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组上学期工作总结5篇
工作总结是我们可以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发现问题并改进,通过精心撰写工作总结,我们可以让领导对我们的工作贡献和价值有更明确的认知, ,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组上学期工作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组上学期工作总结篇1
转眼间又到一年之尾,作为一个年轻有活力的教研团体,我们中班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秉着谦虚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的专业精神,自觉努力地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继续结合我们中班组研究的课题,紧紧围绕期初制定的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获得了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这一年里我们中班教研组开展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对这一年的教研工作加以梳理,以期待下一年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日常工作重点
这一年我们将自主游戏放为重点,其中个别化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和讲评作为日常研讨的重点,通过理论梳理、经验总结,实践研讨,共同梳理了个别化学习中教师的观察、指导介入时机和讲评内容及策略。
二、课题重点
以xx区级立项课题的实施为载体,继续进一步对积累培养幼儿在小型器械、自主游戏类活动中动作发展和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三、我们的工作历程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
我们中班教研组一直利用两周一次的小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书籍,如《指南》、《纲要》活动教材。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也能及时地把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传达给组内其他成员做到资源共享,知识互补,让组内成员及时了解教改前沿的一些信息。我们每位教师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学到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并且积极撰写有质量的方案和课题案例。
2、互相学习,有效提高教研质量。
(1)关注备课促教学。
由于本组都为年轻教师,所在集体备课环节中为不同特色的教师预设了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的老师都愿意参与进来,能说、会说。比如面对教师们在制定中班下一年幼儿美术活动出现困惑时,我们通过集体讨论,理论参考,发挥组员的共同智慧,最后制定了下一年幼儿美术活动的教学进度,为老师们备课提供了基本的方案。
(2)关注观摩促研讨。
这一年我们组继续制定主题实施计划,认真实施新教材修订版的活动内容,以《课程》等教参为依据,结合班级孩子学习特点和发展目标,有选择性的创设了个别化学习的材料。
此外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第一阶段我们共同确定了中班下一年课题研究内容,将“小型器械和自主游戏”作为这一年实践研究重点;其次结合专题研讨,我们陆续开展了有关幼儿在课题活动中的资料收集。期间,在每次前将研讨问题提前与组员交流,鼓励教师收集一些与研讨专题相关的资料,然后在研讨活动中结合案例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交流,通过分享提炼精华,弥补理论方面的不足,从而使每位教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同时结合老师们的教研活动的实践情况,在小组研讨中积极进行反思和梳理,最终梳理出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操作经验,便于教师们进行一个借鉴和运用。最后在x月中,我们将专题研讨的进程进行交流和阶段小结。
四、实践活动
(一)一研活动发现问题:
在一研中我们发现以往的体育教学方案中多关注对孩子运动技能和情感的关注,如何打破传统将培养幼儿在运动中的自护能力渗透在教学目标和实践环节中,对于老师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于是我们在一研中集思广益,通过分析中班孩子的运动特点和兴趣,并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将这一目标较灵活的渗透在教学活动中。
(二)二研活动弥补问题:
通过以集体备课、滚动实践的方式进行“一课多研”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单一的自护教育并不能融合在整个运动教学中,它只能是渗透式的进入运动教学环节,它不仅需要教师的现场指导,也需要日常生活中的渗透,而每一次观摩研讨我们都选择一个主要评论点,让教师有目的的去观摩活动和思考关于幼儿运动中自我保护能力等问题。
五、带领组员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一)我们组内人员年轻充满朝气、教研氛围良好。在每次教研活动中都能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个别化学习中教师指导和评价的理论知识,为教师们在个别化学习中的指导和评价指明了方向。
(二)积极开展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这一年我们结合“六一儿童节”家园共育举办了“风铃声声传欢乐”和“童话剧专场”,中班组教师多数为年轻教师,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挑战,教师们发挥各自特长,结合班级孩子特点,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这次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我们的精彩节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同时各班还利用了家长资源将活动过程全程拍照、摄像作为日后参考的资料,是一大亮点。
六、不足与努力的方向
1、首先作为教研组长的我在自身素质和教研能力,以及对教研活动的调控能力都还需狠下功夫。
2、在研究的基础上,教研的形式、各项内容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问题研究的深入程度还不够,大部分还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3、个别化学习活动内容的层次性、挑战性有一定的提高,但内容涉及的范围不够广,对主题中的学习内容挖掘不够深入。
以上这些都有待在下一年中,不断积极探讨、勇于实践,以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小班组上学期工作总结篇2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一年的时间又过去了。现将本年度幼儿教师德育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经过一学年的德育渗透,我班的孩子已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观,能判断日常事件的对与错,说话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正确地处理问题的方法,懂得谦让和尊重劳动者等等。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班安排的系列活动和我们平时的点点滴滴随机的品德行为的培养。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化。
(1)节日活动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国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2)参观活动
组织幼儿参观小区风光,认识各种花草。让幼儿了解珍惜人们的劳动,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的情感。
(3)娱乐活动
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因此,在娱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4)体育活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
(5)“大带小”活动
由大班哥哥姐姐为主角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班的孩子最感兴趣了。看着大哥哥姐姐们精神地升旗、敬礼,让孩子感受到国旗的庄严和神圣。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办事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二、把德育渗透到幼儿家庭教育中去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特长,为人处世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努力做好幼儿家长工作,如家访、、电访、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接待家长来访等,及时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情况,向幼儿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幼儿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端正教育观点,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
通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感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尽管,我们已初步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但这仅仅是我们的教育实践和探索点滴,今后将更深层次地研究幼儿德育的问题,做好德育工作计划,继续寻求幼儿教育整体优化的途径。
我园20xx年的德育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完成,为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现将本学期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继续建立完善校内"一点三线"的德育管理网络格局,实行园长总负责,副园长具体负责,全园密切配合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加强师德建设,建立育人体系
师德是教师之魂,我们认为我园的教师应具备"敬业奉献、与时俱进"的思想素质。"敬业奉献"是我园良好园风的体现,"与时俱进"是我园永立时代改革前沿阵地的保证。对青年教师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敬业、爱业、乐业的思想熏陶。首先,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幼儿园教育发展纲要》。在活动中,教育学习与撰写心得相结合、研讨与讲座相交替,帮助教师更新观念。通过活动,教师们进一步增强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我园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创设丰富多彩的、有益于幼儿发展的社会生活环境,鼓励幼儿发现、探究、尝试、创造、合作等,从而引起幼儿心理活动的各种质变,产生心理发展的新萌芽。开展了与主题教学相配套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男孩和女孩"、"我们的动物朋友"、"树木是我们的朋友"等探索型主题活动,从中有机地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自主探索活动的各个环节。
四、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家长会议、家长开放日及家园联谊活动来进行教育活动。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学会做人。交流家教经验和体会,促进家长与家长间、家长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听取家长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和保教工作的意见。
总之,我们会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为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小班组上学期工作总结篇3
孩子们从适应小班生活后,转眼间进入中班已半年了。期间,班级事务忙碌烦琐,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凝集着我们的汗水,每份工作都值得去总结和反思。我们班共有小朋友35人,其中男孩子占了二十五名,女孩子只有十名,男多女少的比例形成了一个这样的大集体。怎样来管理好这个班级体,怎样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身心上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呢?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好了计划,并认真地进行一系列的班级经营。
一、加强班级常规管理,使班级经营有序进行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思想的权利;因此,与幼儿共同制定一些班级规则是幼儿行使权利的好办法之一。我们和幼儿讨论活动的规则,让幼儿从自我学习,协作他人创作到尊重他人成果等;再比如一些课室内规则、生活环节规则等,因为幼儿对这些规则的认识来源于他们生活中的经验,所以能逐渐接受并遵守这些规则,当某幼儿违反这些规则时,我们更是耐心地教育,引导其认识不足,做个守纪律、懂道理的好孩子。我班幼儿虽然在小班已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但是进入中班以来,我们对各行为习惯还是常抓不懈,对自己严格要求,认真做好餐前餐后的管理。对新生,我们手把手,耐心地教导他们培养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我班幼儿人数较多,有时常规会有些乱,为此我加强了晨间谈话,每天就班级内发生的种种情况,让幼儿自己来评价,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他们明辨是非,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以幼儿生活为背景,预设、生成主题活动,实施课程整合。
新的纲要颁布后,我们实施了课程整合教学,开展了《我喜欢》、《感官总动员》、《伞的世界》、《咚咚隆咚锵》等四个主题活动,并围绕了这些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积极引导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材料,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得到了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开展。在以后的各个主题活动中,我们随着主题活动的发展,都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环境的创设和赏识,接纳幼儿的艺术表现,引导幼儿体验动手与创造的乐趣。在我们的主题环境中,有幼儿的手工绘画作品,有我们提供的材料,也有幼儿收集的图片、照片、物品等,更有幼儿的观察记录和活动记录,还有家长发挥自己想象力的亲子作品等,使我班的主题环境不断的得到充实和调整,真正发挥出环境的价值。
三、加强家园沟通
1、切实做好常规性的家长工作。为了使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与信任,我们积极利用家长会与全班家长进行沟通,在家长会上我们不仅向家长介绍了本班的具体情况和计划安排。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了使家长能经常性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我们利用早晚接送的时间主动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沟通,班级里的重大活动(如需家长配合的),我们都以书面形式或者信息形式通知家长,使家长了解各个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平时也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情况,同时家长也主动反馈孩子通过各个主题活动在家的'良好表现与习惯等,也有家长针对孩子的表现向我们请教家庭教育的方法或疑问,我们都尽可能地答复,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积极争取家园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积极争取家长资源,丰富主题活动。在每个主题活动即将开展之前,我们都通过学习计划和通知的形式及时向家长介绍主题活动的目标和一些主要的活动,使每位家长了解班级正在开展的活动。家长为配合主题活动,都很积极地收集各种资料。其中亲子作品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智慧的结晶,在他们共同创作的过程中,孩子动手动脑,体现协作能力。我们还选出一些比较好作品的展示在班级中。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使我班的主题活动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
四、注重保教结合,强化保育工作的教学属性
在紧张的一日活动中,我们留心观察,照顾身体或健康状况欠佳的幼儿,帮助幼儿学习折叠整理自己的被褥衣物等,同时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教会自我保护技能,尽可能地排除外患。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确保安全。保育工作很多,我们努力做到了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使孩子们对我们有了慈母与严师的感觉,真正地喜欢我们。
总结本学期班级工作,也有欠缺与遗憾,但更多的是成功与收获。孩子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家长对我们的工作也感到放心与满意,同时,也更加丰富了我们的工作经验。今后,我们将不断努力,齐心协力将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小班组上学期工作总结篇4
以加强教学研究、提高保教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理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改善幼儿园的园容园貌,带动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让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
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人,为了让教师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采用了交流互动的活动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第一,在学习中又采用了“多问、多议、多讲”的形式,并要求组员将学到的知识在实际中进行操作,让老师们自己提出质疑与困惑,使教研活动真正体现出学习和研究的浓厚氛围,成为教学研究的小阵地。
第二,在研讨活动中采用“一课多研”的方式,促动教师“吃透”教材。在每一个主题活动开展之前,我要求组内老师熟悉教材,使教师在与教材的对话中确立自信,在研究教材、拟订主题开展网络的过程中把握教材的脉络,然后要求每位教师围绕主题活动中的某个点设计一个教学活动,然后进行各自实践交流,使大家对教材的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在主题开展前利用教研活动各班进行交流,彼此再取长补短进行调整与修改,这些做法不仅使得组员对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还提高了她们在主题背景下整合各类教育因素的能力。
二、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实践。为了让实践活动促进教师的成长,本学期中,我们采用随堂听课的研讨方式,既由级组长到每个班听课后马上提出不足和修改意见,再由全级教师共同讨论,设计更完善的课程教案。如此实践活动使教师的评课能力有了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活动的设计能力及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同时,我们针对活动后由于时间紧无法及时评析的不足,采用录象观摩活动后评析的方法来弥补这一不足,同时老师们还学会了如何更好的处理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对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发展有进一步的理解,也更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让幼儿真正体验自主游戏的快乐
幼儿喜欢自主游戏,是因为它的形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过去教师们在游戏中怕乱,限制过多,过死,幼儿玩什么游戏,怎样玩都由教师指导,分配。通过学习研讨,教师们改变了旧的教育观念,在游戏中以幼儿自主操作、探索为主体,让他们自己选材料与伙伴在教师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中愉快地游戏。
四、注重发挥环境的作用,创设一个优良环境。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发展。本学期我们以主题探究活动教学为重点,教师共同参与环境布置,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学习活动主题主题坏境布置等。
1、主题墙能根据主题内容的改变而改变,注重幼儿的参与,让主题墙真正得成为幼儿的主题墙,让主题墙成为幼儿展现自我的天地。
2、区域的布置美观,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的一日生活更添乐趣,使幼儿又有了一个自我探索,学习的空间。
以上是我组教师在本期的教研工作情况,但还需继续努力,下期我组将加大教研力度,对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语言发展能力进行研讨,开展说、看、评活动。让教研工作更好地服务教学,更好地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小班组上学期工作总结篇5
本学期我们中班教研组继续更新教育观念,在工作中积极学习和渗透《纲要》和《指南》的精神,依据园务工作重点,从教研组实际出发,以优化教学为切入口开展了教研工作,通过教研积极实践、并及时加以反思,使教师的理念和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现对一学期主要教研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
针对在使用与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对理念的把握有待继续提高,在课程中的转色转换和教师教学策略方面的把握还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与问题,对此,教研组确立“关注幼儿活动,优化教学方式“为中心展开教研,教研组积极创设学习的氛围,组织教师以各种形式学习,如自学、集体学习、网上学习等,学习《纲要》的精神和理念,以及收集学习《优化幼儿园课程》、《尊重、开放、激励》、《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幼儿园集体活动完整性的对策》、《支持幼儿探索,重在教师关注》等理论文章,在学习中要求组员将学到的知识在实际中进行操作,让老师们自己提出质疑与困惑,使教研活动真正体现出学习和研究的浓厚氛围,成为教学研究的阵地。
二、加强研讨,促进成长。
本学期我们围绕教研组中心内容“关注幼儿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展开研讨,使教师在研讨过程中提升感悟,加强对活动中以教师的“教”促进幼儿的“学”,从而引发为自身的经验。通过教师的研讨互动,教师们感到现在的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比以前更加重要,在课程中担任着多重角色,而这一切又都是以孩子的需要和发展为基础的,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常常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学期的教研组研讨中,我们主要围绕教师与幼儿两方面的发展需要进行了如“教学活动中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反思”、“谈对集体教学的再认识”、“谈主题背景下的高结构活动”“如何在活动中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课改中教师角色的思考”等等内容的研讨交流,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谈教学的策略,大家都认为要使孩子积极愉快地学习,关键还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应自觉探索一定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途径、教学环境创设等,特别是教师与幼儿中互动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并且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展开活动,这样的活动对教师和幼儿的发展都是积极有效的,才能够唤起幼儿的自主性。另外,在议题的研讨中,教师们尝试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看待幼儿在活动中的一些表现,理解幼儿的一些想法和探索行为,感受到孩子在学习中的心理需求,注意为幼儿创设孩子喜欢的心理环境,来激发幼儿的表现愿望,尊重幼儿的想法,并以环境、材料、教师的教育行为等各方面给孩子以支持,使教师符合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多重角色。
三、实施课程,加强实践。
重视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教研组积极尝试园本课程与主题活动的相互渗透,根据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设计开展中班主题活动,尝试在园本课程中体现教与学的良好互动,推进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
教研组每位教师在组内开展公开教学活动,组织教师观摩和交流,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说课,将自己的思路告诉大家,而其余教师则客观地评价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从活动中教师的环境创设、活动中教师角色的体现、活动中师幼教学互动的策略以及活动中幼儿获得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大家本着共同提高的原则,在评析中有什么说什么,使每位教师在实践之余加强反思和调整,收益非浅。
在教学业务上,我们的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确实有不同的收获,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对幼儿的回应能力;在活动中怎样提出置疑、梳理提升;对课的评析,怎样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交往等,有待在下一学期中,不断积极探讨、勇于实践,以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