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战疫情心得体会7篇
写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经验,让我们更加成熟和坚强,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战疫情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2024战疫情心得体会篇1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来势汹汹,党员干部更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挺身而出,当好群众的主心骨,成为战疫的先锋军。为此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吹响冲锋号,投身到战疫之中来。
吹响冲锋号,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当好标杆。 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斗争,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各级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工作作风、领导水平的一次综合检验。党员干部在这个关键时刻更运用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果,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不畏风险,迎难而上。党员干部要带头站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才能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带领群众。将不畏死,卒不惜命。党员干部唯有带头顾全大局,坚守岗位,才能以用实际行动当好标杆,发挥引领作用。
吹响冲锋号,各级党员要以高度责任感开展总动员。 疫情来势凶猛,各级各部门党员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发挥联动作用。医疗卫生战线的基层党组织要团结带领广大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临危不惧、迎难而上,恪尽职守、救死扶伤。各级党组织要大力支持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切实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实际困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党组织要带领群众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只有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定地站在斗争的第一线,才能发挥出群众的力量,坚决打赢同新型冠状病毒斗争这场硬仗。
吹响冲锋号,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站在第一线。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面对疫情,党员干部就更要积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医疗救治、通信、电力、建设、交通运输等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的各条战线上,都有党员干部作为先锋队、突击手努力奋战的身影。打赢战疫需要一场人民战争,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在抗击疫情一线守初心、担使命,才能带领群众筑牢战疫的长城,切实保卫好人民群众健康,最终赢得胜利。
2024战疫情心得体会篇2
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重善行善一直便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本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并没有让我的选择恐惧症犯难,在众多的实践类型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志愿者服务。搜索家乡志愿者,好巧不巧,正好在于都团县委推文找到当日新出的志愿者招募,点击报名,一场善缘便缓缓展开帷幕。
冬日虽凉,但人世温暖。
温暖存在于志愿培训。作为志愿服务第一课的培训,记住的不仅仅是志愿服务内容,还有袁主任的那句“照顾好自己,才能去照顾别人”。
温暖更存在于志愿者服务。不论天气险恶,环境难熬,志愿者总是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志愿者服务也许些许辛苦和劳累,每当看见群众脸上的笑容,心里也便值得了,嗯,这就是我们志愿者存在的意义啊!中国志愿者服务精神便是只要群众和人民需要,风里雨里,我们等你。
回忆百年历史,人民生活愈加富足,社会温情愈加饱满。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党对群众心心念念的关怀,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正处中国共产党百年成立之际。百年征途波澜壮阔,百年辉煌熠熠生辉。党的.百年道路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也是辉煌历程,我们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党的百年计划,仍未完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差距,我们仍需继续努力。让我们携手共建志愿者的长城,用爱心架起群众的桥梁。
凛冬已过,皓月长明,春秋终时,愿这人间仍是星河璀璨,温暖如故!
2024战疫情心得体会篇3
近日,一组被称为“移动的雕塑”图片在全网刷屏,感动了无数人。图片中,十余名志愿者穿着防护服、弓着身子推装满防疫物资的三轮车,在风雪中艰难爬坡。据报道,他们是去年年底刚成立的大连海洋大学青年抗疫突击队队员,平均年龄19岁,与大学生公寓的志愿者老师们一道,承担大学生公寓5000余名同学的后勤保障的工作。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起床,装卸、配送反复循环,已累计卸运物资十余吨。
刚刚过去的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记住了无数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逆行者”。其中,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在抗疫的洗礼与淬炼中激扬青春力量、书写青春篇章。如今,再次看到他们熟悉的逆行身影,我们依旧热泪盈眶。一车货、一群人,一路搀扶、一路向前,漫天风雪中的逆行步履坚定。天气恶劣,透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大连的冷,但心手相连、共克时艰的炽热却无比温暖人心。“我是学生干部也是学生党员,所以我更要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虽然很苦很累,但内心很骄傲”……质朴的语言透着一股毫不退缩的劲头,彰显着不惧风雪、迎难而上、勇于尽责的青年担当,激励着更多的人勇往直前。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二次元”“精致利已主义者”“不靠谱”曾是90后、00后被贴上的标签,但事实证明,危难时刻、紧要关头,他们从来不曾“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主动请缨、积极应战、毫不退缩,依托青年文明岗、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等,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脱贫攻坚主战场、乡村振兴最前沿,用实际情动诠释青春应有的骨气与正能量,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近期,河北、安徽、四川、黑龙江等多地发出倡议,呼吁青年积极参与到抗疫一线。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同心战疫是青年成长的“试金石”“检验场”,同时也需要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春节临近,人员货物流动加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本土疫情呈多点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加重的态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经印发了《关于做好20_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分省、市建议在外务工人员“非必要不返乡”。时下已天寒地冻的石家庄,零下十几度的室外温度,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民警等都在奋力与时间赛跑,为自己的城市回归正常生活轨道忙碌着、奔走着。寒风中冻到握不住笔的双手、护目镜上雾气凝结成的水滴,穿着防护服就地靠在椅子上休息的身影,让大家深受感动,并更加坚定了我们必胜的信心。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当下能够做的,就是服从当地疫情防控的相关安排,积极配合防疫各项举措和过节建议。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自觉佩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减少不必要的流动。在坚定必胜信心的同时,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用实际行动向那些风雪逆行者的付出与坚守致敬。
2024战疫情心得体会篇4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为疫情的爆发,我们能乖乖待在家,不为国家添麻烦也为了自己的身体。而在家的我们为了学习,开启了我们的停课不停学之旅。
刚开始上网课时,我不是很适应,毕竟不是和原来一样在教室中上课。但经历了一段时间后,我慢慢适应了。网上上课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卡退、没声音,黑屏、系统崩溃……在家上课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最重要的是如何集中注意力,在我们这个年纪,心性不是那么稳定,容易被网络吸引,但我们要克制住自己专心致志的学习。网上上课可能没有在教室上课的氛围,也没有同学们和老师面对面的互动。但网课也是有好处的。在课上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看直播回放,实在不懂,也可以网上搜索或电话联系老师询问不懂的地方。
在这个超长假期中,虽然是网课但我也因认真学习学到了不少知识。并且我发现学习不仅仅是上课听课,下课做作业那么简单,我们还要利用课下时间复习,可以在网上搜索学习资料,提升自己的成绩。让我在学习上更加主动,也教会了自律、自觉、专心,为自己负责。明白这些后养成的'习惯可以更好的去学习,去成长,去进步。
停课不停学,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假期中我们收获了不少。希望我们接下来的生活更加精彩,也希望我们收获更多。
2024战疫情心得体会篇5
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以最坚决的手段,最严格的措施,最有力的行动,严格管控,实行校园全封闭管理。坚持“坚决封、主动检、快速出”的原则,强化核酸抽检。要提高认识、压实校长责任,坚持把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在思想上零懈怠、工作上零疏漏,严格师生日常疫情监测防控制度,全面细致做好食堂安全管理,全力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开学返校前,学生须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不聚集,非必要不出行;自觉接受当地医疗机构流行病学调查,当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疑似症状时,及时报告辅导员、班主任,并到正规医疗机构按照规范流程就诊。
学生返校后须严格执行“晨午(晚)检”“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按要求完成健康监测各项工作,若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等可疑症状的,要及时就医,并立即报告辅-3-导员、班主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学生不按规定监测自身健康状况,或故意瞒报、漏报、谎报、错报、迟报个人相关信息的,给予警告以上处分;伪造或提供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虚假证明材料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身体健康状况出现异常,不主动及时就医、不服从学校安排的,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给他人健康造成威胁的,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2024战疫情心得体会篇6
今日,学习一篇文章《请善待你所在的单位》,感触良深。我的单位是学校,从参加工作那天起爱校如家这个词深深感染了我,从教近四十年始终把学校这个单位做为人生发展,生活依靠的港湾。善待单位就是尊敬单位,呵护单位,发展单位,依靠单位,在单位里同呼吸共命运。校荣我荣校耻我耻要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才能舒心的做好单位里的各项工作,才能不争名不争利,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才能把单位确实当做自己的家。
“家”这个字在我们的心中都不陌生甚至是非常的熟悉,因为有了家,生活才变得有趣;有了家,工作才能顺心;有了家,才懂得什么叫关爱,什么叫珍惜。家是我们拥有的第一个属于自己空间的地方,也是我们无论身在何处甚至异国他乡,却经常能想起甚至在心里永远也放不下的一个地方。“家”让我们多了一份情感,多了一份思念。刚才所说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家,但是在浩瀚的社会里,在这繁杂的环境当中,我们还拥有另外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那就是我们在一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为之奋斗、为之努力的单位。为工作成就、个人进步,这是我们的共同心态;感动于领导关心、同事帮助、亲人的理解,这是我们的共同体验;珍惜工作,珍惜现在,珍惜我们走到一起的缘分,这是我们的共同愿景。
我们爱自己的家,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家的源头来自少男少女们的初恋,成长于不断加深加深的血缘亲情。家是社会的细胞,爱就是这个细胞的核。单位是一个大家,她的成长和发展同样需要所有成员倾注自己的关爱。
我想,对单位的关爱主要基于二点最基本的理由:
一是这是一个能给我们带来薪水的地方。薪水是我们努力工作的价值反映,是对我们付出的劳动的一种回报。我们需要薪水,用以满足我们基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我们的这个单位,我们工作的这个岗位,只所以能获取利益,赢得薪酬,前提当然是能给社会提供服务,能够造福于民。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获得一个稳定的能给自己带来薪水的工作岗位越来越不容易,我们要珍惜和热爱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单位,这个大家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二是工作也是人生的一种需要。人虽是个体的,但总要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在,要参与到组织社会当中。当我们处于一个组织中的时候,我们便在自身之外又有了一种组织的的生命,我们通过为他人、为单位、为社会的奉献找到生命的意义。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工作又有着远比获得薪水多得多的内容。请各位同仁善待你的单位吧。
2024战疫情心得体会篇7
在20xx年1月初,伴随着病人的阵阵咳咳嗽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对奋战在疫情前线的人来说,这注定是个不一样的春节。
在电视上,我看见了你——白衣天使的背影,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医院病房与时间赛跑,从病毒手中夺回生命。我知道,你们也是儿子,女儿,也是父亲、母亲,妻子,丈夫,有的夫妻甚至是在同一幢楼工作,但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战着,一连几天未曾碰面,有的是年轻妈妈,为了慰籍自己的思念之情,只能带上儿子的玩具和照片踏上疫区的路,我们似乎看见了你们这些白衣天使每一个不眠的夜晚,是你们为了大家舍弃了小家,努力得救治着每一个脆弱的生命。
在电视上,我看见了你——前线报道的记者的背影,我看到你一次次出现在镜头前,奔波在医院的施工现场,奔波在医院的走廊,我听见了你因为工作而沙哑的声音,听见了你在报道中急促的喘息声,听见了你报道时沉着冷静的声音:“我们坚信疫情一定会好起来”。是你们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疫情的现状。
在报道中,我看见了你——研制对抗病毒特效药的科研人员,白天里你们在实验室戴着手套拿着试剂瓶探索着对抗病毒的良药,阳光洒在你们身上,专注的背影被拉得很长很长。深夜里,明亮的日光灯映照着你们疲惫的背影,你们坚守着心中的信念,定能早日研制出特效药。
正是“白衣天使”,“新闻天使”,“科研天使”;是你们负重前行,你们忙碌而又坚持的背影,就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安全,给全国人民力量和信心。
我相信,中国必定能够度过这次难关,同时带领世界度过这个不一样的春节,中国强则世界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加油中国!
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足不出户,构筑起防控系统,这就使得各项工作开始在网上进行,尤其是教育方面,随着教育部"听课不停学"一声令下,各个学校纷纷响应号召,开始开展网上教学,我们也不例外,网上教学开展将近一个月了,深有感触。
一开始,没有电脑,没有教材,没有练习册,只有一部手机,心慌、焦虑,怎么办?没有退路,调整心态,第一时间赶回学校取需要的教材课本,同时在手机上学习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最后在家人的帮助下,电脑安装到位,更新系统,基本具备了上课的条件,使得网上教学顺利进行。
接下来是备课。我们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备课,因为担任两个科目,英语和政治,所以备课任务重,不过在备课组成员的合作下,分工明确,积极完成,尤其是英语科目,在复习资料没有回来的情况下,通过拍照整理优选,整合网上优秀资源融进自己的教学中,使教学顺利开展。
再说管理失控。直播课上看不到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不能及时听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学生间也不能合作交流了。还有学生的作业,有一部分学生不交了,无论你在群里怎么说他就是不交,电话也打了数次,家长也不监管,没有课下的练习教学效果可能好不到哪,我怕最后是事倍功半。还有平台的崩溃,网络的卡顿,使得教学充满了挑战。
最后,无论困难多大,我都会积极应对争取让学生的有限的条件下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