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参观心得5篇
写心得体会是我提高自我认知的重要手段,心得体会是一种感受性文字,我们一定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观点,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纪念馆参观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纪念馆参观心得篇1
我和爸妈一起参观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由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等纪念性建筑组成,此外,还有一些怀恩亭、西厅观鱼等景点。
刚到景区门口就能看见邓小平爷爷题名的“周恩来纪念馆”六个大字石碑,它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庄严,那么挺拔。进入景区,离得较远,就看到了一座壮观的建筑物,被绿色草坪和红白相间的荷花铺垫着,显得更加庄严雄伟,听景区浏览车的师傅说,那就是主馆。进入主馆就能看见周总理高大的汉白玉雕像,他面容慈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在欢迎远方的客人到来。
出了主馆便是周总理铜像广场,铜像高为7.8米,趁导游讲解使我了解这高度寓意着伟人周恩来走过的78个光辉的人生春秋。铜像的基座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周恩来同志”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总理双手叉腰、面带微笑,显示出他平易近人的性格,我和妈妈忍不住上前照了一张。
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庭院门口,水塘里金鱼自由欢快的畅游着,那就是仿西花厅。正面是总理的前客厅,摆放着许许多多的椅子,当年是来会见外宾和处理重要国事的场所,再往右侧走是周总理办公室和后客厅,后客厅是国内客人及亲朋好友、审看影片、阅览报刊的地方,通过小道来到总理的卧室,一张简简单单的木板床、一把桌子、一把椅子、一盏灯和几本书就构成了总理的房间。
直到纪念馆闭馆,我们一家才缓缓的走出,看着夕阳西下,我一直默默地念着周总理的这句格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纪念馆参观心得篇2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1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日本加速肢解中国的步伐。
1933年1月3日,日本军队侵占山海关。
1933年2月21日,十万日伪军进攻热河省,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率东北军望风而逃。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蛮横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横行无阻。而当中国大好山河屡遭肆虐之时,中国的统治者蒋介石却对日本的侵略和分裂中国的企图屡加容忍、妥协,在内战的“舞台”上”大方异彩。
1932年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1933年5月5日,设立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准备对日交涉停战。1933年5月31日,签订《塘沽协定》,将华北置于日本的监视之下。1935年5月,受日本要挟签订《何梅协定》出卖了河北省、察哈尔省的主权。1935年10月,蒋介石同意了日后成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行动纲领的“广田三原则”。
1933年7月,蒋介石以“破坏整个国策”的罪名破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首领冯玉祥离开同盟军总部,方振武出国,孙良城解甲归田,而吉鸿昌更是被杀害于天津。
1936年6月1日开始,蒋介石与两广的矛盾险些酿成内战,他无视两广的北上抗日请求,还不断分化、胁迫、收买,使宝贵的抗日浪潮消解于无形,虽然两广的这个“抗日”口号只是借口,但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难能可贵的。
1931年开始,蒋介石就不断督促东北军围剿红军,扩大内战范围和程度。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蒋介石就不断无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提议,依旧对红军步步紧逼。
一桩桩,一件件,在我看来,中国遭受的灾祸不仅是来自急于扩张的日本侵略者,更多的是来自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及其控制的国民政府。
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在顾维钧就任外交部长的宣誓会上公开声称:外国人必须先安顿下来,统一才能御侮。没有一个国家不能统一,但能赢得外国人。所以今天对外,无论是军事还是外交,都不是先求国内统一。不可否认,在某些情况下,外国必须先安全是非常正确和有效的,但我认为当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紧迫,日本军队继续侵蚀中国时,保持中国的存在远比内战缓慢稳定国内形势更重要。蒋介石对日本的妥协使日本的胃口越来越大,对中国的侵略也越来越肆无忌惮。当时,中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日本的进攻和日本的扩张,而不是对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的反对势力,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及其红军。蒋介石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当时中国的矛盾已经从国内势力之间的政治矛盾转移到了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他只内反对势力,成功巩固对中国的统治和控制。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与之完全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坚定地追求爱国主义,并把它作为行动的标准,在国家危机时期不能保护主权、领土的完整性和人民的安全和权利,他还能被称为并成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领导人吗?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深度信赖与忠诚,是一种对国家的认同感,是一种保留国家存续的强烈意愿,它暗示着个体应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与团体利益之上。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动乱时期中,爱国主义我想就深切地表现在保护祖国不受外敌入侵上,它应该以国家的安全与利益为最根本,旨在维护国家的存在,因此损害国家力量的内战是不被允许的。在被日本大肆侵犯,国家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之时,奉行爱国主义,便应该集合国内所有的爱国志士,所有的可以保护国家的力量,进行抵抗和驱逐的战斗,而不应该继续内战,把“攘外”的珍贵力量都无谓地消耗在了内战的无底洞中。这种论调可能有些极端与短视,但当国家不复存在时,再长远的考虑也都只是镜花水月。因此,真正的爱国主义,便是抛却个人利益,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
对蒋介石来说,便是“攘外”大于“安内”。
蒋介石做不到奉行爱国主义,但有更多的国民与将领可以做到。于是,西安事变便是在这种爱国主义的背景下轰轰烈烈地开始的。
日军侵略我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遇到不执行蒋不抵抗命令的东北军将士的顽强抵抗。
日军进攻锦州,戍守的东北军将士坚守不退,直到弹尽粮绝。
日军进犯上海,淞沪会战爆发,十九路军拒绝蒋介石的撤退命令,奋起抗击日寇侵略。
日军进犯长城各口,二十九军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领导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功地收复部分领土。中国共产党派遣一大批优秀党员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给日本侵略者以直接打击。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南京、天津、汉口、青岛、太原、长沙等地的工人掀起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青年学生更是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急先锋与主力,起了起了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各地大量的罢课、请愿活动甚至直接参军显示青年们高昂的抗战意愿、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
虽然蒋介石极力组织,但抗日救亡运动还是愈演愈烈,人民大众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不能被阻碍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1935年12月9日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及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纪念更是成为西安事变的直接导火索,让“逆之者”蒋介石尝到了被囚禁的痛苦和无奈。
一个有血性的国家,一个能长远存续的国家,她的大量的国民必定有着强烈而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当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人民的生活不能保证时,爱国主义势必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在无数爱国的人民的支持下。整个国家爱国主义的实现,必定是存在于一个庞大基数上的,有一个庞大的充斥着爱国主义情绪的人群,爱国的思想才会深入到国家的行动上去,而一旦有这个庞大基数的存在,爱国主义便是不可以阻挡的,它就会利用国家的一切力量,不论它们之前是友善还是敌对,去抗击侵略者,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利益。
西安事变有一种必然性,它无关张学良还是杨虎城还是某个其他的将领,它是因国家、国民的爱国主义而必然也必须发生的,它是当时广阔的被爱国主义思想笼罩的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它是庞大的爱国人群传递爱国主义思潮、进行爱国主义运动的必需结果,它是全民爱国主义的一种深刻而直接的表现。“攘外”在爱国主义的渲染下必然大于“安内”。
因此,我认为爱国主义的存在和实现需要一个庞大的基数,只有大量清醒的爱国人群,统一而激烈的活动才能让爱国主义不会消失、不被篡夺。
纪念馆参观心得篇3
我们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去了革命烈士纪念馆。我们首先参观了各位烈士和中国革命在了了的轨迹,我感触颇多。正是这些英勇烈士的精魂,才铸就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正是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勇敢就义的精神,才使我们现代青年得以为了自己的梦想毫无顾忌地追逐。还有见义勇为纪念馆里的平民英雄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正义的力量,用鲜血证明着人间温暖。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勇于做先锋,勇于追梦,勇于向前。
无论是革命烈士还是见义勇为者,他们其实都是日常生活当中的普通人,是因为一个信念、一份责任,让他们在危险出现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冲锋陷阵。从这些平民英雄遗留下来的物件当中,看见的是他们质朴的生活作风和明媚如暖阳的赤子之心,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感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每个人都应当充满善意和爱地去对待这个社会,去营造和守护每一个生命和每一个所谓的“舒适区”,那些你做出的善举,都会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
烈士,一个让人感动、钦佩而又深觉遗憾的词语。觉得“岁月静好”的我们常常容易忽视这个词语。但那天来到了烈士陵园缅怀烈士,让我心中的血液再次沸腾。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走进这个松柏环绕,绿荫满园,安静庄严的烈士陵园,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那些替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们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面对侵略、面对压迫、面对水火,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坚韧的革命作风,是如此让人敬畏。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更崇高的意义在于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烈士永生,浩气长存!我曾怀疑过人的永生,但当乐观豁达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都汇聚到了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身上,那便是永生。
烈士已经离开了我们,解读他们只能通过冷冰冰的碑文。从他们附近走过,仿佛接受了人生的洗礼。通过此次的学习活动,升华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我们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今日团日活动带我们走进了革命烈士纪念馆,从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上我们看到了破碎的`山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老百姓和烈士坚定的眼神。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同胞坚强的呐喊“还我山河、还我家园”,看到了烈士奋勇抗战的场面“硝烟弥漫,解放军正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祖国大地上高高飘扬。”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静立在烈士们的遗像前,读着熟悉的诗,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年轻的生命,用鲜血书写了历史上最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奏响了一曲悲壮的革命先驱者之歌。让我们更加怀念无数先烈前仆后继、功勋卓绝,无数连姓名都没留下的英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留给后代子孙的是一卷卷感人肺腑的史诗,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纪念馆参观心得篇4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鸟语花香,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们迎着和煦的春风,迈着轻快的脚步去楚州瞻仰周恩来纪念馆。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习习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脸颊,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车上焦急地等待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周恩来纪念馆。
走进大门,经过一个走廊,我们来到游览区。在我的正前方就是周恩来的铜像,他双手插腰,让人们感受到他的浩然正气。但他的眉宇间又显现出慈祥与和蔼。在铜像的下面有江泽民题写的“周恩来同志”五个字,当我看到他的名字时,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瞻仰了周恩来铜像后,我们沿着湖边走,湖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粉红的海棠花娇嫩可爱,它的花瓣柔韧而富有弹性,让人忍不住想要摸一摸,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柔嫩。绽放的海棠花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接着,我们来到了西花厅,参观了周总理的卧室。卧室十分简陋,只有一张床,一把椅子,一张办公用的桌子和一对沙发。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卧室却如此简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周总理是一位具有高尚道德风范的人。在陈列馆里,每一幅图片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幅图片是周恩来的老师在问他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当问到周恩来时,他庄重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图片上的周恩来满脸志气,他从小就有自己远大的理想,长大后才有一番成就。一幅幅图片再现他峥嵘岁月投身革命洪流,深谋远虑关心国防建设,鞠躬尽瘁繁荣昌盛祖国的场景。
这次春游,我深深感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尚道德风范,他的甘为人民公仆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浩然正气将深深铭记在我的心里。周总理,世纪伟人,永恒丰碑,风范长存,我们永远怀念您!
纪念馆参观心得篇5
今天,学校组织活动,到雷锋纪念馆参观。非常感谢老师给我这次机会。
十二点五十分大家准时出发。一路上,我不停在想,在几十年前雷锋叔叔到底发生了多少英雄事迹。在蒙蒙细雨中,大家安全的到达雷锋纪念馆。在讲解阿姨的带领下,我知道了许多雷锋叔叔精神事迹。比如说:雷锋叔叔是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乐于助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所以人们称他有傻子“精神“。雷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我的脑海里,深刻的记住了雷锋叔叔说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们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在这次去雷锋纪念馆,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做人不能自私自利,做是不能不能半途而废,学习不能只学不专。做什么都要以雷锋叔叔的“钉子”榜样为本。才能把没件事做好。
走到消防队门口三辆排列整齐的消防车映入眼帘,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接触消防车,孩子们都兴奋不已。
紧接着是消防战士们亲自为学生们讲解消防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救知识。如:遇到火灾怎么办?救火电话是多少?在接着是孩子们近距离的聆听并观看了消防叔叔对各种消防器材、救援装备进行了仔细的讲解和操作示范,还让孩子们戴上消防帽、穿上消防衣进行体验,让孩子真实地了解各种消防工具的功能及使用方法。然后我们还到二楼参观了消防叔叔干净整齐的宿舍,看到叠得四四方方的被子,孩子们都惊叹不已。消防官兵们还为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消防车演习。只见消防车上的叔叔按起开关,消防车上车杠高高的升起,“哇”,只听见孩子们倒抽一口气,等到叔叔操作完之后,连贯麻利娴熟的动作赢得在场所有人的阵阵掌声。
一个小时的参观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消防队。这次的参观活动让孩子们直观、真实地了解了消防车、消防工具,增长了许多消防知识,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孩子们对消防员叔叔的热爱和敬佩之情。相信这次参观活动会成为同学们生命中永远的记忆和珍藏!