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的认识教案参考5篇

时间:2024-05-17 13:02:21 分类:备课教案

优秀的教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份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1~20的认识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11~20的认识教案参考5篇

11~20的认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性。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6、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7、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纸、气球、鱼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问: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两个分别装有水果玩具和药盒的塑料袋)

2、师:这些东西都装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个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提问:咦?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东西啊?(幼儿观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结:对,这里面装的就是空气,那为什么刚才小朋友说里面没有东西呢?对,空气就是看不见的。

二、抓空气

1、 师:这里的空气是老师装的,你们想不想试试?好,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魔术袋”去抓空气。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赶快用手捏紧袋口,不要让空气宝宝跑掉了!好,去吧!

2、提问:哦!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来,说说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个别提问)

3、师小结:好!把你的“魔术袋”装进口袋里。是呀!空气宝宝其实就在我们周围。来,摸摸看。(幼儿感知)空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1、师:但是,空气的本领还大着呢!来,试试看。跟老师这样做。(幼儿在手背上吹气)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风是从哪里来的?(幼儿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师:原来我们用力吹气的时候,空气就流动了,这样就让我们感到有一阵风,凉凉的,这就是空气的本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用桌上的纸折一把小纸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待会儿在告诉老师。好!开始吧!(幼儿动手操作)

3、幼儿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个别提问。

4、小结:对,其实空气是流动的,它形成的风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形成风的?(引导幼儿思考空气流动带来的好处)

四、空气的重要性

1、“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空气,不信,我们就来试试。等一会儿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来,一、二、三。”(幼儿嘴巴闭起来,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气,说出自己的感觉。个别提问。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3、小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空气,动物和植物也离不开它。

4、出示两幅空气污染的图片,幼儿观察,个别提问。

5、师: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空气,人们呼吸后对身体有害。所以,我们要保护空气这个好朋友,不要伤害它,让它变得更健康,我们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动

1、出示粉笔,幼儿猜猜里面有没有空气。

2、 实验:将粉笔扔进水里,幼儿观察现象。证明粉笔里面有空气的存在。

3、 示吸管,提问:这里面有空气吗?(幼儿动手做实验,用吸管轻轻地往水里吹气,观察现象,个别提问。使幼儿知道空气存在于一些物体中。)

4、 幼儿了解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让幼儿知道里面是有空气的。说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六、结束活动

1、现在我们来玩个踩气球的游戏,把里面的空气宝宝放出来吧!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一、充分突出科学本质,体现浓浓的科学味

我们经常说科学课要有科学味,科学课要突出科学本质。那科学本质是什么?首要是实证意识了。在这节课中我有意在认识空气、魔术揭秘等活动中渗透这方面内容的教育。这节课,学生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证实了自己印象中的“空气”是怎样的,学生对空气的概念从模糊到清晰,甚至从错误到正确。另外,从学生一开始对魔术产生迷惑到后来利用实验揭开其中秘密的眼神我看出了,他们已以懂得了用证据说话的道理。实证的科学意识从此在他们身上扎根。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观察能力是各项科学探究能力中最基础的。但往往观察又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在认识空气的活动中,会了先想好要求、想好怎么做再观察,同时学生在观察时也会运用眼看、耳听、手摸等感官,学生还在推测“空气为什么能让杯子外面的水进不来”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这些活动表现都告诉我,他们懂得观察要有目的性、观察要借用感官、借用一定的工具,他们的观察能力开始提高。

科学课程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那科学探究又以科学思维的培养为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这节课中,学生并没有急着开展实验,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探究问题进行分析。学生不但学会“做中学”还在“思中学”。

这节课时时处处都能力看到学生智慧的花朵在绽放,到处飘着浓浓的科学味。

二、以活动产生合力,构建高效的课堂。

在设计中,我大胆地重整了教材,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在于构建高效的课堂。学生对我安排的小魔术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并自地探究其中的奥秘,形成了学习的驱动力。在认识空气、魔术揭秘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等多元体验学得有滋有味,积极主动,形成了内驱力。学生对课外探究活动“纸的奇遇”,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很好地延伸了探究了热情,形成了延展力。相信,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学习一定不比课堂差。这三种力在课堂中形成了合力,学生成功地构建了科学概念,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问题

这节课中,由于是异地教学,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因此课堂调控方面还需要加强,也因如此,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扎扎实实地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把每一节科学课上得更好!

11~20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一道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一个一个的或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学习一百以内的数的必要。

教学重点:

进一步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十与百 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一个一个的数,几十九后边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导入

师:呈现主题图,问: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这些图给你留下什么感受? 估计:生:有这么多的鸽子,有那么多的花,小朋友能数清楚吗?

师:那你们能够数清楚吗?快试一试。(估计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数出) 师:看来,我们只知道20以内的数行吗? 生:不行。

师追问: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也遇到过数数的困难? 生举出例子。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数,好不好?

二、学习新知

1、出示鸽子图

问:谁有好的数数经验介绍给大家。

估计:

⑴数得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⑵数数时要用手指着。(或做标记)

让我们来实际数数吧,(随便用什么方法都行) 指名c等生数,估计(一个一个的数) 指名a、b等生数补充(二个二个的数)

对策:采访你为什么这么快就数完了?小组同学互相数一数 你们觉得的这种方法怎么样?

师:那你们就来数数咱班一共有多少人?

估计:这回就会两个两个数,因为课前我特意安排两个人一桌。

对策:表扬大家有个很好的动作(两个手指一掐) 问:我班一共有多少人?

2、数花盆

问:你来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盆花?(解释什么叫估计?) 指优等生说说怎么估计的。

师:所以你在回答时应用一个词大约。

3、看来为了更快的得出有多少个可以估计一下。先数出10个,其他的与他差不多也看作10个。

练习数数:你能从1数到100吗?自由的试一试。

对策:师拿小棒演示:29再添上1就是3个十是30。 让学生自己拿出小棒,摆一摆。

师再问:99添上一是多少?不用口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棒来告诉我。

估计:摆10个10捆。再次强调10个10是100。

师引导:在学20以内数的时候,满10就要进一,那么,这也够10捆了,你有什么想法吗?

估计:

⑴也进1。

⑵把它捆成一大捆。

对策

⑴向哪一位进呢?引出百位。

⑵对,你的方法很好,那是多少呢?(100)

填空:100个一是()

一百里面有()个十

一百里面有()个百

一百里面有()个??

三、数物品

师:书上有一幅图,就是想考考你们的眼里,怎么样想看看吗?打开书4页。

1、(1)自己小声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支笔?

(2)汇报你是怎么数的?(一十一十、一个一个) 让数的快的介绍方法,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比较和自己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可以再请一个一个数的同学,数一数,其他同学一定要耐下心来听。

择优:你觉得哪种方法又快又好,哪种好就用那种。

反问: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

2、数墨水瓶之前,让学生先思考用什么方法数,然后再去数。

四、巩固练习

1、数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有多少人?

2、连续数出5个数 师说26,生往后连续数出5个数。用手指记着。

同桌做这个游戏,师随时指导后进生。

计:左图的豆子有50个,右边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用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1~20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相关主题图。

学生准备:白纸、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80页主题图。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3、既然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点和性质呢?这就是这一单元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三角形。

(1)让学生试着画一个三角形。

(2)同学们看看自己画的三角形,谁来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3)下面在你所画的图中标出你所指的边、角、顶点。

(4)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5)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6)三角形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7)好。现在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8)对学生的各种定义不置可否,让学生看教材对三角形是怎么定义的。

(9)板书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教学三角形的高、底。

1、下面请大家拿出刚才画的三角形,找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教师巡视)

2、示范从三角形一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

3、我们来给这条垂线取个名字。板书: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道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线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在刚才的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高和底吗?

四、教学三角形的表示。

1、如果我们表示一个三角形需要画一个三角形,那样会很麻烦。大家想一想呢?

2、为了表达方便,通常我们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教师将三个字母板书到黑板上的三角形上)。这个三角形我们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3、指出:当然,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还可以用其他字母来表示。

课前热身:

说出图形的名称。出示图形。

提问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教学反思:

本课是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概念用自己的话叙述出三角形的定义,效果可以。

11~20的认识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形和圆形。

2、能正确区分正方形和圆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3、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方形、圆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孩子对正方形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活动准备

正方形、圆形娃娃图片;正方形、圆形饼干各一袋。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安静入座。

1、念儿歌集中幼儿注意力。;

2、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小一班要来两个新朋友,他们要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

二:认识正方形和圆形

1、师拿出正方形娃娃,跟小朋友打招呼:嗨!小朋友们好,我是方方

2、提问:这个新朋友是谁呀?(方方)

3、师:真聪明!这个是方方,是老师给它起的名字,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正方形,书上都是这么叫它的。

4、反复巩固认识正方形,记住它的基本特征

5、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的教室里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呀?(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发言)

6、幼儿回忆自己家里或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7、师小结

三: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很多正方形和圆形的图形小宝宝,注意这两种图形是混杂着贴的,贴在黑板的最下方,黑板的上方分别贴着方方和圆圆及正方形和圆形,图形的下面分别画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表示他们的家。

师讲故事:有一天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的孩子去公园里玩,走着走着他们就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们急得哭了起来,在找自己的妈妈呢,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图形宝宝送回家吗

师:老师现在要找乖的小朋友来送图形宝宝回家。

四、巩固活动

1、师:小朋友好能干呀,把图形宝宝都送回家了,方方和圆圆可高兴了,他们邀请小朋友去他们家做客,你们高兴吗

2、端出两盘饼干,一盘是用正方形的盘子装的正方形的饼干,告诉幼儿这是方方的家,他们要请小朋友吃正方形的饼干;另一盘是用圆形的盘子装的圆形的饼干,告诉幼儿这是圆圆的家,他们要请小朋友吃原形的饼干、讲规则:你喜欢去方方家做客那么就请吃正放性的饼干,你喜欢去圆圆家做客就请吃圆形的饼干。(幼儿自愿幼儿在品尝饼干中结束这节课)

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只是我们班孩子比较小,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孩子们也比较感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学过程非常清晰,教学效果比较好。

在接下来巩固形状的活动中,有些小朋友把图形宝宝送错家了,刚开始我应该示范一次的,结果有些幼儿没明白意思,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很多幼儿能按要求做了,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两个多月,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使课堂秩序显得有点乱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大纲》,熟悉教材,熟悉幼儿,多多锻炼,使自己不断成长。

11~20的认识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活动准备

教具大时钟一只,情景图一张。

学具第一、二组:看图画指针材料:材料纸作业单、笔各若干。

第三、四组:看图拨指针材料:卡片、小模型钟各若干,幼儿用书画面34。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初步用过铁书钉。

第五、六组:做钟面材料,钟面底板(图一),时针、分针(图二)、铁书钉各若干。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认识时钟,知道时钟名称及用途。

(教师出示时钟)这是什么?…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时钟的?时钟有什么用途?(使幼儿知道: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它和人们关系密切)

(2)观察认识钟面。

(教师手指钟面)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仔细看,钟面上两根针一样长吗?(使幼儿知道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3)认识整点、半点,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①教师将两指针都拨到12上。时针和分针都在12上,这就表示12点,看,它们在走,是怎样走的?教师操作,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们都是朝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初步感知这就是一小时。谁会拨九点钟?教师报时间,幼儿演示拨指针,引导多数幼儿检查,帮助幼儿理解整点的意义。

②认识半点。方法同上。

(4)学习看图画指针活动,巩固对钟点的认识。

教师出示幼儿生活情景图。你几点上幼儿园?谁会在这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表示八点钟?他画的是八点钟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检查,初步掌握看图画指针的方法及名称。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看图画指针。

请小朋友仔细看每幅画面的内容,想想做这件事的时间,再在钟面上画出指针表示时间。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