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数的教案模板7篇

时间:2024-03-15 17:02:10 分类:备课教案

通过编写详细的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步骤,使教学更加有条不紊,教案的评估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0以内数的教案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10以内数的教案模板7篇

10以内数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单元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得认知结构。

2、经历模仿整理到自主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方法迁移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使学生经历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扫除计算障碍,提高计算能力。

4、通过分层练习,巩固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自信。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一)100以内加法的有关知识整理

出示题卡:25+8、39+40、36+7、39+4、63+4、47+30、50+16、21+6、42+3

师:谁能给这9道算式来分分类?

一生上台分类:25+8、36+7、39+4、63+4、21+6、42+3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39+40、47+30、50+16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师根据生的分类方法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25+8、36+7、39+4、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师: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这6道算式,能不能再将他们分分类呢?同桌先互相交流一下。

生汇报:25+8、36+7、39+4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

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

师根据生的回答修改板书,边写边说明:像25+8、36+7、39+4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的,我们叫它们为进位加法;而像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叫不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25+8、36+7、39+4、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对100以内的加法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100以内的减法的相关知识跟加法这部分内容非常相似,怎样对100以内的减法进行回顾和整理呢?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吗?

(二)100以内减法的有关知识整理

出示减法:12-4、80-30、34-8、17-9、79-70、99-8、26-3

生四人小组讨论、整理

生反馈:减法有两位数减一位数的:12-4、34-8、17-9、99-8、26-3,也有两位数减两位数的:80-30、79-70。其中两位数减一位数,有的个位就够减了:99-8、26-3,有的个位不够减:12-4、34-8、17-9

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减法

不退位减法:99-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12-4、34-8、17-9

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整十数):80-30、79-70

师:这就是我们第六单元学习的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后啊,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回顾、整理其他单元的内容。

进位加法:25+8、36+7、39+4、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10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和减法不退位减法:99-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12-4、34-8、17-9

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整十数):80-30、79-70

(三)查漏补缺

老师课前收集了小朋友们平时算错的一些题目:

34+5=84、37-8=31、33+8=31、64+5=79、43-6=47、59-7=42、35+8=27、45-7=36、92-2=9、58+6=63看看谁能来当小医生,把错题的毛病给找出来?

师小结:做题一定要仔细,要用对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准确率。相信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你们肯定会更认真、更仔细的。

二、练习提升

1、35+3=35+8=67-5=57-8=92-2=29-2=

2、填数:32比6多()19比()少59()比57多30

3、连线:

得数的十位是5得数的个位是4

8+4550+279+790-968-6

19+530+4466-847-4012+7

得数比80大得数在60~70之间得数比20小

4、()里可以填哪些数?

54-()=4()75+()=8()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10以内数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通过学具操作,观察思考,对比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的研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3、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计算方法相互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利用旧知的.经验为新知迁移做铺垫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算一算(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

9+8=35+20=4+7=32+5=

20+78=3+9=4+71=32+50=

(二)列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旧知,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经历探究进位加法算法的过程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一起去一(1)班联欢会的现场看看吧。

(一)主题引入,信息整合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发现的信息,教师选择性的进行板书。(课件演示突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闪烁。如“24瓶”“桌上有9瓶”可以添加这条信息。)

选取的信息有:盒子里有24瓶矿泉水,桌子上有9瓶。

(二)提出问题,列式促研

1、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课件出示男孩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问题。

2、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表述出来。课件进行完整性的呈现。

学生列出算式。(课件出示女孩列出算式)

3、比较算式,引入课题

板书算式:24+9=

4、提出问题:观察算式24+5与24+9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同点:24+5是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24+9比较难。(个位相加超过十,要进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会看情境图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删选信息、完整表述题意的能力。再通过复习题与新知算式的对比,初步感知“进位”,促进学生对新知展开探究的欲望。】

(三)学具操作,直观感悟

1、思考:怎样计算24+9=,课堂上没有矿泉水瓶,用什么学具代替我们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引导,借助小棒代替矿泉水,尝试摆一摆,算一算。

2、操作:同桌合作,摆出算式,算出结果。相互之间说一说是怎样得出结果。

3、汇报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请学生板演算式中小棒的摆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这样几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左边24中4根加上右边9根中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3根,共33根;

方法二:左边24中1根加上右边9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左边的3根,共33根;

方法三:左边24中4根加上右边9根合起来是13根,,20加上13就是33根;

方法四:直接往后数9个;

方法五:24加10再减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由具体的小棒呈现计算思考过程,突出旧知“凑十法”的迁移,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提供直观的表象支撑,而直接把4根和9根进行相加是13根,为“进位”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在探究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操作方法的多样化。】

三、分析操作过程,把握本质,体会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操作交流的过程,共同分析方法一、二都是运用“凑十法”,方法三是直接把根数相加。

再次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回顾梳理。

(一)数形结合,初建模型

(课件呈现两种方法,动态演示,突出10根小棒捆一捆),借助小棒摆放,课件演示,体现思考过程。

教师:第一种方法中的原来的2捆为什么变成了3捆?为什么要把后面的几根重新打捆?第二种方法中1捆多3根是怎么得到的?1捆表示什么几根?

让学生对着课件演示,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从小棒演示过程按照“先……再……”的顺序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动手操作过程,借助小棒打捆,建立“进位”的直观表象;再按照课件依次出示的顺序,分别说说两种算法中先……先算……突出两种算法的不同,进而突出每种算法的重点。强调10个一是1个十,满十就要打捆的意识。】

(二)符号表征,明确算理

结合小棒摆放图,把算式过程图填写完整。

(课件出示算式,以学生表述过程陆续呈现步骤,突出算法不同。)

利用课件呈现小棒图,出示算式,每种算法的呈现以小棒图与口算过程图相对照,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小棒摆放,说出算式一是把9分成两个数,运用“凑十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算式二结合小棒图,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三)即时练习,深化算理

(课件出示)教材65页“做一做”。

让学生观察小棒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课件反馈。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两种不同的方法,把小棒图与口算过程图对应起来,帮助学生由具体实物操作到符号抽象理解,明确计算步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语言表征能力。即时练习给学生对新知理解基础上再次回忆,形成计算策略,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四、专项练习,强化对进位加法算理的认识

(课件出示)

(一)快乐的小猴。(说一说□里能填几。)

(二)捉害虫。(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解决问题。

教材66页第4题。

?设计意图:设计几个层次的趣味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愉悦情感,通过比较算法,错误辨析,沟通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对进位加法特点的理解。】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通过本课的练习,你对加法计算有什么新的收获?

10以内数的教案篇3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5以内的加法》课堂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5以内的加法》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材分析

“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时,要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图交流,从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创情境,如模拟表演(原来有几个人,又来几个人,一共有几个人)、讲童话故事等,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具体情境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学生的自身素质各不一样。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我们针对这种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教师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红色粉笔,右手在盒子里拿出1枝黄色粉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问学生一共是几枝粉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学着老师的样子试一试。

师:一共有几枝铅笔?

生:有5枝铅笔。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

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

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

加号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

生1:还可以表示把2个苹果和3个苹果合起来。

生2:可以表示把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

……

2.摆圆片。

(1)书上是摆桃子,我们可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

师: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

生:1+3=4。

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

(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

生1:我的笔盒里有3枝笔,笔盒外有1枝笔,合起来一共几枝笔?

生2:教室一边墙上有2张画,另一边也有2张画,合起来是几张画?

……

(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

4.试一试,运用加法含义。(教材第22页的“试一试”。)

(1)引导学生看图,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与警察没关系。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学生结合图与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书上的“练一练”)

1.第1题,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先摆学具,直观得出算式结果。

2.第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第2幅图画会出现4+1=5,3+2=5两种情况,教师在集体反馈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算式表示的意义,从不同

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

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每个盘子放苹果的规律,师进一步追问,如果再放一盘苹果,你认为放几个?说出理由。

4.说一说,算一算。

(1)学生独立观察图,找出同一类型的东西把他们合并起来,如凳子和凳子合起来,梨和梨合起来,花盆和花盆合起来。

(2)这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符合图意,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加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放学后,大家可以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下次带到课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10以内数的教案篇4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上下楼的经验。

教具:楼梯图片,1-10的数卡。

学具:《幼儿用书》6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目标

初步学习和掌握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的排列规律。

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养成仔细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对生活中运用顺数、倒数的事例感兴趣,并尝试迁移到活动中。

活动过程

一、上楼和下楼的感受

1、请幼儿说说自己家住在第几层?每天上楼和下楼时,自己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到上楼时越爬越高,下楼时越走越低。

2、请幼儿介绍上楼和下楼时是怎么数的,引导幼儿发现下楼时大家有两种不一样的数法,如:有的`数1、2、3、4、……,有的数10、9、8、7……。让幼儿感知倒数和顺数。

3、给楼梯贴数字

(1)教师出示楼梯图片,请幼儿观察这个楼梯有几层?并用数卡从下往上标出楼梯的每一层。

(2)师幼一起从下往上数,引导幼儿思考:上楼的时候是怎么数的?这些数有什么变化?让幼儿知道这样数叫顺数,顺数时一个比一个多。

(3)师幼再一起从上往下数,思考:下楼时是怎么数的?这些数有什么变化?让幼儿知道这样数叫倒数,倒数时一个比一个少。

二、小组操作活动

(1)画路线。观察篮子里苹果的数量,画出小刺猬从少到多吃苹果的线路图。

(2)请用笔从多到少的连线画出浇花的路线图。

(3)帮小动物找家。请幼儿观察线路图,启发幼儿按从1-10的顺序,连点帮助小动物找家。

(4)看标记填空格,引导幼儿看标记变化,说说这些点卡和数卡是倒数还是顺数。要求幼儿画点卡和写数字填空格,进行顺数和倒数活动。

三、活动评价

10以内数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序数1"10,理解序数的方向性,正确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排列次序。

2、培养幼儿序数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准备贴绒教具:10个不同的小动物,有10层10个房间的楼房图片一幅。10只企鹅图片,10条小鱼图片。

活动重点:学习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物体的排列位置。

活动难点:自己确定方向并能准确找出位置。

活动方法:游戏法、讲解法、引导法。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

咱们小朋友开着小火车来了,小动物幼儿园的小动物也来了,不信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来了。

二、小动物们多神气,排着整齐的横队向我们走来。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左向右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右向左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

教师提问:

a、从左向右排第5个小动物是谁?

b、从右向左排第3个小动物是谁?

2、看小动物们变成纵队向我们走来。请小朋友说说从上向下排每个小动物排第几?请小朋友说说从下向上排每个小动物排第几?教师提问:a、从上向下排小猪排第几?

b、从下向上排第5的小动物是谁?

三、小动物们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吧!(教师出示楼房图片)

(1)我们先数数这栋楼房共有几层?再数数每层有几个房间?

(2)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将小动物送回家。

a、小猫住在第4层,从左边数第5间房子;

b、小兔住在第10层,从右边数第9间房子;

c、小猪住在第6层,从左边数第10间房子;

四、刚才小动物们的队排得太好了。有一种小动物,它们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走路总是摇摇摆摆排成一队,你们猜它们是谁?瞧!它们来了。唉!由于小企鹅走得太急,有的排错了队,有的掉了队

a、我们一起看看第几号企鹅派错了队?

b、第几号小企鹅掉了队?找一找,它在哪儿?

5、小企鹅饿了,它们要下海捉鱼吃。看!吓得小鱼争先逃命,冲散了队。看一看,第几条鱼没编号?它应该排第几?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们学习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乘火车。

游戏方法: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2列火车第5节车厢就写2-5,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编号快速找到号码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火车开开》出活动室。

课后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10以内数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5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趣味练习

2、动物头饰:猫、狗、猪、熊、兔子、

3、点子卡片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拍手游戏,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如看点子卡片拍手,边拍手边数数,最后说出点数。

幼儿还可根据点子的数量模仿拍几下皮球的.动作,边拍边数,并说出总数。

2、小动物去商店买气球,它们都买几只呀?

(请幼儿扮演商店售货员,幼儿戴头饰扮演小动物买气球。5以内数字自由说)

教师摆出来小动物买的气球,让小朋友数:每个动物各有几个气球?

看颜色,说一说,几里面有几个1?

3、看课件,数一数,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怎样才能一样多?

(添画少的小动物,观察谁比谁多1?谁比谁少1?

4、运用听觉感知数,比比谁的耳朵灵。

如老师请个别幼儿学动物叫声(数量是5以内),

其他幼儿回答:“是哪种小动物的叫声?共叫了几声?”

5、点子卡片练习,添画小动物。

10以内数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铺垫。让学生摆学具,先摆3个,摆5个,再把3个分两堆,把5个分两堆,分别说说怎么分的。让学生回忆学过的5以内的组成,为5以内的加法做准备。

2、探究新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感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让学生说出图意后,让学生拿出小棒代替气球摆一摆,让学生知道把小丑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要用加法,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学生很想表现自己会了,争着要边说边做“合起来”,这时多让一些学生说一说,加深印象。再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指导学生认识加号。算式列出后,再请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什么意思,为学习解决问题作准备。在计算出结果时,问问学生是怎么算的。学生有的说想的分合式,有的说数数算出来的,对此不强调某一种想法,对每一种都表示肯定,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后进行大一些数的加法时再由学生自己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方法,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3、分层练习。先让学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合起来一共有几根,体验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就是3+2=5、这样的游戏进行几次后,让学生看书p24“做一做”,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对于第三幅图,有的学生会从图上的人物来说算式的意思,有的会从桌上的纸鹤来说算式意思,都给予肯定。

本节课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教学后觉得在练习多样性、趣味性上还需要再改进。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