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教科工作总结优秀7篇

时间:2024-05-29 16:01:32 分类: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一种自我评估和反思,有了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和贡献,增强自信心和工作动力,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基教科工作总结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基教科工作总结优秀7篇

基教科工作总结篇1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学校的教育要发展,教科研必须先行,教科研与学校的教改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年来,我校初中部的教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将一年来的教科研工作进行总结。

一、领导重视,使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一年来,由于我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比较重视,经常过问,亲自督导。不论是哪里有培训的学习班,都能拿出经费派教师前往学习。尽管学校的经费紧张,学校都能对教科研工作一如概往的支持。在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还亲自对教科研工作做阶段性的小结。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使教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建立学习体制,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教育事业要发展,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一年来,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求一线教师每年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科研干部要带头学习,及时将值得关注的好文章,好的理论专著推荐给大家。

学校还定制了许多有关教育理论的刊物和报纸,供大家阅读学习。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通过学习,改变了教师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教科研对我们教学的帮助,了解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

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他们改变了以往的备课模式,关注了学生的起点知识,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要交两篇论文,两篇教学反思,和两篇说课稿。

三、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的方式只要有:

1、组织教师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校安排进行学科培训

一年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教科研氛围。

2、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几年来,学校在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这两本书人人都有,其它有关新课程的书籍,也是每人一套。还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

组织所有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在教师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让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课后,全体教师参与评课、议课和探讨如何上好这一节课。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3、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师进行教科研

充分利用xx网等扩大教育资料,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淡化对教材的依赖,激活他们的主动性、研究性、创造性。

四、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

在教科研的过程中、在学校的组织下,尝试全面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努力创建全新的“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等等。

1、从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的“三维目标”出发,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形成“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

在教科研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从几个角度来设计教学:第一就是教师要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手段”的传统教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实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其次就是在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让学生学得一些创新方法,具体说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课程标准“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新要求;再次就是要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课堂和社会联系起来,实现社会—课堂—社会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科研的过程中,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解读和研究,在教学中,努力从新的教育理念、和“三维目标”出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讨的全新教学格局,使课堂成了真正开放的、鲜活的、发展的、互动的课堂。

2、开展情景教学,发动质疑问难,形成“互动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生成的课堂”。

在教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老师们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大力鼓动学生质疑问难,使课堂成了真正的“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语文课在进行课程改革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发掘生活中的语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课文,并从生活中和课文中发现问题,使课堂教学沿着学生的发现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形成生成教学。

数学课从生活开始,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应用联系起来,以问题作为思维的出发点,把数理逻辑的繁琐讲解变成有趣的课题讨论和实验,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英语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突出了语言情景的设置和语言的交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交流,自由交谈,使学生的对话能力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身边的生活现象、身边的工农业生产为切点,创设情景教学,实现理化—生活—理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分析思考问题,争论问题,学生思维在探讨中得到发展,知识体系在探讨中逐渐建构,交流与合作意识在探讨中不断增强,不但使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了提高,更培养了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意识,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为了促进教科研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加强了评价督导,以促进课改的进一步发展。我校教导处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我们把三维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掌握和实施,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探讨,反对教师以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教研组的活动和校本教研,改变教师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行为,使我校教育教学在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推动下,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五、建立奖励机制,促使教师向科研型转化

1、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每学期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对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教育教学成果均有奖励措施。

2、及时收集、反馈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报刊的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着力组织教师参赛、投稿、推荐发表。教师热情极高,我校部分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升华到教育科研的高度,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回顾一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更加努力,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基教科工作总结篇2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立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学期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本学期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思想观念。

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本学期充分利用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组织认真学习与特教相关的教学刊物。通过看教学录像、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

我校十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写业务笔记、学后反思、教学随笔,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承担课题实验研究,探索教改之路。

1、坚持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校本教研机制,深化课题研究,推动课改进程。充分利用学校主课题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学科间的有效沟通与积极整合,带动语文、数学、音乐、、律动、信息技术、烹饪、语康以及自闭症等的课题研究,形成“科科有专题、人人搞研究”的良好局面。

2、做好课题管理工作,对已立项的课题根据实验方案认真实施,动员教师“人人关心课题、人人参与课题”,45岁以下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积极建设科研骨干队伍。

3、建设好我校市规划一般课题《通过多元化职业教育课型研究,满足智障学生就业需要》大课题下九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该课题研究和实验,通过组织骨干教师攻关,开展学习研讨,研究典型课例,总结实验成效,把实验不断引向深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定期进行课题研究交流会,注重了课题研究的计划性,实效性。

5、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注意落实研究计划,搜集、整理课题实验有关原始资料,加强课题实验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每月开展活动,注重交流。

三、加强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以理论阐述和案例剖析相结合的形式,向教师讲明新课改形势下,备课的形式、环节和要求,了解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些原则。要求教师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学习习惯并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贯彻和培养,并能通过学习培训,让实在、实用、高效的课堂呈现在启迪校园。突出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督促教师在普通话、书写、教研能力、微机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教导处在教研活动中设置有精品课、教研课、家常课三个层次组成的教学研讨体系,进一步丰富校本教研活动。精品课展示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研课主题明确,采用集体式备课,或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或多人上一课,博采众长。家常课旨在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共享成果。

10月份,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的观摩学习活动,通过学习研讨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师的反思能力。

11月中旬,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参加了“市特殊教育进取杯”“市特殊教育开拓杯”教学大赛。大赛前夕,教师们开展了课题课的交流研讨活动,课题组事先认真分析了教材,研究了教法并讨论了本轮研究课的研究重点。教师根据组内成员的评课和自身的反思,进行多次备课、上课,使研究课真正能为课题研究服务。11月末,学校又以“教师自学材料交流汇报”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科研课题的研讨交流活动,阐述了如何将自学材料中好的方法借鉴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并将具有推广价值的资料推荐给其他教师。12月末,学校开展了“校级科研骨干”的评选活动。本次活动设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评选小组,根据教师积累的科研材料和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评选出了2名校级科研骨干。这两名骨干将在以后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他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本次评选活动严肃认真,在教师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和长远的影响,将促动教师在今后工作中更加认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四、注重科研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本学期,我们根据上级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安排,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课题组老师、青年教师)认真撰写了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教科室及时做好征文信息的传达、论文质量的把关、征文结果的反馈等工作。多篇论文、教学设计等在国家、省、市级范围内获奖。

五、强化激励措施,提高科研积极性。

本学期,我们在确保各项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的同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科研开展及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且纳入年度考核之中。对于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包括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交流等)的教师,根据学校奖励细则进行加分奖励。

六、目前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我校现在存在的困难有缺少科研经费,学校的办学经费紧缺,导致科研经费受限制;学校不能建立校园网,不能开展网上论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克服困难,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七、认真制定教科研计划,有序进行教科研工作

结合学校科研重点和主攻方向,通过有计划的、科学规范地组织管理,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效益,从而唱响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主旋律,把我校的教科研提升到新的高度。

以课题为引领,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科研课题研究常抓不懈。利用课题研究途径,提升教师科研意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扎实做好我校教育科研省级课题《培养物理学习兴趣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严格按照课题计划方案有步骤的开展研究活动。以课题的研究辐射作用,不断积累经验,加快学校科研工作的进程。

基教科工作总结篇3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发展为目标、改革为动力、细化管理为抓手、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的中心,用心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增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职责感,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现将本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研讨,全员参与

1、为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我校十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群众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写学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我的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本学期,我们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光,继续组织教师透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了新认识。学校组织教师观看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录像资料,透过学习笔记、网络博客交流等系列活动,让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科研论文。

2、人人尝试做研究。本学期,学校以《运用“五环三步教学模式”

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验研究》课题为切入点,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先学习,后尝试,努力做到将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让教师不断地对自我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与分析;对自我的教学行为进行决定与审视;对自我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进行剖析与探索。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潜力。

3、搭建平台,深化教研。本学期学校透过网络平台定期开展网上教研活动,科研室和各课题组定期发表科研专题,透过学习、讨论,交流、互动,点评、小结。提高了教师网上教学科研的潜力,对“高效课堂”的改革,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整体布局,构成课题研究规划

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依据我校的实际状况,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明确主攻方向,全校整体布局,统一规划。构成三个课题组:国家级子课题《小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研究》,市级课题《运用“五环三步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验研究》和《一日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实验研究》。各课题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制定研究课题方案,有计划的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记录、总结,与展示活动。我们还坚持“立足课堂,营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以应用性课题研究为主,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并上升为理论,构成百舸争流的局面。

三、用心认真地开展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

学期初,学校召开了科研会议,对“十一五”课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十二五”规划课题作了展望。学校将继续根据办学方向和特色建设,在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办学质量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本学期我校对《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这项课题进行了研究,该课题将引领我校信息技术教学,以新颖的网络教学形式,激发教师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意识与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室进一步加强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研讨,总结阶段成果,提高研究深度,在理论总结上力争档次,求提高;在实践中开展实验状况阶段性总结,务求认真落实。我们透过开展校级课题研讨汇报活动,查看资料、方案总结、听观摩课、展示实验成果等形式,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工作。

四、重视成果总结,提高科研品位。

1、每位课题研究教师都要有成果意识。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我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必须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论文,不断提高认识,逐步构成自我的理论认识结构。本学期,科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科研科研成果的征集。

2、认真开展优秀论文的选送活动。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科研室都将尽早通知每位教师,认真组织论文选送,加强对外推出的力度,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率继续上升。

五、存在的不足和工作措施

在越来越深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自身的水平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尤其在我们的学校“小课题”研究中就能够看出,理论知识不完善、研究工作缺乏思考、课题题目的不规范等问题突涌而至,可见教师们的科研潜力还亟待提高。同时我们部分教师的研究热情还不足,我们的创新精神还不够,我们研究的外部环境还不尽人意。

在下学期我们将更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使学校里有一股研的氛围,教师们一齐拿起智慧的钥匙打开这座一贯认为神奇的大门,跨过教育科研这座被视为高不可攀的大门,走进教育教学研究的行列,成为一名研究者。“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育科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回顾本学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带给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基教科工作总结篇4

教科研工作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教育改革中日益显出不可缺的重要作用。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与学、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德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分析解决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一般老师工作就停留在了问题解决的'层面上,而没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总结,这就是庸师和优秀教师的最大区别。

1、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通过多种途径,大量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及业务学习,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多写教育教学随笔。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风格。坚持写读书笔记、收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案例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想,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回顾近几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进一步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继续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多参加各种教科研培训活动,使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有个新的跨越。

基教科工作总结篇5

转眼间,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为总结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

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书面作业,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要进步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项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四、不断进步自己的业务水平。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并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落实课堂教学35分钟,努力进步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我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兴趣小组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不断进步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通过努力,这个学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步骤中解决:一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没有而新增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去学习;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三是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四是如何把新课程的实施与学生学的更好的融合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去思考。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基教科工作总结篇6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以“科研兴园”为抓手,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保教质量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取得了必须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营造学习氛围,加强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继续认真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深入领会《纲要》精神,认真钻研《综合活动丛书》,分析、领悟教材内涵,逐步培养驾驭教材的本事。我们在园内进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定时定点开展业务学习和教科研学习,遵循互动式原则,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由原先的旁听式学习变为互动式学习,鼓励教师结合自我的实际工作,就讨论的主题充分发表自我的见解,交流看法,最终构成共识;鼓励教师认真钻研《综合活动丛书》,分析、领悟教材内涵,综合研究教学资料在各个活动环节中的合理呈现。除此之外,我们进取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各种培训的机会,虽然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不是人人均等,但外出学习的教师必须及时反馈所学经验,利用介绍、照片、录像等方法,让教师们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二.开展园本化培训,以教研活动为手段,进取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1.优化备课方式。由教研组长组织,利用每周二午时团体备课,鼓励教师分析教材,挖掘教材,根据幼儿的不一样发展水平,设计不一样的教学形式。针对不明确的,有异议的地方,分析教材,改变教学策略。2.以“抓骨干,带一片”的工作策略,进取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进取创新,以榜样、模范的教学行为带动幼儿园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3.园长深入教学一线,带教促教,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本学期,我兼小班音乐、美术两节活动。屠纲兼中班、大班四节美术活动。在课堂中,经过和教师相互观摩的形式,虚心听取一线教师的评析、深刻解剖自我的教学行为,以优质的教学质量带动全园的教学水平,帮忙教师理清思路,学会听课评课,学会归纳总结。

三、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质量,增强良好社会效应。如:新学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向家长介绍、汇报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及先进的育儿经验。大部分家长能在百忙中抽空前来参加,每次活动均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并期望以后多举办类似活动。并且,经过家长学校活动也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强化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提高幼儿在园活动质量,赢得了家长的赞誉。为开展顺利,教师必须与家长有更密切的沟通;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还是欣赏者等等。

一学期紧张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实,幼儿园的各项保教工作,在教师们的辛勤努力、勤恳工作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有不足之处,我们必须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进取,争取在工作中再创辉煌。

基教科工作总结篇7

在上海近两个月的挂职学习过程中,我切身感受了上海现代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以及高定位、高标准、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

上海主流教育观念是:以学校发展为本,科学与人文并重,规范与个性共存,基础与特色兼顾。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上海未来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国际意识和全球观念为立足点,积淀和锻造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下面就以上海市闵行区的教科研工作为例,谈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上海闵行区教科研工作的特点

十多年来,闵行区教育局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使闵行区教育科研工作迅速发展,群众性科研蔚然成风,教育科研工作卓有成效。他们主要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观念转变

一是抓政策导向和宣传力度。二是抓典型、树榜样。区教科研室选择了一批学校作为实验基地,投入大量人力、精力,精心培育出一批教科研典型学校后,召开现场研讨会,以点带面,让大家感受科研的重要性。三是下基层、重实践。区教科研所从领导到教研员分别深入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一同探讨,从课题的选题、立项、方案设计,实施研究到课题总结、成果应用,全程指导,使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科研的实践中,提高了认识,也提高了水平,消除了畏难情绪,增强了信心。

2.抓基地建设

(1)创建区级科研基地。1992年新闵行区建成后,区教科研室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抓教科研基地建设上,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和艰苦奋斗,形成了“南北相望、东西呼应、中心辐射”的基地格局。

(2)创建市级教育科研基地。成立了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该研究所现已成为上海市教委的13个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之一。这一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大批实质性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3)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研究项目。目前全区已有16所学校成为这个项目的会员学校。

3.抓科研管理

(1)建立群众性教育科研的支持系统。包括“四个机构”和“两个舞台”。

四个机构是:资金支持机构——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成果鉴定机构——区教育学术委员会;研究与服务机构——全市首家成立的区教育教学研究所;成果扩大机构——区科研成果推广领导小组。

两个舞台是:《闵行教育》、《闵行教苑》——对提高区教育科研起重要作用的学术性刊物;一年一度的科研成果评选,是对全区群众性教育科研的检阅。

(2)形成了全区教科研工作的两级管理网络。

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全部成立了科研室,加之区教科研室形成了全区的两级科研网络。

区教科研室成立后,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教科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根据自身的职能和特点。担负着全区教科研的规划、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同时,还把校一级科研室的建设、指导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从而形成区校两级管理网络。

(3)架构了市、区、校三级课题体系。

一是在课题数量上形成了“金字塔”形结构,依次为校级课题——区级课题——市级课题。二是在课题质量上形成了重点辐射的结构。每抓一项市级课题,都会产生几个区级课题和更多的校级课题。由于课题内部层次结构的形成,也促进了教科研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4)建立科研专项督导。

督导内容包括:校科研室运作情况;科研室建设、活动情况;课题是否符合校情;校长能否独立指导科研;教师参与科研的广度与深度等。

4.抓领导示范

“教科研搞得好不好,关键看校长”。区教育局在推动全区教科研的进程中,始终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学校的一把手工程,始终重视校长的示范作用。一是创设互相竞争的环境和气氛。选择一批有教科研强烈愿望和热情的学校作为启动项目,把该校校长列为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研究成功后,通过现场会、报告会、报刊宣传等形式,对该校及该校校长进行大力宣传,使那些有事业心的校长坐不住,进而加入教科研的行列,这就形成了互相竞争的局面。二是鼓励校长亲自做科研课题。只要有条件,都鼓励校长亲自做一个课题,这既有利于提高领导的科研能力、工作水平,更有利于为教师起示范带头作用,有利于教科研之风的形成。

经过十几年艰辛的探索,闵行区教育局找到了成功的教科研之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教科研活动已经成为本区广大教师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闵行区颛桥中心小学校长唐为民说:“回顾走过的路,我们感觉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最强有力的助推器不是经验,是科研”。“科研是一种态度,我们亲身品味了从迷茫到清醒,从浮躁到踏实,从听和看到想和做的经历;科研是一种心情,我们亲身体验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痛苦到快乐的过程。至此,我们恍然发现,科研还是一种工具,是一把开启教育工作者智慧的钥匙,它可以由令人敬畏转而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和幸福之路。”

闵行区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说:“教育科研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提升办学品质,实现学校目标的重要抓手”。近10年来,我校已完成1项国家级课题,4项国家重点课题一级子课型,7项市级课题,23项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全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1500余篇,出版专著40多部。学校正在研究的有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1项,上海市级课题2项,闵行区区级课题7项”。“学校今后将继续树立科学的发展意识,让科研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让科研统领学校持续发展”。

(2)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成果运用推广能力,建设了一支有较好素养的教科研队伍。

全区各校和教师的科研能力明显增强。首先是选题能力增强。其次是研究能力增强。再次是研究成果的应用能力有所提高。

(3)教育科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闵行区于1999年果断地在全区推广“新基础教育理论”。目前全区基地学校有10所。中小学普遍推开了新基础教育实验。《“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一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主编的,这一课题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变革和当代人类社会发展对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现状提出的普遍挑战;探索的主题是当代基础教育及学校发展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新基础教育”追求的学校效应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实践证明,参加新基础教育理论推广性研究的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正在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

5.抓教科研机构建设

为了进一步强化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形成研训一体化的运行机制,闵行区教育局对科研和培训机构进行了重组。20xx年1月份将教研室从教研所分离出来,合并到教师进修学院,称研训室。这样闵行区的教科研工作形成了两大部分。一部分由教研所(教科所)承担,一部分由教师进修学院承担。

(1)教研所的工作职责。

教研所现有工作人员25人,另外向基层学校、社会聘请兼职研究员16位。下设四个研究组,即政策理论研究组、重大项目引进研究组、群众性科研管理组、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组。每年的教科研专项经费100万。

政策理论研究组:主要负责研究教育现代化理论和国家、上海市委、市政府有关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区政府、区教育局决策服务。比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问题、信息技术现代化问题、教育现代化的国际化问题等。

重大项目引进研究组:主要负责区域性的科研课题的选择、引进和实验等工作。如“新基础教育”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现在“新基础教育”实验已全面铺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试点区全国只有7个,闵行区是其中之一,闵行区实行的是区域性整体推进。教育局和教研所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围绕区域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编印了系列丛书,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群众性科研管理组:主要负责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及广大教师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验收、评定等级以及评选论文等工作。

新基础教育研究组:专门负责“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指导、推广等工作。

(2)研训室的工作职责。

研训室共有研训员40人,主要职能是中小学、幼教教学研究、指导、服务、教学质量监控、师资培训。下设中学部、小幼教部、教务处(负责教师培训的课程安排)。

6.近两年来研训室较大的工作项目有:

(1)承担培训教师的讲课任务。

教师进修学院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实行学分制,教师只有完成了学分,才能领到培训合格证书。

(2)实施了《教研组建设伙伴合作项目》。

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体现教师培训的重心下移”,创建“校本研训”的新模式,更有效地推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做法是学校申报,研训室确定试点,在研训员牵头组织下,几所学校同一学科教研组定期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进修学院专门就该项活动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第一阶段“伙伴合作”的内涵是:通过研训员与教研组教师结成伙伴合作关系,采取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形式,实现教研组活动的科学化与有效性。第二阶段“伙伴合作”的内涵拓展为:不同学校同一学科教研组之间在学科指导组指导下的多维伙伴合作,采取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的形式,实现合作共同体中的各个教研组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目标。每双周活动一次,单周留给各校自己组织活动。

(3)实施“希望之星”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教师进修学院根据区教育局《闵行区后三年教师培训实施意见》,确定了“希望之星”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作为闵行区骨干教师培养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程主要是指对教龄为3—5年这个特定年龄段的青年教师进行专项培训,目的是让他们事业心定向、价值取向定位、教师人格定格,专业化水平迅速提高。

培养的内容和方式是:①根据培养目标和学员的基础“特点”,由进修学院联合聘请一些领导、专家、学者给他们作“聚焦课改、聚焦课堂”的专题报告或讲座。②名师、研训员与学员结队,围绕课堂教学开展务实性带教。③网络论坛。④岗位自我培训。

闵行区的教师培训基本分为四个层次,一是0—3年的教师要参加新教师培训,要求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达标。二是3—5年的教师可申报“希望之星”评选。三是5年以上教师可申报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四是具有中青年骨干教师资格的可申报名师接力棒评选。

(4)协助区教育局开展“名师工作站”工作。

“闵行区名师工作站”设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内,区内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等单位均可根据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以教育研究项目申请设立流动工作站。

在名师工作站内工作的名师必须是区内外的特级教师、拔尖人才、有很高知名度的校长或教学专家、特色教师。名师工作室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本区教育的发展目标,依据名师自身的特色而确定研究项目、工作项目以及每年的工作目标,其中以带教区内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由此让名师在教育教学的项目研究上、骨干教师的培养上产生与发挥出更大的引领作用。

二、反思

在积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上海教科研工作的经验,为打造巴彦淖尔市教育品牌,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师资队伍,二是专兼职教研员队伍,三是校长队伍。

2.教研重心下移,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三实践、两反思”为行动教育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让广大教师在反思中转变、在反思中创新、在反思中成长,使校本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摇篮。

3.教科研力量向农牧区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要引进一些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影响面较大的科研课题或先进的教改经验,如“尝试教学法”、“诱思探究法”等,以课题为引领,促进教师走上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健全三级教研网络,积极营造“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氛围,把群众性的教科研工作实实在在地抓起来,向科研要质量。加强对教师、教研员和校长如何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培训。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教给他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6.要把教科研工作看成是学校的一把手工程,鼓励校长亲自登讲台,亲自搞科研课题,促进学校教科研之风的形成。

7.积极探讨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助推课程改革。

8.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监控,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9.进一步加强调研和指导,理性地审视和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广大教师追求真实的课堂教学,反对形式化的、不务实的课堂教学。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