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4-07-20 09:01:04 分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经验的分析,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每一次心得体会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它们让我们更有智慧地生活,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本周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本周心得体会8篇

本周心得体会篇1

想做私域的老铁,你好!我是私域肖厂长,这是我做ip、行走江湖的艺名。我的本名是肖逸群,星辰教育创始人兼ceo(首席执行官),“私域肖厂长”是我开始写书前一个月改的ip名字。

星辰教育是我第11次创业的成果。如果你想了解我全部的创业经历,可以在京东或当当搜索《肖逸群的创业手记》,里面记录了我——一个来自小镇的普通人,如何一步一步持续学习、持续犯错、持续迭代,从而改变自己命运,实现公司年营收6亿元。

“星辰教育”是我们的公司品牌,旗下有很多子品牌和产品:轻课、趣课多、极光单词、潘多拉英语、清新冥想等。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些其他的头衔: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胡润30×30创业领袖,经纬亿万学院二期学员,未来之星第六期学员,轻课创始人,机械工业出版社外语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

而这些改变,都发生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

7年前,我大学毕业第二年,在体制内做着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职员。当时是创业最火热的时代。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从中关村创业大街传遍全国,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让无数有梦想和志向的年轻人投身创业,而大量的天使投资、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把成百上千万的资金像子弹一样,投给了优秀的创业者们。

跟大部分渴望财富自由的年轻人一样,我也想创业。但遗憾的是,我很难拿到投资,因为我既没有海归名校背景,也没有互联网大厂的光环,没有“大哥”愿意帮扶我。

当时我刚刚创业失败,而且是连续第6次失败。自卑和挫败感让我每天都在怀疑:这辈子是不是注定就这样了?

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

我及时调整了心态,收拾好心情。虽然我当时一无所有,但我有三个优点:爱学习、擅执行、敢破圈。

凭借着这三点,我从自己微信的300个好友开始,在7年时间里,靠裂变、内容和投放,积攒了3000万人的微信私域,一年变现6.3亿元,在北京养活了几百号员工。

那么,具体我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你对我的故事感兴趣,建议你花十分钟看完接下来这篇一万字的序言。如果你想直接学习干货,可以跳转到第17页,从《前言:你必须从现在开始重视私域资产建设的四个理由》开始阅读。

我如何通过7年时间,把300微信好友做到3000万私域?

对,创立星辰教育,是我最近的一次创业。很幸运,我们活了7年,依然活得很好。

外界看星辰教育,会觉得我们出了很多不错的产品,所有业务都发展得很顺利,不断有第二曲线产生。但实际上,我们也经历了许多起起伏伏。

这次创业开局,跟大部分人一样,我只有300个微信好友。那时我还没有注册公司,没有团队,也没有启动资金,更找不到任何方向。

因为我当时实在想不出任何事情是只有我可以做,而别人不能抄的。我对闭环、变现,也没有太多认知,听到别的大神创业者说到盈利模式、发展规划之类的词,也都是徒有羡慕。

怎么破局?

我当时想,如果不能一开始就变现,那就先做有价值的事情吧,至少先做一件能够持续增长的事,做大了再说。

现在来看,这种想法是很典型的、没有挣过大钱的幼稚的创业想法,没能以终为始,提前思考变现闭环。但仔细想想,谁能够一开始创业就十项全能,直接跑通整个模式呢?

在这里,我要感谢当时的“鲁莽”。如果没有最初不计回报的投入,我也不会认识形形色色的之前从没机会接触的人,更不会拥有下一次转型所需要的资源。

回到正题。2014年春天,我通过新注册的一个公众号,写下了一篇一开场就在朋友圈裂变炸了的帖子。

我相信如我一般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对于“圈子”“人脉”一定是饥渴的,而且当时是2014年,微信刚上线3年,还在不断渗透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当时大家手机里的微信群还很少。几乎所有人都把微信当作一个单纯跟好友聊天的软件,根本没想到可以通过微信实现圈层和人脉的快速链接。

我自己有链接校友的需求,我也坚信一定有很多人也有这样的需求。于是,我把贸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简称,我大学就是在贸大读完的)校友去向最多的金融行业做出更细的分类,然后按照这些分类建了一系列微信群,譬如“贸大校友银行群”等。

接下来,我仔细斟酌写了一篇帖子,把这些微信群的二维码放在里面,告诉大家扫码就能进。然后我给这篇帖子起了一个非常“标题党”的名字:“重磅!贸大金融类校友微信群开放加入!!”

把帖子转发到朋友圈之后,我就开始等待。

过了2分钟,有一个朋友转发。

接下来,又有一个!

再接下来,又有一个!

校友都蜂拥而至,而我建的群,每个都有小伙伴加入,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我开始在群里发欢迎语,并且不断引导大家加我微信。好友申请10个、100个、200个……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微信裂变的力量,一天加了将近1000个精准的校友,加在了我自己新注册的一个微信个人号里,叫“贸大主页菌”。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周日的晚上,我忙得不亦乐乎。一边在群里引导,一边不断跟校友聊天,应对各种打招呼以及质疑的声音。

后来,我把这个社群取名为“贸大校友汇”,给自己定了一个ip身份,叫“校友汇主页菌”。

当时我担心兼职做这件事让单位的同事知道不太合适,所以一直都低调地做,并没有在线上披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这件事情启动之后,我每天下午5点下班就骑着自行车冲回家,在房间里“继续上班”,忙得不亦乐乎。当时我经常忙到深夜,睡前还总在琢磨,如何加到更多校友的微信,如何更好地管理微信群,如何为校友创造更多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把造ip、做社群、加个人号好友、写公众号文章这些方式串联起来,就变成了“校友汇”。我觉得自己简直是天才,做得如鱼得水:

我运用裂变思维,多次组织裂变活动吸引更多校友加微信入群;

我挑选每个群的活跃校友做群主,长期经营与他们的关系,并创建一个群主群,自己来深度管理,并不断激发群主做线下活动,进一步增强校友的凝聚力;

我运营“校友汇主页菌”的个人微信,每天发三五条朋友圈,不断写公开信,来获得更多的民间和官方支持,每个校友我都会按照地域、行业、公司、毕业年份和姓名来更改备注,做好标签。

当时,根本还没有“私域”这个概念。但我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私域,也符合“用户精细化运营”和“发圈建信任”的私域管理思维。短短半年时间,我就把这个社群做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状校友组织:

- 两个个人号,拥有9000个好友,都是精准的贸大校友人群

- 接近100个微信群,覆盖2万校友,按照行业、城市、毕业年份精准划分

- 70多个校友群主,不拿回报兼职运营100多个微信群

- 5个人的核心团队,以及20个人的在校生执行团队

- 各城市平均每周3场线下活动,年终包下一家夜店办了一场300人规模的校友嘉年华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说了那么多,你挣到钱了吗?

这也是让我感到非常扎心的一件事。我不仅没挣到钱(收入主要是线下活动,但基本也就收个场地费来覆盖成本),还往里面搭了不少钱,主要是买手机、买手机号、给团队发红包等,还有团队聚餐也需要自己垫钱。

别人也曾建议我,可以收个会费。但我总觉得这么做不够地道。

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也是一次失败的创业。失败在于,最后我放弃了,因为两点:

第一,天花板太低,校友这个群体全部覆盖也就几万人。

第二,无法商业化,贸大校友这个ip不是我创造的,直接商业化也会让我被人不齿。

最后,我把所有的公众号、个人号资产,都给了我团队的其他小伙伴,让他们继续做下去,而我自己放下了一切,归零后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而作为一次尝试,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让我找到了下一个值得我投入的、不跟学校挂钩的、天花板更高的目标——思享空间,更让我找到了正式创业的合伙人、投资人。

当你想创业,但找不到明确机会的时候,运营社群往往可以成为一个开始。101名师工厂的创始人覃流星,一开始也是运营了一个抖音顶级知识网红的社群,持续一年时间,创造了很多的价值,也结交了无数人脉。因为大量的亲身感知,认识到这个行业有红利、有机会,便毫不犹豫地扎进去,短短数月就拿到了上千万元的投资。

运营和维护一个免费社群,貌似没有直接变现,但一个组织者会因此更好地感知市场,感知最新动向,更快更准地找到下一个大的创业机会,表面是做公益,实际上他自己才是最大的获益者。

所以,我也给想挣大钱的你一个思路:找不到机会的时候,不妨从一个社群开始。

私域五力打分:ip力2分,加微力2分,内容力2分,产品力0分,运营力0分。(具体打分是如何打的,ip力、加微力、内容力、产品力、运营力分别是什么,这里先卖个关子,看完本书,你就会恍然大悟。)

做贸大校友汇,是我人脉大爆发的一个过程。

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校友,但苦于自己只是一个体制内的小职员,基本上没有跟对方合作的机会,所以这些人脉对我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当你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千万不要过分追求人脉,不要觉得我跟谁认识、加了微信、一起合了影,就能够怎么怎么样,这些都是“无效社交”。当下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自己强大了,人脉才会主动找到你,并且跟你产生“有意义”的链接。借用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的一句话:自强则万强。

回到我的经历。在做校友汇半年之后,我一度厌倦了每天社交的日子,把自己封闭起来,不看任何群消息,不参加任何线下活动。有次还请了个探亲假,把自己关在房间,连续21天不出门,专心复习准备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把一级考了下来。

后来慢慢地,我把心态调整了过来,开始恢复正常的社交状态,偶尔会有校友约我喝咖啡聊天。

有一位记者背景的校友,写了一本与创业相关的书,想在学校内部做一次新书发布会。跟她聊天的时候,她想让我介绍介绍在校的学生会、社团,帮她来办这次发布会。

我印象很深,那天是2015年1月1日,正值元旦,时间临近考试周,在校生们都在疯狂复习。我跟她说,现在这样的活动在学校根本办不起来,一来学校不会批场地,二来学生们都在疯狂刷夜复习,三来对于创业类的活动感兴趣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关心怎么找工作。我建议她直接放弃。

她有点沮丧。

但是,突然间一个灵感来到我的脑海。

我做贸大校友汇的时候,有几千名在校生也想混进校友的圈子(大家都很有危机感和圈层意识),但被我拦住了。我把他们统一安置在贸大在校生求职群中,等他们找到工作后,再把他们邀请进对应的行业群。这样的在校生求职群有十多个,每个200人,加起来基本可以覆盖一大半的在校生。

于是我跟她建议,可以用微信群来做一次“线上新书发布会”,让感兴趣的小伙伴直接扫码进群,不需要场地,而我可以通过十多个在校生求职群快速完成宣传推广,并且新书的购买链接也可以直接发到群里,感兴趣的人可以直接下单。

她有点将信将疑。我跟她承诺,交给我来办,保证有200个人进群来听!

她同意了。

那天我激动了一晚上,觉得在微信群做讲座,真是一个绝妙的点子。不仅效率极高,而且能在组织在线讲座的过程中加到很多好友,还可以通过讲座来筛选对特定话题感兴趣的小伙伴,实现精准推广。

另外,讲座的组织也无比轻松。嘉宾可以在任何地方,听众也可以在任何地方,大家不必来到现场,而微信和微信群也可以实现线下社交的需求。

就这样,我开干了。这一干就是半年!

思享空间的起盘、发展,可以写好几万字,限于篇幅,我在这里不多展开。概括来说,思享空间就是通过“内容+裂变”的模式,邀请嘉宾来做微信群讲座。如果你想报名,需要转发一次报名帖到朋友圈,就可以跟嘉宾同处一个微信群,收听嘉宾的微信群讲座。

我找了几个优秀的小伙伴作为核心团队成员,还找了20个在校生作为兼职成员,来共同运营每次讲座的个人号、微信群。我们做讲座的频次一开始是一周一场,后来变成每天一场。

在贸大校友汇时期,我在半年时间里做起了两个拥有近9000名好友的微信号和覆盖2万名校友的100个微信群。

而这次做思享空间,我在半年时间内积攒了40个个人微信号,每个号有数千好友,公众号一共涨粉40万,一共攒了700个微信群,覆盖数十万人。

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也是一次失败的创业。失败在于,这次我依然没能通过思享空间实现商业化。这是因为思享空间只是一个社群,我们在不停地做活动涨粉、加微信,每天沉浸于增长的喜悦之中,但一直没有思考,应该如何做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来变现。用本书的分析模型来说,思享空间的产品力为零。

而这次尝试的成功之处在于,我做了一件有着更高天花板的事情。自己创造了品牌,用自己研究的模式,而且我打败了大量蜂拥模仿的竞争对手,一直保持行业第一。最最重要的是,我通过思享空间找到了自己的合伙人,还获得了人生中第一笔百万元投资。

私域五力打分:ip力3分,加微力2分,内容力2分,产品力1分,运营力1分。

在获得来自校友的百万元投资后,我从体制内离职,全职投身创业。

思享空间当时已经有40万的粉丝体量,但是每个月不能变现。我们的思考模型,还是怎么不断涨粉、涨粉,3万粉丝的时候羡慕10万粉的公众号,到了10万粉,又想着能有20万粉多好……永远不满足,永远沉醉在增长的爽感里。

这也跟我们过去兼职的状态有关,有一份主业,拿着工资,自然没有太多的危机感。等到拿了百万元投资开始全职创业,并且开始招募团队成员后,我开始有了压力。

而这时,我也在思考应该如何变现。变现的前提是要做一个产品,特别是付费产品。团队毕竟要活下去!

这是我私域运营的第三站。先说结果,这次我们成功了。而且我们从没想到,原来微信生态结合付费产品,用私域打法有那么大的红利!

我们在2016—2018年,连续推出了轻课、英语麦克风、极光单词、潘多拉英语、达芬奇好课、清新冥想等品牌。

每个品牌,我都是先想好产品是什么,如何结合微信做推广、运营、学习、裂变的闭环,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始打磨产品。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对于一个商业闭环而言,产品是1,运营、推广、内容都是0。我们必须先想好一个付费产品,所有的运营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付费产品展开,这样团队才会进入“正反馈循环”,做的每件事才会展示出价值,通过“打胜仗”,来实现团队最好的管理和激励。

在第三站里,我和团队曾不时停下来几个月,花费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打磨出一个基于微信的付费产品。

在产品打磨期,我们花费了很大的成本,找优质名师和团队来设计、打磨好课程内容产品。产品上线后,还会持续打磨。内容优质,是后续产品得以持续传播、持续获得好评的关键。我们在这里下了足够的功夫和成本,才能在几十万学员学习后收获满满的好评,退费率不到1%。

根据本书后面提到的私域五力模型,我们这次总算弥补上了前两次尝试中的“0”得分项:产品力。而我们也尝到了产品力爆棚带来的硕果:学员的好评以及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除了得益于产品短板的补足外,我们在私域的裂变、获客、加微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整体而言,我们经历过三次重大的模型优化,分别是参数二维码邀请模型、微信群裂变模型和打卡裂变模型。

这个部分是干货。

第一种,参数二维码邀请模型。

这个模型的原理是,设置一个付费产品或者实物作为福利包,通过服务号的参数二维码生成功能,为每一个参与的用户生成其专属二维码。用户如果想要免费或者低价得到这个福利包,则必须邀请5个或不等人数的人扫码并关注公众号。而关注了的人,可能也会对这个活动感兴趣,进而进一步邀请朋友加入,这样实现私域用户的不断裂变增长。

我们多次使用过这个模型,并沉淀了大几十万的私域流量池。

第二种,微信群裂变模型。

这个模型的原理也很简单,甚至不需要技术开发就能实现。曾经有一个公众号通过微信群裂变的模型,用一张海报就做出了1000万的优质粉丝。

大概的原理是这样的:

同样设置一个付费产品或者实物作为福利包,一般是虚拟产品,譬如一个21天的读书计划,原价99元。在你关注了公众号之后,我们会让你进入一个微信群,在微信群里有工作人员跟你实时互动,欢迎你,并让你转发一个带有公众号二维码的海报到朋友圈。只要你转发并保留一段时间,或集齐几个赞,就可以免费获得这个福利包。

相比参数二维码邀请,这个模型有两点更有优势。一方面,在你进入微信群后,有工作人员欢迎你,这会有种亲近感,会让你感觉到被服务,从而有更强的转发意愿。另一方面,微信群里有不少人,所以陆陆续续会有人转发,并且会把截图发到微信群中,这可以很好地引发一波“羊群效应”——大家一看这么多人都转发了,会纷纷跟着转发。

这个模型我们也一直在使用,并且获得了数百万的私域流量。

第三种,打卡裂变模型。

打卡裂变模型的作者是我的朋友,他是国内增长圈顶级操盘手。在微信还处于田园时期的2015—2016年,他公司的业务就是帮创业公司做增长,很多公司一融资,就把融资款打到他的账户,让他帮忙做增长。

打卡裂变模型之所以强,是因为这个模型跟产品的结合如此紧密,增长如此稳定且持续,用户体验如此之好,以至于不仅企业营收有增长,用户也有实际的自我提升,在朋友圈掀起了一场“真·学习狂潮”。

这个模型的最大获益者是著名的公众号“薄荷阅读”。相信不少读者都在朋友圈刷到过“我在薄荷阅读读英文原著的第××天”这样的学习链接吧?这个小小的链接为薄荷阅读带来了数千万的粉丝体量,让它成为英语学习第一大公众号。

打卡裂变的模型不复杂。用户付费购买一个学习产品,注意这里不再是免费了,而是先付费。产品的价格一般不高,在99元到299元不等,消费决策成本低。付费后,只要你满足了一定的打卡条件,就给你寄送纸质书或者全返学费等福利包。而在这里,“打卡”的定义是完成学习并在朋友圈打卡,也就是转发对应的链接到朋友圈。一般来说,学习周期如果是100天,需要打卡80天以上,也就意味着在这100天里,用户几乎每天都在帮产品做宣传。当然,用户愿意传播的前提一方面是福利包,另一方面,转发这类链接也有助于用户建立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人设。

我们的潘多拉英语和极光单词,就通过这个模型实现了爆发式增长。靠着这个模型,我们沉淀了上千万的私域流量到公众号和微信个人号。

打卡裂变的模型,在2019年5月13日(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这一天)被微信封杀,微信官方不再允许以这种模型做增长。

我十分理解微信的决定。因为虽然是用户自发分享,但这样的规则设置,本质上是“诱导分享”的一个变种。

另外,任何“诱导分享”的模型,也都会以“用户耐受”作为终局。前几年,还经常看到有人转发参数二维码和微信群裂变的海报到朋友圈和微信群,而如今,这样的转发越来越少。为什么?因为用户已经审美疲劳,不愿意转发了。

幸运的是,在每一个裂变模型中,我们不仅完成了公众号粉丝的增长,还把数百万付费学员都导入了我们几千名班长的个人微信号当中,形成了一份庞大的私域资产。而靠着在私域的快速增长和精耕细作,我们在2019年实现了4亿元的年收入,即使到2019年下半年,我们不再通过任何裂变模型增长,依然实现了稳定的月流水。这便是私域资产的巨大价值。

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业,但也带有或多或少的遗憾。

成功在于,我们团队终于看到了产品的重要性。不再痴迷于毫无意义的用户增长,而是先打磨好产品,把课程产品的内容、教研、服务打磨到极致,再开始相关的私域裂变、引流、转化动作。补齐产品力的短板后,我们也终于实现了营收的快速增长,月流水达到了3000万元的量级。

遗憾之处也有很多。

第一,没有以“大ip”来做流量的统一沉淀。我们把几百万的私域流量沉淀在几千个不同的班长微信中,每个人自由发挥、自主运营,导致大量的流量最终被浪费。

第二,只盯着“用户的单次变现”。同时也因为ip力的缺乏,优质的流量只转化了教育学习类产品,而没有转向用户生命价值更高的电商类产品。同一时期起来的拼多多,也是靠着各种“砍一刀”这样的微信裂变策略一跃而起,截至目前已成为估值2000亿美金、仅次于阿里的电商巨头。

第三、第四、第五……

其实,当你发现了更多、探索了更多、获得了更多之后,你一定就会知道,你错过的、你不知道的、你搞砸的也更多。这些是我过去踩过的坑,希望能够帮助你科学、系统、有框架地认知私域,科学创富,这也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希望本书正文部分的私域资产五力方法论,可以更好地帮助到你。

私域五力打分:ip力3分,加微力2分,内容力2分,产品力2分,运营力1分。

在公司2018年开始实现每月上千万元的收入后,我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在商业世界,不能只盯着自己,或者只盯着用户。一定要打开自己的视野,要去了解你的竞争对手,他们在做什么尝试,跑通了什么新模式,在低调地放量增长。

爱学习,擅执行,更要敢破圈。一定要尊重你的对手,他们大概率比你更聪明、更厉害,更加有可能比你做出更好的产品,找到更好的模式。

为了研究市面上正在发生什么,对手们都在干什么,我在公司内部成立了“星辰研究院”,对内招募学员,来专门学习和研究市面上哪些产品及模式正在不为人知地增长。

到2021年为止,我已经组织了六期研究院,每期持续四个月到半年。我们会研究10~20个市面上捕获的优秀案例,一名调研员会深度体验整个产品,找到对应的数据,最后制作一份调研报告,提升我们的认知。

而公司核心的操盘手,也会把自己操盘项目的一些经验分享给研究院的学员们。我还会自己研发一些商业必修课,把我作为一名操盘手的思维模型,教给研究院的学员们,大家相互学习和启发。

在打卡裂变模型被微信封杀前,我们团队内部其实意识到,这个模型的增长太过依赖用户的转发。

而在2018年年底,研究院的一次内部会议中,我们发现一家公司的投放量剧增。打听了一圈,发现大家都不信这家公司有如此快的增长,但继续观察一个多月后,它的投放量依然在增加。

于是我们决定向这家公司学习:公司内部开始研发趣课多项目。

这个项目从立项到上线,我们累计投入了上千万元来做团队搭建和产品开发。到2019年12月,趣课多月流水破千万元。

而就在2019年12月,公司整体也实现了一次品牌升级,品牌从“轻课”升级为“星辰教育”。这个名字或多或少有“星辰研究院”的影响。当然,影响更深的则是我自己在团队微信群备注的一段话:星辰大海,使命必达。

2020年,趣课多已经成为公司的主力营收来源,而我们过往沉淀的私域流量,也为趣课多贡献了不少的营收。

趣课多的模型就是双师大班直播,通过投放各平台——信息流、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来获得流量,再将它们转移到微信私域做精细转化,带来收入,形成商业闭环。凭借“投放+自有的流量”,我和团队通过微信私域在2020年整体变现超过6亿元。

到第四站时,我们团队对私域的理解更加深入。私域资产的五个能力,方方面面我们都基本具备,特别是趣课多签下的多位超级名师,极大地加强了ip和内容能力。

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依然有些许遗憾。

成功在于,我们意识到了裂变带来的危机,也快速通过内部星辰研究院的机制,形成了对新机会的嗅探,并快速跟进,在组织内部长出了第二曲线,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私域的规模加微、规模运营能力。

遗憾在于,投放的增长是双刃剑。增长可能让你痴迷于营收的快速增长,但如果产品本身不具备长期品牌沉淀的可能性,那么这种增长也会极大程度让公司置身于风险当中。任何投放都存在红利,当对手开始一拥而上,红利逐步消退,可能就快进到覆灭的开始。

而接下来,我继续开启了新的征程:做创始人的个人ip。本书,也是我做我个人ip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私域五力打分:ip力1分,加微力5分,内容力1分,产品力3分,运营力5分。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以上就是我最近7年的创业生涯中做私域所经历的4个不同阶段。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在很早就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私域的意识,并一直把流量沉淀在私域,每次都能够让私域成为我下次转型的新起点。

幸运的同时,也有一些小遗憾。在创业的过程中,我听到过太多关于挣钱、做流量的描述,这些描述只关注一个点,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夸大其词,有失偏颇,譬如,要做私域把裂变做好就行了,等等。我自己曾深受其害,走了很多弯路,有的时候损失的不仅仅是几百万元的学费,更是永远不能再回来的时间窗口。

有一本书叫《学哲学,用哲学》,我非常认同这本书里的一句话:所有人成功的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自己的主观认知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符合了客观规律。

有些人听完,可能会觉得这是一句废话,但我听到这句话时,仿佛被击中了一般。我联想到自己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为什么会选择做私域和能够做到现在的成绩,不由得想说一句:这句话太妙了。

我非常喜欢物理学,也喜欢简约而有条理的物理公式,不管是相对论、量子力学或者其他,看到那些美丽的公式都会让我有一种安宁感:它就在那里,它被我们描述了,它好美。

如果能够把商业世界的客观规律,也像物理公式一样来描述,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在做了7年的私域之后,我把自己做私域流量和私域资产的思路,总结成了5句话和1个核心公式。我试图把私域资产的底层逻辑,通过这些简单但精练的模型概括出来。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给每一位想做私域的企业主、kol(关键意见领袖)和创业者,都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思考框架。只有当我们更接近客观规律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确定感,心里更会多一份真正的安全感。

写书的过程,是我自己回顾过去7年做私域,思考、复盘、总结、输出的过程,是把复杂的经验框架化、体系化的过程,我自己也受益匪浅。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团队成员何婷婷、王成磊、袁苏芳、谭泽兴等,共同参与了本书的相关工作,为我的创作提供了翔实的素材案例。

同时,本书也得到了众多私域操盘手的支持,他们为本书的创作提出了非常多优质的意见和建议,有些还把自己的案例整理好发给我,供我写书参考。

本书的创作,也是我与众多私域大佬交流、切磋的过程,在此一并感谢!

最后,借用我在波波《山顶牛人兵器库》里读到的一段金句,与你共勉:

很多人都在追求安全感。安全感就是一种稳定感,比如说,你有一家公司,你有多少钱,你有一个永远不会出轨的伴侣。如果你把这些东西作为安全感的话,其实是非常不牢固的。因为它很容易瞬间崩塌掉,你只有把安全感建立在自己不断成长,不断地感悟到的一些新的东西上面,你的安全感才会越来越强,这样,你就会敢于放弃一些在别人看来可能必须牢牢抓住的东西。

这里奉上我的个人微信号。我会在朋友圈不定期同步我自己关于私域的理解和私域的最新打法。作为本书作者,我与你通过文字认识,便是一种缘分。既然书的名字叫《私域资产》,那咱们就加个好友,互为私域吧。

私域肖厂长

2021年2月14日

本周心得体会篇2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禅大师赞为“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的先哲——孔子。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门徙的言行,是后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最基本材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地位最重要、流传最广泛的典籍之一。“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建立统一王朝的两千多年里,以前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儒家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对于传统的中国人具有深远的影响,《论语》中的许多格言和概念已经融入了我们日常语词。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注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及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的考证,论证周详、语言流畅,表述清晰准确,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论语译注》汇编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论语》二十篇,并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解注。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和孔圣人正面晤对,聆听他“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各因其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方法……而在我脑海中最难以忘却的是他“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耳畔时时想彻的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国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这一教育思想的经典论述。

本周心得体会篇3

?论语》这部书基本上能够称之为我们中国人的圣经,几乎所有中国人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都得从这部书里面找到根源,就像是我们的一个指路明灯,当然暂且不论此明灯指出的道路是否是理想的道路。

?论语》从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走上了神坛的道路,历朝历代,都把这本书当做统治阶级的工具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显然这种思想是十分利于统治的,最起码各阶级的人群能够安于现状,而且还能听命于朝。(本文由86.整理,欢迎转载)

因此,从汉朝起,至清朝终,所有的学问研究者,读书人,都会对这本书做出注释、解析,力图透过自己的想法来重新诠释孔子的思想,甚至于我们的邻居,韩国、日本,也有超多的关于《论语》的研究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关于《论语》的这种注解类书籍就至少有3000部之多。这其中的水平自然是参差不齐,有好的,也有坏的。那里面比较著名的,大概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能够说把儒家的学说推向了顶峰。那么,这浩如烟海的《论语》书籍,如何读呢,哪种思想比较正确反映孔子的真实思想呢答案是《论语译注》——杨伯峻注。

杨伯峻先生,是一位研究古汉语语言文学的专家,生于清末民初时期,自小理解正统教育,对先秦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力。看杨先生的这部书,打开来立刻就能了解到杨先生治学之严谨,对于研究之认真。《论语》中的文字,他不会随意解释任何一个字,如果不把这个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会写在注释中的,所以,常常会发现,在注释文字中,关于一个字的解释,杨先生需要引经据典,甚至还要讲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诉你,这就是他如此翻译这段文字的原因。可见,他对于这本书所倾注的心血是此刻很多所谓教授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读这本书,能够让人相对客观的了解到孔子的真实思想,而不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奴役百姓,而这个客观的思想本身,其实就是孔子所要表达的想法。

那么,孔子究竟是个具有什么样思想的人呢

首先,孔子是个人。这个很重要,孔子不是神,不是耶稣、也不是默罕默德、释迦摩尼,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与你我一样,只是,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点与我们不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门生逐渐整理起来的记录孔子言论的书籍。这其中有些言论是站在很高的哲学高度来说明一些治国安邦之道理,有些言论也是孔子日常要表达某种想法的寻常语言。

所以,从一些寻常语言中也是能够看到孔子的可爱之处的。比如《论语·雍也篇》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一种容器),这是觚吗这是觚吗”。孔子用这种简单的事情表达他对于礼制的看法,着实可爱。看到这一章好像有一个生动的画面出此刻眼前,孔子拿起来一个觚,一边捋着胡子一边气愤地说,这是觚吗啊!你们都成了什么样貌!愤世嫉俗的愤青形象跃然而出。

其次,孔子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这个不得不佩服。孔子穷其一生的时间要到达“仁”的境界,对待自己、对待学生、对待所有他接触的人,都是用这个“仁”字来对待。他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及他所传授的思想,来逐渐改变那个社会,从而使天下变得更为和谐,更有秩序,当然,这个秩序同样是有阶级等级的阶级秩序。但是在当时,能够有这种想法并且付诸于实践的人已经难能可贵了。

那么,《论语》是不是就是我们现今社会的治疗良方了呢,是不是我们的信仰归宿已经找到了呢我看非也!《论语》大致成书开始于春秋末期,修改完成于战国初期,这个时代,中国还处于十分动乱的时代,各国诸侯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社会礼制崩塌,各种思想泛滥,东周其时已经是名存实亡,各个诸侯国甚至发明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货币单位等等,俨然一副分裂景象。

而当时的孔子怀揣着一个伟大理想,游走于各国,期望能够付诸实践。这种思想便是礼制的思想,期望透过恢复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礼数规则,来重新构建社会。比如老百姓能够认真耕作,士大夫能够治家有方,诸侯能够治理好国家,这样整个天下自然就安康了,各个阶层不要总想着越级,你是一个士大夫,就不要想着哪天把诸侯王赶下台,不要在礼制上超越诸侯王,参见诸侯王的时候要保证诸侯王的威严,这样社会各个阶层就都稳定下来了。

所以,他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看来是有用的,但是,他忽略了一点,人的欲望往往是不可控制的,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就是欲望,所以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孔子的思想是想让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做好自己应有的社会主角,没有任何的非分之想,这恐怕相当于乌托邦了。其实透过后代的发展也基本能够看得出来,儒家思想用来教育人民大抵是管用的,但是用来治理国家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作用,还是要严格法制才是基本出路。比如唐朝的贞观之治,繁荣的根基正是一种“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法制思想。

这么说来,《论语》就没有什么好处了吗也不是。孔子的思想中很多是涉及到我们自己修身方面的问题的,比如孔子提倡的孝悌、终生学习、谦虚、仁慈等等,这些对于现今社会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是具有很重大的好处的。说儒家类似于宗教也正是在此。

孔子给大家构建了一个极为高尚的目标,甚至于孔子认为在他那个年代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所以所有人都能够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而永远也无法到达,因为有一个终极目标在那里摆着。就像是佛教,只有成了佛才能终止这个无休止的轮回,但是也许需要几世的修行才能到达,但是上一世的修行谁还记得。那么你就要之后修行,因为你明白此刻不是终点。儒教也正是如此,你说你的仁已经修行的很好了,不,因为孔子都没有到达,而你,连孔子还没有到达。那么儒家能够成为宗教了,而且也是教人向善,社会和谐的。我看仅此而已。

另外,此刻社会上也有很多说《论语》不好的言论,我看也没有什么道理。因为当时的孔子可能不是这么想的。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当时的孔子只是想要表达一种伦理纲常的想法而已,因为当时那个社会已经完全乱套了。所以我还是那个观点,看一本书,必须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能够乱理解的。

当时,社会战争频仍,诸侯、士大夫,各自都想要上位,都想要成功,没有人再遵守以前的旧秩序,孔子认为这是不对的,所以提出这种思想,想要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是可惜,他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实现,因为可能与社会的发展想违背了。

还有“死读书”的问题,其实孔子是最反对这个观点的。“学以致用”才是孔子的想法,而且要“活学活用”。还有就是“学而优则仕”,后世拿这句话为根本,指挥着万千读书人在科举,其实这个话还有半句。子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官做得好了,有余力的要抓紧学习,学习好的,有余力的,要出来做官。你看,这断章取义是不是也不好。

所以,不管怎样样,我们不要把《论语》放在一个神的位置顶礼膜拜,也不必把他放在脚下踩上两脚,这本书是中华民族承继了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我们不能轻易把他忘掉,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着《论语》的血,《论语》是我们的根。

本周心得体会篇4

本周心得体会:探索自我与成长

这一周,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我从一个犹豫不决、缺乏自信的人,逐渐成长为一个明确自己目标、充满自信的人。

首先,我在学习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通过深入阅读和反复研究,我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我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还提高了我的学习热情。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在个人生活中,我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学会了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学会了独立处理问题,学会了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我发现,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障碍,而是成长的机会。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逐渐变得更加成熟和独立。

我也意识到了,人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每一次尝试和失败都是成长的催化剂,每一次挑战都是人生的宝贵经验。我明白了,我应该拥抱挑战,勇敢地面对未知,不断探索自我,才能不断成长。

在反思这一周的经历时,我认为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我需要进一步提高我的时间管理能力,更好地平衡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更加积极地与他人分享我的想法和经验。

总的来说,这一周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在探索中成长,在挑战中实现自我价值。

本周心得体会篇5

本周工作心得体会

本周,我有幸参与了一个重要的项目,这让我有机会展示我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在这个项目中,我有两个主要的职责:提供技术咨询和协调团队成员。通过这项工作,我对我们的项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项目初期,我与团队成员一起确定了关键的目标和时间表。我们一起讨论了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了解决方案。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项目执行阶段,我与团队成员保持了紧密的联系,确保他们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我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有效地与团队成员沟通。

此外,我还参与了项目评估。我仔细审查了项目进度,并就如何优化工作流程提供了建议。我深感,通过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我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这个项目中学到了很多。我意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与团队成员沟通。此外,通过分析项目进度,我找到了改进工作流程的机会。这次经历让我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建议我们在团队中定期进行项目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此外,我还建议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以确保我们能够高效地完成项目。

总的来说,这次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我将从这次经历中学到的经验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周心得体会篇6

本周工作心得体会

时间匆匆,转眼这一周已经过去了,在这一周,我不仅对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学到了很多新的技能。

首先,我发现在工作中,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在与同事的协作中,还是在与客户的交流中,我发现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时,我也认识到,要想在团队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就需要积极参与到团队中,尽可能地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在繁忙的工作中,我意识到要想高效地完成工作,就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分配好手头的任务,避免出现拖延或疏漏的情况。此外,合理地利用资源,如人力、物资等,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比如,有时在解决问题时,我会过于急躁,缺乏耐心,导致解决问题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对于新技术、新知识的掌握,我也发现自己的学习速度不够快,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己的耐心和冷静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本周心得体会篇7

喜欢莱蒙托夫的一首诗:“一条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我,愿作这只孤独的小船,随着碧波荡漾在沉静的大海中,宠辱不惊,朝着前方行驶,感受着阳光的温暖。

高中时期,使人成熟,使人感性,使人明理。我们已不是懵懂的小孩,我们学会了孤独,学会了与自己相处,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化解。我们接触了更多的人情世故,体会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心智也更加成熟。回想从前每日所思所想,不禁好笑。一个从未经历过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乳臭小儿,整天沉浸在自己所设定的悲伤情境中,为各种琐事烦心,现在看来,不过是些无病呻吟、自怜自哀的笑话罢了。如今的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体贴那些是非冷暖,我想,这并不是虚伪,而是更加温亲地与这个世界相处。

如今的我们,再也没有了一个人的不知所措。我们慢慢沉溺于一个人的世界,学会了面对繁华喧嚣过后的清冷,学会了忍受孤独与寂寞,就像那只孤独的小船,内心似一片深海,铁马冰河,波澜不惊,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如今的我们,再也没有了对人情冷暖的过多伤感。我们慢慢习惯于客套和僵硬,却仍保持那颗温暖的心,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值得付出的朋友,用温暖的心去认知社会,感悟世界,将那些琐碎、无所谓、负面的东西过滤。

如今的我们,更加感激生命的伟大,更加珍惜生命的时光,更加向往未知的世界。随时光流逝,看着身边的生老病死,我们不禁感动于生命的神奇,感慨于生命的脆弱。于是,我们在努力着,努力让自己的生命不留遗憾。我们在向往着,向往未知的国度、不同的文化,向往世界的无边与奥妙。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自然在不停运转,生命在不停消逝,我们也在不停成长。被岁月拔节,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淡然,学会了怀着一颗敬畏天地、敬畏生命的心,在这个迷蒙慌乱的时代里,为自己的未来奔腾!

本周心得体会篇8

探寻职业之路,体验丰盈人生

人生犹如一段精彩的旅程,我们怀揣梦想,勇往直前。这一周,我迈出了探索的步伐,拓宽了视野,也深化了对职业和生活的理解。在此,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以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共同探寻职业之路,体验丰盈人生。

这一周,我参与了多个项目和活动。首先,我接触了一个新的项目,这是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通过参与,我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力量,也了解到它为医疗行业带来的变革。在项目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让我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魅力。

在参与项目的同时,我还参加了一场行业研讨会。在那里,我与业内专家和同行交流,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经验。这次经历让我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也让我明白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进行了一次自我反思。我思考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及我在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挑战。我意识到,我不仅需要提升专业技能,还需要培养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次反思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梦想。

这一周,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在专业领域取得了进步,还在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同时,我也深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携手共进,才能战胜困难,实现梦想。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积极参与各类项目和活动。我坚信,只有勇敢地迈出探索的步伐,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之路,体验丰盈的人生。让我们共同携手,为职业之路的探索和人生的精彩而努力。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