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课心得体会推荐7篇

时间:2024-06-30 09:01:55 分类:心得体会

提升自我的方式有很多,写心得体会就是其中一种,记录体会是为了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到的感受可以抒发出来,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专题课心得体会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专题课心得体会推荐7篇

专题课心得体会篇1

xxxx年10月19日到20日,我在校内参加了高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实践专题培训班。该培训班由教育部高教司承办,邀请了潘懋元、邬大光等知名教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网络培训。本次培训以高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为线索,集中阐述了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与实践、课程建设与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这次培训使我受益良多,现在着重就潘懋元教授的讲座发表一下个人的心得体会。

潘老在讲座中提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态度、水平、能力尤其取决于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如此一来,教师合理使用10条适用高等学校教育的教学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10条原则分别是:

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 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 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原则

4.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 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6. 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原则

7. 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性相结合原则

8. 少而精原则

9. 量力性原则

10.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其中第五条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和第六条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原则是高等教育所特有的教育原则,而且与我校性质,即:高职高专性质,极其吻合。我们在平时的任课过程中始终坚持向学生传授“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知识和技能。在此要求下,在处理“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相结合原则”以及“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性相结合原则”上存在一定难度。高职高专是运用型的高等教育学校,这要求我们紧密联系生产传授给学生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既是高等教育就必须教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储备,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或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这常常成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的面临的难题。

当然,经过此次培训,我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也是很大的。例如,邬大光教授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思考”中分析到位的中美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就让我印象深刻、感慨良多。的确,现在很多专家教授都在谈论中国大学的弊端,并在不断努力尝试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但是,究其根本,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实在是我们自己束手束脚,不敢大胆改革创新造成的结果。国内很多大学都认为,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给学生多开设课程有利于他们汲取知识、学习技能,为将来就业铺路护航。但是,很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沿袭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之前的方案,跟时代严重脱节。所以,我认为,邬大光教授的讲座应该让各个大学的校长和教务处长一起观摩并相互交流,也许这会有助于中国目前亟待改革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当然,这只是在下浅薄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而已。

专题课心得体会篇2

不知不觉已经上完了七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全部课,从老师的课上学到了很多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知识,对于笔者个人角度看受益匪浅。从生物科学学习建筑学五年本科到如今的工程设计研究生一年级,在建筑设计的道路上自立自强了六年,然后对于建筑设计及建筑行业的相关知识产权却工商企业了解甚少,虽然老师的课并专门的建筑知识产权课程,但仍然能从中获得一些获得相关的法律知识,从案例中学到一些如何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笔者认为能够帮助这些对于以后的宗教建筑生涯都有一定的帮助,或许在今后存在一定法律纠纷的时候会成为笔者的武器。

刚开始的时候,对于知识产权只单纯的仅仅停留在单单的意思,就是对一些知识的保护,但对于细化下去的方面不是很了解。通过老师的介绍,笔者了解到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撤职和收益的权利。它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个人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同时电子技术从课上了解到技术开发有两大类:一类是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工业产权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本身而且还包括农业、采掘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另一类是著作权,亦称版权,主要包括作者对文学、艺术、音乐、摄影、电影、电视、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专有权,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邻接权。为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主要立法是国内立法(专利法、商标法和土地管理法),也有国际条约。课上老师也精心挑选了许多数学老师案例,让地快速我们了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及维护知识产权的方式。而通过老师每节课的'案例分析,让笔者了解到,虽然一个只不过很小的专利或发明,但时常可能价值价值上百万甚至上亿;一个看似很小的专利或发明,却可能救活一个债台高筑的企业;而失掉太小一个看似很小的专利或发明,却可能使一个毛利率很高的企业失去竞争力,冷血从而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被无情的淘汰。因此,学习讲课知识产权对于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所维护自身的象征意义利益是有很大的意义及帮助的。

由于笔者专业是建筑学,笔者们的作品主要是设计多半相关的建筑群作品。通过学习了解到,对于建筑作品来说主要解码器涉及拷贝权、发行权、展览权等。其中,复制是最能实现建筑设计价值的使用方式,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复制权,是指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这其中并没复制列明从平面到立体形式的复制。实际上复制可以主要是从平面

到平面的复制,可以是从平面到彩色全彩的复制,也可以是从立体到矩形的复制,亦可以是从立体到立体的复制。而作为建筑设计音乐作品来讲,它最主要的复制方式也设计是最能实现其资产价值的使用方式是从设计图纸到立体建筑物的实现原核细胞,即第一种从平面到立体平面的复制。然而,这些权利圣索弗勒维孔特虽然能同时实现其价值,但也容易被其他设计公司所假冒。

如笔者了解到的相关案例,在20xx年3月,国际知名的加拿大ott—ppa建筑师事务所向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杭州锦绣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在招投标过程中利用透过不正当竞争手段,严重侵犯了前者建筑设计作品的著作权。原告诉称,被告杭州锦绣联营公司于20xx年8月邀请原告参加由被告组织的当时暂定名为“锦绣夫地·西湖国际俱乐部”建筑设计配套措施方案的招投标活动。原告经过精心设计,提供了一套独具匠心的建筑设计方案,整个建筑外形为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但经过投标评标程序之后,杭州锦绣公司通知原告其设计方案未能中标。然而在20xx年9月份,原告偶然发现正在进行施工和商业恰巧推广的“锦绣天地”楼盘设计方案完全照搬了原告的投标,但其设计单位署名却是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告认为,两辩护人对原告设计的恶意抄袭杜撰行为,已经构成舞弊了欺诈和恶意串通行为,损害了原告享有的著作权,应当依法独自承担侵权连带责任。通过学习发明专利再去分析相关再以案例,能更加了解相关方面,同时知晓也能更加深入了解案例,例证中杭州的锦绣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严重侵犯了tt—ppa建筑师顾问公司的著作权,通过照搬的形式计划来假冒新方案,这是恶劣的美国法院现象,必须遭受法律的制裁,才能弥补对设计者带来的著作权及经济各方面的损害。

通过例子笔者认为,建筑行业从业者应充分掌握好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知识,虽然有些大的建筑事务所有一定的法律顾问,但像上面的例证一样,由于缺乏监督,建筑作品兴建被甲方所复制及建造,对原设计公司的著作权产生了巨大的伤害。笔者认为,原设计公司应监督甲方其项目最终实施方案,同时保护好自身作品的著作权,如发现甲方最后采取方案与自身作品存在大同小异巨大的雷同性,应祭出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公司利益。

短短的七周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学到了许多关于知识产权及其保护方式的内容,而笔者认为这些内容与生活密不可分,一般会在生活中经常时会存在着知识产权

受到威胁的时候。因此,学习知识产权的课程能很好的保护我们利益,而对于专事一个从事设计的建筑人来说,未来的人生道路或许会遇到一些要著作权受损害的时候,我想,那时我会想起教师,想起老师所讲师的相关知识,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及公司目前利益。感谢老师一直的辛勤付出,愿老师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专题课心得体会篇3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素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我们如何做一个追求的教师”是一个老话题,但它却作为一个新的挑战出现在我们面前。今天如何做一个追求的教师,是每一个教师心中的梦想。

什么是有追求的教师?教育是教师人生智慧和生命旋律的事业,是构成教师全部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基础。有追求的教师首先是教师作为人的一种精神追求,然后才是与专业素养相关的问题。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今天,我们的确应该化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教师的人生命运问题,但我们还必须与时俱进,关注时代发展的新走向,把教师的价值观和理想人生放在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中思考,探讨如何转变教师观念问题。结合时代需要思考教师应当具备哪些新的教育理想追求。

如何做理想追求的'教师,关键在于教师个人的教育信仰,有了这个信仰,心灵中就会有一个更高的东西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寄托,这样才可能超越于普通人的精神境界。一个理想追求的教师是敢于挑战、创新、求索,不断追求卓越的教师,这既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教师精神的要求,也同时是教师作为个人理想和追求幸福的价值标准。从老黄牛式的奉献精神,转向自我挑战,这是教师人格和道德精神的转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那套丛书中,专门对未来教师的道德和精神作过充分论述,提出“新型教师”的概念和口号。在他们看来,未来的时代是一个眼花缭乱的时代,只有那种能够不断改造自己和不断自我更新的教师,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召唤,勇敢地向这个时代发问,这就是理想的教师,也是教师的追求。

这是对理想教师的重新定义。不过这不等于说,传统的教师理想和价值标准就失去了意义,传统教师的奉献、爱和关心,这些优秀品质,仍然是我们今天教师的理想素质,这些传统精神决不可轻易放弃。然而,仅仅有这些精神又是不够的,唯一的办法是要用一种新的教育世界观重新理解和建构这些传统价值。这是我们重新定义和解释传统教师精神和理想价值的基础和依据。教师同样需要学会爱,学会奉献和关心,但它们的价值内涵和表达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的奉献不是盲目单纯的奉献,而是保持个人价值、尊重个人意志的奉献;教师的奉献不是替他人作工具,而是要表达自己独立的教育精神。同样,教师的爱和关心,也不是从自我出发的爱和关心,而是从学生生命发展和充分尊重学生自由的爱和关心,爱和关心只能从学生的角度采解释,而不能从教育者和教育的目的角度来解释。

学会爱和关心,学会理解和尊重,再加上无私和奉献,这可以说是传统教师的典型,除了这些之外,有追求理想的教师是能够把握自己学生的教育关系,使自己与学生处于自由和约束的最佳关系之中的教师。一个能够用这种新思想去理解传统中的爱和关心的教师,就是我们时代所召唤的理想教师。我们要真正“蹲下来”跟学生说话,我们甚至把教师有没有给学生真诚地道过歉,作为一个好教师的标志。

当前,新的教师理想又不断涌现,如从“科研型”到“教学科研型”,最近又有“自我成长型”等等,这表明我们的思维视野越来越开阔。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专题课心得体会篇4

全体教师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们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们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我对他是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心中的坚冰”,让他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们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来,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

专题课心得体会篇5

十天的学习时间匆匆而过,经过这短暂而又充实的考察学习,我的感受颇多,若要对这十天做一个总结,只有一句话:出发时轻轻松松,是愉悦的心情;归来时沉甸甸的,是收获与责任。

临行前,我对此次学习充满了期待,步履轻快飞扬;学习后,我多了一份思考,脚步成熟而坚定。就如学习的目的而言,此次学习的目的在于观摩先进,寻找差距,弥补不足。

为此上海培训为我们安排了专题讲座及跟岗研修两个大活动,让我们从身心上和视野上都感受了新的洗礼,使我们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更认识了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要性。这种收获不仅让我感受到压力,更让我感受到这是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是一种使命。

在此次学习中,不管是大学教授们的专题讲座,还是中学一线老师的授课,给我的感受和反思都很多,下面就简要谈谈我的体会。

一、先进的理念是走向成功的起点

此次培训中共开展了六场专题讲座,大多教授均围绕“核心素养”谈专业发展。因为本人出身于历史教育专业,所以对华东师范大学聂幼犁教授的讲座尤为关注。聂教授从“核心素养”的来源、《课标》中的定义以及中学历史学科素养及其核心这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他对于“核心素养”的解读。不仅引用了古今中外众多史学大家的观点,还结合了上海课标和相关例题,提出了知史有范、识史求通、鉴史蓄德这三个层次历史教与学的要求,为与会者带来了对于核心素养深度理解。聆听讲座的众位老师纷纷表示听一次聂老师讲座胜读十年书,很多之前迷惑不解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核心素养提出许久,但我对其真正的内涵及实践应用一直以来都充满着疑惑,此次培训又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感悟“核心素养”这四个字的重量。将核心素养运用到教学中颇有难度,需大量的时间慢慢沉淀。

第二周的跟岗研修我们“上海学习二分队”去的是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在这,很荣幸听到了嘉定二中丁馨副校长对于班主任工作的专题讲座,收获颇丰。面对教育政策和学生的不断变化,丁副校针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八点对策。

(1)研读好第一手资料;

(2)见好第一次面;

(3)走好第一次家访;

(4)定好第一批班委;

(5)讲好第一节课;

(6)批好第一次作业;

(7)开好第一次班会;

(8)重视第一个月。

因为本校的特殊原因,我的班主任工作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这一工作仿佛摸着石头过河,摸索着前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工作方式让人感到疲惫不堪。丁副校的讲座结合着许多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只能由衷感叹一句“教育变了,孩子变了,但老师的辛苦没变,老师的无奈没变,同样,老师的爱也不能变!”此次讲座仿佛就是我短短两年班主任工作的真实写照,所以从丁副校的讲座中找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理念,总之,老师与学生间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温暖的陪伴能够点亮我们彼此的的生命,学会接受(悦纳)、改变(研究)、离开(转身),一个班级体会越来越优秀,师生的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愿班主任之路一帆风顺。

二、和谐课堂、高效教学

跟岗学习的一周让我进一步了解到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用最少的讲授时间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跟岗的老师所带年级是高三年级,所以效率对高三的师生更加的重要与可贵。个人认为,高效的课堂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学。一个好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好的原则应是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愿

(2)精简教师说教行为,增加学生听、说、读、写、思的时间。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凡是学生能够自学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坚决让学生自学,就要毫不犹豫地把时间交给学生。

(3)关注中下水平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如果在课堂上长时间得不到表现自己或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必然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捣乱课堂秩序。要提高课堂效益,就必须关注中下生的学习,让他们跟上教学,得到发展。

(4)鼓励与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学生身上蕴藏着的闪光点,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叹息。不要遇到问题总是怪罪于学生,怪学生懒惰,怪学生脑子笨,怪学生缺乏家庭教育……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节。教学设计重在环节的安排,主要是将教学内容通过什么方法步骤传授给学生。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师,负责编排各种教学活动,营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

(6)突出重点、难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理是课堂集中用力之所在,应根据重、难点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7)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内容的传授,必须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规律。

三、积极打造校本课程

学校科研工作应贯彻“课题研究校本化,教学研究课题化”。教科研范围宽泛,处处有课题。校本课程开发是教科研的重要一部分,它能够增进专业知识与技能;完善教师的专业情感与专业价值观;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与专业自主权。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充实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完成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任务。此次我们跟岗实习的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以及举办上海市教研活动的紫竹院中学都注重特色化发展、校本发展。两所学校都积极结合本校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开设特色课程,促进其全面发展,如紫竹园中学开设的手工课程、插花课程、雕刻课程、茶艺课程、书法课程等等都与该校主攻课程——美术息息相关,学生可利用其专业功底,发挥其他相关特长,学生专业提高的同时,还增添了学校的艺术气息。

“走出去,总有收获。”任何一次外出学习、听课或参加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收获不少经验。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着不同的风采,却展现着同样的精彩。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课堂、精品课堂!

专题课心得体会篇6

四月份,我有幸听了牡丹江师范学院孙朝霞教授的有关小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讲座,受益匪浅。为了预防和减少学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特制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我仔细阅读,知道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课间学生追逐、打闹,学生自行到校外活动或者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等,都会引发学生不可避免的伤害。因此,如何应对校园伤害事故、妥善解决和处理此类纠纷,明确法律责任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我有以下体会。

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体会到,对于在校老师、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予以妥善、正确处理,这不仅有利于维护老师、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也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老师、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它不仅避免了家长和学校之间不必要的扯皮,让我们老师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严抓教育管理和校园建设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出台,以法律的形式划定了学生事故伤害的责任范围及其责任人,将学校、老师、学生及其监护人所负的责任明确,将有助于更妥善、更准确地解决处理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的人身事故伤害,兼顾学校和学生两方面的`合法权益。

我认为,小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一些伤害事故是在所难免的,但在事故的解决过程中往往要牵扯学校、老师太多精力和财力,并且学校往往要成为事故的主要责任人而被推上被告席。不管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学校担大头,这对学校而言是不公平的,因为学校成了事实上的“弱势群体”。

仔细阅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后,体会到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维护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而不是帮学校摆脱责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但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也在教育我们学校老师在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作为老师、班主任,一定要尽责尽力教育好学生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当然学生也必须遵守学校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在学校期间听从老师的教导,不得从事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动。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还提醒我们,如果发生伤害事故,学生或其监护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完全推给学校,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如不能协商解决,可依法起诉。每位教师都要牢记:当学生发生伤害事故时,要及时通知家长并紧急救助。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避免了老师、家长和学校之间不必要的扯皮。也让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专题课心得体会篇7

一、全接纳、慢引导

为了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老师始终认为学生是学生,需要引导;学生是孩子,需要关爱;学生是成长中的人,需要宽容。并提出了“全接纳、慢引导”的教育理念。

“全接纳”即接纳每一个孩子,接纳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因为无论学习好坏,那都是她的学生。因为无论贫富贵贱,他的感受都是无罪的。在“全接纳”的基础上,她又采用了“慢引导”,她认为孩子是成长中的人,允许他们犯错,再慢慢地耐心引导,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郑老师把教育比作农业,把孩子比作种子,俗话说春种秋收,我们要耐心地等待花开一样,等待孩子的成长。

全接纳,让孩子们积极向上,慢引导,让所有孩子自信阳光。

二、尊重、热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有爱便有了一切。必须有爱心,一个班级才会让学生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只有在这个爱的大家庭中,每一个同学才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

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洒在学生身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

如:我班某同学在我刚接班时,自由散漫,没有礼貌,上课说话捣乱,严重地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一开始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发现孩子依然没有改变,时间久了,发现自己管理方法不对。随后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批评,而是与他交谈。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他的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无人倾诉,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非常同情他,像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及时教育,给予特殊的爱,会使他失去学习的信心。为了能使他转变,我经常找他谈心,耐心地引导,用身边的真实事例感化他,慢慢地他开始努力学习了。

三、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尊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会让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加得心应手。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交流、争论的机会逐渐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学会倾听,成为孩子们的忠实“听众”。

因此,在课堂上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我都要专注耐心倾听,不打断他们的话。只有善于倾听,才能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才能正确地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症下药,教学效果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回答不正确、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地方只有在你耐心倾听了,才会给予及时指出。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去交流,去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在生活中依然如此,听听孩子们心里话,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从而拉进和孩子的距离。因此,我们应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让学生感到关爱,才能事半功倍。

通过这次培训,为我今后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要管理好班级,提高管理水平,就要不断地学习并总结经验,努力做得更好!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