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光的教案模板6篇

时间:2024-07-10 14:02:16 分类:备课教案

细致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推理,详尽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点的逻辑推理,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光的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光的教案模板6篇

认识光的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国庆节已经过去了,今年的所有节日已经过完了,但是也离我们的春节越来越近了,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最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小朋友们应该要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认识新年、喜欢新年、盼望新年,发展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2、体会新年的气氛,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扮节日氛围

3、知道新年是哪一天,了解新年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完整话表述春节的故事

2、制作礼物

活动准备

1、有关新年的图片ppt

2、橡皮泥、彩纸、剪刀、胶水若干

3、以往过新年时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将幼儿慢慢带入活动室

(活动室内的窗户上贴满窗花,棚顶上挂满彩条,门上贴上春联、福字、活动是前方挂几挂鞭炮,放《过新年》的音乐)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跟我们平时的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2、提问:想想这些东西在什么时候会看得到?

3、提问:看到这种场景,听到这个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二、 基本部分

1、讨论过年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小朋友每年都是怎样过春节的?

2、出示ppt课件,帮助幼儿加深一步理解春节

(1) 春节的`由来,知道我国人民善良与纯朴

(2) 春节的习俗,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及文化传统

3、音乐游戏,放鞭炮

(1) 播放《恭喜发财》的音乐,教师将身体蜷缩并发出爆炸声展??

(2) 指导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4、春节趣事

(1) 教师出示自己过年时的一张照片向幼儿讲述自己过年时的趣事

(2) 指导幼儿说出自己照片中的内容及趣事

(3) 引导幼儿用完整话叙述春节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团圆)

5、迎新年、送礼物

新年快到了,我们要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小朋友可以动手做一做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工具盒,让小朋友们自己选择

(2)幼儿可以用橡皮泥捏,也可用尖刀剪

(3)提问:你想做一件什么样的礼物?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评作品,幼儿将作品放置在展览区,指导幼儿欣赏,并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 结束部分

(1)谈话:春节快到了,那是我们就要放假了,老师也收不到你们的祝福了,那么今天小朋友就用一个动作祝福老师好吗?

(2)教师播放《恭喜恭喜中国年》的音乐,幼儿逐个做动作或表情向老师祝福出活动室。

幼儿园过年教案,迎新年,过新年,家家户户盼新年,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农历新年这一天对于家家户户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小朋友们也要了解新年的基本习俗

认识光的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米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

沿学校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策略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交流导入,引出千米

(一)交流信息

提问: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沿学校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

(二)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温州到杭州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引出千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长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 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00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从学校门口出发一直向西至蟠凤路口。

方案二:从学校门口出发向西经一幼门口,再向北至经梧田高中。

方案三: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温州中学门口。

……

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一)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 (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二)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指路标志)瓯海实验小学距温州世纪广场约7000米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7000米=7千米)

2,(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 9千米是多少米啊 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 (板书:9千米=9000米)

3,(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4,(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5,(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

6,(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三)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应用练习

1,孙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 为什么 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二)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过课前活动,即为学生课中研究1000米,认识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维的现实背景基础,又解决了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制约而不便操作的实践体悟问题,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间观念的构建过程中,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

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交流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有关千米的应用知识,拓展了数学知识视野,而且在实际中进行换算,丰富了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感受了"千米"的数学和生活价值。

课后延伸探索,拓展"千米"价值,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估计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真不错,想出那么多好办法来描述1千米的距离。现在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呢

生1:从学校门口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家住在梧田街54号,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钟,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还要远。

师:恩,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从学校门口经梧田街再直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还不到1000米,大约800米左右。

生2:我家住在老殿后,我每天回家大约15分钟,所以从学校到我家大约1千米。

师:同学去过他家吗 (举手不到一半)他的回答也有道理,不过很多同学没去过他家。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播放录像)

教师引导: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熟悉的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

师:我们已经知道1千米的大约路程,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1:挺累的

生2:脚也会有点酸。

……

片段二:应用练习

电脑出示:孙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 为什么 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生1:我准备步行,可以锻炼身体。

师:步行需要多少时间呢

生2:1千米15分钟,4千米有4个15分钟要60分钟。

师:你算的真快。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选择吗

生3:步行太费时间了,我选择自己开车到学校,这样又快又省力。

师:你知道自己开车需要几分钟吗 (全班沉默)

师引导: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80千米,估计一下1分钟大约行驶多少千米

生4:1千米多一点。

师:是啊,那开车4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呢

生5:开车大约需要4分钟。

师:是啊,你觉得开车怎样

生5:很方便。

生6:我觉得骑自行车也可以,也很方便,还可以锻炼身体。

师:骑自行车大约需要几分钟呢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骑自行车大约需要15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的建议都很有道理,还帮孙老师算出了花费的时间,这样孙老师上班就不会迟到了。

……

六,教学反思

(一)注重生活经验

"千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的表象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在课前,我亲自带领学生估一估,走一走100米的路程,并量出绕操场200米走一圈的时间,通过这些实践性的课前活动,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在课中,我又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我还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让学生估计1千米的路程,使学生对1千米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学习"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据。

(二)重视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中,在建立1千米的表象后,我先让学生初步估计1千米的路程,再播放录像,跟着录像走一走1千米的路段,这样,学生想象中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观念。然后我又出示了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让学生进一步估计,学生有了初步的观念后,在进一步估计中对1千米就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在练习中选择交通工具时,我又安排了估算时间的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同时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数感的培养。

(三)问题与思考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放得很开,收得匆匆;看似热闹,效果平平。这节课我让学生"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这个环节应该是放得很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领会,认识1千米究竟有多长,教师应该在这里着力引导学生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的可比事物"上来,如:学校操场的跑道长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长度等。所以我在这里让学生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但是虽然我这样说了,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不能马上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的可比事物"上来,以至于浪费了一些时间,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思考。

认识光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27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1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物品各一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习过的重量单位“千克和克”

1、明确: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2、练一练: 给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二、学习新课

过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千克和克以外,还有一个常用的质量单位,那就是“吨”,今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吨的认识

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吗?比如:一吨有多重?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来计算?吨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一一找到答案的。

1、吨的认识

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并简单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明确: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

2、认识一吨有多重?

(1)活动一:让学生提一提1千克的物品,感受1千克的重量。

(2)活动二:让学生提一提10千克的物品,感受10千克的重量。

(3)活动三:让学生提一提25千克的物品,感受25千克的重量。

(4)如果一袋大米是100千克,你能拿得起吗?感觉会不会很重呢?

一袋大米是100千克,2袋大米是多少千克?3袋、4袋、5袋、10袋大米呢?

出示:1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也可以说

1吨=1000千克,吨也可以用字线t表示,(板书)

过渡:你们觉得一吨重吗?(重)的确1吨是很重的,又比如我们平时喝的水一桶是10千克,100桶水就是1吨了。

( 5)活动四:谁知道自己的体重?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平均体重一般都是25千克左右,要多少个同学才有1吨重呢?(40个)

请40名同学站起,大家看一看要40个同学的体重加起来才有1吨重。这个1吨重吗?(很重)

所以“吨”是一个比千克要大的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我们通常就用“吨”作单位。

3、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吨标志的物品呢?或者测量什么物体的重量一般会用到吨这个单位呢?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幻灯出示)

(3)生活中用吨作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如钢铁、水泥、煤等等。

三、巩固练习

1、连线

2、填上单位名称(略)

3、我是小老师

光头强的早晨 10月11日 星期日 阴天

今天是星期日,光头强很早就起床了,他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就去砍树了。

光头强拿起他那 2 克 重的电锯,5 克 重的工具箱,开着载重量是6千克的大卡车,向森林出发了。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光头强!”,一看,发现原来是体重有600 吨 的熊大和熊二。于是光头强马上调转车头,回家了!

4、说说要几个这样的物体才有1吨重

5、动物过河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其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成为小小数学家,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教学反思:

(1)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上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猜身高,猜体重,从而引出质量单位,在复习了旧知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我没有直接出示给学生学习目标,而是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想在这节课里了解什么?学生说出了如“1吨有多重?”“吨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吨这个质量单位?”等,正好就导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

(3)注意学生的体验活动。由于“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在了解一吨有多重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拿一下1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物体,体验一下它们的重量,再过渡到100千克的大米能拿得起吗?10袋大米是多少千克?然后明确1000千克就是一吨。把重量逐渐的加重,体会到1吨的重量,把抽象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在初步了解了1吨大概的重量后,我又以一名25千克重的学生的体重为例,让40名同学站起,再次感受1吨的重量。学生对1吨有多重层深入地理解。

(4)选取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本节课里我采用了大量生活实际的物品,如大象、水、货车等,让学生易于接受。

(5)由于时间关系未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很多举手的同学不能回答。对下层生的关注还不够。

(6)在巩固练习第4题里,如何计算出个数讲得有点过快,有部分同学可能还不理解。

认识光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4~5岁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正面钻的动作,但侧身钻对他们来说还较有难度,特别是两腿在屈和伸的交替动作方面有时还不够灵活,为了使侧身钻这一较为枯燥的基本动作得以充分练习,本活动结合中班幼儿喜欢象征性游戏,在游戏中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的角色的年龄特点,借用喜闻乐见的符合侧身移动的“螃蟹”这一形象,设计了集情境与趣味为一体的体育游戏,通过一些情境创设,不断使情节得以深入,逐步提高动作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让幼儿在自由、宽松、愉快地环境中玩耍、尝试、探索、总结,从而掌握侧身钻的动作要领,进一步发展幼儿侧身移动的身体素质。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策略:

1、创设游戏情境,贯穿活动。针对中班幼儿的特点,使幼儿置身于富有情境的游戏情节中,同时获得新经验。

2、幼儿自主探究,适度挑战。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了三个不同的“泥洞”,鼓励幼儿自主尝试,适度挑战,练习并巩固侧身钻的动作。

3、加大活动密度,综合发展幼儿身体素质。将平衡、手脚着地爬的动作也融入游戏中,既加大了运动量,又综合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侧身钻的动作,掌握侧身钻的动作要领。

2、在游戏情境中提高运动兴趣,体验侧身移动的乐趣。

核心经验:

身体移动(无器械)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3组不同高度呼啦圈制成的“泥洞”;2条沙河;热身及放松音乐。

2、经验准备:螃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预设3—4分钟)

1、热身游戏

导语:我是蟹老板,请你们伸出尖尖的夹子,变成快乐的小螃蟹,一起做做热身运动。伸出夹子转个圈,快速找个伤不到其他螃蟹的位置站好。

观察与指导:尝试在老师带领下,根据音乐中的口令做热身动作。

分析:后面的活动较多的运用到侧身移动的动作,因此热身活动尽量能够为基本活动做铺垫,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并尽量打开幼儿的肢体。随音乐做热身活动,主要活动四肢、腰部和腿部,并重点练习腿部,为侧身移动做铺垫。螃蟹们都精神抖擞,动作有力,为自己鼓掌!

二、基本部分

过渡语:蟹老板准备举办螃蟹运动会,作为裁判的他,要挑选遵守规则的螃蟹参加。

下面进行运动会的第一关选拔赛,只有成功通过才能进入第二关复赛——

1、初赛:听信号螃蟹走(侧身移动走)(预设3分钟)

玩法:幼儿站成一排,听信号侧身移动走。

(1)听到“前进”的语言指令,则向教师方向侧身移动前进,听到“停止”的语言指令,则停止行进移动,听到“后退”的语言指令,则向后方侧身移动前进。

(2)信号异常,前进即是后退,后退即是前进。

观察与指导:

(1)观察侧身移动走时,动作是否协调?

(2)能否专注并听辨信号,做出正确反应?

(3)是否有意识地(屈膝)并步移动?

分析:

(1)游戏情境下基础的侧身移动步练习,主要功能是熟悉基础的移动步法,预热、分解并铺垫后面环节。

(2)听辨信号的形式有助于在活动伊始捕捉住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有意识地加强活动中幼儿的倾听习惯培养,为后续环节中幼儿认真倾听规则奠定些许基础。所有的螃蟹们能够仔细听规则并遵守规则进行游戏,恭喜你们通过蟹老板的初赛!运动会第二关,螃蟹钻泥洞。

2、复赛:螃蟹钻泥洞(侧身钻)(预设10分钟)

提问:泥洞在哪里?有几个泥洞?泥洞有什么不同?泥洞越小,我们钻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1)难点前置——练习“缩身术”,为学习侧身钻做准备。(预设2分钟)

提问:看谁的身体能缩到最小?(幼儿自主探究、尝试)

小结:低头—弯腰—缩身,身体变小。

(2)自主探究过“泥洞”,幼儿分组练习侧身钻。(预设5分钟)

要求:两人一组一个泥洞,选择空旷的地方,尝试钻过泥洞,手脚不能碰到泥洞。

幼儿分享钻的.经验,并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示范。

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出侧身钻动作要领:“侧身、伸腿、低头弯腰钻过去、收腿”。

(3)螃蟹钻泥洞大赛(预设3分钟)

玩法:幼儿分组侧身移动钻,用侧身移动走到“泥洞”并侧身钻过“泥洞”,然后侧身移动直线跑回原处。

观察与指导:

(1)观察侧身钻时,动作是否协调?

(2)是否初步掌握侧身钻的动作要领?

分析:

(1)侧身走的前置形式能够有效地缓解幼儿在侧身钻时不能够主动“侧身”的情况。

(2)分组自主探索的形式也更能从尊重幼儿的视角出发,从幼儿身上提取他们的有益经验并为教师所用,也更能被幼儿接受。

(3)侧身跑的引入丰富了幼儿感受侧身移动的体验类型,同时跑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而从运动量上进行了一定的提升。

比赛规则第一,结果第二。侧身钻泥洞有一定的难度,蟹老板为你们的努力尝试感到高兴!(击掌)

现在进入决赛。(直接讲玩法,教师直接示范比赛专用动作,并让幼儿尝试练习一次过沙河)

3、决赛:螃蟹过沙河(侧身移动爬)(预设6分钟)

玩法:在钻泥洞基础上增加一条沙河,侧身移动钻过泥洞后,幼儿使用比赛专用

动作“手膝离地”,快速横向爬行,然后回到原处。

观察与指导:

(1)重点观察幼儿对于侧身钻的掌握情况。

(2)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较为协调地分腿俯撑、横向移动?

(3)是否有一定的速度并控制方向?

分析:

(1)手膝离地的横向爬行过程中,预备姿势需要幼儿两脚开立,两膝跪地,上体下伏,两臂前伸,掌心向下,五指张开,手臂弯曲,指尖着地,然后蹬脚提臀使两膝离地做成分腿俯撑。这一系列预备动作的完成有利于舒展幼儿的肢体,便于横向爬行的开展。

(2)增加材料,并综合侧身移动走、侧身钻和侧身移动爬等多种动作。一方面出于增加材料继续激趣的目的,但重点还是在于侧身钻的延续练习,需要教师把握;另一方面,手膝离地爬这一中班动作技能的要求也平衡了活动中缺少上肢练习,肢体练习不均的情况。但游戏本身不以速度为目的,认真完成就是成功,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加以强调。

恭喜,各位在螃蟹运动会中,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身体进行侧身移动走,侧身钻,侧身横向爬,展现了高超的螃蟹的本领。螃蟹运动会圆满成功!为自己的努力用钳子和身边的伙伴庆贺一下!

三、结束部分(预设3分钟)

1、教师总结,包含动作分析、幼儿的表现。

2、放松肌肉活动(主要是下肢肌肉的放松),组织幼儿收拾器材。螃蟹走成圈坐下,到河里深呼吸吐泡泡,用钳子钳自己的腿部,钳两边朋友的肩膀、腿,躺下深呼吸吐泡泡,适度休息,起身侧身移动走离开。

认识光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运用角色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复习区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外形特征,尝试描述图形的二维特征。

3.启发幼儿用礼貌用语,进行简单的交往,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在游戏活动中积累生活经验,并愿意描述。

活动难点:区分物体图形、颜色的二维特征。

活动准备:

1.小熊两个;小羊、小兔、小猫挂饰若干;各种形状的礼物若干。

2.供幼儿操作的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小、颜色不同的饼干若干,贴有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标记的盘子各一。

3.布置一条镶有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石子路。

4、录音机,录有“生日快乐歌”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扮小动物,你愿意扮谁就选一个挂饰挂在身上。

2.幼儿带上挂饰,你扮谁呀?(我是小兔、我是小鸭……)

3.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小熊小黑和小白的生日,我们一起去为它们庆祝好吗?

4.怎么去呢?买些什么礼物呢?

5.每位选一件礼物,你选的是什么?告诉你的好朋友。

6.出发(要经过一条镶有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石子路。并要求幼儿相互说说自己正走在什么形状的石子上。)——小熊家到了。(幼儿坐回自己的.座位)

二、送礼物:

1.告诉小熊自己送的是什么礼物,并祝小熊生日快乐。

2.按小组把礼物送给小熊。

3.请个别幼儿把礼物按图形分类。

三、小熊请客人吃饼干:

1、小黑和小白准备了点心给你们吃(出示两盆饼干)。

2.小黑请每位吃一块饼干,与你的好朋友比一比,饼干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描述自己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图形的饼干?

3.小白请大家动脑筋:

(1)请xx小动物吃红的三角形饼干;

(2)请xx小动物吃黄的圆形饼干;

(3)请xx小动物吃绿的正方形饼干。

四、结束部分:

1.我也准备了一份礼物(出示生日蛋糕),引导幼儿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2.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等到明年再来给小黑、小白过生日。

活动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事物,他们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索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了解图形。

认识光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在学会看整点的基础上,学会看半点。

2.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1.猜谜:一张大圆脸,有腿没有嘴,有腿会走路,没嘴会说话。(时钟)

2.出示圆形时钟,让幼儿观察钟面。师: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师: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的?(长短、粗细)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加深巩固)

3.在熟悉时针和分针的基础上,探索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看课件)

(1)师:小朋友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可简单讲述故事大意)钟表上的分针和时针就像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课件拔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分针(兔子)跑得快,时针(乌龟)跑得慢。

(2)小结:在龟兔赛跑故事中,虽然兔子跑得快,乌龟跑得慢,但是它们走的路程是一样的。在钟表上,虽然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但是它们走的时间是一样的。

4.复习整点,认识半点。

(1)出示课件,认识时间,复习整点。

提问: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师总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看课件,你知道这是几点吗?你发现了什么?

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

师总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后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12点除外。)

(3)复习巩固。(看时钟认半点)

5.分组活动。

(1)第一组:游戏“我的一天”。

请4——6人站成一排,教师举起钟面让坐着的幼儿看钟上的时间一起大声报时,如“早上6点半”,站着的幼儿就做起床动作。依此方法继续游戏(早上8点上幼儿园,下午5点离园,晚上9点睡觉等)。

(2)第二组:按要求拔钟。

两名幼儿一组,一幼儿任意出示整点的电子钟卡片,另一幼儿用学具时钟拔出相应的时间,然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3)玩游戏“我说你拨”

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相互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每组推举1位代表进行比赛,看谁拨的又对又快。

6.听小故事,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师:听完故事你喜欢谁?为什么?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教师归纳: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朋友认识了钟,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你们记住了吗?

活动反思:

我的体会:我认为每一次活动结束,教师都应该针对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反思,提出调整、改进的方法。而且幼儿园的一课多研会出许多优秀的教育活动,活动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在目标的定位上怎么样就准确、活动的重难点把握等,这些意见都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也使我认识到反思确实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如果能把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相结合的话,那无疑会锦上添花。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