19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从业人员849人,个体医疗机构188个,从业人员192人,几十年来,我县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卫生部门抢抓发展机遇,农村卫生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建立起了卫生监督、疾病防控、医疗救治三大体系,其中县医院、县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和规模在全市处于上游位置。近两年通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有了显著改善。

二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血吸虫病、结核病、霍乱、艾滋病等重大地方病、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通过实施降消项目、改水改厕项目、妇幼保健和爱国卫生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三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增强。建立了一系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组建了应急专业队伍,在近几年我县发生的非典、手足口病、问题奶粉事件等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们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均及时有效得到控制,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卫生队伍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是农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得到改善,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缺医少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病人的疑难病症处理能力明显提高,部分特色科室在全市处于先进水平,影响力在向周边县市辐射,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居民的看病难问题。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为农民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缓解。

五是卫生改革稳步推进。我县在全省较早对乡镇卫生院三权回收,实行三权在县、县乡共管的管理体制。在全市率先对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分医疗卫生单位采取激励机制,推行竞争上岗和绩效工资制,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成绩比较显著,农村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存在问题也非常突出,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艰巨。当前我县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攻坚阶段,尽管这几年有项目的支持,县政府也加大了对卫生的投入,但是由于我县卫生基础设施历史欠帐多,经费缺口比较大,特别是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比较重。二是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缺乏。近些年卫生人才引进力度明显加大,但卫生技术人才依然紧缺,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人才缺乏问题比较突出,到目前为止,乡镇卫生院仅有本科生11人,而且集中在几所中心卫生院,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一名专科生,有两所卫生院竟没有一名全日制学校毕业的中专生,有的乡镇卫生院十几年没有进过一名大中专毕业生,乡镇卫生院人才奇缺,医疗服务水平低下,直接导致农民看不好病,影响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新农合制度的有效实施。三是疾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非典、霍乱、结核、艾滋病等新老传染病依然威胁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慢性非传染病的发病率依然比较高,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任务艰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四是乡镇卫生院运转困难。科学合理的财政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投入不足,乡镇卫生院离退休人员多,兑现工资的压力非常大,而且建设、发展任务重,还有不少乡镇卫生院运转比较困难。五是村级卫生组织不健全。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其作用非常重要,除了已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村卫生室,目前我县大多数村卫生室依然有名无实,存在组织散、条件差、管理乱等问题,影响农民的医疗安全,没有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村卫生室不是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费用不能报销,对新农合制度的实施产生了不利影响。六是卫生事业发展活力不足。卫生事业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没有充分调动社会、群众、职工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发展思路不宽,筹资渠道单一。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不活,人才引进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资源配套不尽合理,存在着资源紧缺和资源浪费闲置并存的现象,在引入竞争机制,使用激励机制、调动全系统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方面还做得不够。卫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活,与卫生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七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医疗保障水平还不高,行业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我县实行了全民医保,但保障水平还不高,群众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还在一定程度存在。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意见、建议

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是政府的职责,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客观分析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现状,无论是改革的力度,还是发展的速度都存在明显差距,难以满足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应成为当前我县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通过本次调研,特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政府主导,确保农村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农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健康、农民的小康,政府必须坚持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主导地位,要切实承担起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职责,认真落实省政府[20__]77号文件精神,逐步提高医疗卫生单位在编职工的财政差额补助标准,落实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给予一定补助,专门安排公共卫生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县乡政府应将新增财力优先安排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升农村卫生事业地位,将一些重要农村卫生工作纳入乡镇和有关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保障农村卫生工作任务能很好落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权益,体现农村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二)加大投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通过财政预算,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方式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通过贷款、职工自筹和引入民间资金实行投入多元化,并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一是要加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一步改善县医院、中医院的软硬件设施,超前规划,拓宽发展空间。妇幼保健所实行整体搬迁,充分发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龙头作用。二是抓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以民生工程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乡镇卫生院规范建设,采取政府贴息、以奖代补,先建设、后买单等方式,适当加快进度,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县每个乡镇建成一所标准化的卫生院,改善农村居民的就医条件。三是建设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按照方便群众、合理配置的原则,科学设置村卫生室,定性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乡镇卫生院作为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主体,完善管理制度。以项目实施为先导,适当加快进度,大力推进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在我县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规范乡村医疗服务行为,发挥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作用,努力实现小病不出乡、村。

(三)落实措施,发展壮大农村医疗卫生队伍。

一是落实政策,提高待遇稳定人才。对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执行高于同类人员1-2档的定级工资,对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累计满30年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退休的按工资的100%发放,农村卫生人员职称评定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

二是多形式培养现有人才。通过技术培训,送出去进修、在职学历教育等方式提高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全县卫生技术人才进行全面摸底,根据工作实际及事业发展需要,重新核定编制,由卫生、人事等部门共同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大中专毕业生招聘力度,在近几年内,每年争取招聘60-100名大中专毕业生,优先安排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充实农村卫生技术力量。同时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准入管理、实施县乡医疗单位对口帮扶和定期到乡镇医院服务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稳定、发展壮大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确保农民群众有人看病、看得好病。

(四)积极探索,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今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启动年,经过几年酝酿讨论的医改方案已于3月17日公布。我县要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政策,严格执行政策,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我县实际,大胆开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认真推行基本药物制度。

二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要开展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绩效工资制度和竞争上岗制,完善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办法,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医院活力和竞争力,稳步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三是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总结08年一体化管理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各乡镇要加强对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抓好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各乡镇要鼓励引导村委会、乡村医生自筹资金建设规范化村卫生室,并给予资金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推进一体化步伐,条件成熟的地方实行整乡(镇)推进。提高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覆盖率,努力实现到20__年一体化管理全覆盖的目标。卫生部门要根据运行情况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加强日常监管,查处违规行为,确保一体化管理模式有效运转,为全县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推进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形成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五是继续实行乡镇卫生院三权在县,县乡共管的管理体制。并作一些积极的探索、尝试,实行管办分开。在中心集镇增设卫生监督所,强化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明确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管理,转变服务模式。

六是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引进实行双轨制,本科以上人员直接入编入财,其他层次新进人员实行公共招考、人事代理。在县内外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目标管理,细化责、权、利。

七是改革卫生事业费的分配方式,对离退休人员由财政足额拨付或直接进入社保。

(五)强化责任,完善健康保障体系。政府应强化公共卫生职责,努力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切实抓好艾滋病、结核病、乙肝、血吸虫病、疟疾等危害农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加强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报告和管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健康教育,深入开展改水改厕、爱国卫生工作,提高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

二是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强化监督措施,开展食品安全,饮用水、餐饮督查,健康相关产品的安全检查,打击非法行医,保障群众的公共卫生安全。

三是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合率,探索便捷的筹资方式,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补偿操作,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能力建设,重点抓好乡镇合医办建设。根据运行情况,适时调整方案,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让农民得到实惠,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新农合制度真正为农民的医疗健康提供保障。

(六)齐抓共管,优化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环境。各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要高度重视,摆上位置,在乡院村室建设征用土地,资金筹措等方面要主动协调、提供帮助,各有关部门在医疗卫生机构项目争取、基础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要一路绿灯,提供优质服务。一些涉卫职能部门不得以检查为名到医疗卫生单位乱收费、乱处罚、增加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负担,对扰乱正常医疗服务秩序的行为要依法打击,努力维护医疗机构正当权益,打造平安医院。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